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州戏的发展与传承之我见

2015-03-29 07:12媛,金
关键词:泗州戏唱腔剧目

钦 媛,金 玥

(宿州学院 音乐学院,安徽 宿州 234000)

苏北地区与我国古代的其它平原地区一样,都是以农业为主的生产模式,在长期的生产活动中形成了当地特有的人文习惯与历史文化。泗州戏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两百多年的传承和变迁,最终形成了极具地方特色的传统戏剧种目。但是在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迁过程中,由于生产方式的变化与信息水平的不断发达,一些先进的科技方式逐渐代替了传统方式,而泗州戏这一经典的传统地区剧种的地位正在受到越来越强烈的威胁。

一、泗州戏的起源与发展

泗州戏起源于苏北地区的海州、盐城一带。从最初的艺人民间流浪演唱创作到后期形成风格和统一的唱法、唱腔,经过了两百多年的发展变迁。泗州戏最早起源于1736-1795年的乾隆时期,其早期并不叫泗州戏,而是以一种“拉魂腔”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的民间曲调。最初在海州、盐城地区,农民在农业生产的劳动之余,自编自唱一些带有明显地方色彩和农业生产特色的曲调,以祈求五谷丰登、社会安定。由于这种曲调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并存在,因此有着非常明显的地方秧歌或号子的色彩,被称为“太平调”。后来这种曲调被越来越广泛的传开,被当地的猎户们也传唱和吸收,然后又根据自己的打猎习惯形成了另一种唱腔,被称作“猎户腔”或“拉后腔”。[1]在这两个发展阶段,只是形成了一个戏曲的雏形,最终形成一种有自身音乐和唱腔、曲调特色的戏曲种目。随后丘老、葛老、张老三位民间艺术家将当地农业生产中的“太平调”与猎户们的“猎户腔”综合起来,加上专业的音乐创作与素材整理,不断吸收当地的民间唱腔特点,最终形成了在苏北地区风格独具的“拉魂腔”,泗州戏就是由此开始正式步入发展阶段的。

由于泗州戏是由民间传唱和发展的,因此地方色彩与民间色彩被很好地保留和传承,它不仅完整地记录了当地人们历史时期的生活、生产状态,还全面地反映了人们美好的心理诉求与精神记忆。泗州戏的发展与传承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同的派别,根据唱腔和曲调风格特点的不同自成体系。不同的派别会有各自坚持与传承的谱系,一般是家族式的传承方式,个别会通过师徒关系实现对自身派别泗州戏的传承。

二、泗州戏唱腔艺术特点

1.“拉魂腔”的特点

“拉魂腔”由于起源于民间的农业生产和猎户的打猎活动,因此直接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相关。所以,其中的农业生产活动及打猎活动等就会成为重要的素材在戏曲中出现。一般在其中出现的声音像劳动耕作、日常争吵或哭闹等,都会在戏曲的创作和表现中有所体现。之所以被叫作“拉魂腔”,是由于在创作过程中,一般将女声唱腔设置成翻高八度,而男声则是偏向于使用委婉的拖后腔,形成鲜明的感情表达,因此才被称为“拉魂腔”。“拉魂腔”主要特点是在唱腔上偏重于粗犷与豪放,由于民间起源受到了北方剧种的一定影响,因此形成了这种唱腔特点;同时“拉魂腔”也属于非常整齐的、没有过多变化性的节奏,因此音乐节奏单一性强;在曲调上,“拉魂腔”同样由于受北方戏曲影响,在音程的变化上跳动性强。“拉魂腔”的唱腔多用花腔、专版曲调等,通过大跳音程表现丰富的情感变化。[2]

