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教师的真善美

2015-03-31 11:42张楚廷
大学教育科学 2015年6期
关键词:情意美学美的

□ 张楚廷

真善美这三个字把天上人间的事都概括进去了。真,是天伦;善,是人伦;美,是美轮美奂,美是一切。

与真善美相对应的学问,分别是科学、哲学;伦理学或道德学;美学。哲学和伦理学,以相应著作的出现为标志,古希腊就有了;古中国也有了。按同样的标准看,美学的出现最晚。世上第一部美学著作出自德国人鲍姆加登,德国也就成了美学的故乡。1750年,他出版了第一部美学著作,书名即《美学》。我认为,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情。人类自觉于美与自身的关系,是人走向更为自觉的一大步。

我本人出版的著作中,有一本就叫《人是美的存在》。人们可以从千百个不同角度去探问人本身,从美学的角度去看,是一个不可缺少的主要角度。我正是基于这一体悟而写这本书的,其基本点可归结为:人为美而生,为美而活,为美而逝。

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直至70年代末,“德智体美”的美消失,直到1999年才再次在官方的文本中出现。这一消失是偶然的吗?这一再次恢复是偶然的吗?在那个“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年代里,美被化归为资产阶级的东西;自由、平等、博爱也划归为资产阶级意识形态。人类最美好的许多东西,都因为这些划分而与善良的老百姓相分离,于是,他们与许多的苦难相伴,从而不能不与灾难抗争。

有阶级斗争理论,必否认普世价值,必否认普遍人性的存在,相关的争论也就没完没了。在阶级斗争的理论下就有了“穷则思变,富则修”的派生理论。这样,为了不变“修”,我们就只能同时与贫穷相伴相随了。到了邓小平时代,他就号召“让一部人先富起来”,他不怕“修”了,最怕的是老百姓穷。又不可能一齐富起来,就只好有先富的人了。结果是,中国这30多年来,真的在告别贫穷了;还有很多穷人,但我们国家经济实力上来了,扶贫的能力也在增强。

举目四望,那些富起来的国家,还不知道“修”为何物。然而,他们富了也还在思变。理论的立足点错了,真的会一错再错。理论是有力量的,好的理论促进进步与繁荣;错误的理论也产生相反的力量以及消极的、害人的力量。平民中平均理论水平的提高,也就使得民间更充满活力,更有生气。好的理论,价值连城。

人们富起来之后,不仅可以仍然思变,并且还寻求变得更好,还获得了进行深入变革的更好条件,创造出许多更有利于变革和发展的机会。为什么在一些最富裕的国家里仍然充满活力呢?除了机制方面的原因外,最重要的是,有更好的条件让人们可以追求自身的价值。用我们的话来说,就是追求和丰富自己的身内之物。富裕的物质条件作为身外之物,为发展自己的身内之物服务了。马克思、恩格斯都非常看重人的解放,人“解放成为人”[1]。一切都会兴旺起来,人的身内之物不断得到丰富且有更好的条件释放出来,因为解放而更充分地释放。一个个人活力的释放,就是社会活力之源。

蔡元培先生留学德国,也从德国带回了美学。他在任北京大学校长时,首开美学课程。以东西方来作为意识形态的划分标准,实在有些离谱,美学就来自西方。许多好的学问、真理传到了中国,大益于我们的大学,亦大益于我们国家。殊不知,西方也向东方学习,向中国学习,孔子在西方人眼里也是圣人。当“文革”爆发时,海外华人哗然,但还只是不可理解;当批林批孔,批到孔子头上去了,全世界华人愤怒了,从而,那场“史无前例”的运动也在全世界华人心中被否定了。至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官方也完全否定了那场运动,并且正确地正式地定性为一场“浩劫”。一场巨大的灾难终于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那种痛苦的回忆,也永载历史。

孔子以“仁”为核心的观念即其道德之基础。这一基础在华人中已如此牢固。不过,那十年“浩劫”所造成的道德破坏,文化和精神的破坏,可能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来修复。精神的创伤,需要精神的东西去治疗,但这种用以治疗的“药物”尚不够十分有效。毕竟,中华文化是不可摧毁的,只不过要经历一段曲折。

人本善,还是人本恶?这是个哲学问题,在此问题上也壁垒分明。记得有德国人作过一个小小的试验,把一件他人物品置于一个两岁小孩身边,小孩拾起之后,就送还给了他人。此试验似在证明人本善。但也有人认为,搞恶作剧是小孩的天性,这似乎又是在说明人本恶。这两种哲学用于管理,以人本恶为理论的,就强调对管理者必须有独立的监督;以人本善为基础的理论,就认为依靠自觉便够了,自己监督自己吧。事实证明,后一种理论带来众多的问题。

