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少数民族地区县域特色经济发展

2015-03-29 04:41:58李媛媛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5年8期
关键词:环江特色发展

□文/李媛媛 韦 华

(1.广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2.河池市财政局 广西·河池)

在当代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县为国之基。壮大县域经济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广大的西部少数民族地区鲜有全国百强县(市),它们大多分布在“穷山恶水”之间,产业大多以农牧业为主,种植业经济效益不高,加上群众科技文化水平不高,种植养殖科技含量低,管理粗放,信息不灵,交通不便,销售渠道不畅等原因,往往造成增产却减收的尴尬局面,要实现与全国发展同步任务艰巨。所以,只有立足实际,充分挖掘和发挥区别优势,利用本地资源,发展特色产品产业,走一条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特色经济道路,才能赢得发展。

一、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县域特色经济发展现状

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以下简称环江县),位于广西西北部,是全国唯一的毛南族自治县。该县物产资源丰富,是中国香猪原产地、全国绿化模范县、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中国兰花之乡、中国菜牛之乡、广西最大的无烟煤生产基地、广西十佳桑蚕生产基地。有木论自然保护区、九万山自然保护区、明伦北宋牌坊、新坡农业生态园、琼园生态园、华山生态园、黔桂古道、洛阳文雅天坑、明伦牛角寨瀑布群等主要旅游景区(点)。有煤、铅锌、铁、锡、滑石等20多种矿产资源。有香猪、菜牛、香鸭、香糯、香粳、香菌、西瓜、油茶、石崖茶等著名地方产品。由于受地理位置偏僻,自然条件恶劣,交通落后等影响,产业结构相对单一,经济规模小,综合财力小,竞争力弱。2013年,环江县地区生产总值35.86亿元,全区排名77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3,016元,全区排名73位;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15.5%,全区排名83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507元,全区排名82位;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665元,全区排名69位。

二、环江县特色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1、经济规模小,综合财力不强。从增长速度看,财政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均低于全市平均水平。从规模上看,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占全市的6.78%、5.28%、6.24%、3.81%和8.02%。

2、乡镇工业经济规模不大,地区间发展极不平衡。桑蚕养殖以南部的大才、思恩,中部的洛阳、川山等乡镇发展较快;北部的长美、明伦、龙岩和西部的下南等乡镇发展缓慢。林业方面,全县各乡镇都具有林业传统种植优势,但当地的加工企业很少,产品低端,利润低。2013年底,全县规模以上企业仅有20家,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仅为130,445万元。

3、品牌意识薄弱,整合营销传播力度不够。环江县物产资源丰富,在桑蚕种植、有色金属、文化旅游、香猪养殖、生态种植等方面都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品牌意识薄弱,能进入大众视野且被记住的品牌寥寥无几,且整合营销传播力度不够,资源不能得到最优的组合配置,导致产业附加价值低,综合效益偏低,比较优势得不到最大限度地发挥,严重制约了整个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4、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特色优势不明显。一是农业劳动力素质低,主要依靠老、弱、妇女,生产技术落后;二是有些乡镇虽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但由于资金、土地、市场、观念等因素的制约,难以形成拳头产品。有的乡镇虽然特色产业达到了一定规模,但由于产品单一,产业链短,资源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三是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弱。农户与农产品加工企业之间没有形成良好的利益链接机制,难以形成专业化生产和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

三、环江县特色经济发展对策思考

1、优化产业布局,强力推进深加工,提高有色金属产业的经济效益。环江县应主动投入到河池市有色金属行业发展总体规划内,充分利用河池市“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两头在外”开放带动战略,推动环江县有色金属产业发展。充分利用河池有色金属产业雄厚的技术力量和人才队伍、成熟的工艺技术和广泛的购销网络,对接东南亚和澳洲国家丰富的矿产资源,为环江县有色金属工业的发展提供长期的、稳定的和多元化的原材料供应渠道。

2、抓特色、创品牌、促规范,大力推进香猪产业。推进香猪生产标准化及设定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加强无公害食品、生态食品、绿色食品的认定和管理工作,引导产品走向高端市场。加大宣传力度,设立香猪产品专卖店,打入宾馆、酒店、农家乐、超市等市场。加大财政政策扶持力度,建立奖补机制,完善“农贷、农保、农投、农担、农信”和“惠农卡”等服务政策,重点扶持龙头企业、养殖户、家庭农场、妇女进入行业。同时,还应建立稳定的价格机制,消除群众后顾之忧,保证农户养殖积极性。

