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刘晓伟 刘维军 胡国杰
高校管理类专业是将实践与理论知识紧密相连的专业,也是重视知识与技能的专业。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大众化高等教育是必然趋势。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广大考生会选择具有专门技术或者技能的专业,这导致缺乏培养复合型人才的专业。而管理类专业毕业生在择业时也面临着困境,知识储备不足或者知识足够却缺乏实践经验。实践教学正是摆脱这种局面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因此,对高校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的研究具有理论和现实双重意义。
1.国外研究现状。近年来,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在国外已经有了巨大的发展。在美国,高校管理类专业要求学生有600~1300 小时的社会实践,其授课形式主要有演讲课、实验课、个案研究、讨论课、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为了培养学生自身的团队意识、创新精神和动手能力,采取以教师为指导,学生为主体的形式,开展同学间协同合作的科研活动。美国高校采用的授课形式在英国也很普及,由于英国信息化程度高,这样使得其高校管理类专业学生比较容易获得实习、实践机会,其高校管理类专业学生实践内容注重个性,他们的实习方式多采取分散与自主联系等。
关于社会人才的培养,国外高校一般倾向于在实践中学习,以此来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创新精神。发达国家如美国、德国,实践教学过程中所应用的方法通常是项目教学法,即按照项目需要,将学生分成几个组别,高校不同专业教师作为指导,这些学生可以来自不同专业,甚至可以由不同领域的人员参加,由他们相互合作完成项目。
采用校企联合教学方法,其中比较经典的是德国的FH “企业主导型”实践教学模式。该模式要求新生在入学前在企事业等单位进行6 个月左右的实习,在接受理论学习阶段之后,设计两个学期的时间安排学生到相关企业管理部门实习。实习时间分别安排在第三学期和第七或第八学期,而且将实习与毕业实践环节相结合,帮助企事业等单位提出合理化建议、解决实际问题。在这种模式中,企事业等单位是实践教学成果考核的主体,是实践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因素,并承担实践教学所需经费;同样在教学中的科研题目全部围绕企事业等单位,为单位提供服务。在校企合作过程中,政府职能的发挥为FH 实践教学计划的完成提供了保障。
此外,一些学者逐渐致力于ERP 技术与高校实践教学的结合,也取得了相应成果。如2004年,Duke Hyun Choi、Jeoung kun Kim、Soung Hie Kim 基于WEB 学习系统提出了ERP 实训;2005年,Peslak、Alan R 为了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企事业等单位经营管理活动,提出了一种ERP 教学方法,该方法是一种十二步、多元课程的教学方法;2007年,Shtub、Avraham 提出了一个框架用于教学和培训ERP 等。
2.国内研究现状。目前我国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虽与国外存在一定差距,但已然逐渐发展。
2003年郎群秀通过分析实践教学对经管类专业建设的意义,阐述了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和模式设计;2007年曾小彬以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为基础,提出了一种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2009年黄祖平等阐述了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必要性,提出了现代信息技术与高校经管类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建议;同年,张余华分析了工商管理教育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工商管理类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王虹、谭琳元提出在经济管理专业构建模拟企业环境的实践教学模式。
1.教学思想落后。一直以来,我国教学现状是重理论轻实践,特别是管理类专业忽视实践教学会使本专业具有严重后果。管理类专业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但由于实践教学被忽视,而理论教学具有主要地位,使得该专业的技能不能得到有效训练,也使得高校不能够为社会提供所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2.实践时间短。虽然高校都为在校学生提供实践时间,但与理论教学相比,所占时间太少。资料显示,国外发达国家实践教学课时与理论教学课时几乎相等,甚至超过理论课时,比如在法国,每讲一节理论课时,学校会安排2~3 节的实践课。过少的实践教学课时是我国高校的一个共同的缺陷。
3.教学环节存在缺陷。现阶段的教学大多是老师不清楚学生自身学习情况,不能够合理的调整教学内容。在实践教学上多是以案例分析形式讲解,严重缺乏可操作性。教师对于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也不了解,使得不能够有效地进行指导。尽管也进行一些实践活动,但大多只是形式上的,没有起到真正的效果,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没有太大的作用。
4.没有形成系统的实践教学。高校里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不系统,大多专业各自为政,各专业间在学校有限投入下竞争激烈,使得处于劣势的管理类专业不能够得到有效的资源配置。各专业的难以协调使得同一设施重复配置,更出现人为的壁垒。
5.学生实习热情不高。目前,受到我国经济市场相关因素的影响,有些企业不愿意接收高校实习生,担忧学生实习影响到整个企业的运行,进而影响其经济效益,甚至拒绝高校实习生到本企业实习,这给很多高校的实践教学环节带来了很大阻碍,使得部分高校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得不到应有的专业技能训练。
6.实践教学师资薄弱。由于管理类专业具有很强的应用性,注重理论联系实践,而社会上这类复合型人才缺乏,并且招聘困难。虽然我国高校教师主要来自高校毕业生,他们学历甚至更高,但大多没有在相关企事业等单位工作的经验,因此,存在着专业理论与实际相脱离的现象,他们在指导学生的实践环节教学过程中显得略有能力不足,影响实践教学的效果。
针对我国普通高校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及其能力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转变教学思想观念,做到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并重。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培养“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将传统教学体系转变为注重素质、培养能力、倡导应用的新型教育模式,最终达到为社会培养企事业等单位所需人才的目的。