教育持哪一种哲学较为合理呢?撇开“本善”、“本恶”的争论,我们至少可以相信学生能“向善”。

无真,恐怕难有善。首先是,真实,真诚,真情,真意,一颗真心。说真话,做真事,做真人。失去了真,如何从善?从善如流的人,是从一颗真心那里流淌出来的善。

求科学,是求真的另一大方面。保持本真是一方面,还更多地求真,这就是学科学。教师在这两方面都引导学生,教导学生,学做真人,又求真学问。

人不就是人吗?还有真人、假人之分吗?这也是人之奇妙。没有真牛、假牛,真马、假马,却有真人和假人。人要像人,人要做人,这是唯有人才肩负的使命。

当人表现很差时,常被指责为“不像人”;表现很坏时,还遭骂,说他不是人,甚至连禽兽不如。另一方面,则正是真人、好人,还有巨人、伟人,知爱他人之人。至于不以善为标准,而以地位、身份为标准而分上等人、下等人,则是不能采纳的。

关于善,关于伦理,都与一定的职业相关,然而,基础的东西是公共的。但具体到职业或其他活动时,还有其丰富的内容。教师职业最大的伦理问题,第一是善待学生;第二,善待学问,善待真理。真既是善的前提之一,又是善之所求。

此外,我们还普遍地存在环境伦理或生态伦理问题。这是一个折射出来的伦理。例如,我们的某种行为,自觉或不自觉地破坏了环境,其结果之一便是影响他人的生活,甚至影响他人的健康,所以就是不道德的。反之,是道德的。

小范围的,如公共场所吸烟,就是不道德的;公共场所或随地吐痰,也是不道德的;随地扔垃圾、扔烟头杂物,即使扔在河水里,也是不道德的。

大而言之,过分排碳,让工业污水流于河水,过分砍伐造成水土流失等,都有生态伦理问题。

于是,有了环境教育。有专门的环境伦理学课程,但日常生活中的环境教育是每位教师都有责任的。曾有过一个口号:“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它十分深刻,引起人们深思;其深刻之处在于需要相当的知识,才能理解它丰富的内容。

知道一点地球史就知道我们该如何感恩地球。地球大约生成于45亿年前,当初,它是一团滚烫的火球,后来逐渐冷却下来。大约过了几亿年,有了最初的生命、微生物,以后渐渐有了高级生命,高级生命的最后形态便是人。人的历史,从迄今的考古学成就得知,不过380多万年。一方面,这表明人类十分年轻,另一方面也表明,地球缔造出人类十分不易。鸟是恐龙的后代,它已有了一亿年历史,与人类相比也算老资格。人实在需要懂得尊重那些老资格。

人类对宇宙的起源已知很多,但对人自身的起源至今还一无所知。如此年轻的人类却不知其如何来到的。于是,我想,这是因为上天或大自然把所有的秘密放在了人身上,尽管渐渐解开了这一点点,但可肯定是永远无法完全知晓的。

人如此神奇,其根源在于地球的神奇。但是,后一神奇是怎样产生出了前一神奇的?我们一点也不知道。

开普勒启动了近代以来的天文学,当今的天文学知识已无比丰富起来。迄今,天文学的研究告诉我们,还没有在浩瀚的宇宙间发现任何一颗星球,像地球这样具备适宜人生存的条件。一些特别有眼光的科学家在思考,总有一天,地球因不堪重负而需要“移民”,转到哪里去?于是,他们就在寻找类地星。这星空中,还有人可以安家的地方吗?哪里还有我们的家?那里必须是有氧、有水、有绿色的地方。

地球如此得天独厚,有一个厚厚的大气层保护它。故而,白天太阳照,经过了大气层,温度上不到很高;晚间,因有大气层,热量不会散发得很快,所以也不会下降很多。处在北温带的中国,冬天的哈尔滨最多零下30度了,了不起零下40度;最热的南方和奇特的吐鲁番,最热也不过零上40度,了不起50度。美丽的月亮只存在于人们心间,它因为没有大气层,白天零上100多度,晚上零下百多度。

人类的某些行为正在破坏大气层,破坏那个珍贵的臭氧层,其后果不堪设想。所以,联合国组织介入此事,希望用法律的形式来约束各国各地人们的行为。

在我们国家,相应的环境意识,相应的环境教育,都还是比较落后的。环境知识的普及显然是教育义不容辞的事情。

教师的真善美是可以且需要全方位体现的。教育事业是壮丽的,教师人生是美丽的,都与这种全方位的使命相关。让美丽长存人间,还把更美的东西带到人间,带给学生和社会,有什么比这更美好的、更绚丽的?这一切,只有在教师的心灵是美丽的时候,才会更加五彩缤纷,更加灿烂绚丽。天也美,地也美,水也美,人才美;人美又为天美、地美、山美、水美提供最有力的保障条件,天地把美洒向人间,人也把美洒在天地间。这又是一种高档的天人合一。

