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黄建强
中小学引体向上有效练习探析
无锡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黄建强
当前我国检测中小学男生上肢力量的常用项目是引体向上,但从测试结果统计来看不够理想。这种状况有多方面因素影响,如日常生活方式的改变、体育锻炼时间少、课程内容安排不系统、教学练法不当等。
中小学 引体向上 有效练习
引体向上练习一般不直接在单杠上进行,若直接进行往往失败多,造成学生兴趣减弱,甚至反感。教师一般先进行学生上肢力量的练习,为做好引体向上打下坚实基础。
1.内容
(1)小学阶段
①举小重物
低年级的小学生一般不进行力量练习,中高年级时可以年度为周期适当安排练习内容,如双手、单手举小重物等。重物重量、每次练习次数及组数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而定。单手练习时要左右均衡练习,勿仅练习强势手臂、忽略弱势手臂。
②斜身悬垂、引体与俯推
A.斜身悬垂
这是一个静力性练习,可用双臂伸直脚触地、单臂伸直脚触地、屈双臂脚伸直触地、屈单臂伸直脚触地。练习中,要强调握杠,悬垂时间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而定,单手练习时要交换。杠下要布置稍厚点的垫子。
B.斜身引体
示范时,强调手臂用力的顺序。练习中,教师可助力一些学生,加强帮助,让他们努力做出来。每次练习次数与组数依实际情况而定。杠下要布置稍厚点的垫子。
C.斜身俯推
示范时,强调握杠及用力要求。学生练习时,加强握杠要求外,注意身体姿势及手臂推至伸直,放下时稍缓慢。每次练习次数与组数依实际情况而定。
③悬垂(双手、单手)
直臂直腿悬垂、直臂屈腿悬垂、屈臂直腿悬垂、屈臂屈腿悬垂。练习中强调握杠。双、单手交替练习。每次练习时间与组数依实际而定。杠下要布置稍厚点的垫子。
④荡“胁梯”
示范时要强调手向前抓握杠要求,身体前荡动作要协调,练习次数依“梯长”与学生实际而定。杠下要布置稍厚点的垫子。
(2)中学阶段
①俯卧撑(高撑、平撑)
练习时,可先将双臂撑在稍高处,然后再逐步平撑。注意手撑地时的手指方向及身体姿势,每次练习个数与组数依学生实际而定。
②双杠支撑、前行、屈臂支撑
A.双杠支撑
这也是一个静力性练习,但要求双臂支撑体重。注意手握杠,肩部顶起,每次练习时间与组数依实际而定。
B.支撑前行
用双臂支撑起身体前行,不仅是锻炼手臂力量,还能锻炼身体的协调与平衡能力。注意手交替抓杠,身体前行时不掉下,每次组数依实际而定。
C.双杠屈臂支撑
这是用上肢克服体重的一个练习,与引体向上“类似”。身体放下时稍慢些,用力控制住,不要掉下去。动作要协调,每次练习个数与组数依学生实际而定。
③引体向上
上肢力量练习,辅助练习等有了一个较好的基础后,就可以尝试引体向上教学与练习了。教学时要讲解要求,能以标准做出,每次练习个数与组数依学生实际而定。
④“高抬后腿”俯卧撑、推“小车”
为了使上肢力量不断增强,高水平、高质量地做出引体向上,要加强上肢力量练习,如“高抬后腿”俯卧撑、推“小车”等。“高抬后腿”俯卧撑时,后腿高度可逐步加高,身体要挺直。每次练习个数与组数依学生实际而定,推“小车”时“推者”应跟随练习者向前行,而不要“赶推”,易发生面部擦伤,每次练习距离与组数依学生实际而定。
2.内容安排
(1)力量是身体素质的一个内容。以年度为周期,安排中要全面考虑学生身体素质,做到年度身体素质练习重点突出(这与学生身体素质灵敏期有关),力量练习不可少。
(2)力量发展的敏感期要加强练习。这不仅是上肢力量,还包括其他方面的力量,内容的安排上不要出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现象。
(3)力量练习可作为副教材、辅助教材等进行课时安排。
1.对课程中安排的每一内容教学练均要得当。每一内容教学练都有自己特定的要求与方式,不可千篇一律。
2.引体向上的教学更要有序、合理。具体如下:
(1)示范动作要有“节奏感”即“向上是如何用力的”“下放是如何控力的”等,讲解要重点突出。
(2)辅助练习要跟上,即“帮者(学生)”抱住练习者的双腿往上“送力”,助其体会向上拉用力的感觉到,完成动作练习。
(3)练习时要注意安全教育。
(4)对引体向上完成得比较好的同学可适当做一些拓展,如慢翻上、屈臂上等。这些可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发展空间平衡感。
(5)对完成不了的学生进行原因分析,制订练习计划,以促其完成。
(6)课后练习不能忽视。通过练习,学生做出一定个数的引体向上,但在有限的课程时间内要做出更多、更好,这远远是不够的,还需要课后进行大量练习,如课外体育活动等。
(7)对体型特殊的学生,特别是肥胖者要进行鼓励,即使做不出来也要加强力量练习,如举重物、静力支撑等,帮其减肥,以增强体质。
欲想把引体向上做得更多更要做到持之以恒。“一曝十寒”的态度只会倒退,甚至时间长了又做不出。因此,学生平素就要积极参加体育锻炼,促进健康发展,这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ISSN2095-6711/Z01-2015-10-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