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乔连全 辛丽清
随着社会发展,世界各国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需求。在美国,作为拥有1300余所不同类型高校成员的美国大学与学院联合会(简称AAC&U),一直致力于美国高校发展及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是最主流的以大学学习质量为核心的美国高等教育组织[1](pvii)。2005年,恰逢AAC&U成立九十周年之际,为应对新时代对大学学习提出的要求及挑战,该组织启动了一项历时十年的项目——自由教育与美国承诺(Liberal Education and America’s Promise,简称LEAP项目)。AAC&U指出,高等教育是通向未来美好生活的重要途径,对一部分人而言,也许是唯一出路,为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的每一名学生提供将来有益于经济、社会及个体成长的教育,是美国理应作出的庄严承诺。
自2005年启动以来,LEAP项目推出了系列研究咨询报告。通过分析这些研究报告和相关文献,可以发现LEAP关注的问题聚焦在两个方面:第一,在新时代背景下,大学学习应达到哪些重要的学习结果;第二,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哪些教育教学举措有助于上述学习结果的落实。作为相互关联的两个问题,前者关注的是大学人才培养目标,后者则是落实目标的手段和途径。
在新时代背景下,大学学习的核心是什么?学生应掌握哪些知识、能力才能胜任未来的挑战?这是人才培养的关键问题。
1.哪些指标能表征大学生的学业成功?
过去,美国高校表征学生学业成功的指标主要是入学率、保持率、毕业率及学习绩点等。这些作为描述学生学业成功的指标由来已久,但对这些指标的质疑从未停止。有学者认为这些指标游离于学生的学习边缘,对大学期间的学习成效知之甚少。大学文凭只有提供社会与个体都能受益的教育才真正凸显其价值。新世纪的高等教育需要更有说服力的指标。
基于此,AAC&U认为学生的学业成功绝不仅是获得一纸文凭,更需得到必要的准备:包括知识、能力和个体素质方面,不仅个体获益,并且有益于一个快速发展的、全球化的、更加开放的社会。这推动AAC&U思考什么是新时代大学学习的目标或学习结果。换言之,学生应知晓哪些方面?会做什么?这一群体能否满足社会的期望?LEAP领导委员会核心成员乔治·库(Geroge Kuh)认为,了解学生的学业成功还需要关注学校的教育教学实践是否提供学生所需的学习?这些教育教学实践与预期的学习结果有何关联?成效如何?基于这些思考,LEAP认为当前需要崭新而更加综合的框架来描述学业成功。这一框架一方面要关注学生应达到的学习结果,另一方面是达致结果的方式[2](P2)。
2.新时代背景下大学学习的重要结果
基于对世界发展趋势的判断,以及与各类型高校、教师、用人部门和评估人员的探讨,AAC&U提出如下四项最为基本、重要的大学学习结果,认为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应予以掌握[1](P12)。
(1)人类文化与自然世界的知识。通过科学与数学、社会科学、人文学科、历史、语言和艺术的学习掌握这类知识。特别是通过参与大问题的学习,如当今及长期以来关注的重要问题的探究加以掌握。
(2)智性与实用性技能。包括探究与分析,批判性思维与创造性思维,写作与口头交流,数理素养,信息素养,团队工作与问题解决。这些素养需通过多种课程加以培养,特别是通过有挑战性的问题、项目等。
(3)个体与社会责任。包括:公民性知识和参与(地区性与全球性的参与),交互性文化的知识与能力,伦理思维与行动,终身学习的基础与技能。
(4)整合性与应用性学习。包括:跨越通识与专业学习的藩篱而进行综合,经由应用知识、技能来掌握。
之所以提出上述学习结果、目标,这与LEAP项目坚持的自由教育理念相契合:广泛的知识,坚实的智性技能,伦理与公民责任。而且这些学习结果突破了先前对自由教育的片面认识,特别是颠覆原有的关于自由教育的“非专业、非职业性”的标签。新的学习结果更突出全球化和文化交互性学习,关注技术发展、合作性问题解决、可迁移性技能、现实世界的应用。基于这种认识,LEAP认为自由教育不是一种可有可无的教育,而是对未来经济生活、社会与公共生活,及个体发展都非常重要的现实而有力的准备。
3.重要但远未达标的学习结果
意识到某些方面重要并不意味着其能轻易实现。博克校长在《回归大学之道》中就指出了LEAP所重视的学习结果远未落实。AAC&U与哈特(Hart)公司针对雇主的调查也揭示出同样问题。雇主们纷纷指出大学文凭绝不仅仅是几十门课程和一个主修这么简单。对上述重要学习结果的掌握,雇主的反映并不乐观[2](P5)。
面对并不乐观的人才培养成效,LEAP项目另外一项工作重点是寻找能落实重要学习结果的方式。2007年,LEAP发布了在全美乃至世界上都有广泛影响的研究报告《面向全球化时代的学习》(College Learning for the New Global Century)。结合相关研究,LEAP提出十条有效促进学生学业成功的教育教学举措[1](P53)。
