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以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建筑设计技术专业为例

2015-03-31 11:21:53申鹏杨
大众科技 2015年12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建筑设计实训

申鹏杨 周 薇

(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23)

《建筑设计》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以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建筑设计技术专业为例

申鹏杨 周 薇

(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23)

通过行业走访及向先进院校学习经验等方式,结合市场需求开展《建筑设计》课程改革。从教学单元设计到课程整体设计进行改革,并改善实训条件、改革考核方式,以期培养出与市场接轨的建筑设计类人才。

建筑设计;典型工作任务;课程改革

《建筑设计》系列课程是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的系列专业核心课程。课程教学团队通过数次的企业走访,并向广西区内外多所建筑类先进院校学习经验等方式,展开充分的市场调研,并结合行业市场需求开展了多项《建筑设计》课程改革。

1 《建筑设计》系列课程开设以来存在的问题

(1)行业参与度不高

原课程标准的制定往往依靠课程教学团队的老师在每月例行的教研室会议中以生产实践经验及教学经验发表个人的看法并进行讨论汇总后形成。在课程标准的制定过程中,并没有企业工作人员参加会议,课程标准的制定与行业市场需求的结合仅靠课程教学团队老师平时与企业工作人员的交流的片段性信息作为支撑。因此制定的课程标准行业参与度不高,导致课程标准中要求的部分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任务严重脱节,在教学活动中的直观表现为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实践动手参与度较低,经常出现为应付老师的任务而不得不完成日常作业,作业完成效率低,质量差等问题。同时因为课程标准中的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严重脱节,导致学生难以将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理论知识的学习缺乏目的性,多数学生仅依靠死记硬背的方式应付各种考核。

(2)任课教师执行课程标准不严格

原课程标准中虽然对建筑外立面设计等内容有相应的知识及能力要求,但日常教学过程中,部分任课教师认为建筑外立面设计比较简单,可讲授内容不多,且日常生产实践中习惯于关注建筑室内空间设计而对建筑外立面设计不够重视,表现在教学上往往偏重于建筑室内空间设计部分的讲授及指导,容易忽视建筑外立面设计方面的教学内容,导致课程标准在一定程度上执行力度不够,学生通过学习后并未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及教学效果。

(3)实训场地缺乏

良好的实训环境可以使学生更容易进入到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中,在整个实训过程中更加投入,注意力更加集中。长期以来,受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场地、经济等各种条件制约,无法为设计类专业提供能够模拟真实企业环境或工学结合的专业实训室。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经常需要使用普通教室替代专业实训室。普通教室中因课桌椅较小且无法移动,故无法提供足够的操作空间便于学生方便的绘图,更无法提供更多的空间用于小组成员的讨论。并且因为普通教室是全院公用,受制于学院整体的教学安排,使用上有时间性,无法满足本专业学生长时间连续性实训的要求。

(4)师资队伍行业经验薄弱

目前,多数教师都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参加工作,缺乏行业生产实践经验,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基于工作过程的情境化教学容易被这部分老师所忽视,所布置的实训作业任务严重脱离生产实践,仅为课程部分知识点的简单练习甚至于要求学生多次抄写某部分内容。学生认为老师布置的作业太过于枯燥乏味,对作业严重缺乏兴趣但需要通过课程考核而不得不完成作业,所以直观表现也是学生对教师布置的作业疲于应付,所提交的成果质量极差。

2 课程标准的改革

课程教学团队先后到多家兄弟院校及长期稳定合作的生产一线企业进行了走访交流讨论。通过充分的先期调研及总结,在修订现行课程标准时,抛弃了原课程标准中的空话、套话。为了使课程标准与企业的需求更好的结合,先后多次与生产一线企业共同探讨各门课程设置的必要性及其课程的内容体系和学生能力培养目标。从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出发对课程内容进行梳理,确定出实际工作中的典型工作任务并以此敲定的框架,进而对课程教学进行了整体的设计。然后根据课程整体设计目标,梳理每个教学单元中的典型工作子任务,再结合典型工作子任务进一步对每个教学单元进行教学设计。

