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 熙
(华东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学院, 上海 200241)
教师即反思者——对中学地理教师专业成长的思考
项 熙
(华东师范大学 地理科学学院, 上海 200241)
教师的日常教学由无数个教学决策和教学行为组成,然而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学决策是否合理?教学行为是否有效?教学中有哪些不足?遇到的困惑应该如何处理?这些问题可以通过教师自我反思的途径寻求到答案。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最先提出“教师即反思实践者”,这里的反思是指教师以回顾的方式,分析、评估自身教学并加以修正提升的过程,即“做了什么”,“为什么要做”,“怎么做的”,“如何优化教学行为”等。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教学反思立足于教学实践,教学经验是教师反思的源泉,那么如何把经验中复杂的成分提炼出来,转化为知识与见解,变成自我学习的一部分?本期的各位作者均分享了他们对教学工作各个方面、不同层次的反思,以下展示了三位地理教师从教学法、学习者能力、专业知识三方面组织反思的案例,期望能激发更多的教师透过日常教学行为、实践经验去思考背后隐藏的教育理念,用主人翁的意识去推动自身的专业发展。
“研究性学习”栏目的两篇学生作品包含着李学鹏老师和王玲老师的教学智慧。他们从前期准备、选题、指导过程、学习效果、经验总结与启示五个方面对研究性学习的开展进行了反思。值得一提的是,“浅谈地理环境对文艺复兴的影响”选题十分有意义,师生的灵感在此碰撞,借助地理知识去探索历史课本中未能讲解透彻的历史现象,这是一线教学中积累的运用地理视角发展、丰富人类公共知识的宝贵案例,是地理学学科价值的体现。同时,王老师还提出,研究性学习与高考并不矛盾,这种探究性的学习方式使巩固课本知识与开阔视野并举,将学习过程的体验与学习效率有机结合。
当学生学习水平较低时,教师为了降低难度,会对综合性较强的地理问题进行简化处理,却易使学生形成相关知识的思维定势和认知误区。在“有关水利工程试题的变与不变”一文中,卢成树老师通过长期观察、反思,破解了学生学习水利工程时最容易产生的四大思维定势,并阐述了教师如何通过纠正自身的教学行为,在简化知识点与避免学生错误认知之间找到平衡。
近年来高考中逐渐增加了无法用常规思路去推理的新问题,比如考察北美冰冻之河——圣劳伦斯河冬季不结冰河段的位置。张丽娟老师在“冰冻之河为何部分河段不结冰”一文中分析了这一特殊地理现象的复杂成因,并对日常教学进行了反思。她认为在教授河流的水文特征时,要让学生理解水文特征形成的过程与原因,而非简单地记忆、总结结论,这样学生才能将学到的知识迁移到新问题的解决中。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不同的地理教师在教学中面临着不同的反思,这需要他们具备一定的理论素养、察觉学生学习能力与需求的敏锐度、对于专业知识精益求精的钻研精神。通过探索经验,以批判的态度来分析、评价自身的教学工作,并根据这些评判提升教学水平,是地理教师主动创设自我成长的一大途径。借助反思重组经验,产生新的见解,实现教学范式的转变,以一种创新的方式来工作,地理教师会在这一过程中逐步成长为成熟的专业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