1.新生研讨课及类似经历。新生研讨课是一种得到广泛认可并逐渐推广的教育教学方式,越来越多的学校推出了此种研讨课或类似项目。新生研讨课围绕师生共同感兴趣的问题,如科学研究进展、社会热点进行探讨,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宽学术视野、培养自主性、独立性和研究习惯。需要注意的是,新生研讨课不应是小班化的填鸭式教学,高质量的研讨课应注重提高学生批判性探究、信息素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2.共同的学习经历。美国高等教育的早期阶段,所有学生修习的课程都为必修而相同。时过境迁,如今美国传统的“核心”课程已经演化成多种不同的现代形式,比如纵向安排的通识教育项目(包括整合性的高级学习或参与学习共同体等)。但对共同学习经历的重视依然如故。LEAP认为当学生有机会阅读、书写、探究共同的素材时,学生更乐于在课堂外进行交流、共同学习,注意到不同课程之间的联系、对材料进行整合。这些新的共同学习体验项目经常包含广泛的主题,如技术与社会,全球性相互依存,在教学管理上也注重为学生提供课堂内外的多种选择。
3.学习共同体。学习共同体作为一种以同伴合作为基础、跨学科的学习方式,成为美国和欧洲部分国家越来越重视的一种教育教学实践方式。20世纪90年代之前,受信息加工理论等影响,学生个体是教学的单位和研究焦点。莱夫(Lave)、温格(Wenger)等站在人类学的视角,将研究的重点放在完整的人身上,将知识视为个人和社会或物理情境之间联系的属性以及互动的产物,并将研究的焦点移至实践共同体中学习者社会参与的特征,从而将参与视作学习的关键成分[3]。在新的学习理论推动下,学习共同体的理论与实践越来越受到关注。
4.强化写作的课程。如何让学生不仅仅停留于被动地听讲,而是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在课程学习中布置若干论文成为不少教师的选择。这类课程鼓励学生撰写长短、类型各异的文章。实践表明,这类融大量写作于课程的方式对培养学生的语言交流、信息素养能力都有积极作用。
5.合作性的作业与项目。学习理论的研究表明,学习不仅是个体依据已有经验的独立建构,学习过程中的协作、倾听、探讨有助于社会建构及意义获得。教育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有两方面作用:第一,可以让学习者学习与其他同伴一起工作和解决问题;第二,通过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分析,深化学习者的理解,特别是与不同背景及生活经验的人合作收效更大。这种教育教学方法可以是一门课程中的学习小组,也可以是以团队为基础的项目学习与研究等。
6.本科生科研。本科生科研最初是加州理工、MIT等少数研究型大学的一项举措,后来在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本科生科研理事会(CUR)及霍华德·休斯研究所等部门的资助、推动下,许多类型的高校都努力为学生提供类似参与研究的经历。2005年美国本科生科研理事会等机构签署《关于支持本科生科研、学术和创造性活动之原则的联合声明》,该声明特别强调本科生科研是21世纪的教学方法。本科生科研是一种综合的课程改革,也是当前美国本科教育的主要变革,是本科教育经历的重要组成部分[4]。
7.多样性/全球性学习。随着全球化浪潮的推进,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为全球化做准备成为现实之需。在全球化背景下,许多高校通过课程或项目帮助学生接触异质文化、生活体验和世界观。通过地区与国外学习可增进文化交互性的学习和感知。在帮助学生应对全球化的挑战中,德里克·博克认为如下几个目标尤为重要:第一,本科学院有责任培养学生对某一国家、区域或某一国际问题的兴趣,帮助学生为以后的学习打好坚实基础;第二,大学应该努力培养学生成为谙熟时事、富有思想、具有国际视野的公民;第三,大学必须培养学生高度的敏锐性,帮助学生理解不同的社会和文化,使学生在日趋国际化的环境中更高效地工作;大学应为学生拓展国际比较的视角,因为只有了解其他社会的习俗和信仰,洞察社会差异背后的原因,才能更充分地理解和评价本国特有的政府行为、社会制度和政策,以及对自由、平等、个人责任和其他重要价值的看法[5]。
8.服务性学习,基于社区的学习。20世纪80年代中期,服务性学习在美国兴起。服务性学习不但有助于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明确职业目标,发展职业技能,甚至帮助解决社会问题[6]。世纪之交,服务性学习逐渐发展成为一场声势浩大的教育改革运动,成为一种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教育哲学理念、学习方式和课程形式。与服务性学习类似,基于社区的体验性学习也越来越成为诸多课程的一部分。这种教学有助于学生对所学课程中的问题有直接体验,提供持续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机会。这类课程的关键是学生有机会在现实世界中应用所学知识,同时在课堂中学生可反思所经历的服务、实践体验。
9.实习。实习是另外一种常见的体验学习方式。通过置身于不同的工作场景之中,实习可以为学生提供较为直接的体验。在此过程中,学生还可以得到专业工作人员的指导与示范。这些经历对学生的知识应用与能力发展有推动作用。
10.顶峰体验课程和项目。顶峰体验课程出现于十八世纪末,最早源于美国部分私立高校对哲学与宗教课程的整合。后来这类课程或以顶峰体验或以大四研讨课的名义出现。在美国高等教育发展中,围绕顶峰体验课程曾有过三次大规模的研究,分别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90年代和21世纪初。不管是称为“顶峰体验”或其他名称,这类课程要求学生在大学的最后阶段通过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技能开展项目式学习。如今越来越多的高校把顶峰体验纳入主修或核心课程要求,或撰写研究论文,或进行汇报展示,一般历时一学期。对于顶峰体验课程及其项目组织,目前已形成以学科或系为基础的组织、跨学科组织、职业规划方式等不同类型的组织方式。
