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精品教材建设

2015-03-29 07:12张昌兵
关键词:教材内容精品大学

任 莉 张昌兵

(南京邮电大学 a.外国语学院;b.经济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

精品教材是具有恒久生命力的教材。精品教材对办高水平大学和培养高品质人才至关重要。但精品教材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经历“否定之否定”的不断扬弃过程。本文拟将对推进大学精品教材建设问题进行探讨。

一、推进大学精品教材建设的内在必然性

建设精品教材是中国大学教材建设史发展的自然结果,也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自然结果,同时还是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

(一)推进大学精品教材建设已具备坚实的实践基础

1.大学教材出版量屡创新高

1949年到1978年,中国累计出版大学教材不足3600种。教材匮乏,严重制约当时大学教育发展。而1979年到1990年,累计出版7400余种。仅高校组编、出版的教材累计数量,1998年有8000种,2003年有13000种,2007年有18000种[1]。大专及以上教材出版品种数及初版数量,2010年43029种,初版16488种;2011年48126种,初版17976种;2012年50270种,初版19655种[2]。

2.大学教材质量建设不断跨越新台阶

“九五”期间,“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和“九五”重点学科教材,在内容、体系、方法和手段等方面都有重大创新,其中多数是高水平高质量教材。“十五”期间,普通高等教育国家级规划教材共出版约千种,“十一五”期间,列入国家级规划教材的选题有11642种[1],“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的第一批共有1102种;第二批遴选申报工作已于2014年3月启动。此外,“十二五”期间,教育部联合财政部启动“万种新教材建设项目”,以加强新教材和立体化教材建设,并重视高质量教材推广和新教材选用工作。

(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大学精品教材的条件已经成熟

1.建设大学精品教材所需的中国素材日益丰富

目前,中国的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位,中国制造风靡全球,贸易大国和金融大国地位日益巩固,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载人深潜、超级计算机、高速铁路等科技成就令世界瞩目,综合国力大幅提升。同时,中国的民主法制不断健全、文化日益繁荣、社会稳定、民生不断改善、执政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继续推进。这些巨大成就,值得总结并凝练成理论,写入大学教材。

2.建设大学精品教材的理论准备日渐成熟

知网文献检索表明,对大学教材建设进行理论研究的学者,有重点大学的,也有一般院校的;有教学一线的,也有教学管理部门的;有来自大学的,也有来自出版界的;有资深学者,也有青年才俊。研究的领域,涉及大学教材建设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不同类型高校的教材建设、大学教材建设的国际化与引进国外教材的本土化、立体化教材与多媒体教材建设、教材设计理论、教材建设的知识产权保护与编辑出版问题等。

(三)推进大学精品教材建设已成为时代发展的客观需要

1.打造精品教材是办高水平大学的内在要求

1999年开始的高校扩招,宣告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开始。经过15年扩张,使中国坐拥世界数量最多的大学和在校生。但本科教学质量也因此出现了不同程度滑坡。为此,教育管理部门和高校纷纷加大投入,以全面提升高等教育整体质量。办高质量高水平大学,需要高质量高品位的教材。

2.打造精品教材是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内容

长期以来,国内大学教材建设强调借鉴学习西方,或直接引进西方原版教材,或模仿、参照西方教材来编写教材。但潜移默化中,导致青年学生崇拜西方,很多优秀学生毕业后蜂拥前往西方,给国家造成巨大损失。更主要的是,泱泱大国缺少属于自己的像样教材和像样理论,无形中也伤害了青年学子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但今天,中国经济社会已经发生了深刻剧变,中国学者对此予以解释、总结,形成理论,并在大学课堂上用中国人自己的方式讲述中国人的故事,并使之走出国门,不仅可以改写“中国至今没有一本具有世界影响的大学教材”的历史,还可以增强国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提升中国的国际威望。

二、大学精品教材建设的基本要求

大学精品教材应以培养学生科学信念、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宗旨,基于先进教育理念,借助先进成熟的技术方法,构建集传统主流学术经典思想以及国内外课程改革与学科建设最新研究成果精华于一体的完整知识体系,能够在教师专业素质参差不齐的条件下,确保教学基本品质。大学精品教材建设应符合以下基本要求:

1.要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全球化和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大国崛起是当今世界的典型时代特征。前者要求大学精品教材建设必须始终秉持全球开放意识,海纳百川,积极借鉴学习包括西方文明在内的一切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着眼于世界文明发展的最前沿。后者要求大学精品教材建设应基于中国已重新开始对世界文明产生重大影响,立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展现中国的政治自信、制度自信和理论自信。

