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振明
【编者按】:本期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专题讨论围绕着“在体育教学中学生能体验到什么乐趣?”而展开,专家、学者、一线教师们分别从不同视角,对什么是运动乐趣、运动兴趣与运动乐趣是什么关系、运动乐趣是否是体育课堂教学有效的评价指标等问题展开讨论,通过实例对运动乐趣及其相关概念与机理进行了梳理,对构建快乐体育课堂的策略、课堂中能体验到什么乐趣、“假运动乐趣”现象等方面进行了研讨。2015年本专栏的选题在“2015年《体育教学》选题指南”里刊登,同时在“体育教学论坛(bbs.tyjx.net.cn)”中进行在线研讨,欢迎老师们积极参与讨论和撰文投稿。
一、什么是运动乐趣
什么是运动的乐趣?这似乎是一个很简单的理论问题,也似乎是一个很困惑的现实问题。说理论很简单是因为游戏论的先人们在此方面已有很多的论述了,“竞争”和“表现”就是人对游戏、对运动、对体育的追求,就是人们可以在运动中体验乐趣的原点。说现实很困惑,是因为面对一个人类因追求乐趣而创造出来的运动文化,竟有那么多人无动于衷、不喜欢甚至是厌恶和躲避。那么,是运动没有乐趣吗?是某些运动没有乐趣吗?是某些人不能体验到运动的乐趣吗?还是我们的运动教育没有让学生们体验到运动的乐趣?这就是我们在这里要讨论的第一个问题,因为讨论的不同结论会导致体育课程和教学改革的方向不同。
如果我们认为不是所有的运动都有乐趣,我们就会把许多我们认为没有乐趣的教材简单地删掉,如有人说过长跑没有乐趣就不跑了吧。但如果我们认为是体育教学没能让学生们体验到运动的乐趣,那么我们就会把改革的关注点放在活动形式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方面,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工作方向和工作思路,前者简单,但容易让体育的学习和锻炼失衡,后者艰巨,需要很多的智慧和努力,但却可能是正确的改革方向。
二、运动兴趣与运动乐趣有什么关系
笔者认为运动的乐趣是客观存在的,是各个运动中独特的运动形式和挑战方向。笔者认为运动有乐趣,而且所有的运动都有乐趣。可能有人会用长跑和器械体操来否定这个观点,那么我也会用许多爱长跑和爱体操的实例来证明任何运动都有乐趣的观点。每个运动的乐趣和从事者之间的感受不都是等距离的,有的运动乐趣性很强,特别容易让从事者体验到,如“绿色鸦片”的网球和高尔夫、“白色鸦片”的滑雪等。相反也有许多运动不容易让从事者体验到乐趣,如长跑和体操。如果有人说“体育不好玩”“运动没有乐趣”,那一定是这个人没有体验到运动的乐趣,而绝不是说这个人所从事的运动都没有乐趣。
因此,运动的乐趣是客观的、固有的,是内在于运动本身的东西。而运动的兴趣则是指人对运动的感受,它是主观的、可变的。比如网球的乐趣性很强,绝大多数人都会喜爱和着迷,但依然有人对它不屑一顾,也有人从不屑一顾到后来痴迷其中,这一点并不难理解,也很好说清楚,但说不清楚的是,为什么大多数人都会喜欢的运动总会有些人不喜欢。这背后的原因很多,有个人性格的问题,有个人能力的问题,更有初次体验的感受问题。
让每个学生都能喜欢大多数人喜欢的运动是体育课程教学科学性的最大课题之一,也是我们在这里讨论运动乐趣和运动兴趣的最重要的意义和初衷。现在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最大的问题就是:明明是大多数学生都应该喜欢的运动项目,经咱们体育教师一教,大多数的学生就都不喜欢了,剩下的一小部分学生也是喜欢在课外从事这个项目的练习和比赛,而不喜欢在体育课里学习和练习。这只能说明体育运动在进入体育教学后发生了太多的质变,丢失了太多的运动本质(竞争和表现),丢掉了太多的乐趣。为什么体育课会丢掉了运动乐趣?丢掉了哪些运动的乐趣?是怎样丢掉了运动的乐趣?这些讨论太有意义,是值得好好议论的。
