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晓蓉
(湖南文理学院 芙蓉学院,湖南 常德 415700)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人们对于英语学习越来越重视,但在学习过程中,“听、说、读、写”四项技能无一不受到母语的干扰,即“母语迁移”现象。学习者对于母语的使用习惯会对二语的学习起到促进或干扰作用,如果能够促进第二语言的学习,我们称之为母语正迁移;若是影响和阻碍第二语言的学习,则被称为母语负迁移,在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英语学习中,学生的二语写作尤其容易受到母语负迁移的影响,这也是导致学生英语写作不顺利的原因之一。本文尝试从顺应论视角分析母语对非英语专业英语写作负迁移的影响,并就此提供相应策略。
为了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研究语言的使用,国际语用学会秘书长Jef Verschueren[1]在1999年提出了语言顺应理论(Theory of Linguistic Adaptation)。他认为,人们在交际时所使用的语言必须顺应当时的环境和对象。要根据环境和交际对象,选择适应的语言,这意味着,交际者所使用的语言实际上是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地被选择。语言的使用有三大特点:变异性、协商性和顺应性。变异性使得人们可以选择语言,并且把这种选择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协商性使语言的表达更灵活富有弹性,免除了语言的机械表达;顺应性可通过人们的协商和选择,最终达到理想的交际目的。
语言的变异性和协商性为语言顺应提供条件[2],语言的顺应性则是在这个基础上在一定的范围内选择交际所需要的语言,让沟通得以顺利进行。在交际中所使用的语言必须动态地进行调整,以满足实际的交际需要,即顺应。顺应理论指出,顺应性是语言使用的核心,这一特征使得人类在使用语言时可以从备选项中做出最恰当的选择,以满足交际需要。
众所周知,二语写作是一个连续的语言选择和顺应过程。二语写作必须在顺应论的指导下进行。Verschueren[1]指出,对语言使用的描述和解释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语境关系的顺应、语言结构的顺应、顺应的动态性和顺应过程的意识程度。使用语言的过程就是选择语言的过程[3],同时,语言的使用要从语言结构(语音、形态、句法等)和语境等方面,动态地根据不同的心理意识程度而做出顺应。二语写作的过程也就是选择语言的过程,它不仅包括词汇、短语、句式的选择,也包括语篇和语体等方面的选择。因此,二语写作就需要从词汇、句法、语法、语境、篇章结构、思维方式、文化背景等方面进行语言顺应。
通过对我院2012级非英语专业学生作文中出现的错误进行收集、整理和分类,笔者从顺应论的视角分析母语负迁移对英语写作的主要影响。
顺应理论指出[1],在语言使用过程中,语言的选择必须与语境顺应。语境分为交际语境和语言语境。前者包括社交世界、物理世界和心理世界,后者也称信息通道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上下文。在写作中,语言选择应对当时的物理世界、社交世界和心理世界进行顺应,也就是要顺应交际时所处的位置、时间、社会场所、社会交际规范、交际者的个性、情感、愿望、意图等因素。如果忽略了对语境的顺应,就会写出有歧义的句子来。例如“龙”在中国人心目中占有崇高的位置,有关龙的成语非常多,且含有褒义,如“龙飞凤舞”“龙腾虎跃”等,所以学生在用英语表达“望子成龙”时,很容易写成“hope the son to be a dragon”。殊不知在英语文化中,龙是传说中的一种怪兽[4],通常指凶暴的人、严厉的人,明显是带有贬义的。“hope the son to be a dragon”这样的表述在中国这个社交世界里是合适的,心理世界也是善意的,但是忽略了这些语境对选择的限制性,放在英语环境里,表达的意思则会有悖于自己的初衷。
忽视对语言结构的顺应就是忽视对语言构建成分的选择,具体体现在词汇、固定搭配、句型等方面。搭配方面的错误比如:学生会把floor exercise(自由体操)写成free exercise,把thick frog(浓雾)写成big frog,甚至还有的把read books(看书)写成look books。学生在习作中句法层面的错误也比比皆是,比如很多学生会写出以下错误句子:Although reading on line brings us great convenience,but it will not take the place of traditional library.这样的句子很明显是受了中文句式“虽然……但是……”的影响,而没有了解到英语中诸如“although,but”此类的关联词只需要使用其一即可。再如学生作文中曾经出现这样一个句子:The quality of the clothes online is not guaranteed and can’t try on.(网上衣服的质量得不到保障而且也不能试穿),由于汉语只讲求意合,一句话中可以有不同的逻辑主语而不需要一一点明,但英语是形合语言,强调注重句子的完整性和逻辑性,而这个并列句前后的逻辑主语是不一致的,完全不顺应英语的表达。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句法上的错误,例如主语缺失、主谓不一致、时态搭配不当等等。这些错误的出现,根本上是由于学生头脑中根深蒂固的汉语句型和语法结构对写作的负迁移,影响了他们对英语句法结构的掌握和灵活运用。
