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中宁县第五小学 张静芳 龚吉宁
《液体的热胀冷缩》教学设计
——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宁夏中宁县第五小学 张静芳 龚吉宁
《液体的热胀冷缩》一课是《热》单元的第三课,活动延续了前一节课的话题,研究直接指向水受热或受冷后的体积变化。学生在前一节课中观察到:水受热后,试管口的气球皮似乎鼓起来了,如果水更热了以后会怎么样呢?
《热胀冷缩》 教学设计
《液体的热胀冷缩》一课是《热》单元的第三课,活动延续了前一节课的话题,研究直接指向水受热或受冷后的体积变化。学生在前一节课中观察到:水在受热后,试管口的气球皮似乎鼓起来了。如果水更热了以后会怎么样呢?教材安排了两个探究活动:
第一个活动——观察水的体积变化,引导学生根据观察时遇到的问题改进实验装置,利用这个实验装置探索水的热胀冷缩性质。
第二个活动——其他液体也有热胀冷缩吗?通过这个装置研究其他液体,看看他们是不是热胀冷缩。
1.科学探究方面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提出科学探究的大致思路,对自己或小组提出的探究问题做书面计划。然而,在实际过程中,教师让学生独立制作一份完美的计划,这在整个小学科学学习过程中都很难实现。如何悉心引导学生经历一个科学的探究过程,这是本课教学设计的关键所在。
2.情感态度方面
很多学生都见过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他们对继续研究液体的热胀冷缩有很强的兴趣,这是进行本课探究学习的良好基础和有利条件。
1.科学课程标准强调 ,科学学习要以科学探究为中心,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探究活动具有重要价值,通过“做科学”来“学科学”。学生可以把科学知识与观察、推理和思维技能结合起来,从而获得对科学的理解。因此,《液体的热胀冷缩》教学中,笔者将目标定位于悉心引导学生经历一个科学的探究过程,以“有层次的科学问题”和“有结构的典型材料”为学生的学习搭建 “平台”,引领学生进行有效的科学探究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归纳的能力。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获得基础知识的过程同样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本课力求让学生通过经历猜测、实验、记录、整理、分析等一系列活动充分体验探究过程。
科学探究:学生经历对水的热胀冷缩的探究过程,通过探究,提高了独立实验的能力、比较能力和对结论的概括能力。
科学知识:通过对水在受热受冷时体积变化的观察,认识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交流合作意识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激发保持研究物质热胀冷缩的兴趣。
探究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师用品:不满瓶的水、可乐、牛奶、醋等各一瓶,瓶和管子、暖水瓶,一套装置,课件。
学生用品:每组一杯热水、一杯冷水(放冰)、一杯墨水、一支滴管、两支试管、两个带吸管的瓶塞、记录纸。
1.情境引入, 引导学生猜测
(1)出示一瓶水、饮料
上课前,教师说:“我遇到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你们想听吗?前几天,天气很热,老师买饮料,想挑选一瓶装满的饮料。但是货架上的瓶装饮料都没有装满(课件),这是什么原因呢?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我请教了饮料厂的专家。哦,原来是这么一回事。同学们,你们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2)学生猜测。
(3)如果瓶装的液体都装满,到了夏天,这些液体会出现什么情况呢?为什么呢?想一想与什么有关?
设计意图:
从一种生活现象引入,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此问题情境下让学生猜测,明确本课要探究的内容——冷热对水体积变化的影响。
2.水热胀的探究
冷热会对液体有影响吗?你们想知道吗?我们通过实验找出答案,先从大家最熟悉的液体——水开始研究(板书:水)。
(1)设计水热胀冷缩实验
教师给大家提供了以下的材料(一一出示):杯子、试管、瓶塞、细管、红墨水、滴管。你们能用这些材料设计一个实验,看看水受热会发生什么变化吗?请小组讨论一下,并思考这两个问题:教师给大家提供的红墨水有什么作用?用一根细管子有什么好处?
