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勇山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1-000-02
摘 要 最近国务院公布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作为高等学校的体育教育就要树立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的意识,切实加强体育教育,全面推进体育素质的教育。体育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使命,同时体育又是校园文化的基本要素,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如何培养合格人才,建立适应素质教育的高校体育课程体系,具有较强的研究价值,为此就这一课题进行一些有益的探讨。
关键词 素质教育 体育课程 体育教学
一、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
目前整齐划一的体育课程已经和当今的体育课程教学的发展不相适应,因而,在高校体育课程的教学中引进素质成分的内容教学是当务之急,更是符合体育课程教学的改革的重要问题,作为高校构建具有体育特色的素质教学模式,是培养素质全面发展的合格大学生,更是大学首要的目的和任务。
(一)体育课程内容体系应以素质教育为目标
理想人格的教育由素质教育来实现,要让广大学生会学习、会工作、会生活、更会做人。全面的素质教育强调的是要紧密的和人、和社会的进步相联系,它注重的是人的潜质和独特个性的心理素养的教育培养。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猛的发展,竞争越来越激烈,广大教育者从当今的生活中深刻体会到,教育培养的大学生们如果没有一个适应当代激烈竞争生活的心理素养,走向社会后,将难以立足充满竞争的环境,事业上也不可能有所建树。因而,一定要在教学的课程中对学生进行心理素质的培养,包括学生的开拓进取、协助的团队精神,自信心、自我调控和心理控制的素养能力等。
随着高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在体育课程的教学中也趋于丰富多彩起来,随着终身体育思想的建立,体育教育的目的不光是培养和教育大学生们具有康健的体质,完美的形象、优良的身体、适应激烈竞争的社会的能力,优秀的意志品质的合格运动能力的大学生,而且还要让他们懂得今后走向社会的进行自我参加体育运动的知识,真正学会使用自己的锻炼健身的习惯和方法。因而在高校的体育课程的教材中要选择适合大学生们记忆深刻、常锻炼、熟知的,他们喜闻乐见的体育运动项目,科学的进行组合的教材内容。
(二)改进高校的体育课程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体育课程的教学就是身体的实践课程,取决于体育课程的本身,体育运动主要是对身体进行运动量的负荷刺激,没有一定的运动量就不能提高身体的机能,因而在参加锻炼的运动量的负荷上应该有相应的强度,锻炼的效果才能明显,这样的身体负荷是对身体进行改造的行为,同学们必须亲自参与到其中才能有身体上的收获。所以,课程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必须遵循从“身体实践”中的规律,并遵循它的原则和方法,才能达到体育教育的目的。
(三)素质教育要与体育课内外结合
素质教育要与体育课内外结合,这是改革大学体育教育的新方向,课程的教育都是以课程内的教学为主,课堂外的教育为辅,体育的教学是以“三基”为主的,一些运动技术的学习不是上一次课就能够掌握的,所以要把课堂内的教学很好的延伸到课外活动中进行,以促进同学们在课内学习到的运动技术与课外的体育运动的比赛结合,这个模式是:课内教学——课外实践——巩固提高。提升每一位同学掌握运动技术的水平,并巩固了所学到的技能,身体上的和精神层面的因素也得到了锻炼和改造,促进了教育和培养、提升和发展都得以实现。因而,在高校的体育课程的教学中,为同学们创造了一个很好的提升机会,把教学从课内延伸到了课外,在课内外的教学中很好的提升了同学们的各种潜质,并用这样好的教学模式达到了体育教育的健身、健心的目的。
二、建立适合学生素质教育的课程体系
教材包括教师的讲授行为中利用一切手段和方法,是“教授及学习人的材料,它作为师生之间的媒介,而使教育活动得以开展”。体育课程的教学是老师、学生紧密联系的是教材,体育课程教学的目标是促进同学们身体素质、身体机能,心理全面提升和发展的,老师们就必然选择给同学们有身体运动负荷的教材进行教学,促使学生们身体机能得到锻炼,身体也不会出现疲劳和身体负荷较重,但是又不能使身体承受较小的运动负荷。优秀的体育课教材,应该是反映著当今最好的体育运动项目与技术,促进同学们身体素质健康发展的优秀教材。选择优秀的教材要从以下几方面参考:1.大学的体育课程教材充分体现出当今的特点,要适合体育教学的改革的趋势。2.大学的体育课程教材为了培养和教育大学生们全面发展,要考虑社会性、教育性、更要注重运动项目的竞赛性、锻炼性、健身性。3.大学的体育课程教材要要考虑好项目的发扬、继承、创新发展的关系。4.大学的体育课程是课内外具有身体负荷大的一门实践课程,更是大学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体育课的教学要符合大学教育的总任务,故而,在体育课的教材挖掘开发利用中要全面体现出课程的科学性。
