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建设创新型国家
——访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许正中教授

2015-03-29 15:17姜卉
大连干部学刊 2015年7期

姜卉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建设创新型国家
——访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许正中教授

姜卉

许正中,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教授,中国公共经济研究会秘书长,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重大科技专项首席管理专家、国家社科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议专家、国家纳米技术产业化基地首席政策专家,中国区域经济学会理事、中国财政学会理事,世界银行项目咨询专家和香港科技园资深顾问。2015年4月,许教授做客“一校两院”大讲堂,本刊采访了他。

本刊:创新是推动一个国家和民族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推动整个人类社会文明升迁的重要力量。为了应对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和挑战,我们提出了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您觉得实施这个战略,关键是什么?

许正中:我觉得实际上关键就是一个词,叫眼光,也就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顶层设计。眼光至关重要,现在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眼光呢?不是历史的老眼光,而是什么呢?是敏锐的眼光,不仅仅是中国的眼光,而是世界的眼光。中国根本不缺用历史的眼光看未来的人,缺的是什么呢?是用敏锐的未来眼光看现实的人;根本不缺用中国的眼光看世界的人,缺什么?缺的是用世界的眼光看中国的人,也就是缺具有未来视野世界眼光的人。有了眼光干什么?要拥抱变革。为什么要拥抱变革呢?从生产力水平来看,中国5千年来变化不大。纵观人类发展进程,在农业文明阶段,中国强大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在工业文明阶段,中国人渐行渐远,这值得我们思考。21世纪,我们怎么来面对世界,怎么在世界竞争中成为优秀民族,换句话说,用我们党中央的话,用什么样的态度、用什么样的干法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一个很大的历史课题。

我经常说这句话,21世纪,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了。你要超过你的对手,中国要成为一流的国家,你的变化速度要超过你的对手,你的学习力得超过你的对手。比如读书,中国人一年才读平均不到5本书,世界上读书最多的是以色列人,人家一年读60本书,这就是个问题。所以两会说,中国要搞书香社会。所以,21世纪的每一天都重复着同样的故事,什么故事呢?狮子和瞪羚的故事。非洲大草原上,狮子每天醒来的第一件事就是跑,一定要跑超过最慢的瞪羚,否则的话,我要挨饿。瞪羚醒了以后,第一件事同样是跑,一定要超过跑得最快的狮子,否则的话,没命了。无论是强势的国家,像狮子那样,还是弱势的国家,像瞪羚那样,它都得跑,这和中国以往5000年所处的农业社会是不一样的,以往的社会是静态的社会,现在的社会是动态的社会、变革的社会。所以,我一直在提倡和推动建立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变化是唯一的永恒,不能以遵循传统为名惧怕变革,着眼于开放世界的改革,基于科学和技术做出判断,确保中国的国家利益和切实的发展,使中国成为全世界最适合创新的国家。这对中国来说是最至关重要的,让创新资源向中国倾斜,创新人才在中国聚集,创新产业在中国萌生。

本刊:21世纪的世界是变化的世界,发展也呈现了新的格局,我们需要对新的世界格局进行科学的研判,才能用科学的眼光、世界的眼光拥抱变革。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这个新的世界格局是什么?

许正中:第一,21世纪的创富呈现出新特点:第一个特点,大学成为财富的主要来源。一个城市没有大学,它注定会在未来下一轮的竞争中处于劣势,一个大学没有医学院,它在将来的发展过程中会处于劣势,创新创业大学的转型,这个问题我深有体会,因为我这几年参与推动开发建国以来中国第一套现代职业教育理论体系,又推动了《职业教育法》《职业教育的发展纲要》。美国几乎所有的大学都是职业教育的、职业化的,同时它也是研究型的大学,也是工程型的大学。第二个特点,个体间的组合成为创造财富的主要形态。我们人类历史1492年以前,四大文明中,其他三大文明已经融合,而中华文明一直与世隔离,这个历史现实我们得看清楚。古希腊文明和古印度文明早在公元前1500年他们都融合了。1492年到1820年,是以国家为主体的,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时期,可以称为全球化的1.0版;1820年到2000年,这是以公司为主体,跨国公司富可敌国,可以称为全球化的2.0版;2000年到现在,一个人越来越起决定性作用,马云带来的GDP可能超过一个城市,我们可以把它称为全球化的3.0版。第三个重大的特点是技术资本、人力资本和金融资本在微观层面高度结合。过去科学家很穷,现在科学家也不穷,融合了。这是一个很重要的特点。