真善美是与知情意密切相关的。

我们提到过,对全面发展的全面不只是从德智方面去理解。存在着多角度、多层次的全面观。德智体是一种全面,真善美是一种全面,知情意也是一种全面,即在认知、情感和意志上的全面发展。而且,我们说过,全面发展不如说成是发展全面,不是全面去发展,而是经由片面,达到相对的全面。

附带指出一点,我常用认知一词,在广义下,认知与知识是一个意思:狭义的认知只是记忆过程中的一个环节,我在广义下使用这一词,实乃认识之意。

教师之不同于其他职业的最基本的一条是,为了教学生的各个方面,自己在各个方面都要做得尽可能好;不一定样样比他们好,但需引导他们做得更好。不是有青出于蓝胜于蓝之说吗?孙海平做刘翔的教练,肯定没有刘翔跑得好,但比刘翔的理论水平高;宁泽涛的教练是一位杰出的女性,肯定游得没宁泽涛快。教师在于会教,会引导,知道得很多,但也不定全都知道;教师更重要的是教学生如何去学,因而自己在更会学上需做得更好;会学,会教,不等于在知识总量上能超过所有学生,他们懂的,自己不一定都懂。

所以,我这一条建议,也只是说多多锤炼自己的知情意。在知上,着重就在提高认知能力。知识多了,能力可能增长,但也不一定,不是还有书呆子吗?不过,我并不觉得书呆子不好,书呆子总比不读书的好一点。何况,读死书也可能是多少要经历的过程,先死读,渐渐再读活,总还是要从把书打开做起。

在“知”的锤炼上做些什么呢?除了大量地阅读外,还要会读书,站在书上读书,也就是尽可能读出点心得来,读出能超过书内的东西来。边阅读,边做批注是重要的。顺带说,要做批注的书必须是自己购买的;买不到就复印,或复印篇章,或复印全书。这当然是对精读的书才如此,浏览的,一目十行的,就不必了。

教师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中都会有自己的知情意,都会注入自己的知情意。这里,我们特别说一下美育的问题。美被视为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年代已过去了30多年了。1976年至1980年初,我曾去过一些中小学,音乐课没有老师了,于是就请教语文的、教数学的老师中会唱歌的老师来教教。那番可怜的景象让人唏嘘不已,多年的音乐专业教育停办造成了这一局面。无论是古中国的“六艺”,还是古希腊的“七艺”中都有的音乐,在那史无前例的运动中遭灾。音乐的命运事实上是与人的命运、与教育的命运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如今,无论在繁华的城市,还是偏僻的山村,都可随时听到人们哼着小调,民歌或山歌,自吟的,对唱的。有的还边唱边舞,现今已广为流传着广场舞,也是边唱边舞的。还有各种红白喜事上的吹拉弹唱,真是无处不在,无处不有。

有各种各样的美学观点。一般认为,美是显于形的,美是表于情的,美是无所不在的。可是,美也有无形的,美也有其理,曾经被忽视的美,是与人的生命最息息相关的。一位一丁不识的人也离不开美,一位高文化的人依赖于美。

尽管有主观美,这与情相连,情人眼里出西施,就是这种主观美;然而,也有客观美,张家界、九寨沟、大瀑布……谁看都美。我在自己的著作《人是美的存在》中展开了对主观美和客观美的广泛探讨。上天在把所有的秘密放在人的身上的同时,也把美高度集中于人身上。人意识到这一点,就会明白,在上天对自己的无限恩惠中,首先包含美。

我们对美的知,构成了美学。

我们对美的情,构成了对美的无限依恋。

我们对美的意,让我们愿意为美而生,为美而活,为美而逝;也为自己山河的美丽奋斗不息。为捍卫祖国山河之壮美而赴汤蹈火。美在,人在;美不在,人不再在。

我们在讨论知情意与德育的关系时,提到了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践行;在涉及知情意与美的关系时,也可讨论美学认知、美学情感、美学意志以及美的践行。音乐与绘画是从幼儿园就开启了的科目,延伸到小学、中学,达十余年之久。教育是如此自觉到美育的意义,在“史无前例”的年代里发生的,对美育的摧残是反人类意志的。这在人类史上是难以想象的,后世的人们如果听说曾发生过对美的肆意摧残与破坏,会惊愕不已。那是真的吗?

