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 宇
(大连教育学院学前教师教育中心,辽宁大连116021)
幼小衔接工作内涵与策略
赵 宇*
(大连教育学院学前教师教育中心,辽宁大连116021)
“幼小衔接”一般泛指幼儿园学段和小学学段之间的衔接。幼小衔接过程对幼儿的影响是巨大的。幼小衔接应重点培养社会意识和初步逻辑思维能力。幼小衔接工作的策略包括科学衔接和合力准备。
幼儿园;衔接;小学;内涵;策略
《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和小学应密切联系,互相配合,注意两个阶段教育的相互衔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指出,幼儿园教育要与0 -3岁儿童的保育教育和小学教育相互相接。这些要求一方面明确了幼儿园作为学前教育的正规机构,有责任与小学主动联系和配合,为幼儿入学作好各项准备。另一方面,法规文件对衔接工作并没有具体的规定,因而教育实践中容易出现明显的差异性、随意性和片面性等问题,主要表现在对衔接工作的内涵和实质认识不清晰,对衔接的内容把握不当,对衔接路径选择不当等。因此,正确认识幼小衔接教育,扎实有效开展衔接工作,是开展幼小衔接工作的关键。
1.“幼小衔接”与“幼小衔接阶段”的内涵
一般来说,幼儿园是对3周岁至学龄前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机构,幼儿在幼儿园接受教育,称为“学前教育阶段”或者“幼儿园教育阶段”。6周岁之后,幼儿进入小学,称为“小学教育阶段”。“幼小衔接”一般泛指幼儿园学段和小学学段之间的衔接。
从幼儿园向小学阶段的转化过程中,幼儿表现出来的特点是幼儿园阶段的特点逐渐减少、衰退,小学阶段的新特点逐渐增加、发展,两个阶段形成一个过渡过程。
“幼小衔接阶段”指的就是幼儿园与小学两个教育阶段之间平稳过渡的过程。这个过程不是截然划出来的一个小阶段,而是互相交叉、重叠,有着浓厚的衔接的特色。因此,幼小之间不但存在着衔接,而且有具体的时间段。整个学前教育阶段都是幼儿的入学准备阶段,幼小衔接阶段具体指入学前后各半年,大约将近一年的时间。
2.幼小衔接过程对幼儿的影响及影响因素
幼小衔接过程对幼儿的影响是巨大的。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转变是儿童人生的一个较大的转折,甚至被认为是人生最大的一次跨度。这是因为,从幼儿园到小学,生活和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两个环境差异较大,甚至有着本质上的差异,这种差异性形成的影响也造成了幼小衔接问题的产生。
(1)环境差异的影响
幼儿园规模较小,班级活动室具有多功能性,可供幼儿生活、学习、游戏,活动室布置美观且设置各种区域。小学建筑规模相对较大,班级教室设施简单,功能单一。幼儿进入小学,从多功能的活动室到多个教室场所的组合应用,可能会恐惧、焦虑、不安,有陌生感,还可能找不到班级和活动场所,不会使用学校的各种设施,甚至不能单独使用卫生间。
(2)班集体差异的影响
幼儿园成人数量多,每个班级有2名教师,1名保育员,共3名成人;幼儿园活动以幼儿教育和生活照顾为主。小学成人数量减少,每班只有1名班主任;随着成人数量减少,儿童自我管理和同伴之间行为增加,儿童必须学会正确认识自己,融入同伴和集体之中;成人对儿童关注的程度、互动的频次也发生了质的变化,教师与儿童个别接触机会较少,常常是面向全体的指示;班集体成员和结构的变化要求幼儿入学后要适应小学的团队模式和管理方式。
(3)人际关系差异的影响
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中,幼儿全天和教师在一起,教师既是生活照料者,也是学习和游戏伙伴,幼儿始终在成人的视线里。进入小学后,儿童要重新认识教师,结交小伙伴,适应新的人际关系;课间活动玩什么,和谁玩,都需要自己去处理。因此,人际关系的断层会造成幼儿经历分离焦虑,产生情绪情感的变化。
(4)活动方式差异的影响
在幼儿园,幼儿的各项活动一般都有成人指导和提示,以他律为主。进入小学,幼儿逐渐转向自律,尤其是要有一定规则意识和执行规则的能力,如尊敬老师、团结同学等讲文明、懂礼貌的礼仪习惯,活动后喝水、上洗手间等生活习惯,专心听讲、积极发言等学习习惯等。家长和教师也会对幼儿产生新的期望和压力,减少幼儿游戏、看电视的时间等。这些活动任务和方式的差异造成了幼儿行为规范、思维方式、行为要求都有了明显的不同。
(5)课程差异的影响
幼儿园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倡导保育和教育相结合;学习内容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和艺术五大领域;幼儿主要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来学习;学习评价强调兴趣和习惯养成,学习目标达成不带有强制性;教学活动时间每天大约1小时,每天2次,每次25-30分钟;午睡时间约2个小时,有固定的床位。小学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形式,学科更精细、门类更齐全,一年级有9个学科;以间接经验为主,书面语言和书写活动增加;各种行为规范有一定的强制性,对学习目标有达成要求;教学活动时间增加,每天5-6节课,一节课40分钟;午休、午睡时间短,没有专门场所。
3.幼小衔接的内容
幼儿入学后在环境适应、人际交往、生活习惯、学习能力、思维方式、自我管理、情绪情感等方面不适应的表现,归结原因就是主导活动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以游戏为主的活动具有开放性,约束较少;以学习为主的活动逻辑性较强,约束较多。两者在社会意识与初步逻辑思维能力两方面的要求程度有很大的不同,这也为幼小衔接提供了具体内容。
