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培训:高校翻译师资培养的新途径

2015-03-31 21:05杨洁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师资校本培训

杨洁

(1.重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翻译系,重庆 401331;2.重庆师范大学 翻译与文化研究所,重庆 401331)

为了推动文化软实力的发展,中央提出了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意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国文化要顺利走出去就不得不依靠翻译。由于各种复杂的原因,我国翻译人才出现了严重断层,翻译人才数量和质量已经成为制约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瓶颈之一。在此形势下,加快翻译人才培养已是迫在眉睫。然而,翻译人才的思维模式与一般外语人才有着明显的差别,有其专门性和特殊性,需要专门的职业技能培训和专业的师资力量[1]176。因此,要培养出符合国家和社会需求的高端翻译人才,关键在于培训出一支既有丰富翻译实践经验,又有丰富教学经验的高素质、专业化的翻译教师队伍。“没有一支过硬的、与本学科建设目标相适应的教师队伍,任何一个专业的学科建设,甚至日常的教学都无从谈起”[2]54。于是,如何解决目前翻译教育所急需的高质量师资问题就成为教育管理部门、学术界以及语言服务界不得不认真思考的重要课题。为此,本文尝试提出建构高校翻译师资培养的校本培训途径,期待对突破当前高校翻译师资困局有所启发。

一、校本培训的定义与特点

校本培训就是指以学校为单位,针对学校实际情况,在对教师的教学进行诊断与评价的基础上所实施的师资培训模式[3]26。校本培训改变了传统的脱产继续教育和学历学位教育模式,它以教师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为切入口,强调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因此,与非校本培训相比,它具有目标的直接指向性,能有效克服传统教师培训的局限性,做到从学校和教师的实际出发,通过培训解决学校和教师的具体实际难题[4]32。除此之外,由于校本培训是以教师所在学校为基地,以教师和学校的发展为目标,以教学实践为中心的教师在职培训活动,因此可以进行持续而比较长久的培训,满足教师终身学习的要求。同时,校本培训方式灵活,能根据实际条件灵活机动地安排活动时间、活动内容,并能针对学校的自身特点和每位教师的个体特点加以安排,做到继续教育个性化[5]88。参加校本培训的教师不必脱离自己的工作岗位,不但可以迅速将培训内容学以致用,持续不断地提高教学质量,还可以节省脱产培训所需的差旅费、学习费等各种费用,有利于减轻学校和教师的负担,这对处于贫困地区、办学经费明显不足的高校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所有这些都是其他的教育形式所不具备的。尤其值得指出的是,校本培训强调教师之间在课程实施等教学活动上的专业对话、沟通、协调和合作,因此,他们可以共同分享经验,减少教师由于孤立而导致的自发行为,使教师由彼此隔离走向同伴互动[6]164。

教师培养的校本培训模式最早兴起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英美等发达国家,其初衷在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解决教育理论与教育教学实践相脱离的问题,从而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在实践过程中,由于这一培训模式对教师专业能力发展提升的巨大作用,逐渐被世界许多国家认可和借鉴,成为教师培训的主要方式。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引进校本培训这一师资培养理念,并视之为未来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形式,但是,目前的校本培训主要针对中小学师资培养,而且师资校本培训的相关研究也多集中于中小学[7]78,相比较而言,高校校本培训理论与实践研究仍付之阙如,还没有引起学界应有的重视。

二、构建高校翻译师资校本培训途径的必要性

教师是整个教学系统的核心因素。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学改革的成败等都与教师的整体素质密切相关[8]68。为此,国务院学位办要求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试办单位的翻译硕士核心课程及重要必修课程均须配备2名以上具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的专任教师授课,其中教授和博士学位获得者须达到一定比例,翻译硕士核心课程及重要必修课程的任课教师中具有口译或笔译实践经验的比例要达到70%,笔译教师应承担过30万字以上的正式笔译任务,口译教师应担任过20次以上的正式场合的交传、同传任务;还要求有一定数量的来自实际翻译部门的资深翻译工作者任兼职教师①国务院学位办《关于开展申报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试点工作的通知》(学位办〔2007〕19号)。。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不但我们的翻译硕士 (MTI)师资远未达到这一要求,翻译本科(BTI)的师资也很成问题,这一点在中西部地区的高校表现最为明显。有些学校的师资虽然在学历、学位和职称方面达到了要求,但翻译能力比较欠缺。正如夏纪梅教授所说,学历不等于实力,文凭不等于水平,经历不等于经验,资历不等于资质,最重要的还是实力和成果[9]13。可以说,师资队伍建设不强是翻译教育目前所遇到的一个非常大的瓶颈问题[10]13。因此,在现阶段,构建高校翻译师资的校本培训途径对推动翻译师资建设是很有必要的。其必要性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有利于较短时间内满足翻译教学的师资需求

