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全凯
中图分类号:G84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1-000-01
摘 要 本文通过查阅大量的参考资料,运用逻辑分析法和访谈法,根据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个性、气质,对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心理训练的方式、方法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探讨,提出在训练中注重身体素质训练和战术战略训练的同时,必须注意心理素质训练这一重要环节,使运动员的竞技水平更上一个台阶,促进球队能够在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同时为篮球运动的后备人才培养提供依据。
关键词 青少年 篮球运动员 心理训练
随着篮球运动水平的提高,青少年篮球运动向着更高、更快、更强的方向发展。在紧张激烈的比赛过程中,稳定良好的心理状态是发挥技术与运用战术的先决条件。作为教练员不必强求统一,但要善于观察,试心相处,真正了解队员的性格,充分发挥队员个性长处,抑制和克服个性中的短处,并在心理训练中因人而异的采用不同方法。通过查阅大量的参考资料,根据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个性、气质,运用逻辑分析法和访谈法,对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心理训练的方式、方法进行研究。
一、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对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心理特点进行研究,探讨训练方法,运用逻辑分析法和访谈法,对心理训练的内容和方式进行归纳。
二、研究结果
(一)青少年篮球运动员常见的不良心理状态表现及其影响因素
1.在训练中的表现
在青少年篮球教学训练中,由于教学和训练方法的单一性、枯燥性,运动员心理上常常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思维单纯,缺乏灵活性和创造性。由于青少年运动员个性上的差异性,如果教练员在帮助运动员掌握技术动作的过程中操之过急,就会导致运动员心理紧张、害怕,失去自信心,甚至失去了兴趣。
2.在比赛中的表现
(1)自信心。自信心就是青少年篮球运动员对自我能力的客观评价,自信心与运动员掌握的技战术水平一样,对比赛的胜负同样重要,是篮球运动员在比赛中保持良好心态和技战术正常发挥的基础和保证。青少年运动员由于其自身的年龄特点,会表现出血气方刚,好胜心强,大脑皮层的兴奋点处于非比赛因素上,注意力下降,动作紧张不协调,容易出现失误。如果由于缺乏大赛经验,赛前准备不足,对自己的技战术水平没有足够的自信,运动员在比赛中就会产生心理紧张,技战术水平无法正常发挥,也势必影响比赛的成绩。
(2)情绪。在篮球比赛中,过度紧张和焦虑的情绪是引起运动员技战术水平不能正常发挥下的最常见原因。紧张过度:由于对比赛不能够有正确的认识,面对实力强于自己的对手时过度紧张和焦虑,产生恐惧心理,失去控制自己行动的能力,影响到比赛的结果。兴奋过度:在比赛开始之前,运动员兴奋过早,使身体机能动员过早,比赛未开始就消耗大量能量。
(3)适应能力。篮球运动员的适应能力,包括身体的适应能力和精神的适应能力。在比赛中,当比分领先时,盲目兴奋,沾沾自喜,过高的估计自己,不能按既定的计划打完比赛。当比分接近时,盲目、急躁、不知所措。当比分落后时,面对困难不能稳定自己的情绪和心理。
(二)青少年篮球运动员心理训练的方式和方法
心理素质是靠长期比赛一点一点地积累提高的。心理素质和适应能力的提高是一种经验的积累,只有通过比赛来不斷的获得,多打比赛是提高心理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为提高运动员的心理素质,可通过以下方式和方法进行心理训练:
1.提高青少年运动员对心理训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是实施心理训练的前提。各队都有辉煌的历史和难忘的教训,这是我们对运动员进行思想教育的很好的教材。
2.在训练和比赛中,多给予青少年运动员一些激励和鼓励,哪怕是一句话、一个动作,甚至是一个表情,都会给运动员一种自信,对培养他们的兴趣等心理品质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3.进行大运动量的训练和比赛时,教练员应明确训练任务和训练目的,指出可能会出现的困难和问题,使队员在心理,生理和思想上做好充分准备。
4.注意对青少年运动员进行控制和调节情绪的训练。要经常模拟实战进行训练,对青少年运动员的心理状态进行诊断和调整,帮助他们在球场上调整和控制情绪,处变不惊,临阵不慌,沉着冷静。
三、结论与建议
青少年的心理还没有完全成熟,处在青少年时代的运动员在训练中会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训练目标不明确等问题,而在比赛中又会表现出盲目自信或自信不足,紧张过度或兴奋过度等问题,不同程度的影响训练和比赛的效果与水平发挥,通过长期的心理训练,可培养青少年篮球运动员良好的心理素质,以保证训练取得良好效果,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
青少年篮球运动员的心理还没有完全成熟,因此,在训练过程中,相比身体训练和技战术训练,心理训练就显得格外重要。提高运动员心理素质应从心理训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分析能力、自身调节能力、教练主导作用几个途径入手。教练员要了解队员的个性和气质,训练中应该重视心理素质这一环节,发挥个性和气质长处,抑制其弱点,调节队员心理状态,取得优异成绩,达到预定目标。
参考文献:
[1] 田麦久等.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2] 百度百科.青少年[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842194.htm.
[3] 运动心理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
[4] 刘玉林.篮球运动员心理训练方法初探[J].北京体育学院学报.1991(4):28-30.
[5] 赵先卿.心理素质与赛后心理调节的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