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华平 方静平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的晚期可出现多脏器功能损害,甚至危及生命[1]。故进行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对患者病情的发展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16排CT低剂量呼吸双向扫描并测定肺容积指数,为COPD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了重要的临床依据。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9月~2014年9月呼吸内科收治的98例确诊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为COPD组。其中,女47例,男51例,平均年龄为(62.4±7.6)岁。对照组则选取同期70例接受体检的健康志愿者。
1.2检查方法
1.2.1肺功能(PFT) 检测患者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与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CO弥散量(DLCO)、用力肺活量(FVC)、第1s用力吸气量与肺活量比值(FEV1/FVC)、最大呼气压(MEP)、最大肺活量(MVC)、肺总量(TLC)、残气量与肺总量比(RV/TLC)[2]。
1.2.2 CT扫描 受试者双手抱头,取仰卧位。应用德国西门子16排CT常规自肺尖扫描至肺底,螺距1.8,层厚6 mm。采用Siemens Pulmo肺定量分析软件,逐层测定深吸气末及深呼气末5 mm层厚的横断图像[3]。
1.2.3肺容积指标 计算呼气末(Vex)及吸气末(Vin)的全肺容积、Vin-Vex及Vex/Vin。公式:总容积=总面积×层厚。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肺功能和CT肺容积各项指标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评价肺容积各项指标对诊断COPD的预测价值采用特性曲线ROC法,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肺功能的比较 对照组与COPD组的肺功能指标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肺容积指标的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COPD组Vin及上肺区Vin-Vex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其余各全肺体积及肺区各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肺功能与肺容积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COPD患者的Vex、Vex/Vin及Vin-Vex/Vin与各项肺功能指标之间存在相关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Vin-Vex与PFT指标无相关性(P>0.05)。
3讨论
COPD是一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4],病变不完全可逆,病情呈进行性发展,其中肺功能检查对于COPD 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5]。16排CT的应用不仅加速了全肺扫描的速度,且使原始数据更为精确,获得高质量的扫描图像,从而提高定量数据的准确性[6,7]。此外,Pulm 肺定量软件能自动区分图像中的肺组织与纵隔、气管和心脏等其他组织,可以计算像素所占面积,再与全肺面积进行比较,定量面积所占全肺的百分比,从而进一步提高判断病情严重程度的准确性[8]。
在本研究中,我们发现对照组与COPD组的肺功能指标存在显著差异;与对照组比较,COPD组Vin及上肺区Vin-Vex指标差异无显著性,其余各全肺体积及肺区各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且COPD患者的Vex、Vex/Vin及Vin-Vex/Vin与各项肺功能指标之间存在相关性。由此,我们推测COPD患者全肺Vin-Vex增大,呼气气流受限,肺弹性纤维组织的弹性下降,无法进行有效回缩导致呼气末肺容积增加。
综上所述,16排CT测定肺容积能够为COPD患者的肺功能评价提供客观指标和确切数据,对疾病的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具有临床推广价值及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施仁城,蔡威.肺部病灶PET-CT 显像与CT 引导下穿刺活检结果对比分析[J].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2013,13(20):3885-3889.
[2]马汝柏,叶秦秦.螺旋 CT 监测COPD吸气相和呼气相体积变化与细胞因子的相关性研究[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1,22(4):111-113.
[3]李樱子,曾晓蓓.肺功能检查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情评估价值研究[J].心肺科学杂志, 2011,13(5):111-113.
[4]Fukuda C, Nakamoto K,et al.CT-diagnosed emphysema and prognosis of chronic airflow obstruction: a retrospective study[J]. BMJ Open,2013,3(11):3541.
[5]游剑雄,张万青.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CT影像学诊断[J].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2002, (2):78-80.
[6]党保华.16层螺旋CT特殊扫描体位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J].医药论坛杂志,2009,13(11):11-13.
[7]张琳,李欣.多层螺旋CT检测肺内小病灶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2007,15(3):32-35.
[8]张巍,郭玉林.低剂量螺旋CT扫描技术的临床应用[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1,8(17):861-864.
编辑/孙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