三、不同年龄学生的运动乐趣有什么差异性
运动的乐趣有共性,就是什么人都能体验到乐趣,比如运动的竞争,运动中的表现,无论小孩、年轻人和老人在参加体育运动时,内心都有着竞争和表现的动机,无一例外。
但是运动的乐趣也有年龄的“个性”,也有男女的“个性”,比如让小学低年级的同学做“丢手绢”“小青蛙找妈妈”的游戏,他们很能体验到其中的乐趣,他们会玩得其乐融融;而让高中的同学们玩这两个游戏,会是什么结果?相反,高中的同学喜欢在足球场、篮球场上真比真拼,而小学低年级的同学就可能不喜欢。男女的差异也是如此,女同学喜欢婀娜多姿的健美操、艺术体操、体育舞蹈、瑜伽,而男同学则喜欢篮球、足球甚至喜欢散打和摔跤,如果反过来那是多么不可思议。男孩子喜欢男孩子的体育,女孩子喜欢女孩子的体育;大孩子喜欢大孩子的体育,小孩子喜欢小孩子的体育,这件事情一点也不难理解。
但是,我们至今难理解的是小孩子到什么时候就不喜欢“丢手绢”了,什么时候就可以开始正式地学习篮球的规则、技术、战术了;我们需要思考的是:为什么一课改,一提让学生体验乐趣,马上就有很多老师又开始让学生们玩各种“小八路练本领”“小兔子找妈妈”“神龙出动”这样的游戏,甚至让小学高年级的学生也玩,让初中生也玩,让高中生也玩。但我们可以发现这些大孩子从来不会在他们的课余生活中玩这些东西,为什么我们体育课要让他们玩这些东西,为什么德国、日本的学生从不玩这些东西,而中国的体育课要让中国的孩子们玩这么多这样的东西。是中国的孩子们与别人不一样吗?我们的学生们真的很快乐吗?我们为什么不让他们多比赛篮球、排球、足球、垒球、棒球、橄榄球、乒乓球、羽毛球、网球呢?我们总不会说是因为中国孩子们太小了吧,总不会说我们的孩子比日本、德国、美国的同龄孩子们小得多或者幼稚得多吧!
四、运动乐趣是否是体育课堂教学有效的评价指标标吗
学生上完体育课高兴不高兴,体验没体验到运动的乐趣,上完这堂体育课是不是就盼着下节体育课早日到来,这些虽然不是判断一堂体育课是否上得成功、是否上得有效的唯一标志,至少也是重要的和主要的标志之一。因为只要同学们在体育课中学得高兴,一定与充分的锻炼、技能的提高、比赛的激烈、同学的交流有密切的关系,而这些又都是体育学习有效性的重要标志。
为什么有人疑问该不该将“运动乐趣作为体育课堂教学有效的评价指标”,那是因为运动的乐趣也有教育意义和教学意义层次之分,有着深浅之分。我们多年来一直讨论“笑就是快乐吗”“快乐体育就是玩吗”,实际上我们一直在疑问:“什么是运动的真正乐趣”,也是笔者后来将自己提倡的“快乐体育”改成“成功体育”的本意。的确,乐趣有浅有深,有的快乐就是一笑带过,有的快乐是流连忘返,有的快乐是热烈相拥,有的快乐是久久地流泪,有的快乐是回味良久,有的快乐是铭记终身,体育当然是要带着学生去体验、去铭记、去追求那些深层次的快乐。能够让学生们体验到蕴藏在运动中的那些深层次的快乐的体育课肯定是有效的体育教学,把这样的乐趣作为有效教学的评价指标当然是顺理成章的。但是那些一笑带过,挠痒痒式的、牵强附会的、甚至肉麻的浅层次乐趣是万万不能提倡的,更不能作为有效体育课的评判标准。
五、“学乐”与“学会”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学会”是“学乐”的前提,运动的第一乐趣就是提高了技能,因为只有提高了运动的技能才可以有比赛的胜利、才可以有球友的尊重、才有掌声、才有羡慕的眼光、才有心中无尽的快感。相反,没有技能的提高,只是上课比画比画,只是做做简单的游戏,怎么能有那由衷的快乐?