通过以上两个步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所得到的群体决策信息的冲突水平。通过多次交互过程,应急决策群体的冲突水平就能到达合理的范围
对于上述教育教学举措,LEAP组织相关研究继续探索这些举措的实施成效。LEAP领导委员会核心成员乔治·库(George Kuh)领衔的研究团队经研究指出,2007年报告提出的十项教育教学举措不仅表明有效,而且相关数据表明这些措施可称之为对推动学生学业成功具有高影响力或较强影响力的教育教学举措,不少已经得到认可和实践[2](P9)。
研究表明,通过这些教育教学举措,大一、大四的学生在深层次学习、个人发展、实践成长、总体收获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步。进一步而言,参与这些教育教学举措的学习,也为学生参与有挑战性的学习、主动学习、师生互动等有明显助力,从另一角度印证了这些教育举措的有效性[3](P15)。
表2 高影响力的教育教学举措与有效的教育实践之间的相关性
的学习愿景》(The LEAP Vision for Learning)指出,本科生科研已经得到78%的样本高校重视;68%的高校重视服务性学习;大一研讨课及学习共同体的认可率也都超过半数。为何这些举措被冠以高影响力?这与其具有的如下几个特征息息相关[2](P14)。
第一,这些举措都需要学生投入更多时间和努力参与学习。比如小规模的新生研讨课,通过探究、思考能有助于学生对任课教师和其他学习者有较深接触和了解。来自教师的辅导和关注不再流于每学期一次的形式化辅导,那种辅导师生之间了解较少,教师对学生的想法和遇到的问题缺乏及时感知。
第二,这些举措有助于推动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经常围绕问题进行互动、交流,如本科生科研活动使学生与教师有较长时间的相处,有机会观察、学习教师如何开展研究,分享共同的学术兴趣。研究表明,参与本科生科研的学生,在学习能力、研究能力方面都有较大提升。
第三,这些教育教学实践丰富了学生的体验,帮助学生有机会接触不同的文化。无论是参加境外学习、学习共同体或进行实习,通过走出去,学生接触更真实、多样化的环境,接触多元化的观点和认识,拓宽了学习视野。
第四,尽管上述教育教学举措其结构和场景有所不同,但学生在参与过程中能经常得到学习反馈。无论是参与本科生科研,还是服务性学习,在学习过程中都能得到来自指导教师的正式或非正式反馈,这种反馈是帮助学生反思学习、提高能力的重要推动力,这在NSSE的研究结果中也得到印证。
第六,这些教育教学实践推动学生从事积极的、合作式、体验性学习,提高了学生获得学习意义、感知联结的机会。
LEAP提出的教育教学举措奠基于AAC&U及诸多学者的长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这些高影响力的教育教学举措对推动学生进行深层学习以及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的提高有积极作用。
上述教育教学举措一经推出,便得到越来越多高校的认可与采纳。AAC&U2011年发布的报告《LEAP
在教育工作者和雇主等利益相关者对重要学习结果给予肯定之后,随之而来的工作则是帮助学生参与能有助于落实学习结果的教育教学举措。LEAP所提出的这十项举措和重要学习结果之间存在一定对应和关联。每种重要的学习结果有赖于几种教育教学举措的协同作用;而每一种教育教学举措也可服务于不同学习结果的达成[2](P6)。
表3 有高影响力的教育教学举措与重要学习结果之间的关联
美国LEAP项目研究成果及其高影响力的教育教学举措,对于促进我国高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启示:
1.明晰作为顶层设计核心的人才培养理念与目标
人才培养质量作为高等教育质量的核心,已备受高等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所关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首先必须明确培养什么人。这是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的核心。培养目标所具有的定向、调控、评价功能也明确了这一意义所在[7]。步入新世纪以来,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对高等教育价值观、质量观都提出了新的挑战,作为人才培养依据、指向和评价基础的人才培养理念与目标也必然需要改变。只有明晰这些问题,其他的相应措施、建议等才具灵魂和针对性。然而如何才能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理念与目标?不仅需要对高等学校的类型、层次、定位加以研究,在此过程中要吸纳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参与,来自家庭、学生、用人单位、评估部门的声音都需要倾听和关注。对我国高校而言,在本土关注与着眼于世界发展过程中需不断调整和改进人才培养思路,从顶层设计的构建开始,凝练新时代背景下高校人才培养的理念与目标,以此为指导推进课程开发、教学设计、实施与评价。
2.提升学习品质是决定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