为了顺应中国文化“走出去”这一国家战略,满足国家进一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对实践应用型翻译人才的迫切需求,我国在2005年和2007年相继设立了翻译本科专业 (BTI)和翻译专业硕士 (MTI)。由于国家的高度重视,在短短几年时间里,翻译专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到目前为止开设翻译本科的高校已经从2006年最初的3所增加到了目前的152所,而开设翻译专业硕士的高校则已达206所。翻译教育的蓬勃发展使得各高校对高质量翻译师资的需求急剧增长。然而,由于翻译的重要性历来被有意无意地忽视,高校的翻译教师不多,有实践经验和行业经验的更是凤毛麟角,显然无法满足现有翻译教育教学的需要。柴明颎明确指出, “对大部分院校来说,师资队伍中缺乏长期从事专业翻译的教师而且矛盾比较突出”[11]16。谢天振也指出,“目前国内高校翻译学科建设面临的最大问题恰恰就是翻译师资跟不上”[12]7。有些高校表面上翻译师资队伍齐备,但多半是由于申报翻译本科专业和翻译硕士专业学位办学资格的需要而临时拼凑和整合起来的[13]69,并不能真正解决翻译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了推动翻译师资建设,中国翻译协会等在中国外文局的领导下采取每年举办暑期培训班的方式培养翻译师资。这一举措对提高翻译师资的质量,推动中国翻译教育的健康发展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每年培训的教师数量毕竟是非常有限的。正如郭晓勇[14]所指出的,翻译师资培训的范围与数量与翻译学科建设的需求之间仍然存在着较大差距。我们认为,如果各高校一方面积极坚持每年派出一定数量的教师参加由中国翻译协会组织的翻译师资暑期培训班,学习名家的经验和先进教育理念,另一方面又让那些参加过培训的教师回到学校后组织在校教师以校本培训的方式来学习、讨论和吸收带回来的先进翻译教育理念,就有可能使翻译教师的培养取得以一带十,遍地开花的效果。这样既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目前高校翻译教学师资短缺的压力,也有利于及时把新的先进的翻译经验和教育理念贯彻到翻译教学中,促进翻译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二)有利于实现现有翻译教师专业素质的

提高和教学观念的改变

翻译涉及两种语言和文化,两种民族的思维习惯,因而具有其特殊的复杂性,它既是一种技能,更是一门高深的艺术。所以翻译教育不同于一般外语教育,而应该是一种专业化的教育。专业化的教育自然有赖于专业化的教学师资,以纯理论型的师资来培养实践应用型的学生无疑有缘木求鱼之感。国际会议口译员协会 (AIIC)主席Jennifer Mackintosh就曾经指出,口译教学该走的方向是不要空谈太多的理论,而应该加强教师本身的口译实力,不会口译的人就不能去教口译(You can’t teach what you can’t do)[14]。然而,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们培养了一大批翻译方面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但绝大部分都是纯理论型的,而这些人正是目前高校翻译教学工作的中坚力量。有调查表明,当前相当多的翻译师资 (约三分之二)在翻译实践能力和与行业接轨能力方面不尽如人意,在不同层次的翻译教学中包括在翻译本科专业和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的教学中从事过“像样翻译”的教师非常少[13]70。翻译教师讲起如何翻译的理论来头头是道,而真正一动手翻译起来却手足无措,对整个翻译行业的发展情况更是一无所知,于是只好照本宣科,满足于翻译知识的传输,这在很多高校几乎是一种普遍现象。翻译教育更多的是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知识传授。在翻译教育中,“知识传输固然重要,但学生如果只有知识没有能力,翻译教育的目标则无法实现”[15]40。Daniel Gile[16]曾经对无翻译经验的外语教师从事翻译教学的情况作过一个分析,指出了其中的缺憾:一是这些教师没有翻译职场经验,因此无法给学生提供专业和职业性的指导;二是这些教师对翻译的认识还仅仅停留在语言方面,常常把翻译看成是一种单纯的语言转换,而不是社会交际活动,因此对翻译质量的评估往往着眼于两种语言的对等和对应,而不考虑到具体交际状况下偏离语言准则的可能性和必要性,这种翻译教学很可能对学生产生一定程度的误导;三是这些教师对翻译的认知过程不太了解,因此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不一定能够作出切中要害的指导。如果这些现象不能迅速从根本上加以扭转,就无法实现我们所提出的翻译教育目标,即:培养高端的翻译应用型人才。因此,鲍川运大声疾呼:翻译师资培训是翻译教学成功的关键[17]45。杨平指出,“翻译专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也需要翻译专业师资队伍不断提高综合素质,优化知识结构”[18]10。如果把现有的翻译教师以校本培训的方式组织起来,针对整个翻译行业发展以及他们在翻译教学中出现的典型案例和典型问题开展各种各样的学习和讨论活动,或者通过定期聘请业界经验丰富的专家和学者对教师进行集中指导,就会引领这些教师尽快转变传统照本宣科式翻译教育与教学的观念,从而积极关注行业动态,了解翻译教育最新发展理念。同时,通过持续不断的讨论和学习也有助于他们积极探索翻译实践教学中各种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法,促进其由纯粹的理论思维向实践操作思维的转变,全面提高其翻译专业素质,逐步实现理论型教师向专业化应用型教师的转变。