历史不能忘记,更不能有意回避。回避者须知,历史本身既不可抹去,又很公正且顽强。有意地记载历史,研究历史,从中吸取经验教训,就会成为我们的财富。从这一点来看,历史也很慷慨,慷慨地对待那些直面自己的研究者和普通人。历史对普通人是有情的,而对那些善意掩盖甚至否认历史的人,是无情的。

德国人坦诚面对希特勒侵略史,受到世人尊重;日本人不断地否认其侵略历史,永远不会有好下场。这至少还在提醒包括惨遭日本侵略的中国人在内的所有民族和国家,对其否认者保持更高的警惕,并让自己百倍地强大起来。

除了永远不忘日本侵略者二战中的罪行外,对于“文革”的历史也决不能回避,总结“文革”的教训,也会成为我们的财富。跟在德国还有人为希特勒招魂一样,在中国,也有极少的人怀念“文革”,盼望再来一次“文革”。人间真的无奇不有。

人的知情意同样可在体育中表现出来。先说一点对体育的认知吧。古希腊人,直至康德,由于把人的肉体视为灵魂的安歇地,视身心一致,故而,把体育摆在第一位。

我本人,在学生时代就喜欢体育,酷爱体育,成为教师了,更重视体育。体育不仅使人精力旺盛地从事心智活动,而且它还可发展智慧,体育可使人更聪明。在担任校长期间,我把对体育的认识与情感,更深地投入了体育。我不仅修建了当时湖南最好的大学体育馆,而且举办过全省大学生的综合运动会,举行过全国大学生田径运动会。田径是运动之母,我们那一次举行的大运会,会歌、会旗都是我们自己创作的,我们举行的开幕式上的团体操,技惊四座。

我对体育的认知,好像天然地与古希腊人、与康德高度一致。人的身体,叫做体魂。中国人的这一词所表达的寓意,与希腊人,与康德相吻合。体魄,魄者,魂也。我自己作为一个中国人,从自己的文化中也领悟到体育的深刻含义。体育决非只是蹦蹦跳跳,决非只是伸伸胳膊踢踢腿,体育也是灵魂的跃动。

除了体育认知外,当然还有情感问题。直至现在,我每天还打大约一个小时的乒乓球。有熟人对我说:“你坚持得好。”这话说得也不错,但是,我觉得更重要的是兴趣,不喜欢的东西不是不可以坚持一下的,但只靠坚持,维持不了多久。由于喜欢,才坚持;又由于坚持而更喜欢了。也是知情意联合起作用的。

如同写作一样,不辛苦吗?每天伏案,颈椎病早已缠身了,虽难以修复,但无怨无悔;眼也更差了,有人说会瞎得更快,但我会为我的眼而骄傲,如果有一天瞎了,我会认为是自己的眼睛光荣退休了。这都是写作中给我的乐趣让我这样看待,是苦中之乐让我愿意付出,愿意坚持。这就是情意一起在作用。

不只是情意,也有理性的作用,知性的作用。父母和先祖给了我这副脑袋,我没有理由不让它充分运转。何以为孝?给了你最宝贵的东西,你居然不努力运用,孝在何方?在它化成灰之前,赶紧运用,到了西天,好在先逝的父母面前有一个汇报:儿没有枉对你们。这不是理性认识吗?却还有情感的强有力烘托。

至此,我们已说了德育中的知情意,美育和体育中的知情意,还有智育中的知情意。智育中有知,这是天经地义、人人皆晓的。但是,也还有情有意。对学习知识喜不喜欢、热不热爱,就是情。这种情并不是轻而易举可以在每个人、每个学生身上生长出来的。热爱知识,尤其是为知识而知识、为真理而真理,那是一种纯洁,一种境界,一种高尚。不为任何功利而求知,难道不是高尚吗?

作为教师,我的两条最高标准是:真理至上,民族至上。奉行真理至上,才可能使民族至上变得更实在;民族至上的信奉者,能不把追求真理视为第一要务吗?那些为民族做出永恒贡献的,首先是如老庄孔孟这样的大文人,他们是探求人间真理的代表;还有为探求数理和自然的真理的大文人,如祖冲之、吴文俊,钱三强,钱学森,还有竺可桢、李四光、曲钦岳等科学家。

我任校长时,则在我的学校高举着两面旗帜,让它们迎风飘扬,鲜艳无比。我和师生员工一起追求真理,一起为我们民族奋斗,由此而及人类和世界。

[1] [德]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16.

猜你喜欢
情意美学美的
盘中的意式美学
打破平衡
外婆的美学
好美的雾
文字让情意轻舞飞扬
李忠宪:“绿叶”对“根”的情意
纯白美学
心愿之选
“妆”饰美学
出来“混”,总是要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