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财经大学 张媛媛 孙 脉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深入进行,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革给高校带来很大发展机遇,同时也给原本安定和谐的校园带来许多不安定的因素。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作为高校教师群体中站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线的高校辅导员自身的师德水平至关重要,这不仅影响到校园内部的和谐稳定与学生的健康成长,甚至影响到高等教育的发展,影响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未来。
1.从辅导员自身发展来看遇到瓶颈
(1)工作内容繁杂,头绪多,职责不清。目前各高校辅导员在实际工作中,不仅承担着班级管理、评奖评优、就业指导、奖惩助贷、公寓管理、党团建设等事务性工作,还要承担在校内与学生工作相关的学生处、教务处、财务处、保卫处等行政部门的交流与沟通工作,许多高校辅导员每天实际工作时间都比较长。而学校各部门也逐渐变成了只要是跟学生有关的事,都直接找辅导员来处理,无形中又给辅导员增加了工作压力。长此以往,越来越多的高校辅导员对自己工作中该承担的职责内容、范围把握模糊不清,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受到很大影响。
(2)政治理论与道德水平参差不齐。由于各高校辅导员各自所学专业以及工作年限的不同,所以存在着高校辅导员之间的政治觉悟与道德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这种状况的出现,就使得在针对学生开展工作后取得的效果也不尽相同,甚至有人得不到学生们的理解与支持,工作无法顺利开展,影响了学生工作的整体水平。个别高校辅导员在经济利益上受不住诱惑,在大学里有个别学生因为想当选学生干部、入党、评奖评优、考研、就业等而向辅导员馈赠财物,也有个别辅导员会因这些事情而主动向学生索要贵重物品。
(3)安全意识薄弱,忽略隐形危险的存在。当前社会,在和平年代里许多境外敌对势力、民族分裂分子通过各种渠道向国内各角落渗透,包括大学校园在内也不时会有极端分子兴风作浪,通过网络、讲座等形式对大学生进行负面煽动,扰乱他们的思想,意图破坏校园的和谐环境,甚至危害他们的人身安全。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许多年轻的“80 后”高校辅导员在安逸的生活工作环境里并没有意识到危险的存在,缺乏正确而有效的应对之策。
2.客观环境对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产生巨大影响
(1)高校辅导员师德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社会大环境。中国改革开放,新旧体制交换,对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带来诸多问题,物质利益被强化,急功近利,特别在意利益得失,片面追求金钱和物质的享受,工作中不再用心,喜欢斤斤计较的情况时有发生。高校内部的整体环境也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整体呈现出一种心浮气躁和急功近利的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中,高校辅导员也迷茫、困惑,师德建设备受考验。
(2)高校师德建设机制不完善。由于特殊的工作性质,高校辅导员在院系层面上,要受院系分管学生工作的党政领导安排工作,在学校层面上,受到学校学生工作处、团委、招生就业指导中心、宿舍管理等领导的指挥,各辅导员忙于应付各方要求,而各方也只是给辅导员派任务,进行相应考核,却无法依据其工作业绩做到奖惩分明,有效激励,合理流动。
(3)缺乏必要的人文关怀。当前,高校将工作重点放在了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学术能力上面,而在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在涉及到辅导员工作内容的这一方面,能给予辅导员相应支持的部门和制度并不多,甚至当很多辅导员在高强度的工作负荷下出现职业倦怠时也无法得到相应的心理疏导与必要的人文关怀。
在新时期新形势下,良好的师德水平,不仅是一个优秀的高校辅导员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也是发挥高校辅导员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引领、示范作用的重要保证。
1.高校辅导员应具有较高的政治素养
政治素养是人的综合素养的核心。坚定的政治立场、政治品质和政治水平等政治素养是高校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只有系统学习相应政治理论,提高自身政治素养,才能在思想上与党和国家保持高度一致,不走极端,更好指导自己的师德修养,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
2.高校辅导员应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
拥有丰富扎实的专业知识是为了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和能力。优秀的高校辅导员不仅是有知识、有学问的人,而且是有理想、有道德、有专业要求的人;不仅是高起点的人,而且是终身学习、不断自我更新的人。只有这样,才能在高速发展的社会进程中紧跟步伐,做好学生的引路人。
3.高校辅导员应具有正确的价值取向
高校辅导员是做人的思想的工作,在教育过程中,辅导员自身需具有清晰的道德认知和正确的价值取向,必须明确知道自己的工作是要用正确的理论教育人,用高尚的人格感染人,用实际行动影响人,“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用人类崇高的思想、高尚的道德去塑造学生的灵魂,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种对学生思想意识的影响并不会因学生毕业离校而结束,而是会继续对其产生影响,甚至还会通过影响学生、影响学生家长,进而影响社会上更多的人。
4.高校辅导员应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
高尚的情操可以阻止嫉妒、贪婪、仇恨、虚荣等恶性情感的滋生和蔓延,帮助高校辅导员在工作中正确看待自己的工作,热爱本职工作,关爱学生,关心集体。高尚的道德情操还可以协调高校辅导员与其他群体之间的关系,促使高校辅导员与学生之间、与其他教师之间、与社会其他成员之间等形成健康和谐的关系,这样不仅可以完善学生的道德品质,还可以促进和谐校园的建立与发展。
目前,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的发展阶段,我们的人民教师,包括高校辅导员应义不容辞地承担起构建和谐人际关系、和谐育人环境的责任。认清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内涵,加强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有助于高校辅导员调节自己的想法、行为,正确认识和处理自己与其他教师、学生等方面的利益关系,进一步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1.注重师德建设制度,完善培育机制