3、以特色生态文化旅游为纽带,进行立体式营销。抓住“毛南族”的民族文化特色、喀斯特原始森林、文雅天坑等的优越生态环境和汉代茶马古道的历史积淀等现有优势,找准定位,打造特色生态文化旅游景区,拓宽毛南族文化产业。环江县应坚持民族风情跟自然景观相结合,通过展示毛南族历史文化、古建筑、民间服饰、民族歌舞、民族特色工艺品等,让游客感受到风景优美的同时,也领略独特的毛南族风情。

4、引进先进技术,加快人才培养,建立高效示范区,确保桑蚕发展后续动力。截至2012年底,环江县桑园面积达16.25万亩,蚕农卖茧收入突破6亿元大关,蚕茧产量为15,780吨,产值突破6亿元。但在人才方面,平均每个乡镇农业技术服务人员不足5人。应加强人才管理,大力引进先进人才,举办蚕农技术培训,鼓励蚕农积极学习和掌握种养技术。同时,还应整合优势资源,建立高效示范基地,扩大产业影响力。加快招商引资步伐,引入龙头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激发蚕茧需求动力,解决蚕农卖茧后顾之忧,最大限度激发蚕农积极性。引入先进技术,加快产业升级,扩大生产能力,丰富产品种类。在继续培育传统的缫丝、丝绵、织稠、服饰和家纺等,同时扩大开发桑枝使用菌类栽培,在“广西食用菌产业发展十强县”的基础上,做强做大做优食用菌产业,使桑树从头到脚都得到高效利用、变废为宝,提高农田资源转化成经济资源效率,促进农民增收。

5、扶持龙头企业,加快产业转型,做强糖业和林业。环江县应充分发挥洛阳、思恩、大安、大才等甘蔗产量大乡(镇)的示范作用,大力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积极落实稳健的价格调节机制,研究培育优良品种,提高蔗糖产量,加快蔗糖料深加工,提高综合利用效率。比如,蔗渣可以深加工成造纸原料,可加工成有机化肥等,不仅提高综合使用效率,也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促进糖业发展良性循环。同时,在现有的远丰、丰林、锦林、佳禾等几家大企业的基础上,积极鼓励资金和技术雄厚的投资主体兴办绿色产业,建立商品林基地,充分利用林业资源,鼓励引导林农投入,建立“公司+农户”模式。采取形式多样的养殖方式,推动林下产业发展,实现“一林带多”的经营模式,提高林业资源使用效率。目前,适合环江县林下养殖的范围很广,包括下南菜牛、各类家禽、兔子、山羊、肉猪和黄牛等。

6、加快招商引资和资源整合,引进先进管理理念和营销模式。近年来,环江县县域经济获得了相对较快的发展,但由于地理环境恶劣、基础设施薄弱、产业结构不合理、人才缺乏等原因,经济发展质量和经济总量在整个广西来说还是偏低。2013年环江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13,016元,不足广西平均水平的1/2,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1/3。要在基础薄弱的情况下获得长足发展必须要善于整合优势资源,形成特色产业链,相互带动,如:发展旅游业,可以带动本地的民族文化、生态种植、特色农副产品、手工艺品、产品深加工、现代物流等行业联动发展。同时,还要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和营销模式武装本土企业,促使企业快速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还可通过加快招商引资步伐,解决部分企业融资难问题,加速基础设施建设,从而提升产业的附加价值和整体经济实力,促进县域经济快速平稳发展。

猜你喜欢
环江特色发展
春色环江
歌海(2022年6期)2022-02-04 12:31:28
适宜环境下环江香猪本交配种优劣势及操作路径
畜禽业(2021年4期)2021-12-05 10:57:34
特色种植促增收
今日农业(2021年17期)2021-11-26 23:38:44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中国核电(2021年3期)2021-08-13 08:56:36
千峰林立
中医的特色
奇特的环江铁胆石
宝藏(2018年9期)2018-09-18 11:09:44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华人时刊(2017年21期)2018-01-31 02:24:01
完美的特色党建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北方交通(2016年12期)2017-01-15 13: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