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市运动训练“训科医”一体化模式的认识与对策

2015-03-31 00:16吴艳萍金雯
体育时空·上半月 2015年1期
关键词:一体化模式认识对策

吴艳萍 金雯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5)01-000-02

摘 要 本研究分析了镇江市运动训练“训科医”一体化的内涵、实质、要求、提出的依据,以及镇江市对于“训科医”一体化工作的探索,对其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其当前的一些存在的问题,同时分析了“训科医”一体化的发展前景,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训科医 一体化模式 认识 对策

一、前言

当前运动训练过程是众多科技方法、学科知识综合运用的过程,包含着新的训练理念、新的训练方式与方法、科学的选材与训练监控、有效的医疗与恢复及营养措施和先进的训练比赛装备等[1]。因此,构建一个整合“训练、科研、医务”为一体化(以下简称“一体化”)的复合型训练模式就显得十分必要。江苏省体育局为积极备战2005年江苏全运会,于2003年制订了加强训科医一体化工作的实施意见[2],在“十二五”规划提出“训科医”一体化的推行[3]。就镇江市运动队而言,“训科医”一体化工作是以市竞技体育局为依托,以省体科所和镇江市教学科研力量为支撑,以镇江市医院和社会力量为保障,通过各训练单位训科医一体化工作组组织实施,这些都为本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二、对运动训练“训科医”一体化模式的分析与认识

(一)“训科医”一体化的内涵

1.训、科、医的含义

训、科、医有其特定的含义:所谓“训”是指训练与竞赛的基本活动,自然也包括训练管理;“科”是指围绕训练与竞赛的科研攻关与科技服务工作,既包括自然科学范畴的运动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诊断、机能诊断、营养补充等,也包括社会科学中的信息研究及数据库的建立等;“医”是指运动伤病的预防、治疗与恢复的医务工作。

2.“训科医”一体化的含义

“训科医一体化”的形式是在科、训结合的方式上发展与完善起来的。在以科研促进竞技体育与以医务保障竞技体育发展的同时,进一步建立和完善体育科技服务体系,避免原先“训科医”分离的现象,从体制、机制、组织形式、管理方式上加强训练、科研、医务三方面结合,做到目标一致,利益共享,加强交流,促进知识结构优化,实践能力相互补充,科训结合效益提高。

3.“训科医”一体化的要求

训、科、医三家训练计划一起制订,训练管理一起抓,训练难点一起攻,训练保障一起搞。

可以看出,“訓科医一体化”综合了历史上几种科、训结合形式的长处,根据实际增添了医务的内容;同时也顺应了竞技体育与科技发展趋势,从单一学科走向多学科的综合攻关,打破科、医被动地服务训练的旧框,寻求科、医主动参与训练的路子,使科研人员,仪器设备也下到运动队,形成训练、科研、医务三结合的新模式。

(二)镇江市运动训练提出“训科医”一体化的依据

1.“一体化”是形势发展的需要

现代竞技体育已发展为科技竞争,而应用型科技的竞争力则依赖于多学科的综合效能,“一体化”就是这一趋势的具体体现,不同体制下其表现形式不同,但实质性内容是相似的:即以教练员为主体,辅以生理、生化、运动医学、生物力学等专业人员,形成一个训练—科研—医疗一体化,以训练为中心的高效率研究和服务结构。训、科、医本身客观存在差异,关键是“一体化”[4]。其组织结构的融合只是形式,更主要的内涵是组成该结构的多元化因子互动互补,最终形成可以发生协同效应的功能基团(1+1+1>3)。

2.镇江市运动训练现有的条件

镇江市训练队已拥有一批较高水平的教练员、运动员并形成具有一定优势的项目,在和科研人员的长期合作过程中,教练员对科研的理解不断深入,有利于形成以教练员为核心的“一体化”基础构架。体育总局领导多次强调要高度重视运动员医疗服务和保障工作,建立训练、科技、医疗“三位一体”的科技服务和保障体系,健全、落实各项义务制度,做好运动员伤病的预防和治疗工作,促进科学训练水平的提高。