第二,经济地理呈现出三大特征,促进了产业的升级:一是提高了密度,如同经济的增长所示,任何成为高收入的地区都离不开产业集聚度和产业关联度以及知识专业密度的增加。东京和北京比,北京是东京面积的十几倍,东京的人口3600万,北京2100万不到,说我们的人口多了,大城市多了,要疏散,疏散什么?疏散是农民的做法,聚集是现代人的做法。不信你去看看农业社会,山有多高,他就能把地种得多高。二是缩短了距离,如同工人和企业向密集区迁移所示,增长来源于向密集区的迁移。这个距离很有意思,一个人上班最长的可容量度是一个半小时,一个半小时坐飞机都跑到哪了?4个小时资源就开始相互吸附、相互影响,一个人走路,8分钟开始兴奋,800米开始兴奋,2000米开始有疲劳感,所以,这些我们的设计要符合人性。三是减少了分割,如同国家缩减他们的经济边界、进入世界市场以获取规模和专业化收益的行为所示,孤立的产业和地区难以发展。农业社会是分割的。但是城市中的现代文明是融合的,或者叫跨界,这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2009年世界发展报告指出:世界经济的不平衡增长和包容性发展并存。增长过程都是不平衡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群之间的收入、种群之间的差异、区域之间的差异是越来越大的。我们要消灭这个差异是很难的,是跟规律作对的,这怎么办?政府要提供普遍服务,让那些被淘汰的人,或者是处于劣势群体的人,仍然能保证体面的生活,不让他们报复社会,这个很重要。所以我提出社会普遍服务理论。不仅仅是对搞产业的普遍服务,主要是对社会普遍服务。什么叫普遍服务?就是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全覆盖、均等化、可获得、公正,也要可持续。在中国我们设计了很多政策不可持续,政府官员很不专业地忙碌着,值得高度重视。怎样才能实现不平衡增长和包容性发展的并行不悖?答案是经济一体化。什么叫经济一体化?就是生产要素能够无限制地向它自己能获取最大利益的地方流动,实际上就是用脚投票。

第四,从产业集群发展到创新集群发展。过去我们的社会,是产业集群为王,现在是创新集群。但创新是一个过程,是一个结构,创新必然要带来创业,创什么业呢?创新业、提供就业,这是很重要的。科技成果的转化周期已大大缩短。人造丝从发明到应用用了220年时间,激光只用了1年,现在的很多技术它的基础研究没有突破,它都已经投入产业,投入应用了,这是超过中国人原有思维的。2005年10月我到美国标准研究院看到了一个仪器,其中有一个纳米专家,我问这个仪器能不能生产出人,他说不可能,我问为啥,他说生物电、化学电、物理电之间怎么切换,这人类还没有弄明白,太复杂了。什么叫切换?就是人心脏停止了,生物电停止了,怎么办?用物理电电击一下他,又启动他了。2009年这个实验室合成了世界上第一个人造生命体,2010年,奥巴马宣布,说他绝不进行克隆人的试验和从事人造器官的生产。2010年4月,印度建立了第一个人造器官工厂,因为印度没有这个法律限制,还是原来那些人跑到印度建的。他说一个人的非排异性的成长、器官的培育,最长时间3个月,当时只有肺、脑子不能自我培养,其他都可以。去年,肺的研究已经突破了,下一步突破脑子。我开了个玩笑说,这个重大的医学工程的突破,使过去约束人的道德、伦理已经不能再约束了,要更新了。还有就是人的死亡过程变成一个漫长的痛苦过程,什么器官坏了都可以换。

第五,从百年老店到创新致胜。10年前的《财富》500强中,将近40%的企业已经销声匿迹;30年前的《财富》500强中,60%的企业已被收购或破产。1900年入围道琼斯指数的12家企业,只有通用电气(GE)一家笑到现在。大凡百年企业的价值观和企业精神的核心只有两个字——创新。因为只有创新,才能使企业拥有汩汩不息的生命活力,不断地适应或者影响变革着的环境,永葆企业青春。在麻省理工学院(MIT),我推了一件事,创新创业大赛麻省理工中国专场,2009年~2011年这三年我都去了,现在每年搞一期。创新创业大赛,从想法到产业,依附在麻省理工学院这个学校里的资产存量或者产业存量,达到7000亿美元。7000亿美元什么概念?可能比大连的GDP都高。上个世纪90年代中叶,整个江苏的GDP没有一个新竹工业园区大,新竹工业园只有6平方公里。不是有地就能生产财富的。北大一个学校,它的产值总量占整个国家所有高校加起来,三产加起来总和的40%。清华一个学校,它每年创造的新财富、衍生的企业总数,是整个全国高校加起来,这个状态的40%。