2.教材内容要具有传承性和前沿性

传承性是指教材内容选择应依据学科发展的基本脉络,吸收前人研究的主流学术经典思想以及同类优秀教材的核心成果。教材的编写应根据教材适用层次和人才专业培养规格,在对本学科知识体系进行认真梳理基础上,去粗取精,提炼出更多具有广泛迁移力和强劲繁殖力的最基本、最成熟、最稳定的能举一反三的基础性知识,以此构建青年学生的恒久知识体系。

前沿性主要是指特定学科国内外在科学研究与教学研究方面的最新前沿成果。这要求大学教材的建设者应紧跟时代步伐,时刻以敏锐的目光关注学科研究的前沿动态,适时改革教材体系,及时在教材中有选择地吸收本学科领域中经过检验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其中包括能引发学生争鸣和思考的一些学术界尚存争议的学术观点,使学生能站在学科前沿,把握学科发展方向。

3.坚持学生本位原则

在不失学科知识系统性的基础上,大学教材应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心理来组织教材内容和次序[3]。教材内容的选择、学科方法的应用、教材体系的构架、教学案例的组织、语言风格的选用、图书整体装帧的设计等方面尽可能满足青年学生诉求。重视表格、图形、图解和注释的设计,做到图文并茂,以增加教材的可读性和可接受程度,调动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在教材编写时,还应设计一部分有一定深度的内容供少数优秀学生或对本课程有浓厚学习兴趣的学生自学[4]。国外大学教材多采用“小课时,大教材”模式,其目的主要在于方便学生自我学习,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能力。

4.遵循认知规律,构建教材内容体系,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教材建设者应在弄清特定专业的课程体系,以及不同培养目标下的专业课程体系差异的基础上,厘清所建设教材的课程知识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知识之间横向与纵向联系,妥善安排好本教材与同学科其他课程教材内容的衔接,以及与相关学科课程在进度上的配合。教材结构安排应由浅入深,概念的说明、原理的推导、观点的表达等应正确严谨,符合语法规范,并融入学科发展的新内容,即做到知识本身的逻辑系统与学生心理发展的逻辑系统相一致。相反,脱离具体学科专业背景,偏离具体培养目标,片面的不恰当地追求教材内容的“新”与“深”,都有违学生的认知规律。在教材编写过程中,应坚持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从教学中来到教学中去的建设思想,以便准确把握学生的认知规律[5]。

依据认知规律,精心设计安排教材内容,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通过巧妙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储备或已具备的逻辑思维能力,独立提出各种可能的解释,寻找各种可能的答案,最终使学生获得对问题的科学理解。或通过教材内容的精心设计,重演知识的创造、发展和演变过程,让学生了解知识创新的基本路径和模式,进而启发学生寻找前人创新过程的种种缺陷[6]。或通过嵌入对相关知识的拓展介绍,将非本教材主要内容的相关知识、相关基本方法,借助简短的补充性介绍,实现原本彼此孤立但相互关联的各知识点有效串联,最终连接成有机的知识网络[7]。

5.重视学生科学信念培养

信念是科技工作者心灵深处不灭的指路明灯。在西欧中世纪,许多学者正是基于宗教信仰和上帝崇拜而力图证明上帝存在的信念,执着于科学探究,进而推动了当时科学的发展与繁荣。在某种意义上,科学信念的培养比创新能力的培养更为重要。大学是未来科学家和社会栋梁的摇篮。因此,在大学精品教材建设中,教材内容的设计安排,应该有利于对大学生进行科学信念的教育和培养。

6.重视新科技成果运用

作为“网络原住民”的新一代大学生,越来越习惯于电子阅读和多媒体环境。而国内外高等院校早已在高速计算机网络及其他教学设施上投入了大量资金。如美国列入高等教育课程的教材电子化率达到100%,任何一本教科书都有一个强大的网站支持,都有一整套体系可以帮助任课教师设计试卷或布置作业等[8]。中国大学教材建设者应主动顺应潮流,积极将现代网络信息技术、云存储技术等运用于大学教材建设,积极探索出符合中国大学发展的立体化教材发展模式。

三、推进大学精品教材建设的主要对策措施

1.建立健全大学精品教材的有效评价体系

组建一支由教育专家、著名学者、教学一线资深教授、出版界知名人士等组成的研究团队,通过对教材作者、教学一线教师、学生、图书出版商和经销商、大学教材管理部门等,就教材设计思想、教材内容、教材编排体系、教材内容编写方法、教材系列化安排、教材陈述或表达、教材版式设计、教材编校、教材印装、教材市场占有率、教师和学生对教材评价等内容[9],以及教材在理念、内容、组织方式和设计形式等方面的创新情况[10],进行广泛调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完整的可测量的评价末级指标,并给出指标体系中的各项指标的权重,进而形成大学精品教材的权威性评价标准,从而使教材编写有章可循、教材选用有根有据、教材管理与跟踪调查更有针对性、专家在对教材评价或评优时能找到准星。