2.气息运用的特点

泗州戏唱腔中的气息运用,讲究以气调声,即先进行气息的训练与掌握,然后再根据气息变化调整声音的强弱、高低。根据剧本的情节变化与对情感表达的需求,准确地调整气息的强弱,然后影响到吐字、发音、唱腔等变化,对不同的演唱表现要求,要通过气息的调整和收放来实现对演唱的自如掌握。另外将气息调整与演唱有效结合并灵活运用,还能够使嗓音受到保护,保持长期和稳定的优秀演唱水平。泗州戏中一些专门研究气息运用的艺术家,根据泗州戏特点研究出了一些非常有效的气息控制方法,在不同的演唱过程,有相应的气息调方法。在演唱之前有两个步骤:一是运气。在开始演唱之前先运气,将腹腔中的气息运行并向上提升;二是存气。将气息提升至胸腔并存到胸腔部分。这是演唱最基本的准备阶段的气息调整。[3]在演唱过程中就需要根据剧本和情节需要,根据对表现情绪和演唱的曲调,进行气息的变化调整,常用到的最基本的是换气和急换气。另外还有偷换气和情换气,后两种是属于感情表达比较平稳的演唱阶段使用的。

3.方言特色

地方戏曲一般起源于当地人们的农业生产活动或日常生活,因此必然有着明显的民间气息,同时带有鲜明的地方色彩。这主要表现在语言运用上。我国丰富的文化成就了不同地区的方言,而这种元素在地方戏种里表现一览无余。泗州戏也不例外。泗州戏表演中对演唱的语言要求就是要用能够被当地的老百姓所熟知的语言和吐字、发音方法来完成戏曲艺术表现,吐字清晰是最基本要求。因此在基本功练习时,首先要以当地方言来练习准确的发音和吐字。另外演唱过程中的发音不仅要讲求字正腔圆,更要保持其悦耳的声调,同时还要注重不同字词发音所形成的共鸣,吐字要有力度,才能使听众有明确清晰的戏曲感受。

三、泗州戏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观众数量少

由于当今社会多样化的信息传播方式,人们越来越多接受新鲜的艺术表达形式,而对传统戏曲的关注度不断下降,导致了泗州戏的观众数量逐年减少,观众减少直接带来了演员表演积极性下降。目前的泗州戏主要演出形式是以戏曲汇演或者比赛的形式出现,因此这也就成了演员表演和训练的主要目的。同时经费问题也是造成观众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由于经费不足,各种演出的组织、排练、宣传、场地等费用不足,而通过赞助作为经费主要来源,又需要给予赞助方一些戏票,这些戏票大部分都会被浪费掉,因为送出的票可能并不能到达喜爱戏曲的人手中,造成了观众数量减少。

2.戏曲门庭冷淡

由于当今国际化文化融合加速,全球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日益明显,西方文化在我国的影响程度越来越深入。作为演出场所的剧场、剧院等已经大部分都被歌剧、管弦乐表演等占据,这些演出形式更受到多数人的追捧。早期的民间戏剧所需要的演出场所也非常简单,因此场地费也非常低,演员也是以剧团的形式在全国范围内流动演出,因此整体费用偏低,门票自然也非常低。但是随着近年国家发展变化,剧院、剧场也建设得越来越豪华,作为传统戏曲之一的泗州戏无法承受昂贵的场地费用,因此戏曲的地位正在逐渐被西洋艺术形式所代替。

3.演员与剧目断层

泗州戏作为一种传统色彩鲜明的戏曲种目,其在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已经具有了独特的保守思想特点。在上世纪中期,当时的社会整体文化水平偏低,人们的综合文化素养也没有达到当今的水平。因此当时的演员能够引起观众的共鸣,更好地表达戏曲所要传达的精神,使当时的泗州戏表演能够红极一时。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文化水平与艺术欣赏需求也同步发生着变化,传统的戏曲艺术形式与当今受现代文化影响比较深刻的青年一代的思想与文化观念存在着许多不协调的方面,这不仅直接导致了以中老年人为主要受众的泗州戏表演不能很好地表达其所要表现的艺术思想,同时新生代的青年演员也无法理解传统戏曲所要表现的思想精髓。

四、泗州戏传承与创新

1.明确发展方向

针对泗州戏目前的低落状态,通过创新来实现与新时代的对接是不可置疑的发展方向。因此要实现在当今时代下对传统泗州戏曲文化的传承,必然首先要明确未来的发展方向,确立了目标才能进一步寻求有效的创新与发展。目前,我国对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关注度也在逐渐提升,而作为重要的传统戏曲剧种,只有继续以泗州戏传统戏曲为发展方向,才能在保持其重要的地方戏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寻求创新。泗州戏已经形成的艺术表现形式不仅包括其特有的唱腔与伴奏,更重要的还有一些富有特色的舞蹈表演。虽然随着时代变化也加入了一些新的舞蹈形式和元素,但在专业表演要求方面仍然需要提高,这就需要对泗州戏的表演形式进行全面创新,使之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基础上,实现与现代社会文化的同步发展。

