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信息学院 李志星
研究性学习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探索
——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为例
湖南信息学院 李志星
本文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为例,探索运用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对大学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教育模式,从而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针对性、吸引力和感染力,进一步达到在大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目的。
研究性学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思想政治理论课 途径
习近平同志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的讲话中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青年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并身体力行大力将其推广到全社会去。”因此,加强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是关系整个社会价值观取向的重要课题,如何让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亟待要解决的教育问题。传统的教育模式有其局限性,这就要求我们需要探索新的教育方式。研究性学习是一种主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强调实践的创新精神,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从经济社会发展中选择研究课题,通过对问题的研究激发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达到培养和践行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目的。
高校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和实践的重要阵地,如何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何让大学生积极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思想政治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迫切性。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多媒体技术的不断提高,大数据时代带来了文化和价值观的多元化。国家层面,部分学生受西方价值观的影响,热衷于西方民主,政治立场不坚定,理想和信仰缺乏,削弱了民族意识和民族情怀。社会层面,部分大学生奉行个人至上,片面强调个人价值,抛弃社会公共责任感。个体层面,有的学生以自我为中心,追求低俗文化,缺乏道德观念,甚至出现道德堕落的现象。
2.传统的教学模式不能全面有效地培育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期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采取灌输知识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讲授缺乏灵活性和针对性,教学过程缺乏互动性和实践性,教学方法缺乏多样性,教学手段过于单调,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成为两张皮。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抑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限制了学生自主探索和创造的能力,也导致教师创新精神的缺失。
1.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兴趣。教师可以运用研究性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兴趣。教师指导学生,选取现实的、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研究主题,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思想精髓、中国梦和个人梦、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四个全面”理论等,学生通过自己探究或体验提高认识并得出科学结论,这必然会产生积极情绪,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逐渐形成一种热爱研究、乐于探索、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从而达到教学效果。
2.有利于变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教学模式。当代大学生渴望通过全面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更好地适应社会。研究性学习引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后,学生学会了知识的转换、迁移和应用,提高了思想政治素质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研究性学习能把学生普遍关心的,如社会和谐、生态建设、市场经济、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发展、人的进步与发展等问题放在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进行分析,给出一个令人信服的答案。学生可以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理论提升对国际和国内新形势的了解,全面了解国家、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实现全面发展,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发展所需的坚定的支持者和建设者。
3.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主要集中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理想信念、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道德品质问题上,其过程引用研究性学习方法,使大学生通过探究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完成系统的理论研究,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2)运用研究性学习方法,帮助学生探究一些具体问题,增进大学生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强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入认识,实现自我教育,逐渐成长为社会主义建设所需的合格人才。
(3)运用研究性学习打破学生被动接受的教育方式,创设了一个可以充分发挥大学生创造潜能的良好环境。学生可以积极探索和尝试,从而培养创新精神,增强创新能力,并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下逐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4)学习过程中,学生必须集中于既定主题,积极参与和实践,完成相关研究。通过实践,学生能够初步树立积极的科研态度,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与过程,养成良好的科研习惯并且培养优秀的道德品质,这也是对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全面践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与课程内容有效结合,运用研究性学习的方法植入学生头脑,外化为学生的行为规范。
1.提高教师素质,运用研究性学习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性学习对参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扩展自己的知识储备,具备多学科、丰富渊博的知识,同时不断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更有效、更有针对性地给予学生指导。此外,教师要多参与社会实践,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专题涉及的实际情况有较透彻的了解。为此,教师必须抽出时间深入到工厂农村中,深入到各行各业的劳动者中,深入到改革开放的第一线,了解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和重大现实问题,并对这些问题开展深入研究。
2.推行专题式教学,实施研究性学习,提升教学的针对性。所谓专题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遵循教学目标,将教学内容按照一定的标准分为几个部分,每部分都被视为独立专题开展备课和教学。设计教学专题过程中,教师应坚持以教材为主线,突出重点、难点和热点。根据教学内容和研究性学习的要求,选择具有研究性、学生感兴趣和容易操作的问题,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研究。例如,讲改革开放理论时,教师认真做好课前准备,用多媒体手段展示新闻背景,提供数据图片、文字资料,如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经济增长数据。学生观看中国人生活的变化等材料,在情境中思考理解,在活动探究中体验,提出可供研究的问题。最后,教师将“改革中的成绩和问题”作为师生共同研究的专题,从而明确研究方向,强化对“全面深化改革”理论的理解。
3.组织班级小组研究,活跃课堂氛围,提高教学实效性。本课题的研究内容是如何引导学生学习、收集信息、整合信息、撰写研究报告,这也是研究性学习的核心部分。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在自主选择子课题的基础上把学生分为若干研究小组,教师通过指导、参与,组织学生研究,调查、处理和加工第一手资料,引导学生整理数据图片,撰写调查报告、小论文等。整个讨论过程中,教师主动参与,重视激发,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挑战、大胆发言,对学生提出各种各样的看法,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这起到了淡化单向灌输,增强双向互动;淡化权威意识,增强平等氛围;淡化训诫成风,增强沟通交流的效果。小组讨论有利于活跃课堂氛围,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个性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效果和质量。
4.以评价总结为手段,夯实基础。研究性学习要正确处理教师和学生的分工。教师对学生具有导向作用,学生是参与的主体,教师要处理好探究知识与夯实基础的关系,要对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成果给予指导性、总结性评价;对学习过程,学习态度,情感,价值观给予激励评价;对学生的研究报告给予鼓励和认可,如推荐发表,编辑展评,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问题的信心。结合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成果,教师要进一步完善教材内容,充实学科主干知识,建构知识网络,夯实基础知识。5.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最终目的,实现全面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入研究性学习方法,旨在将教育的功能从单纯地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之以爱,启之以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既坚持正确的理论知识教育,又注重深化学生的品德认识,指导学生的品德行为,即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教育,这个过程也促使教师在育人的同时不断深化自我教育,人文素质将得到不断提升。
[1]靳玉乐,艾 兴,陈妙娥.研究性学习:高等教育应提倡的一种学习理念[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03
[2]张人红.对研究性学习课程评价的思考与实践[J].教育发展研究,2001
[3]文可义.研究性学习的目标特色及构成要素[J].教育探索,2003
[4]张小利.研究性学习方法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运用的价值分析[J].当代教育论坛,2011
[5]段作章.论研究性学习[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2
[6]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EB/OL].http:// 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5/05/c_126463955.htm.
ISSN2095-6711/Z01-2015-12-0053
李志星(1982-),男,汉族,山东泰安人,湖南信息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