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研究

2015-03-29 14:10:44宁德智
大连干部学刊 2015年2期
关键词:话语权话语马克思主义

宁德智

(中共宿迁市委党校 科研处,江苏 宿迁 223800)

2014年中央组织部印发 《关于在干部教育培训中加强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行教育的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加强理想信念和道德品行教育,引导和帮助干部始终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因此,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内涵

在当今时代,话语权已经成为各国竞相角逐的一种新力量。法国后现代思想家福柯认为:“话语是指由某个权威主题发出的,被认为是具有真理性的陈述。人类的一切知识都是通过话语获得的,任何脱离话语的事物都不存在。通过话语,个人或社会组织可以为其他团体所认识,可以确立其社会地位。话语既是解释和理解世界的一种手段和方法,又是掌握和控制世界的一种工具和武器。”因此,现代意义上的“话语权”所强调的不仅仅是说话和发言的资格,而主要是指关系国家生死存亡的意识形态的主导权。

通常意义上讲,话语权是指说话的权力,该权力能以非暴力、非强制的方式改变他人、他国的思想和行为。话语权的本质不是“权利”(right),而是“权力”(power),是通过语言来运用和体现权力。一个国家话语权大小,直接取决于该国在国际社会实力的强弱,以及实力的有效使用,也就是说话语权是“软实力”的重要体现。大多数学者认为,马列主义话语权是用马列主义意识形态的价值判断、理论观点去主导、引领、解决社会的各种问题。2013年,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我们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否则就要犯无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

二、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权力基础

在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始终是一种占主导地位并起引领作用的意识形态。自从20世纪初期传入中国,马克思主义伴随着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不断发展壮大。中国共产党人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理论体系。

但也要清醒的看到,在社会转型期和社会矛盾多发期,各种社会思潮也不断滋长蔓延,意识形态领域“多种话语”的对话与交锋日趋激烈,马克思主义话语的主导地位遇到了越来越多的挑战与问题。在社会发展日益多元化、价值观念大碰撞、文化交融与冲突如此复杂的时代背景下,仅仅依赖于传统策略来维护和巩固意识形态安全,显然无法解决问题。为此,必须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主导话语权的科学性、合法性和时代性的权力基础,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和民族复兴提供战略支撑价值。

(一)科学性

科学性是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理论根基。列宁曾讲过:“马克思的哲学是完备的哲学唯物主义,它把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了人类,特别是给了工人阶级。”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革命性,它把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作为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正因为如此,马克思主义话语权才得以确认。我们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必须以实践为基础,紧密结合实际,不断研究和解决随着时代的前进和实践的发展所提出的新情况、新问题,使它成为永葆青春活力的科学真理。

(二)合法性

合法性是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现代内核。话语权之所以具有权威性,来自其合法性。“合法性”是国家意识形态引领社会思潮的社会主体基础和条件。马科斯.韦伯认为,“合法性就是促使人们服从某种命令的动机,任何群体服从统治者命令的可能性主要依据他们对统治系统的合法性是否信任,统治的合法性基础在于合法性信仰。”也就是讲,如果人们丧失了对特定意识形态的信仰,那么政治权威的合法性就缺失,人们就会否定和抛弃这种信仰。这就像哈贝马斯所言,“任何一种政治系统,如果不抓住合法性,那么,它就不可能永久地保持住群众对它所持有的忠心。”总之,合法性反映了人民群众对政治系统的信任和支持程度,国家意识形态只有建立起广泛的合法性,才能给引领社会思潮提供坚实的基础和支撑。

(三)时代性

理论需要伴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进行自我发展,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理论品格。恩格斯告诫我们说:“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的烂熟地加以重复的教条。”因此,马克思主义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静止的、孤立的去研究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同现实生活中的生动发展割裂开来,它就会丧失生命力。这就要求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必须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伴随时代主题的转换而不断更新和完善。

三、马克思主义话语权面临的挑战与问题

在当前新的国际、国内历史条件下,马克思主义话语权面临着很多的挑战和问题,笔者通过认真梳理,总结了以下比较突出的几个方面。

(一)西方国家“话语霸权”挤压马克思话语权的作用力

在当前国际意识形态话语权争论的实质,就是少数西方国家依据其经济、文化强势地位,向发展中国家推销自己的意识形态问题。在意识形态话语权问题上,西方国家占据了优势地位,形成了话语霸权。某些西方国家凭借其超强的经济地位、文化地位,在国际交流中更多的使用本国的语言,这样就形成了强势文化对弱势文化的语言优势,使西方大国能够获得更多的话语权。

另一方面,西方发达国家的文化产品的输出成为推行文化霸权主义的重要载体和渠道。通过不断加大对文化产品的投入,将大量的影视电影、报刊、书籍等文化产品倾销到发展中国家,这些文化产品对发展中国家提供的不仅仅是娱乐和享受,还有西方的价值观念。在弗朗西丝·斯托纳·桑德斯的《文化冷战与中央情报局》一书披露:为了渗透美国的霸权思想,中央情报局在文化领域展开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文化输出活动,如举办讲座和研讨会,创办学术刊物,开设图书馆,资助学者互访,捐助讲座教授位置等。通过这些手段来攻击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极力鼓吹思想多元化,宣扬西方的多党制、议会制、三权分立制等西方意识形态,挤压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空间,进而对我国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主导地位构成强势性挑战。