三、高校翻译师资培养校本培训的主要模式

开展高校翻译师资校本培训的方式方法很多。本文根据校本培训、翻译实践以及翻译教学的特点,拟提出以下几种模式以资参考。

1.问题研讨模式。所谓问题研讨模式,是指教师把自己平时在翻译教学中所碰到的教学难点以及学生翻译操作中所出现的普遍的、典型性的错误等整理出来,定期和其他翻译教师进行研讨,集思广益,取得共识,从而实现把集体或他人的智慧融入个人的教学活动中。不过,这种模式要顺利实现有赖于翻译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养成教学反思意识,及时记录教学中所出现的问题。

2.师徒结对模式。师徒结对模式源于旧时工匠带徒弟模式。这种模式运用得当可以非常有效地实现经验丰富的教师对新教师的传帮带作用。这里的新教师不一定是指刚刚入行的教师,也指那些虽然具有与翻译相关的硕士或博士学历学位,且入行已久,但自身缺乏翻译实践经验的教师。

3.教研模式。教研模式是指以开展教研活动方式进行的校本培训模式。教研活动是教学中经常使用的经验交流模式。根据翻译教学的特点,我们可以把教研模式划分为两种:示范性教研模式和诊断性教研模式。所谓示范性教研模式,就是以翻译实践和翻译教学经验都比较丰富的教师上示范课的方式给其他教师展示翻译实践的操作过程以及传授翻译教学中的问题处理方法。这种方法具有以点带面的作用,对促进翻译教师群体专业素质和翻译教学整体质量的提高很有帮助。所谓诊断性教研模式,就是让入行不久,缺乏教学经验的教师,或者虽有理论基础但缺乏翻译实践经验的教师上翻译教学展示课,其他教师一起听课,并根据听课的情况,着力分析课堂教学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办法。这种模式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对促进特定翻译教师的快速成长非常有益。

4.项目依托模式。项目依托模式就是以特定的翻译实践项目为基础的校本培训模式。具体来说,就是以团队的形式申请翻译实践项目或者自行设定翻译实践项目,并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来共同完成。在完成翻译项目的过程中,可以采取类似古代佛经翻译的译场模式,设立主译和助译,由翻译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主译,其他教师则分别担任证义、润饰和校核等工作。这种翻译项目依托模式可以使那些缺乏翻译实践经验的教师能够真实见证翻译操作的全过程,在分工合作中体验和感悟翻译,培养译者的角色感。

5.专家讲习模式。专家讲习模式是指在翻译教师校本培训中通过聘请专家的方式就某一专题的翻译进行翻译实践经验的传授,如旅游翻译、商务翻译、文学翻译、科技翻译、法律翻译等等。也可以就具体翻译形式中的某一专门技能进行讲习,如怎样做口译笔记,怎样进行口译中的数字转换以及口译中的礼仪等等。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作为翻译教师除了必须具备翻译实践能力外,还应该对本行业的发展以及翻译项目的管理等方面要有足够的了解,因此在校本培训中还可以不定期邀请翻译公司或企业的行业专家进行讲座指导。

