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晓夏 黄 莉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柳州 545006)
新时期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研究
袁晓夏 黄 莉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柳州 545006)
党的十八大提出,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加强对高校的就业服务和就业指导,提高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科学化、职业化和专业化水平,是落实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关键。[1]随着高等教育的日益普及和高校大学生就业压力的日益增大,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对大学生顺利择业、就业和创业,提供了巨大的契机,并日益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目前,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面临着指导理念模糊,指导形式单一、空洞,指导机制和评估机制不完善等问题。因此,在新时期,加强高校就业指导体系建设,提高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专业化水平,并建立科学、统一的评估机制,为大学生建立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和就业竞争压力的剧增,高校就业指导作为指导学生就业和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举措,在帮助高校大学生顺利择业、就业和创业的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目前,为了妥善实现大学生的顺利就业,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各高等院校设置了相关就业培训课程,但效果并不明显。因此,如何充分发挥高校就业指导的重要作用,真正让高校毕业生从中受益,在职业规划、就业愿景和自我认知方面,帮助学生做好知识、技能、思想、心态和心理等方面的准备,并符合用人单位的择才标准,实现高校大学生人才资源的最优化与合理配置,需要政府、社会、高校等多元主体的共同努力。
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事关高校大学生的切生利益,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我国的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突出的问题。在新时期,只要充分认识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不足,才能扭转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低效的局面,主要包括高校就业指导形式单一,针对性不强;高校就业指导师资队伍薄弱,教师专业化水平不高;高校就业指导经费不足,对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服务职能不健全,从而导致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进程缓慢,效果不明显。
1.1高校就业指导形式单一,针对性不强
随着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每年都在正常开展,但就业指导形式单一,针对性不强,缺乏可操作性和实用性。[2]高校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主要采用“填鸭式”和“灌输式”的培训,没有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和每年的就业形势,进行相应的革新和调整,指导内容陈旧,俗套,就业指导的开展只是走走形式,走走过场,实际效用不大。在就业指导的内容上,只是对各种就业信息进行发布,缺少必要的分析和讲解,造成很多大学生对就业局势的盲目乐观心理。据调查发现,大多数大学生对未来就业、择业不确定,甚至缺少必要的求职技能和求职信息,高校就业指导在一定程度上给毕业生提供和介绍了相应的就业信息,但学校就业提供的信息和内容非常有限,不能满足大学生对求职信息获取的刚性需求,高校就业指导体系不健全,指导方式单一,针对性不强,导致高校就业指导成效甚微。
1.2高校就业指导师资队伍薄弱,专业化不高
随着高校的扩招,我国的教师队伍和师资力量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学生人数的激增导致高校的管理水平、教育水平和就业指导水平严重滞后,专业化素养不足,导致高校就业指导团队缺乏权威性。不论在师资数量和质量上,还是在管理水平和服务理念上,高校师资队伍缺乏必要的就业指导培训,在就业指导理论、职业生涯规划、分析学生人格特质和业务指导技能等方面,高校教师缺乏应有的专业知识,从事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只是服从学校的安排或者是个人兴趣的需要,就业指导培训业务素质低,导致高校学生对高校就业培训的满意度低。与此同时,在大多数高校,就业指导部门作为边缘化部门,其教师质量参差不齐,日常管理和监督体系比较松散,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导致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不能顺利开展。
1.3高校就业指导经费不足,服务职能不健全
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化,国家和教育部充分重视高校教育工作,尤其是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高校就业指导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校的形象和就业率,但在很多高校,忽视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导致就业服务职能不健全。[3]在新时期,国家加大了对教育经费的拨款,尤其在高校就业指导方面,但很多高校把用于建设高校就业团队的经费,挪威他用,造成就业指导投入经费不足,进而影响一些列就业指导工作的顺利进行。与此同时,高校图书馆关于就业指导培训的书籍非常稀缺,大多数学生只是通过网络了解和课程学习,获取就业指导信息渠道单一,学校补助经费不足,不能满足高校学生对就业指导信息的刚性需求,造成就业指导工作在硬件和软件建设上,不能有效促进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顺利实现。