(1)提高认识,重视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学校领导要将辅导员师德建设写进学校发展规划的重要议程中,明确高校辅导员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力军,是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事务管理的特殊责任,结合实际,定期为辅导员开展讲座、交流,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去。
(2)稳定队伍,合理分流,为高校辅导员谋求更好的发展空间。对于工作能力突出,德才兼备的人员,可以向相关机关部门或者领导岗位上推荐,为党政机关输送业务能力强,职业道德水平高的人才。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也必然会出现有人不能胜任此工作的状况,对此就要实行合理分流,适当进行换岗。
(3)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对高校辅导员的人文关怀,解决其后顾之忧。加强高校辅导员职业道德建设,要强化“以人为本”的思想,明确高校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尊重、理解、关心辅导员,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从高校辅导员的真实生活出发,通过多种渠道和多种形式,主动听取辅导员们的意见和建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改善和提高他们的工作生活条件。
(4)定期组织学习、培训,提高师德水平。高校辅导员职业道德的提升,依赖辅导员自身的不断学习,也依赖有关部门系统规划的培训。培训有助于提升高校辅导员的知识能力水平,从而有助于提升高校辅导员的从业理念,增强对职业的认可和敬业程度。无论上岗前,还是上岗后,在长期的工作过程里,持续地进行系统化的教育和培训,以不断更新师德内容,提高师德水平,形成良好职业习惯。
(5)关注高校辅导员身心健康,建立相应的疏导机制。高校辅导员平日里工作事务多且繁杂,还要充当学生的心理咨询顾问,长此以往,自己的身心也备受煎熬和考验。有条件的高校应配备辅导员心理咨询服务机构,关注辅导员的心理健康。还可以组织一些户外拓展运动,舒缓辅导员的紧张情绪。只有辅导员自身充满活力、积极向上,才会把这种正面的能量传递给学生,使学生的身心也得到健康发展。
2.加强高校辅导员师德水平的自主构建
中华民族历来注重道德品质的自我修养,并把“修身”作为“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先决条件。2014 年9 月9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指出:“师德是深厚的知识修养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师德需要教育培养,更需要老师自我修养。做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应该是每一个老师的不懈追求和行为常态。”
(1)正确认识职业角色,树立职业理想。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的人生导师,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管理者、服务者,更是他们人生道路的引路人、知心朋友,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是崇高的,也是神圣的。高校辅导员对自己的职业角色有了正确而又充分的认识后,必然会在平凡而神圣的工作中,明白自己的幸福其实源于他们通过自己艰辛和创造性的劳动后把学生培养成才,因为目标和理想的实现而在心理和精神上产生一种满足感,而这种满足感是任何物质上的东西都替代不了的。这一满足感会促使高校辅导员更加忠诚于自己的教育事业,并且更加积极、有创造性地从事本职工作。
(2)加强自我教育。通过自我教育,高校辅导员会不断提升自己的师德水平,同时还可以陶冶情操,使自己的人格得到升华,更好地履行辅导员职责。第一,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师德认识。要进一步加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学习,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高校辅导员师德养成的引领作用。第二,要进一步加强师德规范等理论的学习。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加强师德修养,必须学习和理解辅导员师德的内涵和基本原则,熟悉和掌握基本规范和范畴,全面了解学校和社会对高校辅导员的师德要求。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教育过程的需要,才能在一定的原则和规范的要求下,在个人道德的各个方面进行自我锻炼和自我改造。第三,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和能力。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专业化发展不仅在于学习专业知识,更在于提高专业能力和专业品质;专业化发展的过程也是辅导员认识自我价值的过程,亦即不断履行现实要求的过程。
(3)加强道德自律,提升职业幸福感。高校辅导员进行师德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关键在于建立内化自律机制。内化的目的,就是要把作为理论形态的道德要求,转化为个人意识和内心道德信念,使之成为高校辅导员道德行为选择的依据,以适应培养高水平人才的素质要求。因此这种机制可以促使高校辅导员模范地遵守职业道德,从而提升职业幸福感。坚持内省,做到慎独,批评与自我批评相结合,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提升师德水平。
(4)加强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高校辅导员自觉加强心理健康的维护,不仅能完善自我,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提高工作效率,纠正工作态度,而且能在工作中充当学生心理问题的疏导者,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帮助他们塑造健康的心理状态,而且可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促进人与人之间的理解,融洽人际关系,形成愉快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为构建和谐校园提供有力支持。
总之,高校辅导员师德水平是一个不断提高、逐渐完善的过程。高校在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应将师德建设摆在重要位置,结合辅导员岗位的特点,认真总结,勇于创新,不断把高校辅导员队伍师德建设水平推向新的高度,为高校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1]习近平.“习近平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全文)”,http://www.chinanews.com/gn/2014/09-10/6575002.shtml.2014.11
[2]袁贵仁.大力加强新形势下的师德建设[J].求是,2004
[3]曹砚辉.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初探[J].教育探索,2010
[4]黎开谊.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师德建设[J].思想教育研究,2011
[5]陈 雯.高校辅导员师德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