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剑平
(邵阳学院艺术设计系,湖南邵阳422000)
地方性本科院校的艺术设计类专业是具有特殊性的学科专业。一是艺术设计类专业与社会贴得很紧密,经济越发达,对本专业的教学促进越快,但大部分地方性院校艺术类本科专业所处的地方经济欠发达,人才培养综合环境稍差,学生的学习条件和氛围一般,实习机会等都欠缺;二是地方性本科院校一般不会把艺术类设计专业作为主打专业来发展,因此教学投入都基本不会太充裕,办学条件欠缺;三是地方性本科院校的生源质量不高,学生的专业与文化素养偏低,学习积极性严重不足;四是很难引进高学历和高水平的教师,师资队伍整体实力不强。这些“特殊性”构成了地方性本科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发展瓶颈,形成了教学与就业等一系列不良的循环。
教育部副部长鲁昕2014年3月底在中国发展高峰论坛上表示,中国解决就业结构型矛盾的核心是教育改革。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的人是技术技能型。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张大良在第七届中德应用型高等教育研究与发展研讨会暨中国长三角地区应用型本科高校联盟成立大会上表示,地方高校必须彰显“地方性”这个特征,紧密结合地方需要,瞄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社会公共服务领域的人才需求,才能主动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拓宽高校办学空间,实现地方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地方性本科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的培养必须紧扣“应用型”“创新型”的改革目标,以“就业、创业竞争力”为核心。那么,针对地方性本科院校的艺术设计类专业发展如何突破地域限制和不足来发展?是一个值得探究的课题。
笔者作为地方性本科院校的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管理人员,正在积极实施教育教学改革,提出“三促教学”来构建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毕业生就业的竞争力。
“三促教学模式”就是“以展览促双基”“以比赛促创新”“以项目促能力”的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教学模式,简称“三促教学模式”,是以应用能力为核心,把基本理论和技能的提高、创新意识的培养、实践能力提升作为目标,采用展览、参赛、实际项目引进课堂等形式贯彻于教学始终的一种系统性、创新性的教学改革模式。其中,“以展览促双基”就是以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与提升为主导展开教学,课程基本理论学习后通过实践作品来提高基本技能,通过作品展览的方式来提高学生和老师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以比赛促创新”就是通过带领学生参与国内外各种大型的专业性设计比赛,以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意识,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失去了创新,艺术将只能称作“技术”,因此,在艺术设计教学中,创新始终是不灭的主题。同时通过其他参赛单位的作品,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进一步提高创新能力;“以项目促能力”就是教师将课程教学与社会实践项目结合起来的教学模式,切实提高师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提高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就业和创业的核心竞争力,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学习者或者教育者,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学习和掌握在艺术设计教育学的过程中十分重要,同时在专业学习或施教的过程中,都是一个积极的探索者和实验者,都喜欢在探索或者实践的过程中彰显自我的美术技能和个性,乐于展示给观众,同时也极想得到观众的共鸣或认同,因此,艺术设计类专业的作品展示在学习和教育过程中尤为重要和突出。“三促教学”模式的“以展览促双基”就是紧紧抓住学生和教育工作者的心理,为专业学习者寻找到一条自我展示的途径,有利于调动师生的教与学的积极性,活跃课程教学形式,加强学生对教学内容中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和掌握,同时加强了专业领域内的相互沟通和学习,取长补短,相得益彰。因此,我们要求专业任课教师在每门课程完结前必须要有一个师生作品展览,展览对所有专业的学生开放。学生课程作业的评分由其他任课老师和本课程任课教师一起给予评定,占该课程分数的70%。“以展览促教学”的模式可以确保每周、月都有展览,增强了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一级带一级的优良传统。
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创新精神是智者最高层次的追求,创新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核心。当今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的本质就是创新,培养创新精神和能力是时代对大学生提出的基本要求,也是大学生必备的素质。
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艺术设计同样如此,没有创意、创新的设计就没有市场和生命力。“三促教学”模式中的“以竞赛促创新”就是着眼于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培养的。鼓励并支持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在校期间大量参与由官方的或专业协会组织的各种设计创意大赛,比如:教育部组织的“全国大学生广告设计大赛”,中国室内装饰协会“中国国际室内设计双年展”,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和全国学联、地方省级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全国性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创业类竞赛——“挑战杯”,湖南省教育厅主办的“大学生艺术展演”等一系列的竞赛活动。专业教师带领并指导在校学生积极参与,把学生在课堂中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参赛的基础和动力,提高学生参与竞赛的热情和创新水平,真正达到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的目的。对于大学生来说,提高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具有优越性和现实性。只有把创新潜能转化为现实的创造力,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和价值。
“艺术设计学科的属性需要实践教学,实践教学活动是整合艺术设计教育资源,统和校内外教学方式,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1]艺术设计类专业“三促教学模式”核心就是增强和提高专业教师和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其中“以项目促能力”就是“三促教学”模式的落脚点,这里对专业任课教师提出了三个要求:一是要求任课的专业教师能够“拿得到”实际设计项目,这就需要专业任课教师不单纯是一个教师的身份,必须有人际关系资源,以及个人要有优秀的设计案例基础;二是要求专业任课教师能够“拿得下”承接到的实际设计项目,就是考验专业任课教师本人的动手实践能力;三是要求专业任课教师必须“教得会”。“以项目促能力”的落脚就是促进师生双方面的实践动手能力,因此,在“拿得到”和“拿得下”的基础上,还得必须“教得会”,这就要求专业课程教师将项目引入教学课堂,制定项目方案的同时紧密融合教学计划,达到一举两得的目的,让学生亲身参与真实案例设计的全过程,真正提高参与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对于一个地方性本科院校而言,提升学校知名度和美誉度是非常迫切的,方法是多方面的,途径是多通道的。艺术设计类专业“三促教学”模式的“以赛促教”“以项目促教”是直接提升学校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快捷途径,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实现,一是通过“以赛促教”获得很好的等级奖来迅速提升在同类院校的知名度,二是通过“以项目促教”做出很好的创意设计案例,使学校服务地方经济获得赞誉,提升学校的社会效益。“以赛促教”一般是官方和专业协会组织的各类大赛,参与的院校大都是同类专业的学生同台竞技,如果学校领导重视,老师精心指导,学生积极参与,取得优异的成绩,极易获得同行院校师生的关注和赞誉,有利于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以项目促教”是师生同台参与社会实际项目,如果任课教师组织周密,方案优秀,项目完成圆满,极容易获得来自社会的认可和赞誉,同时也可以促进本专业学生的就业。
“社会发展规律告诉我们,教育必须与经济发展相适应,教育在为经济发展服务的同时,以其自身特点影响经济。”[2]高等教育发展到今天,对教育改革和反思的各种观点不绝于耳,对艺术设计类专业教育模式的探讨也是百鸟争鸣。对于地方性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类学生培养应以市场为导向,以学生就业、创业为本,探索新的培养人才的教育方法和模式,切实提高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应是永恒的主题。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意识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1]孙潇.对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模式发展方向的思考[J].电影评介,2013(4):94-95.
[2]王焕波.浅谈校企合作-“专业工作室”实施规划方案[C].中国职协2013年度优秀科研成果获奖论文集(上册),2013-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