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型师生关系五部曲

2015-03-31 02:50章微微
创新时代 2015年3期
关键词:师生关系价值观师生

章微微

师生关系是学校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师生关系就其目标而言,有为完成教育任务而发生的工作关系,也有为满足交往需要而形成的交往关系;就其发生联系的形式而言,有以组织结构形式表现的组织关系,也有以交往为表现形式的心理关系。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学校里最基本的科目应该是人学。

一、确立共同的价值观是和谐型师生关系建立的思想基础

和谐的师生关系并不是无原则的调和和妥协。真正长期稳定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建立在共同价值观的基础上的。一个具有共同价值观的师生团体,它的成员具有共同的需要、情感、追求和理想;对事物有共同的评判标准和态度。因此,在交流中,师生就有了共同的语言,相互理解、相互激励,和谐气氛的产生是很自然的事;反之,一个师生团体如果没有共同的、占主导地位的价值观,遇事各说各理、各唱各调,甚至各行其是,互相抱怨,互相攻击,和谐的人际关系就成为妄想。

确立师生共同的价值观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学习教育。通过理论学习、正面教育,使师生在理性上认识到各种价值观的好坏。从道理上说服人,这是任何思想转变的前提。二是利用已形成的校园文化环境的影响作用。人是社会的产物,人是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来认识自己,对自己做出评价,并调整、塑造自己的。这种作用有可能使受影响者在思想感情上发生转变,以弥补学习教育的不足。但这种作用应该缓慢地、不留痕迹地逐步进行,以防引起逆反心理。三是积极引导师生参与实践。人的思想观念从根本上讲来源于人的实践活动。人的错误观念的形成往往是由人的活动范围和环境的局限性,以及错误思想的引导形成的。

因此,在正面教育和优化环境的影响下,通过实践活动,通过新的角度来看问题,乃是思想转变的根本途径。当然这并不是要求师生什么都要实践一下,而是有针对性地进行了解和参与活动。人的思想观念是在长期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的。

二、相互了解、沟通心灵是和谐型师生关系建立的主要前提

作为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冷暖,更要了解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学习,及时施以有力的影响。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教育过程是师生间心理交流的过程。在师生心理相互抵触、心理交流不畅通的情况下进行教育,则会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对抗,师生关系就会紧张,教师的善意批评也可能被误认为鸡蛋里挑骨头;而师生间相互了解,心理交流畅通,则师生关系就会融洽,即使教师提出严厉的批评,学生也会感到如细雨春风而乐于接受。

因此,当学生处于激怒状态时,他们对教师教导的理解能力,他们的自我控制能力都会明显降低。这时,他们往往明知自己不对,也不愿当场承认错误。作为教育者应当了解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不过分苛求,不急于求成,注意教育艺术,耐心等待时机。当学生对所犯错误有所认识且心情较为畅快时,再心平气和地与之交心,就能事半功倍,使其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

三、理解尊重是和谐型师生关系的重要行为准则

了解是理解的前提,理解是了解的升华,也是爱和情感、喻理和教育的统一。理解学生就是要求教师要研究学生的思想发展过程,努力探求他们心理成熟的轨迹,正确判断出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性、个性特点和不同需求,以及由此而引起的行为特征。而尊重学生,就是教师不能高居于学生之上,应用平等的态度教育学生,使自己与学生感情融洽、平等相处;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而不能违背人道主义的原则,挖苦和讽刺学生,损失学生的自尊心。

由于认识水平的限制,有些学生对自己的错误一时还认识不够,一下子转不过弯来。这时居高临下的训,或不适时宜的灌,都是难以奏效的。一般情况下,学生犯了错,心里总是不安的,他们往往会产生一种羞愧和懊恼心理。这时教师的理解和尊重,能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问题,促使他们自身逐渐增长起克服缺点的内在力量,不但避免了学生自尊心的损伤,而且适时地给了他们一次自我反省的机会。这样的理解和尊重所产生的道德震撼比责罚要强烈得多,它有利于学生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冷静的反思,会从心底产生对教师的好感、信任和尊重,也会从教师传递的暗含期待的信息中得到鼓舞,受到启发,最后会由自省进而自责自悟,从而在提高思想认识的基础上逐渐走向成熟。