(三)镇江市运动训练“训科医”一体化模式目前存在的问题

1.体育科技实力不强

由于长期面临投入不足、人才流失、设备陈旧、自我封闭等问题,我国体育科技的整体实力不强[5]。体育科技人才短缺,在所属科研机构的科技人员中,真正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了解运动科学规律的高水平科技人员严重不足,科研水平不高。且获取研究经费的渠道比较单一,基本上是政府拨款,因此研究经费不足。一些需要大投入、高水平的研究项目无法开展,一些运动训练中的关键问题不能及时有效地解决。体育科技存在自我封闭现象。近年来取得的成果中,90%以上是由体育系统完成的,高水平成果不多,成果应用率不高。

2.镇江市运动训练“训科医”一体化学科单一,缺乏心理学科专业人才

竞技体育不同于普通的体育竞赛,竞技运动项目对于运动员不论是生理还是心理都有很高的要求。一流职业运动员在比赛中除了技术、战术的分配利用,更多的是心理的较量。在镇江市训科医一体化团队中,对运动心理学科的运用及专业人才配备较为匮乏,这对于提升运动员的竞技心理素质是不利的,应加强运动心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和配备。

3.镇江市运动训练“训科医”一体化模式有待进一步完善

江市运动训练“训科医”一体化的组织管理方式,以及配套的法规、制度尚待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如评估、奖励等政策;仍有相当一部分科技人员对“训科医”一体化的性质、特点等缺乏认识,习惯于按科研课题的方式开展工作,过于强调学术性,忽略了应用性。有待于形成一个系统的、集约的、综合的、标准的、规范的一体化体系,以最大化地实现“1+1+1﹥3”的效应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训科医”一体化是科训结合的一种进步。但有的训练队实行大赛前在训练基地的临时集中缺乏科研的系统性,科研人员对训练的服务还带有市场经济中营利的色彩。因此,在体制与机制上尚有许多值得商榷与改进之处。我们应该汲取精华,对这一模式加以改进。科、医保障控制系统的建立与完善是“一体化”的重要环节,要求科、医人员要与教练员、运动员共同参与个体化训练方案的制定,并对训练全过程及训练后的恢复进行有效的监控与配合,使训练、科研和医学优势资源最佳整合,以实现“1+1+1﹥3”的效应。

(二)建议

1.发挥教练员的主体作用

在“一体化”模式中,教练员要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转变传统训练理念和角色,主动与科、医、管人员协调配合,最大限度地发挥训、科、医、管多学科联合攻关的巨大作用。

2.对于运动营养,科研人员应引起重视

科学的医务监督,大大提高了训练的质量。对运动营养的调配,科研人员也更加重视。医务人员对运动员定期进行生理生化指标检测,根据每位运动员的具体情况,在营养套餐中合理调配,可以改善运动员的身体机能状况,使之能更好地投入日常训练。

3.做好理论创新,全方位探索镇江市运动训练“训科医”一体化建设的方法

在镇江市训练队“训科医”一体化建设方面的研究甚微,应该鼓励科研人员、训练队教练和管理人员进行深入研究,在镇江市训练队训、科、医一体化建设方面的理论上有所成果,运动科学的理论有效地指导实践。

总体来说,应加强训练业务主管部门、教练员、运动员的科技意识,继续组织领队、教练员、运动员、科研人员、医务人员对重大课题的联合攻关;充分发挥社会科研机构的优势,开展联合攻关;高度重视国内外体育科技信息、新成果的收集和研究;教练员、运动员要加强对科学选材、科学管理、科学训练的研究和实践运用,提高成材率和训练效益。

参考文献:

[1] 张健华.论运动训练理论的创新[J].体育学刊.2008.15(3):87-91.

[2] 史国生,张辉,钱竞光.训科医管一体化管理模式在运动队备战重大赛事中的作用——以南京体育学院运动队备战全运会为例[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0.24(1):5-9.

[3] 镇江市体育局《镇江市体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Z].

[4] 姜文凯.江苏田径队“训科医一体化”运行机制和预期效应[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3(1):3-6.

[5] 潘志琛,崔富国,张新等.关于奥运会科研攻关与科技服务工作的认识与对策[J].中国体育科技.2002.38(5):3-5.

猜你喜欢
一体化模式认识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供电企业调控运行岗位培训研究
中高职人才培养一体化模式的实践与反思
浅谈我对秦腔小生舞台表演的认识
试论会计规范研究方法的剖析与回归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摭谈
浅谈如何做好新时期的信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