开展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不仅是提高大学生就业率的重要手段,更是合理分配人才资源,增加和促进大学生就业重要方式。但在具体实施中,效果甚微,究其原因,主要包括,学校重视程度不够,就业指导机制不健全,造成各种资源的闲散和浪费;高校就业指导行政化严重,专业设置更新缓慢,不能尽快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高校就业指导理念滞后,管理体系混乱,在师资建设,岗位培训和专业素养建设方面,存在严重不足,造成就业工作进程缓慢。
2.1学校重视程度不够,就业指导机制不健全
在高校的就业指导过程中,大多数高校过分重视升学率、入学率,而忽视就业率,对就业指导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只注重把学生“送出去”,而不关注学生的就业质量和满足感,就业指导机制不健全。在新时期,国家要求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实行“全程式管理”,但在大多数高校,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是局限于应届毕业生,而且指导时间滞后,指导内容不全面和指导水平不专业,处于应届毕业生的求职者,大多无心聆听,把时间和主要精力放在考研、考公务员和找工作的焦虑中,导致就业指导效果不理想。与此同时,学校过度注重学科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教师福利改善,对就业指导的进展和效果,往往缺乏相应的反馈和评估机制,就业指导体系不健全,使得学生在就业、择业的过程中。盲目性、随意性和扎堆性明显,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失衡。
2.2高校就业指导重行政化,专业设置更新缓慢
目前,由于传统的教育体制和管理机制尚未改变,高校的管理行政化、行政职权化和教学科研人员边缘化现象十分普遍,高校的官僚主义倾向日益严重,学术缺乏独立的自由和自主精神,学校的管理和教学服从于官位高低和行政命令,造成就业指导工作行政化问题突出。在高校,学术权力的过度分散,导致科研人员之间没有一个明确的核心,在就业指导的过程中,缺乏向心力、凝聚力和可执行力。[4]但过度重视行政权力的集中化,必然导致组织结构和运作体系的僵化,就业指导工作由于缺乏必要的自主权,在团队建设、师资队伍投入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存在严重不足,专业设置更新缓慢,学科的发展、专业的设置,往往滞后于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造成国家紧缺人才不足的局面,社会需要与专业设置不匹配,造成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2.3高校就业指导理念滞后,管理体系混乱
高校就业指导理念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能力培养息息相关,在市场经济体制日益成熟下,只有树立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高校就业指导理念,才能实现大学生就业的高质量。目前,高校就业指导理念滞后,大学生功利化思想严重,在就业指导的时间、数量和内容上,只注重择业的重要性,却忽视了敬业的责任感,在职业道德、价值取向和选择能力培养等方面,高校就业指导培训很少涉及,造成就业指导与社会需求脱节现象。全程式的就业培训体系难以建立,就业指导的网络平台发展缓慢,在宏观上,缺乏对就业指导工作的整体把握和统筹安排,就业动态信息更新缓慢,高校就业组织机构混乱,各项就业指导工作不能发挥应有的效能,导致高校就业指导理念滞后,管理体系换乱的局面。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在提升大学生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的同时,更应该发挥高校就业指导的积极作用,促进大学生与就业职位的合理匹配。因此,完善高校就业培训机构的组织体系,加强对就业市场的调查和预测,并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时代发展需求,调整专业的设置;提高就业指导的师资队伍水平,丰富指导内容,加快高校就业指导机制建设,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采取多样化和个性化相结合的方针,完善就业指导评估机制,不断提高就业指导服务质量。
3.1加强就业市场调查和预测,合理设置相关专业
提高高校大学生就业质量和就业率是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关键,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和实际就业能力,不仅关系到高校的健康发展,更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快慢。因此,提高就业服务质量,需要加强对就业市场的调查和预测,分析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模式的需求,积极引导学科专业的设置与市场需求相匹配,时刻关注国家产业政策和经济政策的调整,对就业市场的需求和对人才的需求,做出量化分析,提高就业指导的服务水平。在专业设置的过程中,应将市场需求和学科建设结合起来,将学生对专业的多样化需求和个性化需求结合起来,体现专业发展的前瞻性和长远性。与此同时,协调好高校热门专业与普通专业的关系,既要加快普通专业的建设力度,更要保障热门专业的核心竞争优势,从而提高高校就业指导的服务水平。
3.2提高就业指导师资队伍水平,丰富指导内容
高素质的就业指导团队不仅需要完善的组织机构和运转流程,更需要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团队,只有提高教师就业指导水平,才能更好地促进高校大学生择业、就业与创业。[5]高校应该重视就业指导工作的现实意义,在加快师资队伍建设的同时,提高就业指导课程的专业水平,充分挖掘校内与校外人才资源,建立完善的教师选拔、聘用、考核与评估机制,并开展专业培训和学习,提高就业指导师资队伍的整体服务水平。丰富就业指导内容,提高教师的授课水平,丰富授课方式,并积极开展社会实践锻炼,不断提升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根据市场动态和市场发展需求,针对学生的特性,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提高学生在职场就业中的优势,搭建完善的就业信息服务体系,不断扩宽就业渠道。