(2)小组讨论、完善实验方案。
(3)出示一套组装好的仪器。
仪器组装好后,调节细管上的黑色小圈,使它与水柱相平,再放到热水中,这样我们就能对比出水柱是否发生了变化。
设计意图:
出示实验材料,激活学生思维,通过小组讨论和生生交流完善实验方案,引导学生思考材料在实验中起什么作用,从而突破该课的难点。用黑色的小圈标明液柱的起始位置,学生之前没有接触过,难以通过探究讨论得出结论,所以这里采取讲解的方式。
3.水的热胀实验
(1)提出实验要求
做实验之前,教师先向学生提几个要求,比一比哪个组能按教师的要求做。
课件:小组分工合作,仔细观察水柱有什么变化?想一想是什么引起水柱的变化?做好记录。记录纸就放在桌面上,注意安全,小心热水。
(2)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汇报实验情况。
刚才汇报的小组观察到的共同现象是什么?
水柱上升说明水受热后的体积和原来的体积相比有什么变化?科学上我们的表述是“体积膨胀”,是什么引起了水的体积膨胀呢?
(4)归纳总结
谁能总结一下水受热后体积有什么变化?
板书:水受热,体积膨胀。
设计意图:
实验前,教师让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是什么,在实验过程中观察什么,思考实验现象说明什么问题。只有让学生有目的地实验,才能让他们既动手又动脑,提高实验效率,并使实验后的交流更有效。
4.水冷缩的探究
同学们,我们通过实验发现了水受热,体积发生了变化,会膨胀,那如果水受冷会怎样?
(1)这次实验应该怎样做呢?实验时我们观察什么?
(2)学生做水的冷缩实验。
(3)小组汇报实验情况:
这次的实验现象和刚才的一不一样?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不一样?
(4)归纳总结:
水受冷,体积又有什么变化?
板书:水受冷,体积缩小。
设计意图:
有了水热胀实验的基础,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并让学生自主提出实验观察点,理清实验思路。学生汇报时,教师引导学生对比受热和受冷的实验,让学生分析得出:水受冷,体积缩小。
5.师生共同总结: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1)通过刚才的两个实验,谁能说说水受热的时候体积有什么变化?受冷的时候体积又有什么变化?
(2)课件:热胀冷缩
(3)能不能用四个字来概括水这种的性质?
板书:热胀冷缩
设计意图:
课件形象地把“热胀”“冷缩”呈现在学生面前,让抽象的概念立体化,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热胀冷缩”。
6.探究其他液体的热胀冷缩
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那其他液体有没有这种性质呢?除了水,你还知道有哪些液体?
实验饮料和牛奶有没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教师为学生提供了红茶、醋、果汁、牛奶(出示),小组可以选择最感兴趣的一种液体进行实验。用同样的方法实验,观察和水的实验现象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1)学生选择液体来实验。
(2)小组汇报实验情况:
各小组用什么液体进行实验?实验看到什么现象?说明这种液体有什么性质?
(3)归纳总结:
水、牛奶、红茶、醋、可乐等都是什么物体?
通过实验,液体受热和受冷后有什么共同的性质?
板书:液体热胀冷缩
设计意图:
学生对比饮料、牛奶和水的实验现象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从而认识液体的共同性质是热胀冷缩,但不同液体受冷热的影响有所不同。这个实验的要求比上一个实验的要求更高,环节的层次性更有利于推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7.总结
(1)现在谁来和大家说说瓶装的液体为什么都没有装满呢?
(2)请大家看看这瓶红茶和水,为什么红茶比水留空的空间更多呢?
生活中看似平常的小事,如果细细想来,有很多科学道理。生活中的科学现象随处可见,以后遇到这样的问题,也能像今天一样认真思考,积极动手,你将会发现更多的科学奥秘。
设计意图:
学生学以致用,解决上课开始提出的问题“瓶装的液体为什么不装满?”加深学生对液体热胀冷缩的认识。
课堂教学中,学生收集到的事实或观察到的现象是非常零乱的,归纳、分析、整理时教师要相信学生,不怕出乱子。例如,《液体的热胀冷缩》一课及教学中,学生观察液柱上升,他们都想把自己的发现和同学分享,这时应该让学生充分交流他们所观察到的现象,不要因为一两个学生说液柱上升就不让其他学生描述。学生看到的现象是不一样的,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教师提出“刚才的几个小组他们观察到的共同现象是什么?”就会引导学生从整体、系统角度认识问题。
ISSN2095-6711/Z01-2015-12-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