世界发展呈现的新的格局表明,我们过去的经验都失效了,我们现在临时总结的经验也迅速要失效了,每一天我们都在变化中,我们只能冲浪,停止就是最大的风险。

本刊:我们已经处在这样的一个时代,按照您的说法,把它叫作“云物大智”。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什么是“云物大智”,它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变化?

许正中:不管我们愿意不愿意,我们已经处在这样的一个时代,我把它叫作“云物大智”,即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智慧工程。它彻底改变了人的思维模式和游戏规则,带来商业模式的四大创新,商业模式改变了。第一个是什么模式?羊毛出在羊身上,过去是正确的真理,现在被颠覆了,现在是羊毛出在猪身上,狗来买单。普京说了一句话,你们(美国)来搞我们,我们都不知道把谁当敌人。第二个是产业形态发生重大变化,有形的东西都贬值,无形的东西越来越升值。第三个商业模式,免费就是硬道理。一切都可以免费,但是你得增加你的智慧。今年春年,有一个朋友,我问他你在干什么?他说我在砸红包,送礼的,很好玩,已经挣了3万块钱,我说你太厉害了,你准备这3万块钱怎么用。他说我把钱变现了,他砸别人的红包赚钱,高手。在现代社会,社会已经分为两个阶级了:一个是知识阶级,一个是无知识阶级。第四个是平台竞技,或者叫庄家竞技,坐庄必赢,赢家通吃。你看财富越来越往几个人那里集中,香港的财富都集中到李嘉诚个人那里,美国财富虽然分散,但是美国1%的人拥有的财富与剩下90%的人拥有的财富一样多,这就叫马太效应。

本刊:创新创业重在搭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各种创新资源都能够聚集并充分展现自己,这样的平台应该是怎样的,需要哪些支撑?

许正中:这个平台我把它命名为多元开放平台。传统的经济是三架马车,现代的经济、网络化的经济是三大驱动:技术、技能和创意。这三个不是一个人单线完成,是在平台上装备,我们要把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这些线性的变成并列,串联的变成并联,同时我们要建立公共的实验平台、公共的检测平台、公共的标准认证平台,我把它命名为信息普遍服务或知识普遍服务,同时要有金融融合,也有财政的政策支持。具体而言:

首先,这个多元开放平台的作用机理有三类:一类是硅谷的聚变引爆式;一类是MIT的裂变引爆式;一类是新竹的迁移聚合式,或者叫嵌入式,我们过去把它翻译成代工。硅谷那么小,但是硅谷也有斯坦福、伯克利,你别看伯克利学校,小瞧不得。钱学森说了一句话,MIT算个什么,我在那里四年什么也没学,我到伯克利一年学的东西比那四年学的都多。

其次,多元开放平台的动力系统轴有三个:一个是技术开发平台;一个是创意衍生平台;一个是技能扩散平台。你看我们现在的高校,要把600所高校转型成职业教育,我对这个做法一方面赞同,一方面反对。职业教育的鼻祖黄炎培先生说过,手脑并用。说985可以搞职业教育,那是对的,但是,人为地把教育分为职业教育、非职业教育,一部分学校培养脑子,一部分培养手,我到现在弄不明白,这样的体制是怎么来的?这就像人们说的内科、外科,箭头射到肚子里了,让外科医生去拔,他把这个箭锯了,箭头还留在肚子里,他说这是内科管的事。像这样的事例,我们在讲笑话的过程中大家好理解,但是现实中这样的事,大家习以为常,而且它还在约束你。

再次,多元开放平台的功能和目标导向。一是及时挖掘探寻新的创富机会。二是不断催生设计新型商业模式。三是捕捉网联固化新型产业联盟。什么叫产业联盟?过去我们叫圈,生活中叫生活圈,朋友叫朋友圈,产业叫产业圈,或者叫产业链,产业态,这个圈很重要。