6.翻译茶座模式。翻译茶座模式是指由学校设立一个专门的翻译教师活动室,供教师们业余时间就翻译的相关话题随意闲聊。这种模式不对教师的发言作硬性的规定,教师可以讨论与翻译有关的任何话题,教师想起什么就可以聊什么。所以,翻译茶座模式也可以称之为休闲式的翻译聊天模式。这种模式的好处是教师们顾忌少,可以畅所欲言自己对翻译教学、翻译实践、翻译政策、翻译历史甚至某个具体的译文的看法。这样,既能增进教师之间的友谊,又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7.师生互动模式。俗话说,教学相长。师生之间的互动对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是非常重要的。不过,这里的师生互动模式不是通常意义上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而是指通过举办类似师生见面会的形式就学生翻译学习中碰到的问题进行集体解答。这种模式既可以让学生平时积累的翻译问题得到及时解答,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对参与见面的教师也是一种启发。尤其重要的是,通过这种集体答问的方式,教师之间也可以形成一种思想上的互动,因为一个教师的答问必定会促使其他教师的反思。

8.论坛模式。所谓论坛模式,也是一种翻译研讨模式,是指翻译教师定期或不定期以讲座的形式就他人的译文进行赏析,指摘译文得失,提出修改意见或建议,或剖析自己翻译作品的形成过程,详述其中甘苦,引人共鸣,给人启发。

四、确保高校翻译师资校本培训顺利实施的措施

翻译师资校本培训的模式可以不拘一格,只要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改善或提高,有助于促进翻译教师事业和实践能力发展的都可以纳入其中。但不论采取何种模式,要真正落到实处,产生实际效益还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或者说要有一定的保障措施。否则,校本培训的目标就不可能达成。实际上,在传统外语教学中为提高教学质量我们也曾经使用过诸如师徒结对模式、教研模式等与上述相类似的各种模式,但由于缺乏相应的制度保障或者相关保障制度不完善,往往流于形式,在效果上很不明显。所以,要使上述的翻译师资培训模式真正落到实处,使之长期、有序、高效地开展,必须要制定相应的保障措施。

1.更新师资评价观念,制定独立的专业型教师评价体系。翻译专业是以培养从事翻译实践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这一目标凸显了对翻译师资自身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的要求。因此,要想成为合格的翻译专业教师,就有必要花更多的时间提高自身翻译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相应地,他们用于理论研究的时间和精力就会减少,在以论文或理论专著为科研成果的产出方面就会存在相应困难。这样,如果再以现行的教师评价标准来衡量他们的工作业绩就有失公允,也不利于激发教师从事翻译实践,提高自身实践能力的积极性。因此,切实转变纯粹以科研论文和研究项目为中心的学术评价体制,把翻译成果纳入评价体系,打通翻译实践教师在职称评定上的上升通道,把翻译专业的教师从繁重的科研任务中解放出来是有效推进高校翻译师资校本培训的核心条件之一。这需要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对现有的教师评价制度进行调整和改革,做好教师评价的顶层设计,摒弃传统职称评定上纯粹以科研论文为衡量标准的一刀切做法,至少按一定比例将翻译计入发表的成果。

2.切实减轻教师的工作负担,保证教师用于知识更新的时间。翻译师资校本培训不管是采用集中培训形式,还是采用分散培训形式,想要达到良好的培训效果,时间的保障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目前,各高校翻译教师除了承担繁重的教学任务外,还要求参与各种以申报科研项目为目标的培训活动,没完没了地填写各种项目申报书等。由于国家科研经费所限,每年最终获得科研项目的教师都是极少数,但由于现行教师评价体系的硬性要求,许多教师只好被动去应付,以致大部/分精力都被牵扯其中。因此,要想使翻译师资的校本培训取得实际成效,除了要想方设法减轻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外,还要尽可能地减少教学活动以外其他的活动,从而以制度化的形式为翻译师资校本培训的正常开展提供时间上的保障。

