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优秀传统文化在外语类高校中的地位

2015-03-30 14:03四川外国语大学中文系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5年7期
关键词:外语类外语跨文化

四川外国语大学中文系 杨 旭

提高优秀传统文化在外语类高校中的地位

四川外国语大学中文系 杨 旭

在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国内背景和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外语类高校作为培养国际通用型人才的摇篮,理应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然而现实却不容乐观,很多外语类高校及学生忽视甚至漠视传统文化,存在传统文化观念比较缺失、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较差、学校未能满足学生对传统文化的需求等问题。而要改变这一现状,必须从学生、教师、学校三大主体入手,三管齐下,方能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外语类高校中的地位。

传统文化 外语 大学 汉语国际推广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十八大对这一问题进一步做出了战略部署,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的精神,教育部制定《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对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做出了具体部署。外语类高校是培养国际通用型外语人才的摇篮,可以扮演双重角色,既可以完成文化输入的任务,又可以起到文化输出的作用,使外语学习者有能力将我国的传统文化精髓带到全世界。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于2015年初举办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国际化人才培养”研讨会,喊出了“要培养具有中国认同、国际眼光,拥有家国情怀、世界关怀,会说外语、讲述中国的人才”的宣言。说明人们已经明确意识到提高优秀传统文化在外语类高校中地位的重大意义。

一、为什么要提高优秀传统文化在外语类高校中的地位?

1.是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的需求

随着我国经济地位的提升,“汉语热”在国际上进一步升温,汉语很有可能成为世界上最普及的语言之一。但是我们要认识到,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内容,汉语国际化不只要能满足世界各地对汉语的需要,更要满足世界各族人民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渴求。所以,我们既要在国际上推广汉语教育,加强汉语在国际上的地位和话语权,更要加强中华传统文化的国际推广,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提升国家的“软实力”。从这个角度来说,在外语类高校中推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正是适应此战略的必要之举。

2.是高校处理好国际化与本土化关系的前提

在1986年“亚洲高等教育国际化讨论会”上日本广岛大学喜多村和之教授提出:“首先,所谓国际化就是指本国文化被别国与民族承认、接受并给予相当的评价……北京大学教授陈平原亦认为大学需要兼有国际视野和本土情怀。”其实质即是处理好高等教育国际化和本土化的关系。外语类高校作为培养国际人才的前沿阵地尤其面临这样的问题。而要做到这一点,前提是正视中国的民族文化传统,处理好民族文化与国外文化教育影响的关系。

3.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文化问题本质上属于人文素质问题。中国科学院院士朱清时认为,一流人才须具备一些基本的人文素质,继承和发扬优良的文化传统。高校作为一个文化存在,不能单单提供知识和技术,也应培养人的人文精神和人文情怀。此外,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社会急需一种新型的外语人才,即外语汉语水平俱佳,具有广博的文化知识和敏感的文化意识,通晓东西文化差异,能够无障碍地实现跨文化交际,在国际上能够肩负起弘扬中华文化的责任,在国内则能向国人引进介绍西方文明的成果。通过提高优秀传统文化在外语类高校中的地位,可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4.有助于提高教师的道德素养

陆谷孙这样看待“英语教师的各种素养”:“我们不能只做学舌的鹦鹉,而应做有思想的雄鹰。就像康德所说:‘头上的星空,心中的道德观’。”外语类高校的教师不仅需要在业务素养上过硬,还需要在思想道德上严于律己,发挥以身示范的表率作用,不向学生灌输西方腐败的文化价值观。在这方面,汉语中承载的传统文化正可以作为维系师德精魂的纽带,以绵延我们中国文化的精神线索。

二、外语类高校在推行优秀传统文化上存在的问题

1.学生传统文化观念比较缺失

在外语类高校中,有少部分学生认为传统文化弊大于利甚至一无是处,对于外语学习没有任何帮助。我们一定要认识到中华传统文化的重大价值,仅从外语及外语文化的角度来看,“生产性双语现象”的存在就说明传统文化有利于目的语的习得。当然传统文化中也存在一些糟粕,但这不能否认中华文明的合理价值。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一定要珍惜这笔财富,以有这样深厚底蕴的文化为荣,培养民族自豪感;而对待西方文化应采取审慎态度,不盲目追随西方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保持自己的文化身份。

2.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较差

我国的外语教育偏重外语及外语文化的输入,母语文化则几乎没有获得生存空间,这导致了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比较薄弱,跨文化交际能力较差。他们普遍可以做到较好地用外语进行交流,可是这种交流仅仅局限于外国文化,是单向输入,而对中华传统文化则捉襟见肘。这被研究者称为“中国文化失语症”,即在跨文化交际中只能被动地获取西方文化,不能主动、有效、对等地输出、弘扬民族优秀文化[8][9]。我们认为,大学生尤其是外语类高校生是向世界介绍中国的中坚力量,他们只有在熟悉并认同自己文化的前提下,才能担负起这个光荣的任务。

3.学校未能满足学生对传统文化的需求

在外语类高校中,老师很少会在课堂上涉及中华传统文化的介绍和翻译。这一方面可能是因为外语教师水平不够,另一方面,我们认为也是更为主要的原因,是有一些外语教师有一种崇洋媚外的心理,在课堂上大肆宣扬“外国的月亮更圆”的观点。这说明教师素养有待提高。此外,外语类高校因其独特的办学特色和目标,在文化取舍和资源偏重上倾斜于外语及其文化,冷落与传统文化相关的院系,从而导致师资力量缺乏以及质量不高、课程设置不合理、图书馆缺少传统人文书籍和资料等问题。