人才培养质量意识近年来持续升温,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出台,更是把人才培养质量问题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为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教育部近年来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力求改善人才培养现状,如示范性教师发展中心、卓越人才培养计划、新一轮教学评估等,这些都是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探索。在关注、分析AAC&U及LEAP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举措过程中,我们发现贯穿于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工作是探索、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纵览LEAP提出的高影响力的教育教学举措,无论是新生研讨课还是本科生科研,无论是服务性学习还是顶峰体验项目,创设学习环境,让学生进行主动、积极、探究式、协作式、体验式的学习是贯穿其间的核心要素。概况而言,唯有切实提升学生的学习品质,才能真正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3.整合通识与专业学习,重塑自由教育的意义和价值
纵观LEAP项目发布的系列报告,自由教育是指导项目实施的核心理念。AAC&U从历史和发展角度,揭示了自由教育在今天的价值和意义。“伴随21世纪的到来,自由教育的原则再次发生转变,新原则旨在促进深度学习及学生所需的实践性能力和体验。新的自由教育通过跨越传统的自由与应用性学习(专业学习)的界限而变得更有影响力,以帮助学生在相互联系及更多元化的世界中获得成功。”[2](P6)长期以来,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构成大学学习的两个相对松散的部分。针对这种情况,AAC&U特别指出,“今天大学所需要的自由教育,是为了培养学习者更加完善的理性能力,从而适应变动不居的外部环境。自由教育既需要拥抱专业教育,又需要让专业教育与通识教育联结起来,从而使毕业生能适应这个既需要专业背景、但又需要不断变换专业背景的复杂社会环境”[8]。
4.构建基于研究与实践的教育教学举措
无论是LEAP提出的重要学习结果,亦或高影响力的教育教学举措,这些都奠基于AAC&U多年来与教师、研究者、认证机构、用人部门、高校管理者的对话、交流以及持续性、扎实的研究,如LEAP核心委员会成员Kuh教授领衔的NSSE研究,从2000年开始针对大一和大四学生的学习体验及学生学习投入进行研究。目前包括美国和加拿大、中国等在内的1500多所高校都在参与这项研究。为便于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及对新时期大学学习目标的意见,LEAP与哈特公司持续多年开展大规模调查。对已经得到肯定的高影响力教育教学举措,AAC&U也针对不同类型高校、不同种族、不同家庭背景学生的影响进行研究。这些都为LEAP的相关报告和政策建议提供了基础。反观我国,在探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措施的过程中,哪些课程类型、教学方法、实践措施有效?对哪些学生群体有效?对哪些年级、专业的学生有效?针对重点问题,如能组织实施持续性、针对性的研究,这样将更有助于构建能切实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教育教学体系。
[1] [AAC&U.College Learning for the New Global Century[R].Washington DC:AAC&U,2007.
[2] AAC&U.High-impact educational practices [R].Washington DC:AAC&U,2008.
[3] 高文.21世纪人类学习的革命(译丛序)[M].王文静,译.情景学习:合法的边缘性参与[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8.
[4] 乔连全.我国研究型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现状与反思[J].高等教育研究,2011(1):85.
[5] Derek Curtis Bok. Our Underachieving Colleges:A Candid Look at How Much Students Learn and Why They Should Be Learning More.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2006,228.
[6] 刘宝存.美国高等学校的服务性学习[J].比较教育研究,2005(11):42-45.
[7] 杨志坚.中国本科教育培养目标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34.
[8] 吕林海,龚放.美国本科教育的基本理念、改革思路及其启示[J].教育发展研究,2012(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