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水西中学 宋青青
效率决定成败
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水西中学 宋青青
长期的教育理念中,教师处于主体地位,而学生被摆在了接受的被动地位。长时间下来,学生不善于思考,习惯性地依赖教师,教师说什么就是什么,教师讲什么就是什么,学生没有自己的思考。数学学习中,学生没有举一反三的逻辑思维是无法学好数学的,高中乃至大学的学习会变得更加吃力。所以,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一定要在这个关键的过渡时期帮助学生培养一种善于思考的逻辑思维方式,充分把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起来。只有当学生以主人的姿态出现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讲者,数学教学才会脱胎换骨,焕然一新。
自学 课堂氛围 效率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工作中,效率问题是最重要的因素。中学课堂的一节课只有45分钟,刚好符合人体所能承受的最佳动脑时间范围。这45分钟内,每个学生都能最大限度地动手、动口和动脑。但是,不得不考虑的是,数学不同于别的课程,它要求学生具有很强的思维逻辑性,这就需要教师做好引导工作,确保每一个同学都能跟上思考的脚步,否则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就会导致学习很好的同学越学越有感觉,而不会的同学就会慢慢丧失兴趣,变压力为睡眠,而差距往往就是从这里拉开的。大脑快速运转需要良好的环境氛围,所以这就要求教师创建良好的课堂氛围,但这并不简单,很容易发展成变了味的“娱乐活动”。课堂氛围一活跃,就会导致有的同学浑水摸鱼,不学习,而是借机说话玩耍。长期下来,效果还不如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固有模式。所以,如何调节课堂氛围需要量力而行,也需要慎重思考,对症下药。
长期的教育理念中,教师处于主体地位,而学生被摆在接受主体的被动地位。长时间下来,他们不善于思考,习惯性依赖教师,教师说什么就是什么,教师讲什么就是什么,没有自己的思考。数学学习中,学生没有举一反三的逻辑思维是无法学习好数学的,高中乃至大学的学习会变得更加吃力。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一定要在这个关键的过渡时期帮助学生培养一种善于思考的逻辑思维方式,充分把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起来,只有当学生以主人的姿态出现在数学教学活动中,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讲者,数学教学才会脱胎换骨,焕然一新。
脱离了教师的课上指导,学生的自学就显得分外重要。很多人都将主要目光投向教师,忽略了自身准备。课前预习、课后复习都需要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对于学生来说,他们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学习,但他们只把握了课堂的45分钟。如果学生提前不做复习,教师还要将上课时间给学生留出预习时间,这对于初中数学的学习来说是不不现实的。如果不留足时间让学生接触文本,自主探究,课堂学习不仅节奏放慢,学生的讨论和交流也会停滞,或者说他们的讨论与交流只能是蜻蜓点水或不着边际。如此一来,课堂势必低效、无效。所以,高效率的学习应该是教师和学生相互之间的有机结合。
当课堂氛围把握不好的时候,难免会出现课堂氛围低落,这个时候就要求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讲课,投入感情。对待那些不喜欢学习的学生不能过分苛责教育,要有充足的热情感化他们,进行循循善诱的引导。没有不成材的学生,只有不负责的教师。作为一名中学教师,除了自身的教学实力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能放弃任何一个学生。我们要充分鼓励学生,有的时候或许是一个眼神,一个赞扬和一个鼓励都可能让想要放弃的学生重新找回勇气。
无论学习什么课程都要讲究方法,数学更是如此。反复的死记硬背只能将公示概念记于心中,如果不能将其灵活运用,也是白费功夫。所以,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才是取得高分的重要途径。通过题海的战术找寻做题的感觉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勤奋总是没有错的,笨鸟先飞,懒人先行,用勤奋弥补自己的不足才能缩短与别人的差距。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帮助学生积累解题经验,总结解题规律,学生遇到新的问题时就会由已知条件联想到已有的解题经验以及常用的规律,解题能力就会大大提高。
一位苏联教育家说:“有趣味、有吸引力的东西使识记的可能性几乎增加一倍。”多媒体教学正以其特有的形象性、生动性、丰富性显示了独特魅力,能激发学生兴趣,产生强烈学习的愿望,从而产生学习动机。所以,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视听情境,营造特定氛围,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把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很好地结合起来。这种以声音、图形创设的课堂情境大大激发了学生兴趣,提高了课堂效率。
数学教学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一旦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了浓厚兴趣,就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要让学生愉快、有效地学习数学,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学有动力。
美国的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觉学习。”新课程标准提出“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的理念,可见让学生学会自觉地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的教不能代替学生的学,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不同版本的教材都有其不同的呈现方式,究竟哪种呈现方式好,哪种呈现方式与学生接受知识的动态过程更吻合需要教师再选择、再加工、再创造。
ISSN2095-6711/Z01-2015-12-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