三、提高优秀传统文化在外语类高校中地位的途径

1.大学生要主动学习传统文化

大学生应该从自身做起,提高自身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培养鉴别精华和糟粕的能力,积极地在课外汲取传统文化知识。充分利用各种途径和资源,如图书馆、第二课堂、网络等,增强自身的文化底蕴。除了自我学习,也要通过宣传与实践使之发扬光大,掌握一定的传统技能,如传统乐器、传统艺术等。而外语专业的学生应该主动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的外语表达,提升自己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在与外国友人的交流中,主动涉及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话题,扩大中华传统文化的海外受众。

2.教师要全面提升自己的能力

(1)提升自身道德素养

针对某些教师崇洋媚外的心理,我们认为教师首先要提升自身素养,热爱中华传统文化,在此基础上具备较高的中西方文化素养和强烈的跨文化意识。只有以身士卒,然后才能积极引导学生树立平等的文化交流意识,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

(2)提升自身语言功底

具体到教学,教师要具备深厚的语言功底,能用外语准确地表述中华传统文化,在课堂上指导学生将古典诗词翻译成外语,用外语介绍中国传统文化,引导学生阅读反映中华传统文化的外文原著,增强学生民族认同感和爱国心。同时可以适当结合母语,因为母语更能表达中华文化的内涵,而且可以使学生的外语能力得到逐步提升。

(3)提高授课效率

授课形式可以灵活多样,比如以讲座形式分专题讲授,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包括PPT课件、纪录片、互联网上的外文资料来展示传统文化的绚丽。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尤其是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以帮助促进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

3.学校要从宏观方面制定措施

(1)优化课程,纳入考核

在外语类高校中,中华传统文化课程不应局限在中文院系的公选课或选修课中,应在外语院系中建设相应的必修、选修课。比如可以开设中西文化比较的必修课,指导学生进行中外经典作品的对照阅读;还可以开设一些选修课,如经典原著的研习课程、通识教育课程和中国通史教程。此外,还要把培养学生的中国文化外语表达能力纳入教学大纲,在各种水平测试和等级考试中测试其能力,尤其要以口语考试的形式考核其跨文化交际能力,同时把学生平时参加的活动计入总成绩。

(2)教材编写突出民族性

有学者对现行较为通用的三套大学英语读写教材中涉及中华传统文化的篇幅做过调查,数据显示,现行的几种主要大学英语读写教材中很少涉及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介绍。因此,编写教材应融入中国文化因素,突出民族性,将优秀的古典著作作为翻译教学的重要内容,把反映中国文化的外语文章纳入教材之中,全面提升学生听说读写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3)加强校园文化环境建设

校园文化环境建设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高雅的环境能够育人,能够对师生的言行举止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校园文化环境包括物质文化建设和精神文化建设。物质文化建设指校园的自然人文景观,如校园中的园林建筑和圣人雕塑,学生会潜移默化的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和影响。精神文化建设指的是校园软环境,即校园内的文化特色主题活动。例如,可以以社团为抓手,鼓励学生成立与传统文化相关的社团,让学生组织多种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活动。活动形式可以不拘一格,只要轻松、简单,易懂,且能为学生喜闻乐见即可。我们尤其应该重视传统节日,因为在外语院校中外国节日得到放大,而我国传统节日则被忽视。

(4)增加校内合作与校外合作

校内要加强专业间合作,尤其要发挥汉语言文学专业在外语类高校中的独特作用。外语专业要与其合作开展传统文化的宣传活动,同时汉语言文学专业也要适应外语类高校的特殊环境,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优势,科学定位培养目标,合理安排授课内容。校外可以请一些专家学者进校举办文化讲座,或加强与地方文化团体的合作与交流,如与翻译公司合作,将中国电影、纪录片、文化景点介绍翻译成外文,将中华传统文化更好地介绍给外国人。

[1]陈平原.国际视野与本土情怀[A].钱理群,高远东编.中国大学的问题与改革[C].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3

[2]王海燕.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理念与实践——论美日欧盟诸国及中国的高等教育国际化[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

[3]朱清时.一流大学要培养出一流人才[J].求是,2001

[4]王梅英.重视传统文化教育培养新型外语人才[J].黑龙江高教研究,1998

[5]陆谷孙.英语教师的各种素养[J].外语界,2003

[6]王 玫.传统文化——维系高校外语教师道德精魂的纽带[J].辽宁教育研究,2004

[7]高一虹.生产性双语现象考察[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4

[8]从 丛.“中国文化失语”:我国英语教学的缺陷[N].光明日报,2000

[9]肖龙福,肖 笛,李 岚,宋伊雯.我国高校英语教育中的“中国文化失语”现状研究[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0

[10]蔡惠萍.将中华传统文化融入大学英语教育[J].文学教育(下),2013

[11]刘献君.文化素质教育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ISSN2095-6711/Z01-2015-07-0216

猜你喜欢
外语类外语跨文化
外语类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青岛工学院应用实践小学期为例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外语类院校全口径PGT英语学习模式研究报告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构建外语类慕课质量评价量表分析
建立高校外语类慕课质量评价体系的必要性分析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