(1)培养社会意识,做好社会适应准备
培养规则意识与执行规则的能力,如理解规则意义,遵守生活、学习中的基本规则等。幼儿进入小学后,规则与约束会逐渐增多,如果幼儿不具有良好的规则意识,会导致幼儿升入小学后难以适应小学的纪律要求。
培养任务意识与执行任务的能力,包括责任感的培养和完成任务的基本能力的培养。有些幼儿不能及时完成作业,甚至说不清教师布置的作业内容。
培养人际交往的能力,如对同伴、班集体的积极情感,学习与同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习交往技能等。
培养独立性,包括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独立学习习惯、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另外,还要培养幼儿做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广泛的兴趣、好奇心,以及保护幼儿发现、寻找新的经验的渴望,让幼儿学会自己选择活动并主动实践等。
(2)培养初步逻辑思维能力,做好学习能力准备
学习能力准备主要包括幼儿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以及运用知识经验解决问题等方面,具体包括读写准备与数学准备。
读写准备。引导幼儿参与绘画、手工和生活等活动,提高手控制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锻炼手的灵活性;引导幼儿通过讲图书,谈话、讲述等活动,提供多听、多说的机会,学会观察画面,理解画面之间的逻辑关系,培养早期阅读能力。
数学准备。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操作和游戏活动认识和理解数量关系,通过举例和说明培养表达数学问题的能力,注重让幼儿在生活中运用简单的数学,编简单的应用题;多提供一些操作材料,鼓励幼儿的探索,发展思维能力。
1.科学衔接
科学衔接是指在认识、态度和做法三个方面做到科学。
认识要科学。教师要引导家长正视衔接的客观存在。衔接阶段是客观存在的,幼儿不适应也是客观存在的,家长要给予适度的关注;过度关注和毫不关注都是不提倡的。
态度要科学。教师要引导家长对衔接和适应有合理的心理期待。转变是渐进的,过渡也是渐变的。幼儿的发展不是从离开幼儿园跨入小学之日起,就立即与昨天告别,幼儿的特点和小学生特点不会在一天或者几天之内骤然改变,期望幼儿入学后立即适应小学生的要求和做法,显然是违反客观规律的。
做法要科学。教师要引导家长找准衔接点,要重视观察幼儿各方面经验储备情况,了解幼儿在学习能力和社会适应两方面的优势和缺失,有针对性地进行入学准备。幼小衔接最关键的还是幼儿自身适应性问题,仅仅从成人和外部环境加以改变是远远不够的。每个幼儿适应新环境的时间和节奏各有不同。成熟需要时间,成长需要等待。教师和家长要能够结合幼儿的特点和需要实施衔接,避免过多的横向比较。
科学的衔接才能使幼儿在身体、心理、社会性和学习能力等方面有良好的发展,顺利完成入学过渡。如果准备不足,衔接不当,幼儿入学后面临的陡坡必然增大。陡坡加大,势必出现各种不适应问题。有效减缓和降低入学后的陡坡也正是幼小衔接的价值所在。
2.合力准备
合力准备,一是指家庭、幼儿园和小学要共同努力,二是指家庭、幼儿园和小学要形成合力。
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是幼儿的第一所学校。幼儿生活起居、健康保障,以及社会性行为和学习,都离不开家长,并受家长态度影响,家庭的影响程度甚至超过幼儿园,因此,家长也要积极参与,实施有效衔接,成为入学准备的重要力量。幼儿园和小学一般也会在入学前后的一段时间里进行相应的准备活动,家长要给予充分的信任和尊重,关注过渡的要求和措施,主动参与并配合入学准备的适应活动。
家庭要和幼儿园、小学的衔接教育在发展方向上同步,在发展目标上同步,从而保证在教育原则上同步,在不同的场所、不同的教育内容和方法上,共同承担起培养幼儿的重任。衔接中,家长、幼儿园和小学各有长处,幼儿园在学习能力培养、同伴合作与交往等具有优势,而家庭则在幼儿的兴趣爱好培养、良好习惯养成以及个别教育等方面优势突出。如果各自为战,甚至有的家长不顾幼儿的发展和幼儿园的教育,骤然“加码”,使大班时期成了“集训期”“超负荷期”,那么衔接教育要么在某些方面都重视、都强化,出现交叉、重叠的现象;要么都忽视、都弱化,出现片面、缺失的问题。
[责任编辑:惠人]
On the Connotation and Strategy of Transition from Kindergarten to Primary School
ZHAO Yu
(Center of Preschool Teacher Education,Dalian Education University,Dalian,116021,China)
The transition in question refers to the linkage between kindergarten and primary school.The transition shows great influence on children.In transition,teachers should cultivate children’s social awareness and preliminary logical thinking.The strategies include scientific cohesion and cooperative preparation.
kindergarten;transition;primary school;connotation;strategy
G610
A
1008-388X(2015)04-0005-03
2015-10-08
赵宇(1963-),女(回族),辽宁凤城人,中学高级教师,特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