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出访再展中国担当 5月9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莫斯科红场阅兵盛典,向世界传递出铭记历史、维护和平、开创未来的中国声音。可以说,习近平不远万里出席在俄罗斯举行的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庆典,已经体现了对历史的负责任态度。习近平此行将与相关国家在互利共赢中逐步解决一些问题,体现出在维护和平、促进发展、合作共赢方面的中国担当。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习近平先前明确表示:中国将周边国家作为外交政策的优先方向,践行亲、诚、惠、容的理念,愿意通过互联互通为亚洲邻国提供更多公共产品,欢迎大家搭乘中国发展列车。而今习近平出访哈、俄、白三国,既是在加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框架内合作,也是在推动建构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很值得我们期待。
——摘自《光明日报》
王岐山:唤醒党章党规意识 推进制度创新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要靠党章党规党纪。“党纪”与“国法”不是一个概念,不能混同。党纪严于国法。党是政治组织,党规党纪保证着党的理想信念宗旨,是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党员的底线;法律体现国家意志,是全体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底线。党章规定,党员必须自觉遵守纪律、模范遵守法律。全面从严治党,就要抓全党的纪律,使纪律成为管党治党的尺子、党员不可逾越的底线。
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对执政党而言,这个笼子首先是纪律和规矩。修订党纪处分条例要突出两个重点,一是体现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坚持问题导向,应把条例中与法律重复的内容去除,解决“纪”、“法”不分的问题;二是把严肃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突出出来、具体化,使党纪特色更加鲜明。
——摘自新华网
简政放权后,市场需要政府做些什么 简政放权后“乱作为”的问题解决了,但“不作为”的问题又开始变得突出了,李克强总理近日指出“不作为的‘懒政’也是腐败,反腐既要惩治乱作为,也反对不作为”。市场决定性作用并不排斥发挥政府职能,也不是让政府退出,而是让政府从不该管的事情中腾出手来,做好该管的事情,回应社会的需求,“让政府更好地发挥作用”,减的是审批,增的是服务。政府审批减少了,服务应该怎么做,更值得研究。
企业家厌恶政府的审批,而对政府的服务则是翘首以盼,他们对政府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七个方面:一、保护幼稚工业。二、扶持新兴产业。三、创造“无波动”的经济增长环境。四、提供完善的基础设施。五、建立技术工人的基础培训制度。六、通过立法限制恶性竞争。七、保证原材料的充分供应并提供广阔的市场。
——摘自中国社会科学网
民主重要,治理更重要 民主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国家治理。为此,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中,明确提出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当然包括现代性政治的一些基本特征,比如民主问责、权力有限、大众参与、自由、市场与法治等,但这些形式的现代化说到底要通过治理能力来实现,否则发达的政治形式只是治理的羁绊,而治理能力现代化则要求中国这样的巨型国家必须有很多发展中国家所没有的强国家能力。因此,用学术语言来概括,中国的改革要以“有能力的有限政府”来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未来改革即到2020年的取向是:国家有能力、权力有边界、权力受约束。
——摘自《北京日报》
亚投行检验中国“四力”一是吸引力。刚刚过去的一段时间,中国以其巨大的市场、快速的发展、巨额的外汇、强大的建设和制造能力、互利共赢的合作理念和各国梦寐以求的投资机会,赢得众多国家的信任,它们纷纷加入亚投行。亚投行开局的态势,足以说明中国具有强大的吸引力。二是创新力。创新的指导思想应体现中国一再强调的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真正使亚投行的创新实践能够引领建设国际经济新秩序,打造全球发展的新动力。三是适控力。如何既掌控亚投行的发展方向,又以恰当方式协调照顾到各方的利益关切,既增强中国影响力,同时又避免外界产生中国是亚投行“霸主”的担忧。四是竞争力。亚投行和“一带一路”构成中国的亚欧战略框架,中国企业必须积极参与“挑大梁”。
——摘自《环球时报》
党性修养方面的四个认识误区“标签论”。当前,一些干部台上言必讲“党性”,台下却做着不讲党性的事情,出了事以后总会说一句话:“自己放松了党性锻炼”。实际上,这是把党性当作了一句口号,看成了一个标签,哪里需要就往哪里贴。“过时论”。有的人认为现在是发展市场经济,只要我不犯法、不违规,怎么讲、怎么做都可以,再讲什么党性修养是不是已经过时了?拜金主义在一些人中盛行,一定程度上危害了党员干部的思想,需要时刻加以警惕。“无用论”。一些党员干部认为,讲党性修养对个人成长没有多大的用处。这种认识,其实是否定了人的本质的东西。“吃亏论”。有些时候,讲党性的同志,在个人利益等方面可能会吃一些亏。但这只是小亏,与党的事业、群众的利益相比,党员干部吃小亏才能占大便宜,这种大便宜指的是党的事业的大发展。
——摘自《群众》
毛泽东 《论持久战》思想的形成 毛泽东的“持久战”观点早在1935年12月 《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中就提出了。他说:我们还得准备再花一个应有的时间,像过去那样地过分地性急是不行的。中国革命战争还是持久战,帝国主义的力量和革命发展的不平衡,规定了这个持久性。毛泽东的“持久战”理论也经历了一个从提出到完善的过程,至1938年5月才臻于成熟。毛泽东的持久战思想也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朱德、周恩来、彭德怀、张闻天等人均对持久战思想有过积极贡献。
《论持久战》发表后,不是束之高阁,也不是用来装点门面,而是用其指导当时的战争实践,不仅用“持久战”的思想武装了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民,而且也装进了包括国民党军官在内的中华民众的“脑子里”。实践证明,《论持久战》确实是全民族抗战的精神武器和旗帜,“是夺取抗战胜利的指路明灯”。
——摘自《红旗文稿》
教子当如林则徐 林则徐的教子联:“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林则徐已经把话说得很明白了:子孙要是贤德而聪慧,把钱留给他反而堕其斗志;要是愚蠢而懒惰,留的钱越多,越是麻烦过错。
学林则徐,学什么?大抵有两条,一是管住自己,二是管教子女。林则徐一生“历官十四省,统兵四十万”,严于律己,清正廉明,不敢逾矩。教子更是言传身教,身体力行,有口皆碑。各级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不妨把林则徐的话当作一面镜子,时常照照,自警自励,按党纪国法的要求管好身边人。这样,就不会被所谓“官二代”的教育问题所困扰,不会被“我的爸爸是某某”的负面新闻所烦恼,更会成就为官廉、儿孙福、口碑佳的美好人生。
——摘自《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