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淑姚
【摘 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中提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当以问题为纽带、以问题引领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在上一次提问的基础上,在适当时机进行追问,进行延伸和拓展,再次补充和深化,直到学生能正确、深入地理解问题,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远,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小学数学;追问;效率
追问,是一种提问技巧,在数学课堂上经常为教师所运用。通过教师的不断追问,学生能获得具体的进步。它是在上一次提问的基础上,进行延伸和拓展,再次补充和深化,直到学生能正确、深入地理解问题。有效追问是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动力,也是理性思维深入的标志。在实际教学中,追问更关注学生的思维方法和思维过程,追问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它集中展示了教师的教学素养和教学机智。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根据课堂的生成,不断发展同学们交流中的关键点,紧扣不放,机智地将问题引向纵深,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远,这也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有效途径。现在结合人教版五年级“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为例,来谈谈我对使用“追问”的体会。
一、在知识的衔接处巧妙追问
有效追问的目的不在于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高质量的课堂追问能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培养积极探索的精神。
例如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充分认识了平行四边形的特征,能熟练地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如何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巧妙地追问,进而感受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与相互转化呢?下面是导入环节教学片断。
师:公园准备在一块平行四边形的空地上铺上草坪,请看大屏幕,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草坪的形状是平行四边形,它的底6米,高3米,底的邻边4米。草坪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草坪的周长是多少米?
师:这节课我们重点来解决第一个问题,之前同学们还学过哪些基本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生: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
师:(追问)同学们能大胆地猜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吗?
生1: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它的邻边。
生2: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师:请同学们用两种不同的猜想方法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生:底×高=18平方米,底×邻边=24平方米。
在复习旧知后,我并没有急于组织学生探索新知,而是通过追问,引导学生根据先前学习经验进行了大胆的猜想学生猜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能是某两个量相乘:底乘高或底乘它的邻边,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大胆猜想的好习惯,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更为学生积极参与探究做好了心理上的准备。当学生发现猜想结果不相同时,引起争议,产生要实践验证的愿望。我就是抓住长方形的面积计算与平等四边形的面积计算这一新、旧知识的衔接处追问,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去探究学习。
二、在知识的重难点处适时追问
通过有效的追问能使学生的思维清晰化、明朗化,引发他们向更深层次思考。只有学生的思维由表层走向深入,才能真正把问题转化成知识和能力。如果教师能在新知识的重、难点处及时追问,学生就会在问题的引领下积极思考、自主探究,获得数学知识与方法,从而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
例如本节课教学的重、难点是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和比较,理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并学会运用面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在学生汇报剪拼方法时,在这一环节适时不断追问。
师:他们是沿着哪条线剪的?
生:沿着高所在、直线剪的。
师:(追问)为什么要沿着高所在的直线剪?
生:因为沿着高所在直线剪,刚好能剪成直角,再将剪下的直角三角形向右平移就能和剩下的直角三角形向右平移就能和剩下的图形拼成长方形。
师:(再追问)为什么刚好能拼成长方形?
生:依据是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相对边平行且相等。
师: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
生:长方形的长就是平行四边形的底,而长方形的宽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
教师利用课件揭示实质。当学生展示另一种剪拼法时,师适时追问。
方法一:
方法二:
师:(追问)这两种剪拼法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生:都是沿着高所在的直线剪的。
师:为什么长方形的面积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
因为剪拼的都是这一块,没有变,所以它们的面积是相等的。
师:(再追问)仔细观察,同学们通过剪拼法把平行四边形变成长方形,为什么要变成长方形?
生:长方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我们学过。
师:(总结)长方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我们学过,这是旧知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是新知识,把新知识变成旧知识的方法叫做“转化”,是数学学习中经常用到的思想方法。
教师利用课件演示,比较两种剪拼法的相同特征。
我在学生展示这个环节不断追问,引发学生深入思考,使学生明确操作的目的性和可行性。让学生真正懂得把平行四边形沿着高所在的直线剪开后,一定能拼成长方形的道理。同时,这样做的目的是把新知识转化成旧知识,使学生体会到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初步感受到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在教学重、难点处对追问的内容精准定位,既能促进学生主动探索,让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更加深刻,又能使课堂教学更加高效,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在规律的探究处深入追问
在规律的探究处追问,可以促使学生更深入地思考,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发现数学规律,同时让学生在探究规律中感受数学的魅力。
例如同学们通过实践验证主题图中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后,师深入追问。
师:(追问)这些大大小小、形状不同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都等于底乘高吗?
生:再动手实践验证一下。
教师引导学生借助表格进行小组合作,在学生汇报时,师再次深入追问
师:(追问)仔细观察表格中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1:长方形的长和平行四边形的底相等。
生2:长方形的宽和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
生3:长方形的面积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
师:你能根据大家的发现说说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吗?
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师:(追问)想一想,要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需要知道哪些条件?
生:底和高。
学生通过再次实践和追问思考,从而自主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学生真正经历了像数学家一样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在规律的探究处深入追问:仔细观察表格中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规律?以层层深入的数学问题来激发学生思维的动力,真正理解规律的内涵。
课堂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预设与生成同样重要。教师有针对性地二次提问,能再次激活学生思维,促进深入探究,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有价值的追问,能够让学生在发生认知错误时及时修改,能够在学生理解重、难点时豁然开朗,也能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对知识点理解参差不齐时查漏补缺。追问的价值在于探明学生的思维状态,促进思维能力的提升。有效的课堂追问真正成为师生互动的平台,让学生的思维与表达都得到提升,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