人的体内之气经肌肤透发于体外的实践及感受

2015-03-31 02:43周汉华
医学信息 2015年5期
关键词:感受中医学

周汉华

摘要:"气",是中医学中十分重要的基本概念。然而,"气"是什么样的?"气"可以透发于体外吗?"气"可以被捉摸、被感受吗? 迄今为止尚未见报。作者通过对中医养身术、藏象学说、经络学说和太极拳30年的研究和练习,可以於手掌部位向体外透发"气丝"状微物质,而且其他人也能感受到这种"气"状微物质的存在。充分的、直接的证明了中医学所说的"气"是客观存在于人体内的;当机体中的 "气"充盈时,在一定条件下,部分"气"可以透发于体外,可以被人体感受到。

关键词:中医学;气;气丝;透发;感受

气能生血,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凝,气和血关系十分密切,气不离血,血不离气。这是中医界众所周知的最基本的中医学概念。然而,中国有句常用成语叫做"一针见血", 既然中医学认为气与血形影不离,为何见血不见气呢?这一问对于我们中医学理论学者来说好比如鲠在喉。因为,两千多年来,中医学所说的气究竟是什么样的?它能不能溢于体外?它可不可以被触摸、被感受? 根据作者的文献检索,到目前为止暂无明确的阐述和报道[1-25]。作者采用杨氏太极拳为平台,以中医阴阳学说、五行学说、藏象学说、经络学说、气血学说等基础理论为指导,吸纳中医养身术(吐纳、导引、八段锦)的部分元素,经过30年的研习和积累。于公元2012年10月下旬,在贵阳中医学院张仲景塑像旁练习时,首次发现自己两手的手太阴支脉食指下端和基部,能向体外透发内气。

这种透发于体外之气呈丝状、直射式,夜中闭目如有光丝样。此后,每炼必有,不久,手厥阴之劳宫穴及附近处,手少阴之少府穴及附近处皆能向体外透发内气。

1自我感受

1.1发气部位 有密集的气层笼罩,如同贴了块中药胶布,面积有大有小,约1~3cm2。

1.2气的状态 直射;丝状:如光丝、气丝、蜘蛛丝;有疏有密。

1.3对气的感受 两掌相对时能相互感知,相距较大距离时也可以感觉另一手掌发出的气丝信息,即便两掌相距100cm甚至更远,均可感受到另一方的气丝发射在自己的掌面上;两掌相合(走近)有阻力增加感(密度增大感),反之,两掌相开(走远)有阻力减弱感;若左掌做划圆运动,右掌则能感受到左掌发射的气丝在右掌上也随之转动,反之亦然;有时左掌的气丝使右掌有微电(静电)感,反之亦然。

1.4气的强弱感受 两掌透发于体外之气的强弱与每日时辰有关,通常上午较弱"+",中午、下午为"++",晚上最强为"+++"。

2他人感受

体验者将一只手掌置于作者双掌之间,大拇指竖立朝上,手掌自然张开,放松。能感受到有无形的物质存在,这种无形的物质让体验者的手掌感觉到有疏密感、挤压感或吸扯感、微电击中感、小蚂蚁爬咬感、有物质移动感、或有光束感,因人而异。迄今为止,大多数体验者的共同感受是有无形物质投射在自己的掌心或者掌背上。

3结论

3.1直接证明中医所说的"气"是客观存在的"精微物质",它存在于人体内,当人体的气充盈时,在一定条件下,部分气可以透发于体外,这类透发于体外的气可以被他人体验和感受到。

3.2为中医"气"学说的真实性、科学性提供了直接的、物质的依据。

4讨论

4.1这种透发于体外之气属于哪种性质的气?是卫气、营气、脏腑之气,还是经络之气?它为什么能透发于体外?它是从什么途径透发的?是从经络、穴位还是毛孔发出?这种"气"有没有医疗作用,医学价值?

4.2 这种透发于体外之气的物理学性质?是些什么物质? 是电磁波、电磁场、射线、电子流、粒子流、光子流、……?

4.3这种透发于体外之气与生物学、生命科学是否相关,与生物电、生物代谢等是否关联。

(以上…,等等…,均有待于医学界、科学界的分析研究)

参考文献:

[1]秦伯未.内经知要浅解[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7: 98.

[2]罗石标.也谈气[J].中医杂志,1962(3):26.

[3]危北海.答"也谈气"[J].中医杂志,1962(3):27.

[4]王明辉."气"说理论研究的历史和现状[J].新中医,1980(2):1.

[5]王明辉.气学研究的历史和现状[J].新中医,1980(3):6.

[6]林功铮.国外对"气"本质的探讨[J].中医药国外资料摘译,1981(3):5-9.

[7]储维忠.中医"气"的本质[J].中医药学报,1981(4):18.

[8]洪梦浒.评"气"既表物质又表机能的两义说[J].中医杂志,1983(3):4.

[9]印会河.中医基础理论[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54-58.

[10]洪梦浒.关于气的一义和多义[J].成都中医学院学报,1985(4):8.

[11]王明辉,肖蒲鲜.中医气学构造[J].国医论坛,1994,6:16.

[12]王九林,王新华.气的概念及其分层[J].南京中医学院学报,1994,10(4):9.

[13]李心机.中医学气论诠释[J].中国医药学报,1995,10(5):18-21.

[14]吴弥漫.物质与功能的统一体:略论气的二元涵义[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1996,19(1):10-13.

[15]张载信.浅议脏腑之气与经气的关系[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8,4(3):9.

[16]蒋士生,王明辉,王风雷.中医学与古代哲学对"气"认识 的相互影响[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8,4(7):8-10.

[17]王明辉,蒋士生,王风雷.从"气"学说探索中医科研的思路与方法[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8,4(9):15-20.

[18]陈利国.对气学理论有关问题的讨论[J].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1998,22(3):7-10.

[19]王明辉,王风雷.中医气学说是虽古犹新的人体生命科学[J].湖南中医杂志,1999(2):3-9.

[20]王明辉,王风雷.中医气学说是联结传统与现代科学的桥梁[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9(4):12-15.

[21]张永忠.论中医学人体之气的实质是新陈代谢[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0,6(5):8-12.

[22]王茂盛.论祖国医学中"气"的特性及其哲学意义[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01,2(1):20.

[23]陆拯.古代哲学气说概论[J].浙江中医杂志,2003(1):1-3.

[24]鲍晓东.试论《管子》的哲学思想对祖国医学的影响[J].中华医史杂志,2004,34(2):89-92.

[25]王东坡."气"实质研究的现状分析与思考[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05,27(3):3-5.

编辑/孙杰

猜你喜欢
感受中医学
中医学关于“瘀血”的用法
中医学关于“证”的用法
浅谈中职学校田径运动会的几点感受
《一亿有多大》教学设计与评析
关于小学数学单元感受小研究设计的思考
OSCE在中医学毕业生考核中的应用
中医学对脑心的论述
中医学对痛的论述
论中医学以时为本的思想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