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思考
张瑞芳
(晋中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晋中030600)
摘要:我国旅游业在最近几十年里发展比较快,它属于第三产业,一直被誉为朝阳产业,绿色无污染,资源消耗低,可以带动就业,拉动经济增长,有良好的综合效益。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同样促进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旅游业;若干思考
收稿日期:2015-01-05
作者简介:张瑞芳(1983-),女,山西晋中人,晋中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旅游管理。
中图分类号:F59
收稿日期:2015-02-08
基金项目:本文系淮北市2012年软科学研究项目“淮北市食品工业技术创新问题研究”(编号:2012hbrkx012)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我国的旅游业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带动下取得了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中国旅游业不断地成为中国经济的增长点,并且逐渐会成为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如何确保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亟待思考的问题。
1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
可持续发展的含义是:“不仅要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同时有不会影响后代人对其的需求”。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体现了人与环境和自然协调共生的发展,它不仅具有经济学特征也具有生态学特征。1972年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联合国人类环境研讨会上对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的概念最先正式讨论。此次会议主要以发展中国家和全球的工业化的代表为主,制定人类在缔造一个富于生机和充满健康环境是应该享有的权利。该会议之后,世界各国都开始致力于“可持续发展”含意的界定,并且各个国家对可持续发展的界定是不一样的,统计发现全球已经有超过几百个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可持续发展涵盖了比较广泛的集合名词,是由经济、社会、自然和文化等多种因素组成的一个综合系统。它的核心思想不仅能够满足当代人需求,而且还不会对后代人的需求产生影响。
《里约宣言》中提出:“人类不仅可以享受与自然界的和谐相处,而且还能满足环境与发展的需求,满足当代人和后代人对健康生活的需求。”1980年国际自然保护同盟制订和颁发了《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其中明文规定:“必须研究社会的、自然的、经济的、生态的以及自然资源使用过程的基本联系,从而推动全球的可持续发展。”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共同制定和出版了《我们共同的未来》,定义可持续发展为:“不仅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同时有不会影响后代人对其的需求。”1992年联合国在里约热内卢召开了 “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和《21世纪议程》等相关文件,它们的核心都是可持续发展。中共十五大在1997年将可持续发展战略指定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战略,并且为现代化建设服务。
2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2.1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在可持续发展定义被提出之后,社会各界对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给予了全面、深入的分析和总结,20世纪90年代,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逐渐得到重视,世界组织在1993年对旅游可持续发展给予了最初的界定,旅游可持续发展主要是为了提高游客游览的满意度,改善当地社区的生活质量。“在一个社区或地区中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就是长时间维持旅游的发展方式,同时也可以认为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保持自身的活力,不影响其他事物发展的一种发展模式”这是联合国2001年对于旅游可持续发展做出的定义。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可以简单认为:旅游业的发展就是要实现旅游业与其他各行业之间的融合,从而实现与社会、文化、经济以及环境资源共同的发展,不断达到旅游当地居民的和游客的物质、精神和文化的需求。
2.2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
首先,没有一个健全的管理体制是影响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因。我国旅游业的发展的格局主要以多元化、纵向格局为主。目前的旅游局只存在一个行政管理体系,每一级旅游局都是以从上层到下层的管理方式去管辖、调控,延续到地方基层;很多的其他部委在其日常的行政工作中,没完全形成多条直接延伸至旅游业前沿地带的竖向结构。从利益的角度上而言,这两个机构不属于同一个系统,并且在这些竖向结构中,权益经济核算有时候也不是他们的目的。目前我国政府对旅游管理机构的设置还不健全,有很多地方存在职责不相符的问题,这样不仅违背了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而且还违背了法律和法规的需求。虽然从国家到地方都构建了旅游管理部门,但是不同地区的旅游管理部门其级别、名称和职责存在较大差异,未形成健全、规范的管理网络体系,导致旅游管理无法覆盖整个地区。各级政府管理部门还有待健全和完善,因为他们之间还存在比较薄弱的环节,未能注意到公众参与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未予足够的重视。我国还未形成统一的旅游市场,国家和各地区对旅游企业制定和颁发的管理方式和管理制度不够成熟,甚至存在部门分割、政企不分、企业内部管理体制不完善等问题,从而导致旅游行业缺乏自主性、独立性,不能很好的适应我国乃至世界旅游体系的发展。总的来说,由于我国,旅游管理机构的管理主体比较单一、机构设置不合理、旅游行政机关的职权范围比较小,想要制订了一套适合该地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规章制度、法律法规还存在较大的难度。即使能够制定出相关的规章制度,各地区也只能在自己管辖的范围内实施。
其次,没有能够做好详细的规划是影响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因素。旅游业要做到可持续发展就需要当地政府做好详细规划,统一部署,做好旅游相关设施的开发工作和旅游景点的建设工作。但目前的情况不容乐观,在对旅游景点的开发过程中,不能有效协调好土地、城镇、交通、风景名胜之间的关系,总体的规划与详细的规划存在冲突,不能明确规划分职权。在开发的过程中,不能有效保护资源。另外,由于生活在自然景区的居民素质不高,缺乏大局意识,资源的破坏情况让人震惊。比如,一些当地的百姓把一些珍贵的树木用作廉价的建筑材料;在我国古代留存墓穴较多的地方,盗墓现象也非常严重。
最后,人的主观意识也是影响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错误地认为旅游业是无烟产业,投资少见效快,旅游资源不存在耗竭问题。这些片面的观点,导致旅游业一直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发展。正是受到这些观念的影响,在开发和经营旅游业的过程中,很少考虑到对环境的破坏和对社会资源的消耗。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忽视了旅游文化、环境、社会功能在决策中的作用,从而把追求经济增长作为唯一的目的。
2.3对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思考
相关数据显示,到2020年,我国城镇居民年人均出游4.5次,境内旅游消费总额将超过5.5万亿元,旅游业增长值将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5%以上。对此,发展好旅游业,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首先要有创新发展理念。在发展的过程中要全面落实贯彻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过程中的“五位一体”进行总体布局,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积极营造良好的旅游环境,全面贯彻与坚持依法兴旅。处理好政府与旅游市场之间的关系,力争形成一个游客文明旅游、企业守法经营、政府部门依法监管的可持续发展新格局。推动我国旅游业发展与新型信息化、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相结合,从而实现全面可持续的发展。同时还要尽可能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统一。让国内外游客游得舒心、游得放心、游得开心,在旅游时能够尽情发现美、享受美、传播美。其次,坚持旅游可持续发展观。传统的悲观主义和乐观主义都存在一定的片面性。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关键。“先污染后治理”可能会促使经济短期繁荣,但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衰竭的危机却会隐藏在繁荣的背后。要根据旅游地区居民心理容量,依据游客密度、旅游经济效益、土地利用强度等影响因素确定旅游容量,适度控制旅游规模。最后,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做好以提质增效、转型升级为主线的工作,推动旅游产品逐渐向休闲、观光、度假方向发展,满足多样化、多层次的旅游消费需求;推动我国旅游服务向优质服务转化,实现个性化和标准化服务的有机统一;注重文化的创新与传承,更好地实现可持续发展。
总之,旅游业作为现代服务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增长有很大的带动作用。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是满足产业结构调整和群众消费升级的必然需求,对于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促进经济平稳增长和生态环境改善意义重大,对培养与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薛兵旺.文化旅游促进可持续发展的研究[J].大观周刊,2013,9(4).
[2]宋州.加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路径的研究[J].现代妇女,2014,2(1).
[3]陈沙沙.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对策分析[J].产业评论,2011,20(4).
责任编辑:何玉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