(二)网络化产生的负面影响削弱了马克思话语权控制力

随着中国网民数量不断增长,网络已经成为舆论交锋的最前沿、社会热点的最前沿、意识形态斗争的最前沿,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利用网络提供的便利条件,大肆传播反动信息,不断向我国意识形态领域进行渗透,企图进行和平演变。

一些不法分子甚至是大型的视频网站肆意传播淫秽色情信息,散布封建迷信,毒害青少年,败坏社会风气,其中最著名的案例就是快播公司因涉黄被罚款2.6亿元。另外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制造虚假信息,危害社会稳定,如立二拆四、秦火火曾贴出雷锋照片造谣称:“这是雷锋1959年为自己添置的皮夹克、毛料裤、黑皮鞋等全套高档行头,皮夹克、毛料裤、皮鞋加起来当时在90元左右,而当时雷锋一个月才6块钱。”从而恶意引导网友质疑雷锋“生活奢侈”,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这些网络化的负面影响消弱了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权威性和控制力。

(三)市场化负面作用扭曲了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规范力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仅是一种经济形态,同时也是一种价值体系,公平、平等、竞争、法制、信用等观念构成了市场经济运行的准则。但同时也产生了一些负面效应,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分配不公平现象、利益差距的扩大化,造成部分社会成员心理失衡,产生了对党和政府不信任情绪;市场经济发展,造成了利益主体的多元化,不同的利益主体必定有不同的诉求,进而产生各种不同的价值观,价值观的多样性对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形成了一种分散力;市场经济行为的个人化、独立化,使集体主义观念受到冲击,容易导致全局意识淡漠,产生极端个人主义;市场经济的趋利性,使一些人更加关注自身利益,功利主义倾向严重,甚至一些人唯利是图、损人利己,导致拜金主义盛行。市场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思想观念上的种种负面效应,使马克思主义话语权被冲击、被淡化的倾向日益突出。

(四)宣传工作简单化影响了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吸引力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过程中,我们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宣传教育的内容日益丰富,宣传教育的形式不断创新,但仍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在一些部门和地方,只是照本宣科、生搬硬套方针政策,没有具体的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大搞形式主义,缺乏针对性和实际效果;少数党员干部喜欢利用行政手段解决思想问题,不愿做艰苦细致的思想工作;还有的人面对群众时,不善于讲群众语言,只是空话套话连篇、官腔十足;更有些干部言行不一,说一套做一套,引起老百姓的反感。这些问题的存在,极大的制约了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吸引力和有效实现。

四、巩固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路径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是我国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必须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地位,使马克思主义成为凝聚人心、形成共识、稳定大局的力量。

(一)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增强感召力

习近平同志在思想宣传会议上指出:“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必须正确理解人民群众、人民利益的科学内涵。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把党性和人民性对立起来,或者从某一级党组织、某一部分党员、某一个党员的意志来理解党性,或者从某一个阶层、某一部分群众、某一个具体人的利益来理解人民性,这些理解都是片面的、错误的。我们要头脑清醒,保持警惕,坚持以全体人民整体、长远、根本利益为工作原则,大力宣传阐释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性、人民利益的科学概念、科学观点,不被形形色色的错误思想所误导、所左右。”

在当前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要求聚焦“四风”问题,狠抓干部作风转变,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特别是关系群众切身利益和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我们的党是为人民的利益而存在和奋斗的,但是党永远只是人民的一小部分;离开人民,党的一切斗争和理想不但都会落空,而且都要变得毫无意义。我们党要坚持革命,把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就必须坚持群众路线。我们党在领导中国人民的长期斗争实践中,创造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提出和坚持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密切联系群众的群众路线。

马克思主义始终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此在马克思主义话语权行使的过程中,必须把教育群众和服务群众统一起来。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马列主义意识形态工作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切实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个根本问题。做到把解决思想问题域解决实际问题有机的结合起来,关注民生、倾听民意,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只有解决人民群众的实际问题,才能感到马列主义意识形态是为大众服务,增强马列主义话语权的感召力。

(二)牢牢掌握马克思话语权的主动性

要敢于抢占话语先机。这就要求要在对一些突发事件的报道中,做到第一时间发布准确、权威、公开、透明的信息,构建起以快速反应为条件、正确引导为目的的重大舆情引导机制,早说实事,善说道理。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政治、信息、资源优势,先说话、敢说话、说真话,及时表明自己的态度、只有抢占话语先机,才能做到早发声、早造势,牢牢掌握话语主动权,才能使党和政府的声音始终占据话语至高点,进而保障主流媒体的声音有更广的辐射面、更强的穿透力、更大的影响力,有效的消除负面消息、小道消息的影响,才能做到早谋划、早预断,准确把握人们思想状况、心理状况的变化趋势,进而掌握舆论阵地的主导权。

