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功能评价效率:国有企业效率的实证研究

2015-03-30 09:41伍旭中冯琴琴
当代经济研究 2015年6期
关键词:总资产国有企业效率

伍旭中,冯琴琴

(安徽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安徽芜湖241000)

以功能评价效率:国有企业效率的实证研究

伍旭中,冯琴琴

(安徽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安徽芜湖241000)

国有企业是“经济功能”和“公共功能”的统一载体,具有双重属性。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国有企业主体功能表现不同,评价国有企业效率,必须把“经济效率”与“公共效率”统一起来。评价我国国有企业效率必须与企业功能相结合,必须从国有企业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主体功能变迁的视角出发,以功能评价效率。我国国有企业的总资产周转率远低于私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国有工业企业的成本费用利润率与私营和外商投资企业相差很小,相对于国有企业的微观效率而言,国有企业的宏观效率显得更加重要,这是由国有企业的公共功能属性决定的。国有企业的社会效益在很大程度上是与企业的社会责任联系在一起的,不仅包括公用事业单位、非营利性国有企业的经济行为,还包括国有企业在公益性事业中的社会效益。

国有企业;功能;效率

一、引 言

国有企业改革一直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21世纪初,世界银行政策分析报告《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从国际经验看中国(详细摘要)》中提出,“世界上最好的国有企业都专注于资本的有效率的利用。”在经济学中,“效率”一词反映的是“投入与产出”、“目标与手段”之间的关系,因此,在衡量效率时,必须从“目的”或“投入”入手,评价其“结果”或“产出”,评价国有企业效率也应如此。根据社会学家迪尔凯姆的观点,当一个制度与社会机体的要求基本相符时,就会形成一个社会制度的“功能”,社会系统为什么可以持续、稳定的存在,是因为它能满足四个功能性条件:适应、整合、目标实现和潜在模式维系。同理,国有企业之所以能够长期存在,是与其功能密切相关的。在我国,国有企业是一种兼有“企业”和“政府”双重职能的特殊企业,即同时拥有“经济功能”和“公共功能”两种属性,其中,“公共功能”属性又可细分为“社会功能”和“政策功能”。因此,在评价国有企业效率时,必须围绕这两种功能展开,从价值目的和经济效率两个方面综合考量,坚持功能与效率的统一。首先,应当明确我国各发展阶段国有企业的主体功能,然后再从功能出发,评价各主体功能的实现程度,即“功能效率”。

为全面分析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率,避免就个别企业谈个别效率的高低,本文从两个方面展开分析:一是从行业整体层面着手,通过对国有企业营利能力、成本控制能力及偿债能力等财务指标的分析,找出影响企业效率的主要原因,并与私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进行比较分析;二是以行业内部数据为样本,通过对影响国有企业效率的主要经济、财务分析指标的汇总换算,运用聚类统计分析方法,对国有企业进行分类讨论。根据表1,本文主要考察经济功能涵盖期间(2003年后)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率情况。

二、国有企业经济效率整体分析

总资产贡献率是反映企业全部资产获利能力、考核企业营利能力、评价企业经营业绩和管理水平的核心指标,本文将总资产贡献率作为评价国有企业经济效率的基础①。

表1汇总了自2003~2012年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以下简称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及外商投资和港澳台商投资工业企业(以下简称外商投资企业)的总资产贡献率,其中,国有企业的总资产贡献率明显低于私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并且差距逐渐拉大。

为了找出影响企业效率的内在核心因素,我们对总资产贡献率指标进行分解。总资产贡献率=(利润总额+税金总额+利息支出)/平均资产总额=利润总额/平均资产总额+税金总额/平均资产总额+利息支出/平均资产总额

利润总额/平均资产总额=利润总额/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收入/平均资产总额

根据上述分解公式可知,总资产贡献率不仅与企业的利润水平相关,与企业的税负水平、销售水平、总资产周转情况也有着内在联系,同时,企业的营利水平与企业的成本控制能力也密不可分。因而,下面分别从企业的运营能力指标(销售利润率、总资产周转率)、成本控制指标(成本费用利润率)、流动比率以及偿债能力指标(资产负债率)做详细说明。

1.运营能力指标分析。企业的运营能力是企业营运资产的效率,本文选用三类企业总资产周转率为评价指标。从表2中可以看到,我国国有企业的总资产周转率远低于私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可见,国有企业总资产周转率偏低是影响总资产贡献率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财务分析中,总资产周转率分析需要综合考量,因为影响其比率的因素有很多,特别是对具有双重属性的国有企业而言。国有企业作为特殊性企业,有相当一部分是为满足社会特定需求而存在的,其固定资产是社会功能的物质载体,并不从事营利性生产活动,再加上这些固定资产往往使用寿命长、折旧缓慢,必定会从整体上拉低国有企业的总资产周转率。因此,从国有企业运营能力来看,总资产周转率偏低是造成国有企业总资产贡献率低的重要原因,但并不能得出国有企业经济效率低于私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的结论。为此,本文选取了另一个企业营利性指标——销售利润率(见表3),国有企业的业务能力与私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大致持平,甚至在有的年份超过其他所有制企业。