3.建立专项基金,鼓励教师参与培训。确保翻译师资校本培训顺利实施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建立专项的培训经费,并做到专款专用。据笔者了解,有些高校由于没有设立相应的教师培训专项基金,在教学运行经费又缺乏相关方面的预算,教师很少有机会外出学习。这种现象对翻译师资的校本培训是极其不利的。因为,每年派出一定数量的教师代表外出参加国内外以提高翻译实践能力或翻译教学能力为目标的各种培训活动,不但可以为校本培训的顺利开展提供新信息和新材料,避免翻译师资培训闭门造车,还可以与其他学校的教师分享自己学校在翻译教学以及师资培训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共同推动翻译整体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此外,虽说推行校本培训的初衷之一是避免教师校外集中培训加重学校和教师的经济负担,减少培训成本,但作为一种集体活动无论如何都离不开必要的日常开销经费保障。孙子兵法云:“大军未动,粮草先行”,从古到今,充分的物质保障始终是进行一切活动的根本。因此,建立相应的培训专项基金是实现高校翻译师资校本培训目标的前提条件之一。

五、结语

翻译专业要避免成为传统外语专业的“翻版”,就必须在教学观念、教学方式和教学目标上体现出与普通外语专业教学不同的特色。近年来,在国家相关部门和高校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翻译本科及翻译硕士专业发展迅速,取得了一系列积极成果,为助推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初步基础,但由于时间短,大部分工作仍处于探索阶段,面临着发展过程中必然出现的诸多问题和困难。因此,有必要深入分析我国高校翻译专业发展的现状,正确认识发展中的问题,进而提出促进翻译专业持续、健康和稳步发展的有效对策。翻译专业目前面临的最大困境之一就是缺乏适应该专业发展的合格师资。本文的目的就是想借鉴校本培训对促进中小学师资培养的成功经验,尝试构建一条高校翻译师资培训的新途径,通过高校、教师、社会三方面的共同努力,为翻译专业的教师开展翻译实践、提高职业能力提供必要的平台,以期打造一支高质量的翻译人才培养所需要的高水平的、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专业化翻译教师队伍,以满足快速发展的翻译专业教育教学的需要,从而培养出符合国家和社会需要的高质量翻译人,最终确保国家文化战略的实现。

致谢:本文在构思选题与撰写过程中先后承蒙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平洪教授、仲伟合教授,中山大学的王东风教授以及香港岭南大学的孙艺风教授的热情鼓励和指导,并提出修改意见,在此深表感谢。

[1]穆雷.建设完整的翻译教学体系[C]//胡庚申.第二届海峡“两岸四地”翻译与跨文化交流研讨会论文集.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175-187.

[2]何其莘,苑爱玲.做好MTI教育评估工作,促进MTI教育健康发展:何其莘教授访谈录[J].中国翻译,2012(6):52-56.

[3]肖川.“以校为本”的教师培训[J].中小学管理,1999(10):26.

[4]周建平.对校本培训的认识与思考[J].教育探索,2002(4):31-33.

[5]卢辉炬,谢清连.浅论教师继续教育的校本培训[J].喀什师范学院学报,2001(2):88-91.

[6]周月朗.高校教师校本培训的缺失与重建[J].湖南社会科学,2006(3):163-165.

[7]刘要悟,程天君.校本教师培训的合理性追究[J].教育研究,2004(6):77-83.

[8]王艳.优秀外语教师实践性知识的个案研究[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1(1):68-76.

[9]刘芳.高校外语教师培训与职业发展的热点问题[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1(1):9-13.

[10]仲伟合.文化对外传播路径创新与翻译专业教育[J].中国翻译,2014(5):11-15.

[11]柴明颎.对专业翻译教学建构的思考:现状、问题和对策[J].东方翻译,2010(1):15-18.

[12]谢天振.学科建设不能搞大跃进[J].东方翻译,2011(2):4-7.

[13]张瑞娥,陈德用.中国翻译师资基本状况变化分析[J].外语研究,2012(2):67-71.

[14]郭晓勇.中国语言服务行业发展状况、问题及对策:在2010中国国际语言服务行业大会上的主旨发言[EB/OL].http://www.taconline.org.cn/ch/tran/2012 -12/03/content_5544437.htm.

[15]郭岱宗.口译教程:面面俱到[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

[16]刘和平.正产学研:语言服务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究[J].中国翻译,2014(5):40-45.

[17]鲍川运.翻译师资培训:翻译教学成功的关键[J].中国翻译,2009(2):45-47.

[18]杨平.拓展翻译研究的视野与空间 推进翻译专业教育的科学发展[J].中国翻译,2012(4):9-10.

猜你喜欢
师资校本培训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北京印刷学院新媒体学院师资介绍
第二节 2015年法学专任教师师资情况
中国和主要发达国家学前教育师资职前培养体系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