“学乐”是“进一步学会”的动力,只有在每次课中都能让学生感到学习的成功,让他们获得正能量的鼓励,让他们在体育课的教学里得到激烈比赛的震撼,那他们就会更加努力地去学习、去练习运动技术和战术,去领会和理解战术策略,去学习相关的体能锻炼的知识等,如此,他们就能更好地“学会”。笔者认为:“运动的深层次的乐趣”一定是“内在于运动项目特性之中的本质性的趣味”,也可以称作是“运动的乐趣”。
当前体育教学的问题是许多教师追求的“学乐”是浅显的,质量很低的“乐”,是与运动的竞争形式和胜负的结果,以及这种竞争胜利所需要的技战术没有关系的“简单的乐”。“运动的浅层次的乐趣”大概是“依附在运动的外表特点(如服装道具等)和教学形式、教学方法中的非本质性的趣味”,也可以称作是“依附运动形式的乐趣”,再加上与运动几乎毫无关系的小乐趣,如简单的笑话和故事、练习中同学们的小失误、组合性的接力比赛、乡土运动的初级体验、简单的知识回答、新奇的运动道具的接触等,这些“浅显的乐”与“真正的学”没有什么关系,当然与“会”也就没有什么关系了。
因此,深层次的“学乐”和“学会”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浅层次的“乐”可能与课堂教学的氛围优化有一定关系,但是与“学会”没有太大的关系。那么,我们当前的任务是:要深入研究什么是内在于运动中的乐趣,什么是散在运动表面和周围的乐趣,什么是与运动没有关系,只是在体育教学中的“插花”性的乐趣,重点研究第一种乐趣,并把这种乐趣挖掘出来,让学生们充分地去体验、去铭记,他们就会融入到这个项目的竞争和比赛中,乐此不疲、流连忘返,然后终身享受。
六、笔者的假说:运动快乐的源泉是“紧张感”和“激烈的竞赛”
任何运动,如果能让人体验到“快乐”,都离不开“紧张-激烈比赛-胜利(或虽败犹荣)”的三部曲。试想无论什么人参加体育竞赛都会紧张,越是势均力敌和关系荣誉的竞赛就越是如此。紧张而激烈的比赛必定是揪心的,而在揪心的比赛中获得了难得的胜利必定让人欢呼雀跃,而这个欢呼雀跃必定是难忘的成功体验,必然是新一轮技战术学习的动力源泉。
但是,我们绝大多数的体育教学中的比赛都不那么紧张、不那么激烈、不那么牵动人心、不那么和个人或集体荣誉密切相连、不那么有连续性。因此,比赛就比赛了,不比赛就不比赛了;赢了就赢了,输了就输了;没有什么紧张,也没有感动和回味,当然更没有记忆,因此运动的乐趣也就荡然无存了。甚至有的教师的体育课上了一年都没组织什么正经的比赛,这样的体育课和我在日本看到的体育课有很大的差异。日本的体育课都是“game→skill→game→skill→game→skill→game→skill→game”的以比赛为中心的技战术学习程序,而且这些比赛是班级内的小组的“联赛”(不断比赛,不断积分的比赛),因此同学们上体育课的学习目的明确、比赛激烈,上完这堂课就开始想着下节体育课了。
这可能是中国的体育教学最应该反省,最应该进行改革的地方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