第四,多元开放平台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第一,要有专业的或者综合的公共试验平台。将来所有的科研实验平台、实验室都应该向群众开放。去年国务院规定,任何公民都可以科研为目的,要求对国家信息、政府掌握的信息进行公开。第二,要有产品的检测中心和认证服务体系。认证这里边最重要的是标准,什么叫标准?就是知识产权数或者叫专利池。第三,要有公共信息社会普遍服务体系和公共知识的社会普遍服务体系。

第五,多元开放平台要有政策支撑体系。一个是要有产业和金融的直接融合体制。产业和金融的融合,就产生什么?他们就都能够有翅膀。一个是要有政府采购政策和产业扶持制度。韩国就是通过政府采购的,韩国是我看到的少有的,或者是唯一的,既突破了中等收入陷阱,又突破了高等收入陷阱的国家。一个是要有税收优惠政策和产业激励制度。税收和产业的结合,产业就有了灵魂,就能够爆炸,就能够膨胀。还有就是要有产权激励制度和资本退出制度。产权很重要,产权是交易的基本单元和交易的基本标准。我们交换什么,交换的是产权。产权可以进行细化,比如说你的肖像权、著作权都能拍卖。培育产权的大师是乔丹的父亲,乔丹那个时候家里穷,他去卖家里的破烂,他把他自己的废衣服上画个画卖给他的同学,结果后来最破的一个东西,能卖到200美元,你说这怎么可能呢?这个小乔丹跑去找到一个球星,说你能不能给我签字,球星说能,那我签字了以后我能不能卖,他卖了5万美元,这就是产权。像刘翔的袜子扔了,可惜,可以卖掉吧,有的人想收藏。

本刊:请您谈谈创新驱动的主要抓手是什么?

许正中:我认为,首先是教育,教育很重要。教育是个人修行的道场。我们现在搞意识形态、搞教育、搞行为规范,做到了这个层面,但教育更是产业的催化剂,产业衍生的催化剂,这个我们没做到。还有教育是一个社会融合的黏合剂。今年春节期间大案要案、灭门案,很多竟然发生在至亲的人里面,这就是我们教育出问题了,没有进行性格、修行的锻造。我现在带博士就要求4个方面:使命感、责任感、能力和人品。什么叫人品?当自己处在劣势、自己处在快崩溃状态的时候,不要把自己的痛苦转移出去,要增加你的悟道,增加你的修行,不要去报复社会,不要给家庭带来伤害。

其次,要有创意,创意由何而来?根据美国“国际独立企业基金会”的研究结果:以往的工作经验占45%。这和我们的调研也是相符合的。个人的兴趣和习惯占16%,偶然或模糊的机会占11%,创业管理教育和课程的培训占6%。世界银行有一个统计:钱投到哪回报率高,投到物质产品的生产,回报率是10%;金融资产回报率是20%;推广衍生,投1块钱赚4块钱;投资于在职人员的培训,投1块钱赚14块钱,1:15的放大。他这个结论很有意思,我跟踪了30年在研究这个问题。

再次,光有创意也不行,还得要营造创新人才生态,这个生态要“科学作为”。生态你不能只说是科学,它有可能是艺术,也有可能是经验。我们要从创新链的角度来营造创新人才的生态,要从产业升级的角度来营造创新人才生态,要从区域竞争力的角度来营造创新人才生态。从任何一个角度都是可以的。

第四,政府与企业之间应该达成交互式的战略合作关系,这是很重要的。创新人才激励机制表明:尽管企业应该在创新的全球化和日益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充当创新领域的先锋,政府仍然应该在支持企业创新中发挥重要作用。政府与企业之间的交互式战略合作过程可以获得商业机会并促使更加好的政策出台。一个现代化、实用的方法是既对于政府的帮助有需求,又预防政府的过分干预。现今世界,政府、市场和社会中介是三股最强大的力量,这三个力量之间能否达到均衡,是现在社会和社会发展最重要的方面。

第五,人才。人才工作关键是搞好四个环节:获取、维系、激励、开发。最重要的是人才工作的理念需要转变,要把人当成“人力资本”运作。中国的一流人才,就是在座的各位,都跑到公务员队伍里去了;二流的人才去发财了,当企业家。三流的人才,才去当教授。而在美国一流的人才去当企业家,二流的人才去当教授,三流的才去当公务员。这值得我们深思。

[责任编辑:姜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