2.成本控制能力分析。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国有企业在销售利润率上与私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持平甚至略高,在总资产周转率和总资产贡献率上明显低于其他企业。为了避免在营利性指标评价上遇到困难,我们引入成本费用利润率指标,该比率与总资产贡献率相比没有涉及总资产,故可以避免因“社会功能性固定资产”非营利性带来的偏差。从历年数据分析可知(见表3),国有工业企业的成本费用利润率与私营和外商投资企业相差很小,甚至在2005年之后的几年里连续超过了私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这说明从一定时期成本收益效率的角度来看,国有企业的表现并不逊色于其他所有制企业。

3.偿债能力分析。偿债能力是衡量企业财务状况的重要管理指标,可以充分反映一个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生存能力。本文选用资产负债率和流动比率两个指标进行分析。表4是各所有制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和流动比率的对比表,从中可以看到,不论是从长期偿债能力还是从短期偿债能力来看,国有企业都较其他企业落后。这也是造成大量国有企业破产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优胜劣汰是市场的必然选择,国有企业也必须适应市场发展的内在规律。随着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众多小型竞争性国有企业正在被市场所淘汰,这是历史与市场选择的必然结果。同时,我们也应该知道这并不是国有企业的特有现状,私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等其他所有制企业中也同样存在着小微企业生存难的困境。因此,从这点来看,部分实力较弱的国有企业短期亏损或兼并破产,对国有资产整体配置效率的提高是有利的。

三、国有企业经济效率的行业分析

从近年国有企业布局调整来看,我国国有企业大多向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行业聚集,且退出的企业多为小型企业、亏损型企业以及其他整体效益不高的企业,不同行业的国有企业具有不同的发展前景。因此,在评价国有企业经济效率的过程中,不仅需要从整体上把握国有企业经济效率状况,而且也有必要了解各行业内部的效率问题。本文采用综合指标评价法,根据国有企业在各行业的经济表现,综合各效率评价指标对国有工业企业行业进行聚类分析。

依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1),行业代码06~46属于工业企业,共41个行业,剔除掉规模较小的其他采掘业、开采辅助活动和其他制造业,将29分解为橡胶制品和塑料制品,36、37合并为交通运输制造业(为了与统计年鉴数据对应),本文共选择了38个行业样本。在指标选择上,我们选用了《中国统计年鉴》上能够反映企业经营效率的十个指标:资产总值、主营收入、利润总额、总资产贡献率、资产负债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工业成本费用率、产品销售率、应交税金、工业总产值。统计2003~2011年行业数据并计算出各行业指标的平均值,运用K-means聚类方法,得出国有企业行业效率分类结果(见表5)。

根据表5所示,全部国有工业企业被分为三大类,第一类只有烟草制品业,在我国烟草行业属于国有垄断性行业,表现出高经济效率,在此不作分析。第二类共13个行业,主要是经济效率较高的行业,其中既有垄断性行业,也有竞争性行业。第三类企业经济效益较低,其中包含水的生产和供应等部分垄断性行业。由此可见,国有工业企业的经济效益与行业发展有关,垄断性工业行业经济效益未必高,而竞争性行业也未必低效。

我们选取行业25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和行业21家具制造业为例。在我国,行业25具有一定的垄断性质,而行业21内部市场竞争较激励,选取这两个行业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家具制造业中,国有企业的总资产贡献率自2008年开始迅速上升,并远超外商投资企业,与私营企业的差距也在逐步拉小,并于2011年超过私营企业。可见,在竞争性领域,国有企业也可以表现出较高的经济效益。再看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行业,国有企业的整体表现也相当突出,2009年行业总资产贡献率已经远超私营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

四、国有企业的宏观效率评价

相对于国有企业的微观效率而言,国有企业的宏观效率显得更加重要,这是由国有企业的公共功能属性决定的。根据前文有关国有企业公共性功能的分析,本文分别从政策效率和社会效率两方面评价国有企业的宏观效率。

(一)政策性效率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我国国有企业之所以能够存在,是因为它在某些场合能够更有效地充当国家政策性工具。国有企业的主体功能总是与国家的政策要求相一致,以实现国家的政策性目标。