2.大力开展实践教学。授课应走出校园,深入到企业中,根据具体实践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教学与指导。例如建筑类管理专业学生可以深入到建筑公司施工现场,让学生与专业人员进行交流,让工程师为学生进行实际讲解。可以使学生在课堂学到的理论与具体实践结合,更充分地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养成发现问题、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另外,实践教学可以通过学生撰写心得体会、实践报告等形式进行验收,从而可以更好地考察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创新精神。
3.采取多元化实践教学形式。对于高校管理类专业的学生来说,教学实践不能仅限于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应根据各专业特点开展不同形式的实践活动,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应该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开展专业技能实训,实训可以分为基本技能和专业技能实训;掌握相关技能之后,可以在校内实验室进行实验,例如关于知识点实验、综合性实验和研究性实验;随后把学生带到各个相关实习地点进行一段时间的实习,专业性实习可以在校内开展,毕业实习应到具体企业中进行;最后严格把关毕业设计环节,通过毕业设计考查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这种寓教于实践的方式不仅可以使学生提高发现问题、分析实际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充分提高学生团队意识和实干精神,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综合能力。
4.加强校内各专业联系。消除校内各专业间的壁垒,改变普遍认为“文科不需要实验室”的看法,将校内资源进行重整。开展实践活动让来自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合作,遇到不同问题,学生通力合作解决,还可以咨询各个专业擅长的教师。在此过程中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多地了解不同专业的知识,还可以增加学生与不同专业学生的交流,培养团队意识,为将来学生步入社会打下基础。
5.加强校企合作。到公司或企业中实习是培养管理类复合型应用人才的一项重要措施。在进行实践教学过程中,校企之间以签定合作协议的方式,建立长期实习合作关系,以便使学生在接受完专业理论知识之后能够顺利进行实践实习,保证学生可以更早地接触将来要从事的岗位,为将来工作打下基础。一方面,通过在企事业等单位的实习环节,可以使学生真正接触具体工作,对实践工作中所需的知识和技能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与了解,并结合自己在学校中学到的理论知识,在以后的工作中不断完善自己。另一个方面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环节,安排学生进行毕业实习,要求学生到企事业等单位去真正从事具体工作,使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不断在实际中应用,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针对企事业等单位不愿接受高校毕业生等问题,高校可以利用自身高水平的师资力量帮助企事业等单位解决实际管理过程中的难题,帮助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在此过程中还可以锻炼高校教师的能力,达到校企双赢的局面。此外,关于高校进行实践教学环节,可以采用校企联合的方式进行,这样不仅能够为企事业等单位提供大量人才,又可以更好地解决高校学术实习难的难题。
6.增强高校实践教学师资力量。建立一支“双师型”师资队伍是国内高校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建设的必然要求,就是要求教师既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也要具有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丰富的实践经验。教师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具有主导作用,其自身实践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优劣。高校应定期对实践教学的教师进行专业技能考核,建立奖惩制度,以不断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增强高校教师实践能力,可以考虑以下的方式:①鼓励高校教师到企事业等单位进行“挂职”;②鼓励教师申报科研课题或项目,参与相关企业项目开发研究;③参加一些由专业且经验丰富的专家举办的座谈或者培训;④举办教师专业综合能力竞赛。此外,高校可以聘请各类企事业等单位管理部门中经验丰富、技能过硬的专业人才担任本校实践教学的教师,来指导学生进行实习,或者定期进行专业技能讲座。
做好高校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能力建设是我国普通高校为社会企事业单位培养高级复合型应用人才的重要条件和基础,它弥补了国内高校重理论而轻实践方面的不足,对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增强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创业具有重要作用。不断进行管理类专业的实践教学能力建设,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提高实践教师教学能力,不仅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更好地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相结合,从而提高实践教学质量,造就新时期需要的复合型管理人才。
[1]杜龙政,熊 妮.高校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对策[J].高教研究,2008
[2]胡红云等.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新问题与改革方法[J].人力资源管理,2010
[3]龚 丹.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2
[4]苗雨君,李喜云,杨春梅.高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探讨[J].职业时空,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