在研究确定典型工作任务时,既考虑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对学生知识、能力及素质目标的要求,又需考虑到符合高职院校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应从接受设计任务开始,通过方案构思、方案定稿等设计阶段,形成方案手绘表现及计算机表现,最终完成方案评价。

同时,在课程标准中强调整门课程的教学活动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建议在教学过程中采用角色扮演法的方式指导学生分阶段进行典型工作任务的训练。课程实训应尽可能模拟真实的工作情境,学生通过组织合作,制定工作计划并分工协作,自主的进行设计全过程的组织实施。教师在其中仅扮演工作任务的下达及监督者,并为学生提供一些必要的帮助,而学生则扮演的是工作任务的实际操作技术人员。

例如,本门课程的某个典型工作任务为《某幼儿园建筑设计》。在编制工作任务书时,首先课程教学团队从某企业选用了一个任务量及难度适中的真题。在实训任务开始时,教师扮演委托单位代表的角色,将委托单位所提供的基础资料及需求交给学生;在实训任务进行过程中,教师扮演技术顾问的角色,而学生通过分组后,各组内分别有学生扮演项目负责人、设计人员等角色,首先编制任务表,然后分组展开讨论并分别进行概念设计,然后进一步组织讨论,选出最优方案并进一步深化定稿,在设计阶段完成后形成方案手绘表现及计算机表现;在实训任务进行尾期,教师及行业工作人员扮演专家开展模拟项目评审会,最终成绩由同学各组互评20%、教师评分40%、行业人员评分40%的方式确定。

3 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

由于教学团队中各任课教师设计行业工作经验,学缘结构,知识能力的不同,不可避免的在教学活动中出现不同教师授课重点偏重于不同教学内容的情况。

为保证课程标准的严格执行,在教学单元设计的环节中,直接引入基于课程整体设计中典型工作任务的工作过程子任务并作为教学范例,同时鼓励任课教师参考该子任务自行编制或选择企业真实的工作任务应用于日常教学活动。若某学期担任本课程授课任务的任课教师缺乏生产实践经验,无法自行编制工作任务或拿到企业真实的工作任务,也可以使用课程标准中各教学单元环节设计中提供的子任务应用于日常教学活动。而对于行业经验丰富的教师,则可根据学生的基础和专业认知、能力水平有针对性的选择近似教学范例的任务。

通过制定基于典型工作任务驱动下的教学范例,不仅使教师的授课方法在传统单一的讲授法和实训指导法扩展了任务驱动法、角色扮演法等,而且使教学内容更加全面,更有利于保证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基于典型工作任务驱动下的教学范例与生产实践结合更加紧密,使学生能够带着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的目的去主动学习专业基础知识,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进行某多层住宅设计中的方案构思阶段教学任务时,可按照该教学单元环节设计中的“风格的确定”、“设计理念及设计构思”、“美学因素及艺术内涵”等三个内容确定某个学习情境项目。结合学习情境项目,让学生进行分组进行各组设计方案的推敲,教师在指导过程中主要扮演为项目甲方,在多次听取各组学生设计方案汇报时不断提出整改要求,并适时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拓展思路。通过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程,使学生从单纯运用基本的专业知识及技能逐渐过渡到能够独立运用拓展知识,独立分析事物特点等较高技能,从而使学生能够在工作情境中实战性的进行学习,并掌握自主学习能力。

4 考核方式的改革

原有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设计成果往往由任课老师或实训老师直接评分。设计类成果的评价相对主观,除基本的错误外,设计质量及表达方式的优劣受评价教师个人的风格喜好影响较大。原有的考核方式虽规定了评分点细则以求尽量做到客观公平,但评价结果的公平性仍然受到每位老师个人的风格喜好的影响。