2.创作新剧目

创作新剧目是对泗州戏未来发展的最直接手段,只有通过新的剧目表演,才能体现其鲜明的时代气息,才能与时代的发展同步。目前泗州戏的传统剧目表演占据了其表演的主要内容,多年来新剧目的产生非常鲜见,剧团在各地的演出常常会以演出传统作品为主,没有专门将新剧目的开发做为重点工作。虽然在全国各地表演的过程中,也出现过一些通过对传统剧目的改编、移植等而创作出的新剧目,也成就了一些非常优秀的剧目作品,但就泗州戏在当今时代下的发展来看,这些数量是远远不足的,还要加大剧目创新的力度。

3.提高演员艺术能力

由于新一代的青年演员受现代文化影响比较深刻,因此要对其进行特殊的艺术培养,才能使之掌握传统泗州戏的艺术精髓,从而更好地完成表演任务。一方面要对演员的表演能力进行重点培养。这不仅要结合泗州戏的艺术特点与表演习惯,还要结合不同剧目、剧情的需求,进行有效地调整,准确把握人物情感,体会情节所要表达的真正涵义。另一方面要从泗州戏唱腔艺术上进行重点培养,泗州戏特有的唱腔特点与其它地方戏曲都有着明显的区别,其注重表现人物多面情感与性格的要求,是对演员演唱表演的最大挑战。同时要注重美学唱腔艺术的要求,不同的派别也会有各自对唱腔的要求。[4]

4.丰富戏曲创作形式

实现泗州戏的发展不仅要创新剧目,新的创作形式也是最重要的创新要求。由于戏曲的发展要依赖于其在社会中的流传,因此要通过不断表演来加大对社会的影响,提升知名度的同时也要讲求经济效益,要满足这一要求,只有通过丰富的创作形式才能实现。由于当今社会人们更容易接受新鲜的事物,多样化的艺术表演形式才能吸引人们的目光。传统的泗州戏对演员数量的要求不高,由于演员数量有限,自然也造成了其艺术形式受到局限,丰富的创作形式就要加入多人的表演,丰富剧目的表现力,才能在剧目创新的同时,实现戏曲的影响力。

结束语

对传统文化的坚持和传承,不是要求一味守旧,而是要随着时代变化的趋势,对传统文化做出创新与改变,才能成为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文化形式,才能长期处于文化发展的最前端,持久不衰。泗州戏这种传统地方文化的重要代表,如果不能随着时代变化而做出相应的创新,必然会逐渐淹没在文化发展的长河中。传统戏曲文化不仅是地区文化的重要组成因素,更是反映区域性历史发展、人文变迁等社会信息的重要载体,只有保持传统戏种的良好发展趋势,才能保持和丰富国家及各地区的文化建设。因此,泗州戏在当今信息化的社会中,要寻求有效的传承和发展。必然要面对现实的艺术需求,对自身做出适当的调整和创新,才能不断地适应社会发展的脚步,做到与时代发展同步,实现长远的发展与传承。

[1]孔丹丹.泗洪泗州戏的传承与发展[J].大舞台,2011(4):35-36.

[2]吴浩,滑静.泗州戏唱腔艺术特点初探[J].大众文艺,2011(10):94-95.

[3]戴岚岚.泗州戏音乐唱腔发展与传承的思考——以《秋月煌煌》为例[J].池州学院学报,2013(2):121-123.

[4]乔秋梅.试谈泗州戏艺术的继承和创新[J].大众文艺,2013(5):158.

猜你喜欢
泗州戏唱腔剧目
论微时代背景下泗州戏的传承与发展
舞台剧目
“任派”唱腔——忆任哲中
地方戏曲传承发展的泗县探索
经典唱腔 适才做了一个甜滋滋的梦
新见晚清民国传奇剧目十一种
优秀唱腔《徽匠神韵》
论基础教育对泗州戏的传承
文华大奖”获奖剧目
探究网络时代泗州戏的传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