增强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针对性。一是针对人民群众产生的困惑疑虑,二是针对一些错误的思想言论。在当前多样化的思潮对人民群众的影响越来越大,出现很多杂音、噪音。在行使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过程中,要注重对一些错误的言论进行针锋相对的批评、斗争,才能明辨是非,保障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行使发挥最大的功效。

善于把握马克思话语权的时机。在思想宣传工作中,要善于抓住重要的时间节点,积极谋划,稳步推进。要做到准确把握人民群众的心理变化专题,适时宣传引导,依据事件进展和变化状况及时宣传报道。另一方面,要建立重大舆情分析制度加强对意识形态领域的倾向性问题、社会热点问题、难点问题等舆情信息的分析研究。只有把握好话语时机,才能有效化解人民群众的思想疑虑,找出关注点,营造出有强烈感染力的话语环境,使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发挥到最佳。

(三)宣扬中国传统文化增强其资源建设

在思想宣传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同志提出“四个讲清楚”:“宣传阐释中国特色,要讲清楚每个国家和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基本国情不同,其发展道路必然有着自己的特色;讲清楚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这是我们党第一次较全面地公开阐述中华文化的历史地位、作用和对它的理性认识,深刻的揭示了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只有植根于中国传统的文化中,才能获得强大的生命力。

话语权是硬实力和软实力资源的转化而形成的信息表现力,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资源的成功整合有助于推动国家意志以及政治价值观和文化的吸引力。最近,《舌尖上的中国》在国内外非常受欢迎。因为这个记录片纪录了从繁华的东南沿海大都市到边远大山深处村落的一道道美味佳肴,更纪录了一个个触动人心的故事。它向世界传递了中国人民淳朴、勤劳的精神,彰显着中国作为东方文明古国的深厚文化传统,展示着这片土地上人与人之间、人与大自然之间的和谐美好的关系。

作为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创造了辉煌的文明,这种独特而鲜明的特质,就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内容。美国战略家热津斯基说:“控制人类共同命运努力的成败,归根结底取决于具有极端重要意义的哲学和文化层面,正是它形成了指导政治行为的重要观念和影响”。一个国家要真正成为受尊重的大国,不仅要有以经济为主要内容的硬实力,还要有以文化为主要内容的软实力,一个民族要真正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需要有强大的精神文化支撑。因此,一方面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另一方面,不断加强软实力建设,增强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辐射力。

(四)平等参与、采取多种宣传形式

马克思主义话语权在人民群众内部行使,是一种引导、说服、教育的方式进行的。它要求宣传工作者以平等的态度交流思想、交换意见。邓小平同志指出,“做好思想教育工作最重要的条件,就是凡是需要动员群众做的,每个党员,特别是担负领导职务的党员,必须首先从自己做起。”所以,我们必须做到集思广益,广开言路,畅所欲言,坚决摒弃用大话压人的专横作风;对自己要严格要求,要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深刻剖析自己,对人民群众以诚相待,对正确的意见要认真听取,合理化的建议要及时采纳。通过这种民主的方式,有助于增强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渗透力。

为了增强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感染力,应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宣传。众所周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针对每个单位、每个人的不同情况采用多种方式去做思想工作。立足于实际,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方式,掌握教育对象的个性特征,做到因人施教,依据国内外重大事件对人们思想的影响,做到因事施教,准确把握时代变化对人们思想的影响,做到因时施教。通过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宣传、教育融入到人民群众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实现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理论与实际的密切统一。通过开展丰富多彩和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娱乐活动,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实现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的严肃性与活泼性的统一。

结束语

面对新世纪新阶段新任务,无论是从我们应对新形势、迎接新挑战、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迫切需要来看,还是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客观要求而言,都显示出加强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马克思主义作为当代中国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其话语权的巩固和增强直接关系到民族、国家和政党的兴衰成败。因此,必须巩固马克思主义话语权,继续发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和引领作用。

[1]杨昕.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构成要素及其实现[J].湖北行政学院学报,2013(6).

[2]李伟.网络宣传与意识形态话语权研究 [J].宁夏党校学报,2014(10).

[3]张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的意义、必要与可能路径[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4(2).

[4]黄旭东.加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建设牢固掌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J].贵州社会科学,2013(9).

[5]赵迎凤.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体系的战略重建[J].经济研究导刊,2011(3).

猜你喜欢
话语权话语马克思主义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河北画报(2021年2期)2021-05-25 02:07:18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当代陕西(2019年11期)2019-06-24 03:40:16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当代陕西(2019年10期)2019-06-03 10:12:38
认真看书学习 弄通马克思主义
少先队活动(2018年9期)2018-12-29 12:18:44
中国如何争夺LNG市场话语权
能源(2017年12期)2018-01-31 01:43:06
应提升贫困群众话语权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天津人大(2015年9期)2015-11-24 03:26:32
高职应有自身的“话语权”
教育与职业(2014年1期)2014-04-17 14:28:07
话语新闻
浙江人大(2014年6期)2014-03-20 16:20:34
话语新闻
浙江人大(2014年5期)2014-03-20 16: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