1.国有企业在国家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与巩固上的效率

1949年新中国刚成立时百业待兴,再加上国内外敌对势力的封锁和挤压,使得新政权备受挑战,国家亟需采取一系列措施进行政权的巩固,国有企业首当其冲地成为了重要的政策实现工具。从政治上看,国有经济基本控制了国家的经济命脉产业,不仅在短期内消除了资产阶级残余势力,提高了工业、农业产量,稳定了社会政局,更从根本上实现了国家的和平统一和长治久安。从经济上看,到1949年底,国营工业拥有原煤产量的68%,全国电力产量的58%,铁产量的92%,水泥产量的68%,钢产量的97%,棉纱产量的53%,以及控制着全国的铁路和其他大部分交通工具[1],构成了新中国的国有经济雏形,在经济上奠定了国家独立稳定的坚实基础,在制度上建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1953年,新中国实施了第一个五年计划,效仿苏联模式,进入大规模经济建设时期。这一时期,是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时期。一五计划期间(1953~1957年),在苏联的帮助下,共投资设计了156个建设项目,五年共投资110亿元,国家预算内投资金额达到531.2亿元,占社会基本建设投资资金的90%以上[1],占据了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关键领域,成为新中国国有经济的骨干,进一步巩固了国家政权。在此期间,尽管走了很多弯路,如十年文化大革命、大跃进运动等,但正是这些历史经验的累积才成就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辉煌成绩。1976年彻底粉碎“四人帮”后,我国国民经济获得了迅速的恢复和发展,国有经济的作用也越来越显著,1977年全国工业总产值较1976年增长了14.3%,钢产量由1976年的2046万吨增长到3178万吨,原煤产量由4.83亿吨增长到6.18亿吨,铁路货运量由8.2亿吨增加到10.7亿吨,涨幅约30.5%,财政收入增长了44.4%左右。[1]巨大的经济成就不仅提高了整个国有经济的生产能力,巩固了社会主义制度,更重要的是为实现国家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国有企业在经济管理模式的转变及体制创新上的效率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探索阶段,开始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主要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8~1984年)是以计划经济为主,市场经济为辅的初期阶段。这一时期,为了适应改革发展需要,1982年国家开始对国营经济进行有计划、有步骤、点面结合、分期分批的整顿,尤其是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发出后,我国工业企业开始从生产型管理走向生产经营型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国营经济的生产积极性。

第二个阶段(1984~1988年)明确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1988年2月《1988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方案》获得国务院审批,该方案明确提出了1988年要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把经济体制改革同政治体制改革紧密地结合起来,要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总目标落实企业经营机制改革。截止到1988年底,全国实现生产总值14928亿元,较上年增长11.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4654亿元,其中,国有单位完成基本建设投资1574亿元,较上年增加17%。

第三个阶段(1988~1992年)探索和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时期,国家通过规范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加强国有资产管理、转变企业经营机制等一系列措施,最终于1992年正式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市场化改革初期,国有企业充分地发挥其生产积极性,是我国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承担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本(见表6)。到1998年底,全国共对近3000家企业进行了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取得了突出的成绩,2000年底,全国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共实现利润2392亿元,在当时监测的14个行业中,12个行业转亏为盈,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企业基本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约2770家试点企业进行了公司制改革。[1]至此,在国有企业现代企业制度基本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得到了进一步巩固与完善,国有经济同国家经济体制建设齐驱并进。可见,我国国有企业在国家经济体制转型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过程中的宏观效率是非常显著的。[2]

3.国有企业在战略性产业及国家安全行业的效率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最先提出:“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中共十八大也强调:“要充分发挥国有企业的主导作用,推动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不断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3]从政策效率来看,国有企业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战略性行业(战略性资源行业和战略性高新技术行业)和涉及国家安全的行业。

战略性资源行业,主要是指对重要的非可再生资源的采掘及生产,主要包括煤炭、铁矿石、石油、天然气及其他重要有色金属的开采、炼制,我国战略性资源行业以国有国营为主要生产方式。这些战略性资源不仅是国民经济工业生产的主要动力来源,关系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同时也是人民生活不可或缺的能源燃料。[4]国家通过国有经济控制着这些资源的开发,可以有效地防止对资源过度的开采,保障资源有效供给和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综合来说,国有经济在战略性资源生产上的宏观效率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国有企业是我国战略性资源行业的主体,发挥着稳定器的功效;第二,国有企业是我国战略性资源行业的主导力量,可有效实施国家的战略目标;第三,国有企业是我国资源合理开发、生态环境维护的中坚力量。