汉语是意合语言,体现的是一种发散的思维模式,语篇是句与句的直接组合,形式和结构上显得比较松散,语义比较含蓄。而英语是一种形合语言,体现的是一种直线式的思维模式,语篇结构形式多为句与句的有序排列,以简单句居多。英语的写作方式通常是开门见山,直接切题,并且遵循主题句-发展句-总结句的段落结构模式,而且英语写作形式上首尾呼应,注重逻辑性,结构严谨,篇章中一般会使用可传递篇章结构信息的过渡词、关联词等。笔者通过对学生习作的长期跟踪和收集整理,发现他们的作文中存在着很严重的汉语语篇的痕迹,句式没有变化,句与句之间缺乏衔接,逻辑性不强,语义不连贯,忽视了对篇章的顺应。因此,在英语写作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了解英语写作特点,尽量摒弃母语写作中篇章结构的影响,动态地调整语言的选择,从而使写出的文章质量更高、更符合二语写作习惯。
中西方文化的价值观有着巨大的差异,如果学生没有了解英语表达习惯的精髓,通常就会将骨子里的中国文化生搬硬套到英语写作中,造成理解障碍。比如,学生在中文写作时喜欢使用成语,所以理所当然地认为把汉语中的成语直接翻译成英语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殊不知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这样直译的中式成语往往不地道,甚至让人无法理解。如学生在表达“健壮如牛”时会写成“as strong as a bull”,实际上,英国历史上的游牧生活让他们的文化赋予了“马”与中国文化中“牛”同等的意义,所以这个成语就应该改成“as strong as a horse”。又比如说,学生在习作中曾写过“He rises up as early as the cock”(他起得像鸡一样早),其实地道的表达法应该是“rise up with the lark”。以上的错误,都是因为学生忽视了对文化习惯的顺应,没有选择合适的语言造成的。
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母语的负迁移对中国大学生二语写作的干扰是客观存在的,而如何减少母语负迁移对学生二语写作的影响,是教师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这不仅要求学生在平时学习中夯实基础,勤学多练,广泛阅读,积累素材,转变思维模式,还要求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对教材、教法等方面不断反思,找到能促进学生语言顺应性的教学方法,以求达到最理想的教学效果。
写作作为英语综合运用能力的主要表现方式之一,需要学生有扎实的基础,然而扎实的基础来源于平时不断的积累,这就要求学生不断地扩充词汇量,掌握同一词汇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用法,最好能灵活使用不同的词汇,避免单调重复。与此同时,学生还需牢记多种表达法和固定句型,注重语言基础知识的积累,以便在二语写作过程中能够做到信手拈来,游刃有余,不犯低级错误。
二语写作是一个语言输出过程,而输出是以输入为基础的。所以学生必须增加自己的输入,扩大阅读量,积累素材,尤其是阅读英语原著或报纸,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及其语言的敏感性,同时也是丰富文化知识,体会和培养西方的思维模式。从顺应论角度看,语言的选择要与具体语境顺应,所以在二语写作中要想写出地道准确的语言,就必须通过大量阅读去了解感知二语文化,否则很容易造成词不达意。
中西方文化有着不同的内涵,因此思维模式和表达方式有很大的不同,为了让学生在二语写作中写出地道的英语句子,顺应正确的英语表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给学生讲述相关的英语背景知识,引导并鼓励学生更多地去了解英语国家的政治、经济、历史、地理、文化等各方面知识,加强英汉对比学习,了解中西文化差异,这样可以让学生开拓视野,并在写作过程中充分意识到英汉差别,转变思维模式,避免中式英语。
顺应理论认为[1],语言学习的过程也就是语言顺应过程。由于国内英语课堂中还不可避免地存在使用中文进行教学的现象,造成汉语思维频繁介入,没有给学生营造一种地道的用英语思维的教学环境,这样更加重了学生对汉语的过度依赖,干扰了学生语言顺应性的产生。因此教师应该在课堂教学中尽量营造英语环境,因材施教使用英语来组织教学,让学生浸泡在英语的氛围中,逐步提高学生对英语的感知,慢慢养成英语思维习惯,推进学生的二语习得和顺应,从而提高他们的英语写作水平。
综上所述,如果在二语写作过程中学生忽视了对语境关系和二语文化背景的顺应,就会写出不符合二语逻辑的语言,如果忽视了对语言结构的顺应,就会产生词汇、句法等方面的母语负迁移。同时,学生如果没有遵循二语直线式、形式化和逻辑性的语篇思维模式,就容易产生汉式语篇结构,造成语篇构思上的母语负迁移。因此在二语写作教学中教师应强化英汉对比和顺应理论的教学,从而更加有效地避免错误,提高写作水平和质量。总之,顺应理论是一个具有指导意义和运用价值的理论[5],为二语写作教学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方向,把语言顺应理论运用于教学将对学生的二语写作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1]Verschueren Jef.Understanding Pragmatic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Press,2000.
[2]陈平文,邱元概.语言顺应理论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6(2):252-253.
[3]张瑞鸿.模糊语言的顺应性解释[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8(7):27-29.
[4]欧阳升,俞红.浅述母语负迁移对英语写作的影响[J].内江科技,2012(8):75-76.
[5]谢少万.顺应理论与外语教学[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4):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