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相似的课文情节启发学生写作思维

2015-03-31 04:15周长城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鲁迅课文孩子

周长城

(庄河市第二十三中学,辽宁庄河116404)

对比相似的课文情节启发学生写作思维

周长城*

(庄河市第二十三中学,辽宁庄河116404)

作文教学的方法很多,而从课文里汲取文学的写作素养,有利于对学生的开源导渠。教师应在阅读教学中纵横捭阖,通过对相似的课文情节加以比较,激发出学生的作文思维。

作文教学;情节对比;启发思维

如果说课文是范例,则写作即是应用拓展。从课文里汲取文学的写作素养有利于对学生的开源导渠。写作是一种思维,不只是单纯的表达,借鉴作家的写作思维,便于引发学生的联想。当课文里的一些情节触发了学生的思维,星星之火,便可以燎原。教师如果在阅读教学中纵横捭阖,从相似的课文情节比较中则能生发出一些写作的启发。

一、情节异彩,主题纷呈

有两篇课文都写到父母逼迫孩子索回了同学的东西,但情节跌宕的撞击感不同,这是缘于主题凸显的需要。

牛汉在《我的第一本书》中写到父亲得知作者把半本书送给同学乔元贞后,说元贞比他有出息,父亲在作者完整地背完书后就对作者说:“你从元贞那里把那半本书拿来。”作者费解父亲如此不讲情理,此处作者进行了一番心理描写,对父亲的失信感到不满。乔元贞把半本书交给作者时,哭着交代他妈不让他上学了。本文此处用了“拿”字,可见关乎父亲的语言描写大有深意,只是作者故意宕开一笔,写出了“我”的为难 ,跌宕有致地引出下文爸爸给“我”修补书本,“我”给乔元贞还书等情节,饱含了父子深情和诚挚的友情。此处运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刻画了爸爸善解人意、乐于助人的形象。

张之路在《羚羊木雕》中写道:“你现在就去把它要回来!”文中的妈妈用坚定的语气斥责“我”把那么贵重的东西随便送人的无知和糊涂,想支撑“我”一道索回羚羊木雕。此段文字用了“要”字,突出了妈妈待人处事的自私冷漠,推动了下文情节的发展:“我”在强势面前,被迫从好朋友万芳那里羞愧地要回羚羊木雕。雨水和泪水点缀了单调的情节,交织成一曲践踏诚信的悲歌。

可见写作中情节的设置是曲折有致,还是单刀直入,应取决于主题的需要。教师在引导学生写作记叙类文章时,要注意引导情节的设计要合乎主题的需要,相似的情节,不同的处理,或许是一个细节的抖动,或许是一个词语的变化,都能引起主题的转变,看似平淡的几笔都可能隐藏玄机,不管是铺垫还是伏笔都在作用着主题。

二、吊起胃口,激起共鸣

有两篇课文都写到孩子的馋嘴特点,正反丰盈读者的口味,是缘于情境的渲染。

汪曾祺写的《端午的鸭蛋》:“鸭蛋络子挂了多半天,什么时候孩子一高兴,就把络子里的鸭蛋掏出来,吃了。”散文用“吃了”这一短句写出孩子嘴馋之至,快速吃掉家乡咸鸭蛋的那种满足感。这种从正面满足孩子馋嘴的童真符合端午节的习俗,突出了高邮咸鸭蛋的优质好吃。

鲁迅在《社戏》中写到迅哥和小伙伴们在船头看戏疲倦之际托桂生去买豆浆喝,大文豪鲁迅故作曲笔,激起共鸣。桂生去了一刻,回来却说卖豆浆的聋子也回去了。他用现身说法实证自己日里还喝了两碗豆浆的实情。他尝试要去舀瓢水给迅哥喝。可是迅哥决不喝水,支撑着看戏,只感觉戏子的脸皆渐渐稀奇,五官渐不鲜明。小说这里从反面写出了迅哥的嘴馋,想喝豆浆而不是口渴。孩子在无聊之际,最易琢磨吃的。本文就是在看戏百无聊赖之中上演了孩子嘴馋的一幕,但作者故意让“我“的希望落空,设置成卖豆浆的人是聋子,白天易于目视顾客,夜间不便于此,耳聋自然夜间没法做生意了。这种落空吊起了下文孩子们月夜归航偷罗汉豆吃的胃口,以致如愿以偿。行文处处有波澜,孩子馋嘴终满足。

写作琢磨吊胃口,读者共鸣各叫好。教师在引领学生比较相似的课文情节中,可以悟出,不管是写小说,还是写散文,一定要写出大众的心声,搅动起沉淀在心底的真善美的情趣,可以用一种吊起胃口,激起共鸣的笔触写出读者心中所期盼的实现,让读者眼前为之一亮,怦然心动,或是啧啧称赞。

三.描摹人物,因人而异

写人叙事的文章可以写长辈对孩子学习的关心方面的内容,但关心途径因身份各异,塑造出的人物形象也不尽相同。

林海音在《爸爸的花儿落了》中写到中国惯有的严父对孩子学习的严厉要求,用鸡毛掸子的痛打终使一个赖床不起的“我”刻苦勤奋学习,成了每天早晨都是等待着校工开大铁栅校门的学生之一,也使“我”懂得了给老师赠送玉簪花的感恩,这种情怀,符合本文爸爸爱花的特点。