为进一步提高考核的公平性,便于学生综合全面的掌握自己的设计成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新制定的课程考核方式由原来任课教师单独评分更改为在课程设计结束前要求学生进行设计成果汇报,并邀请两位或以上专业教师参与。最后的评分由参与学生设计成果汇报的专业教师“背靠背”评分、学生互评得分、企业参与评价等方式按照一定的系数相加,除增加成果评价的客观公正性外,还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学习的主动性。同时考虑到学生作品难免有不成熟之处,新的考核方式还规定可通过额外的加分方式鼓励学生根据各方评价意见对课程设计成果进行进一步的修改。

此外,将原有期末考核的理论考核方式变革为理论和实践考核并重的方式。除进行基本的理论考试外,规定两个小时内按要求完成的某建筑快速设计任务,要求能基本表达出建筑平面、立面、透视以及文字说明等内容,并在课内设置专门的时间进行快速设计考核。

学生最终成绩的评定应综合考虑平时出勤情况及课堂表现,课内设计实训项目成绩以及最终期末考核的成绩,综合评定学生是否达到了课程标准中规定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及素质目标。

5 实训场地的建设

长期以来,受学院场地、经济等各种条件制约,无法为设计类专业提供能够模拟真实企业环境或工学结合的专业实训室。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经常需要使用普通教室替代专业实训室,并且校外固定签约的实训基地数量也较少。

在与企业充分合作的基础上,除逐步形成固定的校外实训基地外,校内实训场地应形成独立的专业教室,甚至可考虑参考企业或设计工作室布局模式,形成理实一体化教室。在实训选题时,应结合当地、当时的实际情况,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共同选定实训题目,期待实现“真题假做”甚至于“真题真做”,并且保证整个项目的完整度。在实训指导过程中,可聘请行业专家参与指导,实训结束后,由参与指导的行业专家分别就学生实训成果及实训指导工作给出相应的评价。

6 结语

通过一系列的课程改革,基于工作过程的典型工作任务设计项目使学生能够将专业知识的学习与实际的工作内容、基本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有效地融合,使学生带有强烈目的性的主动参与到学习中,不但能获得专业必须的知识,掌握必要的专业技能,而且还学会如何进行实际工作,充分与行业工作接轨。

虽然经过了一系列的课程改革,但目前只能从学生近期上课的表现以及学生意见反馈等环节看出部分效果。未来还需结合毕业生用人单位使用反馈意见,充分与企业进一步交流后不断调整。

此外,今后还可以与企业合作共同编写工学结合教材。在教材中以作为典型工作任务的实际生产项目为导线,将专业知识穿插在每一个学习情境中。整本教材的设计能够完整反映出真实的工作情境以及完整的工作过程,使学生既能掌握专业相关知识,又能够具备与行业接轨的专业技能。

[1] 边颖.基于工作过程的建筑外立面设计课程改革[J].职业技术教育,2009,(5):32-39.

Exploration on the teaching model of "architectural design"——Taking the architectural design technology major at Guangxi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of Communications as an example

Implementing the curriculum reformation of "architectural design" by visiting industry, learning from advanced colleges, and incorporating industry market needs. In order to cultivate architectural design personnel for the industry market needs, the reformation should be implemented from each teaching unit design to the overall curriculum design and should include improvements on training condition and innovations on assessment method.

Architectural design; typical work tasks; curriculum reformation

G71

A

1008-1151(2015)12-0132-03

2015-11-10

申鹏杨(1982-),男,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城镇建设教研室主任,讲师,从事规划及建筑设计教学及研究工作;周薇(1982-),女,广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专职教师,讲师、规划师,从事规划及建筑设计教学及研究工作。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建筑设计实训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辽宁教育(2022年19期)2022-11-18 07:21:44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绿色建筑设计在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思考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电子制作(2017年8期)2017-06-05 09:36:15
建筑设计的困惑
现代装饰(2017年9期)2017-05-25 01:59:43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建筑设计中节能建筑设计的分析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
语文知识(2014年10期)2014-02-28 22: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