因此,要理解学生,还要求教师不断调整自己的眼光,努力使思想合上时代的节拍,观念要常常更新,知识要不断补充,在坚定正确方向的前提下,不因循守旧,不叶公好龙。

四、平等待人、民主公正是和谐型师生关系的重要标志

教师曾被列入“天地君亲师”之列,教师和学生长幼有序、等级森严。但在今天,学生对教师的教育与管理不再是被动服从——思而后行、察而后行,已成为如今青少年学生的普遍心理特征。在师生关系的处理上,对感情的敏感和珍惜,对人格平等的强烈要求,成为青少年学生强烈的心理意识。几千年来的师道尊严正在遭到挑战,“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观念日益为广大学生所接受。所以,教师人为地居高临下,以威压人是不受学生欢迎的。任何不分场合、不讲究方法的毫无根据的批评或不变的成见,都会给师生间的良好关系投下阴影。

平等待人、民主公正还指教师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使学生间保持平等感。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对不同学生不公正的态度,往往严重影响师生关系的正常建立。一些从老师那里得到优惠待遇的学生往往从内心产生优越感,不能与其他同学平等相处,而教师的态度稍有变化,这些学生就会因承受不了而对老师产生不满情绪;另一些受老师冷漠的学生往往把自己的一切过错和老师、同学的批评,都归咎于老师的歧视,从心理上形成与教师严重的对立情绪。

因此,和谐型师生关系更注重要求教师不以好恶对待学生,对学生不抱偏见、不怀成见,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满足学生被尊重、被关心、被人喜爱的心理需求。

五、亦师亦友是和谐型师生关系的生动体现

师生之间的情谊历来是人类最真挚的感情,它是由教育的本质规定性所决定的。和谐型师生关系要求教师在师生关系的处理中把自己摆在恰当的位置上,实现符合于教育要求的适应控制。具体要求体现为与学生交往做到“如师如友,亦师亦友”,即把学生既当教育对象,更深刻地认识为人师表和以身作则的新内涵,教育的严格与宽容相渗透,当好人师;又视为学习对象,从学生身上吸收时代进步的气息,从学生言行中感受时代进步的脚步声。这样,就能使学生向教师打开心灵的窗户,同教师保持人间最透明的关系。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能看到学生每个细胞的活动,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学生也会自觉愉快地接受教育。

通过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来了解自己,是学生认识自我的一个重要参照系。但一些聪明、学习成绩优秀、社会活动能力较强的学生,却因此而陷入自我评价的盲区。他们自我感觉过于优越,不恰当地夸大自己的长处,无视自己不足的非理性自我评价与体验。如果教师矫枉过正,可能会把他们的自信心也打掉,走向另一个极端。但若是在亦师亦友的情境中,教师把对自己成长的审视逐一展现在学生面前,帮助这些学生建立客观的自我评价,引导他们对自我成长进行审视。让学生真正认识到优越感这种心智不成熟的表现只会使自己停滞不前,而自身的优势应该成为他们一个更高的起点。

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任何时候都不要寄希望于学生会轻易改变,因为我们能改变的首先是自己。“正人者必先正己”,在发展学生的同时,我们必须先发展自己。当我们拥有了更强的专业能力,也就拥有了更大的教育力;当我们真正把握好教师与学生人际关系的科学处理方法,有效地建立起和谐师生关系的时候,才能使教育的要求内化为学生人格的组成部分,使学生的才华得到发挥、个性得到发展。

猜你喜欢
师生关系价值观师生
我的价值观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浅谈和谐师生关系的作用
掌握谈心艺术 建立融洽师生关系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麻辣师生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