2.建立健全大学精品教材建设的激励机制

精品教材建设是一项持续性工作,新编写的教材,需要经过教学实践不断检验,需要教材建设者长期潜心锤炼,日臻完善,最终成为精品。但目前高校重科研轻教研,导致很多优秀专家学者或能够获得科研项目的教授,不愿意涉足精品教材建设。为此,亟需建立健全有效的激励机制。主要措施包括:继续执行并完善国家级、省级、校级规划教材和精品教材遴选计划;设立精品教材奖,给高水平高质量教材以重奖;设立精品教材培育基金,加大资助力度;重视精品教材推广选用等。营造重视教材建设尤其是精品教材建设的环境氛围,以此调动高水平教师编写高质量教材的积极性,吸引更多优秀专家学者投身精品教材建设。

3.打造国家精品教材课程数字化网络服务平台

教材数字化代表教材载体演变的方向。数字化教材可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符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育理念[11]。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高校、出版社、精品教材建设者等共同参与,打造开放式的国家精品教材课程网络服务平台,构建专业通识课、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专业选修课等配套系列,以及具体课程的基本教材、辅助教材、其他参考书、习题库、案例库、相关网站链接等配套系列,向国内高校师生提供开源教材模式服务。这样不仅可以让更多的学习者方便快捷地享受到大学精品教材建设的成果,而且可以汇集社会各界智慧,使精品教材的内容不断地得到补充完善,使精品教材的生命力更加旺盛。

4.构建让大学精品教材生命常青的有效机制

精品教材生命力主要在于教材的理念新、内容新、组织方式有创意以及设计形式新潮等。但时过境迁,容易过时陈旧。延长精品教材生命周期的主要措施有:教材在编写或修订时,尽量多援引新近的期刊文献和网络文献,少援引图书文献;顺应学科理论、技术方法等方面的最新变化,及时进行相应的实质性修订再版;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发布最新修订内容,以弥补教材修订再版周期过长的不足;把相关学术期刊、报纸或精选的最新重要学术论文纳入教材内容体系。此外,重视邀请理论功底扎实且编写态度端正的专家学者加入精品教材建设队伍。理论功底深厚的编写者,不仅能够全面系统准确地梳理、总结前人的理论成果,而且能够准确把握学科理论的未来发展态势。而治学严谨、态度端正的编写者,能够以科学的理念为指导,身体力行,全身心投入教材编写。因此说,教材生命力的长短在某种程度上不仅与编写者的学识有关,还与编写者的编写态度有关[12]。

5.借助“拿来主义”提升大学精品教材建设水平

历史上,大学教材的引进,对中国大学学科建设与发展,对中国高等教育的繁荣,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但鉴于引进与使用国外原版教材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今后在外国原版教材引进中,应遵循比较与精选、重点优先、系统配套、同步一致、价格控制等原则;在外国原版教材的使用中,应遵循渐进推广、教法改革、发展更新等原则[13]。同时更应坚持“拿来主义”原则,将重点放在引进西方大学教材建设的先进理念、借鉴西方大学教材建设中好的成功做法、消化吸收西方先进教材的优点和长处等方面,以提高本土教材的学术水准、版面与装帧设计水平等,助推中国大学精品教材建设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

[1]段远源,冯婉玲.研究型大学教材建设相关问题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08(12).

[2]韩敬波.编辑在高校精品教材开发中的角色分析[J].出版参考,2014(6下).

[3]肖全民.关于大学教材的几点认[J].中国大学教学,2011(4).

[4]梁前德,王青林.应用型本科教材建设的基本依据和价值取向[J].中国大学教学,2008(6).

[5]王红梅,胡明,王涛.谈编写教材的点滴体会[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版,2013(1).

[6]周琦,肖瑛.高校教材建设的目标与原则[J].中国大学教学,2004(12).

[7]周嘉硕,杨玲.中外大学教材差异研究[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7(4).

[8]刘银娣.美国大学教材出版面临的困境及原因探析[J].编辑之友,2007(1).

[9]刘中仁,熊斌.高等教育教材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初探[J].中国大学教学,2001(5).

[10]刘景超.高校创新教育教材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2012(5).

[11]余辉晴.应用型本科教材建设研究[J].科学决策,2008(12).

[12]刘渝峡.教材生命力提升视角下法学类大学教材建设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9).

[13]任福兵,王青.高校外国原版教材引进使用的原则探究[J].教育探索,2008(10).

猜你喜欢
教材内容精品大学
整合教材内容,为写作教学提供更多方向
“留白”是个大学问
中英高中地理教材内容的比较及启示
高中历史必修与选修教材内容融通之初探——以选择性必修一的复习课为例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舞蹈系成功召开“天津民间舞项目研究
——教材内容”展示与研讨会
心经精品
心经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