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形计”背后的教育反思

2015-03-31 12:01朱媛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5年4期
关键词:变形记变形家庭

朱媛

(湖南科技大学 教育学院,湖南 湘潭 411201)

2006年,年度中国电视创意大奖颁给了湖南卫视“变形计”真人秀栏目组,而这一年正是“变形计”开播的第一年。“变形计”作为湖南卫视开发研制的一档生活类角色互换真人秀节目,号称“新生态纪录片”。该节目以“换位思考”以及“体验式学习”为基本理念,让参与变形的主人公们通过角色互换来体验不同的人生,并在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体验的冲击下,学会成长,达到改善关系、解决矛盾、收获教益并回归正常家庭以及学校生活的目的。在这个各类电视节目泛滥的年代,“变形计”以其强烈的责任感和深刻的教育意义,引起了观众的极大关注,并成为我国真人秀节目的典范。

1 “变形记”的意义

1.1 “变形记”使交换人生成为可能

“变形计”最基本的表现是安排参与变形的主人公们进行互换人生体验,即参与节目的双方在7天之中互换角色,体验对方的生活。节目同时全程每天24小时跟拍,粗加剪辑后原生态播出。这对于参与“变形”的主人公们来说是一次人为的绝佳的机会,让他们能体验一种全新的生活。一方面,“变形计”给城里孩子提供一个全新的生活环境,孩子往往会来到一个交通不发达、经济相对落后的山区,没有优越的生活条件以及攀比成风的学校环境,也没有各种物质欲望的诱惑,有的只是艰难的家庭状况、秀美的风光以及淳朴善良的老师与同学们。在这里,孩子们过早地尝到了生活的艰辛,也过早地承担了家庭的重担,他们珍惜每一个受教育的机会,因为不知道明天会不会因为家庭变故而辍学,也正是这种物质极度缺乏的环境,更能给人带来精神上的震撼与触动。对于山里的孩子而言,参加“变形计”无疑给了他们一个走出大山看看外面世界的机会。这里面承载了父辈对他们的期望,以及自己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走出大山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他们努力向上、改变家庭环境和自己命运的一种动力。

1.2 “变形计”凸显家庭教育的缺失

“变形计”在赚取了众多观众泪水的同时,让我们痛惜孩子变形前的表现,感慨变形过程中孩子的成长,也让我们看到了孩子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以及现实生活中家庭教育的缺失。一方面,城里家长总是在抱怨:“孩子以前挺听话的,现在怎么变成这样了呢?”隐忍无私的爱,让他们哪怕是在孩子犯错的情况下,也总是不忍心责骂。而对于孩子而言,每一个“坏孩子”其实在潜意识里都不希望别人说他坏,他们对赞许有着更强烈的需求,他们更希望家长、老师能理解他们的种种“叛逆行为”,其实这也只是青春期的一种正常表现,但遗憾的是,在我们的身边,很少有人能容得下孩子们这种张扬个性。家长、老师一见到孩子不爱读书就训斥,而青春期的孩子正是精力旺盛,不喜欢读书而又不被家长、老师引导到其他方面的话,他们就会无师自通地去做一些“坏事”[1]。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家长不能适时地加以理解以及正确地引导,则会引起孩子的叛逆与反感,在歧途越走越远。另一方面,山里孩子的家庭教育方式,则往往是过早地体验生活的艰辛,孩子们在理解了父母隐忍无言的爱的同时,也勇于承担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家庭责任。生活的磨难让山里父母不善于用言语来表达自己对子女的爱,也很少过多地去了解孩子们的内心感受,但家境的贫寒并不影响爱的传递,所以这些孩子心怀美好的同时,往往内心敏感而脆弱。他们在来到陌生的城市后,往往表现得拘谨而又格外懂事,拥有着极强的自尊心,也表现出对温暖家庭环境的渴望。

1.3 “变形计”凸显换位思考的重要性

“变形计”的节目理念中最重要的即是“换位思考”,这种换位思考是通过换位生活的方式来达到的。换位思考是融洽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最佳润滑剂。人们也都有这样一个重要特点:即总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假如我们能换一个角度,总是站在他人的立场上去思考问题,会得出怎样的结果呢?最终的结果就是多了一些理解和宽容,改善和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一切都是从换位思考做起的。宽容这一美德也开始于换位思考。在变形记中,父与子的角色互换,父亲更加了解儿子的日常生活,而儿子也在替父亲掌管生意以及照顾家庭的生活中理解了父亲的心酸、不容易并最终重建温馨父子爱。在城里孩子与山里孩子换位生活的体验中,城里孩子理解了父母生活的不易,在物质缺乏的环境下回味父母浓浓的爱,在对比城乡差距的同时学会珍惜自己以往的生活,在淳朴真诚的环境下学会感恩、给予。山里孩子在看过外面的世界后,也学会了感受来自周围人的关心,他们一直就擅长的换位思考的优秀品质,也往往能帮助他们收获珍贵的友谊。