三、高校体育教育模式的创新
(一)在素质教育中融进终身体育的思想
高校体育课程的创新与变革,首先要有观念的变革,没有形成观念的变革创新就无法创新思想和观念,大学生们进行的素质教育,目标主要教育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素养的,反映在体育教学中,就是提高同学们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适应社会的综合能力的,促进同学们的全面发展,目前的素质教育培养方式是中国教学改革必然之路,随着深化教育改革和推进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就成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体育教育作为高校的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要根据自身教育的特点,利用好身体素质、心理素质、适应社会能力、创新能力等因素,目的是为综合素质的发展提高和在高校中全方位的落实素质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终身体育”理念的提出,是与二十一世纪教育发展目标相适应的,教育的观念应该陪伴人的一生,是一个不断学习进步的过程,当今的教育应该依据大众的不同需求和自身的特点进行知识的学习和提高。因而,终身体育就是终身教育的扩展和延伸,
是终身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高校体育教学,是高等学校教育中组成的重要部分,是体育教学的最后阶段和最高层次,它应该顺应教育改革发展的潮流,与社会体育进行很好的相容和有机的衔接,教育和培養广大的同学们终身体育的观念,养成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高等学校体育教学应该要以终身体育作为学习目的和重点,这不仅仅是对于政策的落实和贯彻,也是知识经济时代大学体育教育的发展方向和重点要求。
(二)教学内容和组织形式应以广大同学为主体
高校素质教育的施行,它是以大学生为主要对象的;素质教育很注重同学们的个性发展和提升,能极大地激发同学们的学习认知的主动性。故而高校的体育课程方式相应的从教师转向为学生,从过去的“三基”知识的讲授转移到同学们的自主、独立的学习、思考和创新素养的教育培养上来,体育的课程教育应该转移到终身体育教育的方向上,提高体育课内外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并利用好体育理论知识,传授运动项目健身的方法、手段和原理,教育和培养对从事体育锻炼的兴趣和热情,促进同学们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以确定以“终身体育”的主导地位,达到高校体育素质教育最终的目的。高校体育教育是大学生们体育的最后一段,高于中小学的体育教育,从客观上就给高校体育提出更高的目标任务,作为高校的体育教育必须要有更加丰富的内容和更科学的方法,确定更高的目标来教育培养更加高素质的人才。高校的体育课程教学组织形式更应该是突出个性化、科学化、多样化;在课外的体育锻炼中,作为高校的体育老师们,都要懂得课外部分的锻炼是对体育教学的充分的扩展和延伸,应该将课堂内和课外活动有机的相结合,才能收到体育素质教育的目的,在课程的设置上,应该从同学们的身体条件和差异进行考虑,进行分层次、分内容的教学,让身体条件好的,运动能力强的同学“能吃饱”,也让身体和运动能力差的同学“吃的好”。根据不同学生的心、生理特点,将竞技性的体育项目和娱乐休闲的体育活动进行很好的融合,使大学体育更好的满足学生活动锻炼的需要,养成良好的锻炼的习惯,从而增强大学生的体育意识和健身能力,实现体育的终身化和生活化。这样同学们都能够同样的完成体育课程的学习任务,有利于教育培养同学们“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达到了事半功倍的目的。
(三)建立高校适合考试评价模式
以往的高校体育考试评价方式是以同学们的学习体育的成绩来评定的,用来评定和衡量同学的体育课程的分数,这些充分反映应试教育的结果;故而,体育课程的考试和评定成绩应该从同学们实际的体育项目的能力综合客观、全面的进行评价,用来评测老师们的教学水平的高低和同学们学习的成果;从注重同学们的成绩转向同学们的“三基”知识的掌握上,达到全方位的综合评定,使同学们的体育成绩考评逐渐地转移到健身的目标上,用综合评价来反应学生客观体育锻炼的真实的情况,积极引导同学们科学、主动的去参加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健身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