胡适在《我的母亲》中,写到母亲每天拂晓便把胡适喊醒,叫他披衣坐起晨思,让他吾日三省吾身,又鞭策孩子要用功读书。母亲以父亲为榜样教育并照亮孩子堂堂正正为人的品格,要求孩子追寻父亲的脚步寻找人生的目标。小胡适当时没有父亲,母亲还要肩负起父亲的责任,所以本文在此写到母亲对胡适的严格要求,催他上早学,终使之勤奋苦学,几乎是第一个去开学堂门的学生。母亲在孩子上早学前把孩子的衣服穿好的举动,以及在说教中的泪水正体现了一个中国母亲对孩子慈爱的一面。一大早母亲说起了父亲的种种好处,于此窥见母亲对父亲的怀念和崇拜,也体现了夫妇彼此间的爱情的珍贵。父亲、母亲、夫人三重角色集于一身,感人至深。因此写文章一定要顾及好人物的身份和角色去描述,才能达到真切感人的效果。

在这些有着相似情节的篇目中,只要教师略作点拨,学生便可以悟到一点写作的真谛:描摹人物要走近角色,不管对人物采取何种描写方法,一定要撒发出角色的光辉,才会显得真实而感人,让读者体会到一种人性的美,人情的美。

四、轻重缓急,精于剪裁

写人叙事的文章,还可以写别人对自己生活做人方面的关照,详略的轻重点前后各异,这是缘于情感的理智程度。

魏巍在《我的老师》一文中,写蔡老师批评反对派们一事,作者很激动,先浓墨重彩地详写了“我”遇到的麻烦事之大,只用“这时候蔡老师援助了我,批评我的‘反对派’们,还写了一封信劝慰我,说我是‘心清如水’的学生”,这重重一笔就突出了蔡老师对他的援助之重大。这样的笔墨可谓“千万绿中一点红”。

鲁迅在《藤野先生》中写到自己收到一封匿名信,信中简约的句子“你该悔罢”,嘲讽自己在一百名日本学生中取得中间没有落第的好成绩,是猜疑藤野先生事先在讲义上向鲁迅透露了解剖学试验的题目致使的结果。鲁迅便将这事告诉了藤野先生。鲁迅写先生帮助自己平息匿名信事件的风波,写得很艺术。试分析,鲁迅当时受日本人歧视的处境,如何改变得了?作者只想用事实来证明先生帮助的结果,有几个熟识的同学陪鲁迅一起去诘责干事托辞检查的无礼,并且要求将其结果公布于众。文章写到流言消灭之后,干事竭力活动收回了匿名信。这篇散文此处滤去了藤野先生的插手援助的举手投足,也合乎先生的身份和处境,既让读者感受到先生对鲁迅的关怀备至,又不至于在日本学生中落入格格不入的感觉。这种剪裁很得体、很理智,可以说写作是一种剪裁艺术。

教师在对比相似的课文情节中,不妨让学生“以身试法”,比量一下自己在写作类似的内容能否做到轻重缓急,精于剪裁呢?这样学生就会对写作情节的处理体会到该详的详,该略的略的妙处,如果把握住文学艺术的情境利于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学生写作情节的舍取要注意找到美的角度,夸大也好,缩小也罢,在乎一个“情”字,如若揣摩一番文中人物的情感历程剪裁情节,那就是妙笔生花。

五、珠联璧合,一线贯之

初中有两篇课文都写到艺人技艺之高超,首尾都用了珠联璧合的手法震颤读者的心弦。开篇都用了文眼擦亮读者的眼睛,以穿插文章的脉络。一是“奇巧”,一是“善”。

魏学洢的《核舟记》和林嗣环的《口技》这两篇文章的开头都概括叙述艺人的技艺特点,技艺的高超程度,引发事物的开端。前篇开头主要使用正面描写扣住“奇巧”,用现身说法道出核舟这一作品的主题。后篇的开头主要使用侧面描写扣住“善”,渲染气氛,以引出口技表演的开始。可见写文章有法可循,但呈现事情的面纱,是露还是隐,需依据事物本身的特质而定。这两文一是表现雕刻作品,一是表现音像作品。如何呈现出事物的神秘色彩呢?前者需要大肆铺陈的目视,后者需要扣人心弦的耳闻。两文结尾分别通过列举事物的繁简来突出文章主旨,一繁一简,各得其所。

教师在比较这两篇课文首尾时,可以点拨学生写作要力求结构的严谨,不管是龙头还是凤尾,贵在奇特,珠联璧合的呼应才美,写作主旨才靓丽。因写作的对象不同,可以根据具体的事物特点利用正面描写或者是侧面描写的手法具体琢磨,为了牵住文章的脉络,开篇也贵在文眼的拟定,其实是文章主旨的浮现。这个词语的妙用在于能够总领全文的作用,须耐心揣摩而用之。

综上所述,文质兼美的课文,蕴藏着丰富多彩的文学素养,彼此间有一些相似的情节,仔细品味,写作心得油然而生,那便是写作的翅膀,写作的源泉。教师如果能够在文学的田野上引领学生去对比相似的课文情节,去揣摩,去实践,那些名家的写作经验会不断地浮出水面,会启发学生收获到宝贵的写作财富,无须担心创造不出上乘的佳作,那收获的就是满园的春色。

[责任编辑:惠子]

To Inspire Students’Writing Thinking by Comparing and Contrasting Similar Text Plots

ZHOU Chang-cheng
(Zhuanghe No.23 Mid dle School,Zhuanghe,China 116404)

There are a lot of methods for teaching writing.Absorbing literary nutrition from texts helps to enlighten students.Teachers should compare and contrast similar text plots to inspire students’composition thinking.

composition teaching;plot comparison;inspire thinkin g

G633.34

A

1008-388X(2015)02-0026-03

2015-03-10

周长城(1971-),男,辽宁庄河人,中学高级教师。

猜你喜欢
鲁迅课文孩子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鲁迅,好可爱一爹
鲁迅《自嘲》句
背课文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孩子的画
她曾经来到鲁迅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