战略性高新技术行业,主要是指航天、航空工业、核工业等,在这些行业中往往经济政策与政治政策是合二为一的,很多产品都具有一定的公共品性质,不仅直接关系着国家的战略目标,也影响着国家的安全。[5]在我国,国有经济在战略性高新技术行业中一直占据着控制性地位。1958年我国兴建了第一个运载火箭发射场,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2003年中国第一艘载人宇宙飞船“神舟五号”发射成功。到2008年,82.8%的中央企业都集中在石油石化、国防、运输、冶金等行业,国有企业在我国高新技术行业中的作用越发重要。

涉及国家安全的行业,包括金融、粮食、军工等行业,在世界大多数国家中,国有企业在涉及国家安全的行业中都保持绝对的控制地位。[6]在金融行业,我国拥有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对国家金融政策的贯彻实施具有非常显著的作用;在粮食储备及军工行业也始终保持着国有企业的主导作用,发挥着国有企业的控制力。

(二)社会性效率

国有企业的社会效益在很大程度上是与企业的社会责任联系在一起的,不仅包括公用事业单位、非营利性国有企业的经济行为,还包括国有企业在公益性事业中的社会效益。

首先,从公用事业单位来看,国有企业是自来水、天然气、人工煤气、电力和热力等公共物品的主要提供者。[7]以自来水行业为例,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城市自来水行业发展迅猛,自来水年供水量1998年较1980年增长了4.33倍,下水道长度增加了4.76倍,自来水普及率从81.4%上升到96%。[8]

其次,从非营利性国有企业来看,如教育、医院、公共交通、政策性住房、就业等,国有企业同样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在医疗卫生事业上,1949年,我国医疗卫生机构仅有3670家,到1999年增加到310996家,增长了80多倍,医疗卫生从业人数也从1949年的54.1万人增加到1999年的537.3万人;在保障性住房上,2013年,全年新开工城镇保障性住房666万套,基本建成544万套;[9]在公共交通事业上,2013年,全年实现货物运输451亿吨,规模以上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06亿吨,客运量402亿人次,旅客运输周转量36036亿人公里;[10]在就业供给上,从历史数据来看(见表7),国有企业在提供就业机会、稳定社会秩序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1]

最后,从国有企业从事公益性事业及履行社会责任来看,国有企业较其他企业有更大的自觉性。国有企业在落实国家宏观调整改革、增加财政收入、保证市场供应、维护国家经济、政治军事安全等方面履行了重要的社会责任。2011年,全国国有控股企业用于环境管理业固定资产支出1170.8亿元,相比2008年增长了1.07倍;2008年,国有控股企业废弃资源综合利用支出20.5亿元,2012年增长至101.7亿元。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众多国有企业挺身而出,彰显出国有企业的民族情、中国心。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等石油企业迅速组织成品油资源昼夜兼程1200多公里奔赴玉树,全国铁路24小时内运送救灾物资18车,中国中铁、中国水电、中国铁建等企业调配设备投入灾区,中储粮积极调运粮食,中国医药集团紧急采购医疗用品[2]……这类事例正在继续,我们还能说国有企业是低效率的吗?

注 释

①总资产贡献率是企业总资产、销售能力、运营能力、偿债能力等企业综合能力的真实写照。

[1]章迪诚.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编年史(1978—2005)[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6:1,2,12,555.

[2]张德霖主编.中国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年鉴[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33.

[3]丁堡骏.国有企业如何实现浴火重生[J].红旗文稿,2014,(20).

[4]董辅秖.宏观层次与微观层次的国有企业改革[J].经济研究,1999,(6).

[5]刘瑞明,石磊.国有企业的双重效率损失与经济增长[J].经济研究,2010,(1).

[6]刘小玄.中国工业企业的所有制结构对效率差异的影响[J].经济研究,2000,(2).

[7]伍旭中.企业社会责任的经济学伦理学分析[M].芜湖: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8]植草益.微观规制经济学(中译本)[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233.

[9]张晨.以功能评价效率——国有企业定位问题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

[10]张宇.论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J].经济学动态,2009,(12).

[11]刘瑞明,石磊.国有企业的双重效率损失与经济增长[J].经济研究,2010,(1).

责任编辑:蔡 强

F421.3

A

1005-2674(2015)06-067-07

2015-03-20

定稿日期:2015-05-10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4BJL042);安徽师范大学特色优势建设领域项目“安徽产业升级与小微企业发展”。

伍旭中(1970-),男,安徽潜山人,经济学博士,安徽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主要从事政治经济学研究;冯琴琴(1989-),女,安徽宣城人,安徽师范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政治经济学研究。

猜你喜欢
总资产国有企业效率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提升朗读教学效率的几点思考
国有企业加强预算管理探讨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引领工作
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思考
跟踪导练(一)2
“钱”、“事”脱节效率低
提高讲解示范效率的几点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