1.4 “变形计”所带来的积极社会影响

“变形计”的热播,不仅是真人秀节目本土化的一个典范,同时也展示了媒体人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变形计”往往以时下社会热点为题,以双方的角色互换为节目内容,用电视的手段来设置议程,把这一社会热点问题强化并放大,以期得到广大受众和政府当局的关注,从而促使这一社会热点问题能得到很好的认知和解决。一部“变形计”,展示了中国改革开放30 多年来造成的巨大的贫富地域差距、独生子女的娇生惯养、家庭教育的匮乏与意识薄弱等等。观众往往在被节目剧情打动的同时,也能引发他们对自我、自我生活以及社会等各个方面的反思,并试图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或吸取其中的正能量,从而更好地面对生活。

2 变形记背后的教育反思

然而,“变形记”在获取一片赞声的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于节目背后的思考。这个节目设计的初衷正是基于这样一个基本前提:不同的家庭出生背景、不同人生阅历的孩子,会在这场秀中有完全不同的心理体验,而且双方家庭环境的落差越大,效果就越明显。但是,其实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在节目结束之后带来的后续影响,有没有人继续去关注、关爱他们?在经历了这场为拍节目而进行的换位生活之后,他们的内心深处究竟留下些什么?

2.1 心理落差如何平衡

“变形记”让两个成长环境迥然不同的孩子暂时交换了他们的人生,然而在变形结束后再返回他们自己原来的环境这也是一个既定的事实,相对于城里孩子来说,山里孩子在变形前后的心理落差相对会大些,也更需要我们给予更多的关怀。而城里孩子是由一个较好的环境转入一个较差的环境,对于他们来说,几天的变形生活只是他们人生旅途中的一次经历,在这次经历中他们成长了,学到了一些真善美的东西然后回到他原来的世界里去。但是对于山里孩子而言,他们满怀着对外面世界的期待,来到了这个类似于天堂的地方,在这里他们确认了人们物质生活的极度充裕,在这里他以前生活中所有的困难消失了,没有贫穷的家庭,没有过重的家庭负担,也没有生病需要照顾的家人,俨然过上了曾经一直期待的那种无忧无虑的生活。然而变形结束后,美好的生活也结束了,山里孩子必须回到原来的生活环境,继续去面对他曾经所面对的生活磨难。我们不能肯定,这次变形给他们带来的一定是正面的影响,如果他们不能很好地看待这次变形,那么因为“变形”产生的心理落差又应该怎么来平衡?

对于变形中孩子产生的巨大心理落差,我们应给予重视,在必要时候对孩子进行适当的心理建设,引导他们正确地看待“变形”在他们人生中的意义,激励他们始终以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面对生活。与此同时,节目组在节目的最后环节也可以设置帮助环节,在这个环节里,节目组可以利用社会的力量,让社会的爱心力量去帮助这些需要帮助的孩子们,力图解决他们在生活上以及学习上的各种问题,让他们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从而更好地成长。

2.2 如何有效防止变形后效果反弹

由于“变形记”的时间较短,环境对比刺激较强,这些无疑都有利于促进变形的成功。但在变形结束后,在回到原先的环境后,孩子能否洗心革面、改变自己的一些陋习这是我们需要深思的一个问题。毕竟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是一回事,但真正做出改变又是另一回事。其实,在孩子经历了变形回归后,父母家长以及周围的老师同学也应该经历自己内心的变形,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对待孩子、朋友的态度是否不当。缺乏沟通与信任的家庭,应该考虑一种新的民主平等,注重沟通交流的方式;过于忙碌的父母,应当缓下生活的脚步,关注孩子的成长;过度溺爱孩子的家庭,应当一改平时有求必应的相处方式,教育孩子自立自强面对生活。总之,家庭教育是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基础,家庭关系、家庭教育方式、家庭教育内容这些都是造成问题少年的成因。父母对孩子深层情感与内心感受的忽略在变形过程中得以凸显,这也是变形记后家庭教育需要继续努力的方向,即参与变形后,家长也应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多关心孩子,给予他们更多的理解与鼓励。

2.3 改进教育方法,关注学生身心健康——学校教育促进变形效果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育的对象。尽管城里学生拥有的教育资源远多于农村,但是城里学生的学习兴趣却不如农村学生,这些在节目中往往都能得到体现。城市变形记主人公们来到了山里学校,曾经的厌学孩子也总是能很快地融入其中,静下心来坐在课桌前,并逐渐与学校师生打成一片。由于青春期是心理发生变化的高发区,中学生存在的问题让人担忧,教育者要关注孩子的身心成长,教育者不仅要站在施教者的角度为学生着想,也要站在受教者的角度思考学生,不仅和学生建立一种师生关系,更要建立一种朋友关系,关怀学生,亲近学生,为学生营造幸福的学习环境。

[1]彭锴.《变形计》中计——关于《变形记》的思考[J].商,2012(15):227.

猜你喜欢
变形记变形家庭
谈诗的变形
变形记
甜甜圈变形记
家庭“煮”夫
变形记
“我”的变形计
“去”字变形记
例谈拼图与整式变形
恋练有词
会变形的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