3.3完善就业指导评估机制,提高就业指导服务质量
完善高校就业指导评估机制,健全对就业指导部门的监督和管理,有利于提高高校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服务水平。将高校的就业指导服务质量与绩效管理结合起来,建立全程式、多元化的就业指导评估体系,将就业指导内容与就业质量、商场需求相配套,完善高校职能部门对就业指导部门的监管和评估,针对未达标和不合格的授课质量,相关部门要进行相应指导,确保就业指导部门就业指导工作的顺利开展。与此同时,要加强同学生的沟通与交流,了解学生对求职信息的相关需求,针对高校学生反映的情况和问题,就业指导部门应该及时给与回应,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不断提高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服务质量。
随着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逐渐成为国家、高校、社会和学生关注的焦点,针对市场发展需求和专业设置特点,就业指导部门应该紧跟国家发展形势,对就业市场做出预测和评估,从而不断提高就业指导水平。在新形势下,健全高校就业指导部门的管理,提升师资队伍专业水准,加快就业指导基础设施硬件和软件的建设步伐,明确就业指导在大学生就业中的地位,已成为提升高校就业指导质量的关键。
[1] 张茜.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工作体制研究——以辽宁省为例[D].辽宁:沈阳师范大学,2014.
[2] 高晓琴.对高校就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的认识[J].江苏社会科学,2009,(6):118-121.
[3] 李湘.就业指导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影响研究[D].湖南:湖南师范大学,2010.
[4] 苏戎.我国高校就业指导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山东:青岛大学,2012.
[5] 谷正杰.高校就业指导教师队伍培训方式的完善[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2013,(3):100-103.
Research on the problems in the employment guidance of University in the new period
The party's eighteen big put forward, do a good job with college graduates as the focus of youth employment, strengthen the University's employment services and employment guidance, improve college career guidance work of scientific, professional and professional level, is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employment guidance work of the key. With the increasing popular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the increasing employment pressure of college students, the employment guidance work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rovides a great opportunity for college students to choose their careers, employment and entrepreneurship, and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public attention. At present, the university employment guidance work is facing the guidance idea, the form is single, the void, the guidance mechanism and the evaluation mechanism is not perfect and so on. Therefore, in the new period,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y employment guidance system, improve the professional level, and establish a scientific and unified evaluation system, for college students to establish a reasonable career planning, has a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College students; career guidance; career planning
G64
A
1008-1151(2015)09-0176-03
2015-08-12
2015年广西职业教育教改项目:“基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背景的高职人才培养与就业一体化研究;2015年度广西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立项项目“广西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KY2015LX660)。
袁晓夏(1974-),女,广西平南人,广西柳州职业技术学院贸易与旅游系教师,讲师,研究生学历,从事高校就业与创业研究工作。黄莉(1972-),女,广西柳州人,广西柳州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从事高校就与创业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