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应用题能力的培养

2015-03-30 12:09江西省景德镇市第七小学舒俐珍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5年12期
关键词:敏捷性应用题解决问题

江西省景德镇市第七小学 舒俐珍

小学数学应用题能力的培养

江西省景德镇市第七小学 舒俐珍

数学是一门培养思维能力的基础课。思维的训练不是靠灌输,而是靠启发、引导和点拨。教师应不断分析、不断总结、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工作,在改革中探寻开展思维训练的方法和途径。

思维训练 改革 数学应用题

“应用题”向来是小学数学的难点,许多教师想尽办法使学生会解“应用题”,以至于演变成“题海战术”,甚至将“应用题”分门别类,分为 “行程问题”“植树问题”等,归纳出每一类应用题的解法,再辅以同类型的大量习题帮助同学掌握。而学生真正面对的实际问题并不是单一的问题,虽然曾经熟练掌握,依然对新题一筹莫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应从幕后走到台前。

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题教学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应用题教学对培养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良好思维品质等多方面具有重要意义。但学生一做应用题便无从下手,教师也常发出感慨,无论讲多少遍,学生也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面对应用题教学任务,有些教师总是一类类地讲,学生反反复复地练。这种教学方法没有突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疲于题海战术,死记硬背,解题能力依然得不到提高。

基于新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进行分析,关于应用题教学方面应注意几点:有根据地进行思考,比较完整地叙述思考过程。应用题教学是培养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和发展思维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应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解题和计算时,要鼓励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用简便解法或算法,以培养思维和敏捷性和灵活性。新课程标准对解决问题的要求在总体目标的第二点中这样提到: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观察、分析现实社会,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对总体目标做进一步细化,分为四个方面的目标: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其中对于解决问题目 标的具体要求如下: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基于教材内容比较分析得出,课程改革前的老教材以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为例,传统的小学数学教材强调解题策略,对应用题强调分类,一般将应用题分为两类:简单应用题和复合应用题。简单应用题一般只用一步运算就能解决,复合应用题需要两步或两步以上的运算解答的四则应用题。将用同样的解题策略解决的应用题被归总在一起,这种方式呈现的应用题,确实使学生在面对具体的题目时便于选择解决策略,可是对于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是否有利还是一个未知数。

此外,传统教材中关于应用题还有一种题型——自编应用题,如看图画和实物编题、给应用题补充缺少的条件和问题,在实践活动中编题。课程改革后的新教材 从第四册开始呈现“解决问题”专题。“解决问题”专题以例题、课堂活动和习题三种形式呈现,例题通常配有对应的插图,用对话和图示的形式呈现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以及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课堂活动作为例题的延伸,用活动、游戏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修订前的习题大多数是前面的例题没有涉及的,因此解决问题不是一项简单的技能操练,而是对新问题的探索过程,学生应该面对现实生活中的非常规问题,引发思考,经过实践检验。

数学教师不仅应使学生学到知识,更应启迪学生思维,交给学生一把思维的金钥匙。因此,数学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重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一谈应用题教学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1.发散思维,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学生解题的思路广、方法多、解法好就是思维灵活的表现。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启发学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 鼓励联想和提倡一题多解,有助于学生思维灵活性的培养。例如,应用题“一台电视机价格是1500元,一台计算机的价格是一台电视机的5倍少40元。”教师提问学生:“你能根据这两个条件,提出哪些问题?”学生通过观察和讨论,从不同侧面提出问题问题并乐于解答。学生用立体的眼光观察事物,思维是多向的,有利于思维灵活性的培养。

2.快速准确,培养思维的敏捷性。思维的敏捷性表现在数学学习中善于抓住问题的本质,正确、合理、巧妙地运用概念、法则、性质、公式等基本知识,简缩运算环节和推理过程,使运算既准又快。因此,强化技能训练是培养思维敏捷性的主要手段。强化技能训练一定要在学生切实理解运算法则、定律、性质等基础上,要求学生熟记一些常用的数据,平时坚持适量的口算和应用题练习,通过视算、听算、口答、速算比赛等强化学生的基本技能,从而达到培养思维敏捷性的目的。

3.举一反三,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教师应掌握归纳问题的策略,在众多问题中,筛选提炼有助于学生自己探究、思考的问题,对学生的自学产生关键作用。例如,教师出示习题一:已知一个长方形周长是18厘米,长与宽的比是 5∶4,求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学生往往将周长和按5∶4分配所得的数值误认为是长方形长与宽的值。此时,教师应启发学生思考:按5∶4分配长与宽与长方形的周长有什么关系?这样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点,使学生懂得按一定的比例分配以相对应的数量为前提。在此基础上,教师出示习题二:一个长方体长、宽、高的比是5:4:2,它们的棱长和是44厘米,计算这个长方体的体积。学生的思维点已被激活,进行较为缜密的思考、推理,最终寻得正确的解题方案。

数学是一门培养思维能力的基础课。思维的训练不是靠灌输,而是靠启发、引导和点拨。教师应不断分析、不断总结、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工作,在改革中探寻开展思维训练的方法和途径。

ISSN2095-6711/Z01-2015-12-0175

猜你喜欢
敏捷性应用题解决问题
应用题
有限制条件的排列应用题
数列应用题、创新题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组织敏捷性研究述评及展望
互联网平台型企业敏捷性发展研究
化难为易 解决问题
C2系统的敏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