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用教材 在建构中提升备课水平

2015-03-30 10:08:21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红山根小学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5年1期
关键词:曼陀罗夜泊李时珍

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红山根小学 郝 玲

活用教材 在建构中提升备课水平

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红山根小学 郝 玲

教材是提供给教师教学的素材,它虽经过专家的充分研究和推敲,但仍有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并不一定适合所有的地区和学生,因此在根据学生实际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必须静下心与教材进行深入对话,把握教材的内涵,了解教材的不足,适当进行修正与改造,探寻教材的新策略,从而提高备课的实效性。

教材 建构 备课水平

一、变薄变厚策略

教师与教材的对话时要深入研读,潜心揣摩,有机整合教材内容,既要有把教材变厚的本领,也要有把教材变薄的本领。要能把简练的课时内容、单元内容、文本内容变厚;要根据课时安排、教学目标、学生现状进行全面权衡,然后决定取舍,把厚书变薄,把长文变短。

例如,在《李时珍》一文教学设计时,为了使学生深入理解文中“许多药材他都亲口品尝,判断药性和药效”。这一关键句暗含的李时珍实事求是的精神,我适时将文本内容变厚,安排学生阅读《李时珍与曼陀罗的故事》一文:

李时珍在年轻的时候就听人说,有一种神奇的植物叫曼陀罗,人们一见到它就会情不自禁地又唱又跳。李时珍费了一些周折,终于找到了这种植物,一时并没有发现有什么异常。他为了探明究竟,也为了改变人们对传说的认识,走到哪里手里都拿着曼陀罗。后来他亲自服下了曼陀罗,发现它有麻醉和使人兴奋的作用,少量可以治病,过量,并且在别人的暗示下,的确可以使人又唱又跳。后来,曼陀罗被广泛用于制造麻醉剂。

李时珍和曼陀罗的故事告诉我们“理论来源于实践”,李时珍经常身体力行地验证一些传说,改变了很多人们的迷信思想。学生阅读后很快明白了李时珍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并对李时珍破除当时迷信思想的举动钦佩不已。再如,三年级语文教材中编排的10首古诗,学生早已在校本课程中学习过了。针对这种情况,我没有再将这10首诗安排在本册的教学中,而是根据单元主题和学生训练的薄弱点,重新选取了另外15篇诗文作为补充阅读,有效实现了对教材的合理建设与使用。

二、抓点连线策略

每篇文章都有统领全文的文眼,它是课文的灵魂与突破口,是文本的统领。文眼可以是一个词、一句话、一个语段,也可以是一个技能点、一个情感点;它可能暗含在文本的题目、句段中,也可能需要教师反复研读文本后进行提炼。抓住课文的文眼,由点连线、有序链接,教与学的思维闸门便会豁然开启。例如,《瑞雪图》一文备课时,我深入研读文本,提炼出“风景”这一文眼,按照“寻找一道风景——感悟这道风景——憧憬一片希望”归整课文内容,使教学思路非常清晰。再如,《妈妈的账单》一文设计,我以文本账单中的“0”为文眼和主线,抓住这一关键数字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按照“识‘0’——找‘0’——品‘0’——写‘0’”的流程,深入解读0芬尼账单背后展示的教育机智、宽广胸怀和无私的亲情,体会彼得妈妈高超的教育艺术。

三、改造重组策略

围绕课文的主要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有效挖掘课程资源,选用、修正、创编相关联的学习内容,与文本内容进行有机组合,形成教学板块。围绕这一板块进行教学可以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1.创编内容、整合联体。《瑞雪图》一文教学,我根据文本内容缩小教材内容,创编了一个新的语段:

雪前注视,阴云密布,寒风吹得大雪至。

雪中凝视,簌簌落落,雨雪相伴润山村。

雪后静视,粉妆玉砌,孩童嬉戏增生趣。

这个语段其实是课文的高度概括,抓住这一语段学生自然地将新语段与全文连为一体。另外,在讲到“润”时,补充杜甫的诗句,讲到“瑞雪丰年”时补充相关阅读材料。教师在一堂课上尽量给学生补充相关的知识,从而扩充了学生的知识量,丰富了学生的文化底蕴。

2.变换主次,灵活运用。在教学北师大版“语文天地”中的古诗《枫桥夜泊》时,我选用了人教版的原文,(包括注释、插图)把这首诗作为一篇主体课文教学。教学时以诵读为主线,以“愁”为诗眼,在读通诗文的基础上,抓住“枫桥”“夜泊”这一特定的自然场景引领学生寻找枫桥的那缕沧桑,感悟夜泊的那份悲凉,进而走进诗人的心灵世界,想象诗人触景生情的感触,描摹诗人孤守客船的寂寞,在一读三叹中体验“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的深刻内涵。

3.补充内容、深入挖掘。例如,《李时珍》一课教学,我在围绕文本内容补充“有志者立长志,有志者事竟成”这两句格言的基础上,又将《李时珍与曼陀罗的故事》以及《真心英雄》中的歌词片断(把握生命里的每一分钟,全力以赴我们心中的梦,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适时整合在教学之中,引导学生全方位、多角度进行阅读,从而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4.主题推进、对比感悟。《枫桥夜泊》一诗教学中,我围绕《枫桥夜泊》一诗蕴含的“乡愁”主题,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引入《虞美人》《乡愁》等诗词,古今交融,反复吟读,通过对比阅读深入体味诗人客居他乡,漂泊异地时的思乡忧国之愁,感悟相同主题下,不同时期、不同作者的创作风格。

5.融会贯通,综合运用。新课程实施以来,在“一标多本”的思想指导下,全国不同版本的教材依次呈现,人教版、北师大版、苏教版以第一军团阵容首当其冲,西南版、湘教版、北京版、上海版等版本教材也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各种版本在编排体系和设计意图方面都有独到之处,因此在使用一种教材进行教学的同时,我们要多看一看其他不同版本的教材,借鉴吸收教材编排、教法安排上的特点,丰富自己的教学设计,提高设计的实用性与新颖性。

ISSN2095-6711/Z01-2015-01-0059

猜你喜欢
曼陀罗夜泊李时珍
曼陀罗的美与毒
解码李时珍
金色曼陀罗不同播种期的生理指标测试试验
枫桥夜泊
枫桥夜泊
当代音乐(2020年11期)2020-11-24 05:15:27
中国药神李时珍
木本曼陀罗的写生方法
老年教育(2018年12期)2018-12-29 12:43:00
枫桥夜泊
北方音乐(2017年21期)2018-01-25 02:22:24
夜泊(外五首)
岷峨诗稿(2017年4期)2017-04-20 06:26:40
到底谁骗谁
小小艺术家(2016年4期)2016-07-23 03:1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