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教育视野下的英语诗歌诵读教学

2015-03-29 04:08曾庆荣
大学英语(学术版) 2015年1期
关键词:外语教学外语诗歌

曾庆荣

(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外语分院, 浙江杭州 310035)



外语教育视野下的英语诗歌诵读教学

曾庆荣

(浙江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外语分院, 浙江杭州 310035)

本文提出对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进行英语经典诗歌诵读是实现外语教学向外语教育转轨的一个有效途径。一方面,英语诗歌诵读实现英语学习的正迁移,从而达成外语教育技术层面的目的;另一方面,英语诗歌经典作品的审美与教化作用有助于当代大学生精神成人,使得外语教育的社会文化功能得以实现。因此,大学英语教师应把每一次英语教学活动都当作是一个英语教育的过程,既致力于学生外语能力的提高,也心怀其心灵的成长。

外语教育视野;诗歌诵读;正迁移;精神成人

1.缘起

有相当长的时间,我注意到学生们不喜欢朗读课文。于是,2011-2012年秋季学期,我把英语诗歌的诵读和鉴赏和大学新生(非英语专业三本)的英语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因为我相信英语诗歌的魅力既然能够感染我,同样也应该能激发他们对于英语的热爱。不料,我的收获远比我预期的多。

在《新编大学英语》(浙大版)第一册第七单元ChoicesinLife的教学过程中,首先,针对choices和decisions这一话题做了相应的课堂口语练习的铺垫之后,我向学生推出了美国诗人Robert Frost的诗作“Two Roads Diverged in a Yellow Woods”, 包括每一句英语诗句之下附有相应的中文译文,在逐句解读了全诗(包括诗句的理解,不常见单词的正确发音,以及诗歌的节奏及韵律)之后,我推出了两个版本的本诗的配乐朗诵的视频,一个是网友制作的(女声),另外一个是福特轿车的广告,学生明显喜欢后一版本,因为视频主角的形象十分契合这诗歌的氛围,当然,标准的美语配音也是加分项。我给学生播放这个视频的过程中要求他们模仿,过后,我请学生中声音条件好、英语发音比较标准的同学在全班同学面前做配乐诗朗诵,不少学生踊跃尝试。我也向学生提及诗人人生中的重大抉择:40岁,卖掉农场,移民美国,专业从事诗歌创作,获得成功,并问学生是否敢于做这样的选择;之后,我没有从每单元常规作为中心的in-class reading passage开始, 而是选择故事性较强的after-class reading passage — “The Two Brothers”作为切入点,在给学生就整篇文章故事梗概作过介绍之后,针对课文里的两个场景(兄弟俩看见刻字的大石头和多年后兄弟重逢),布置给学生两个角色扮演的口语任务。这两个场景课文里有较多的对话,私下里我十分担心学生完全背诵里面的对话来应付我,不料,他们给了我一个很大的惊喜。其中的一组同学的口语活动是这样进行的:两个学生在模仿两兄弟在森林里看到刻字石头的时候所进行的“去还是不去”的激烈争论,正相持不下的时候,另外一个学生以智慧老人的角色,以低沉的语调吟诵着“Two Roads Diverged in a Yellow Woods...”缓缓走上台,用平实的语言规劝兄弟二人各自遵循内心,尊重对方的选择。在这个对话练习中,这个学生的诗歌朗诵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整个的口语活动中,既有弟弟激进俏皮的反驳,也有哥哥沉稳却有失进取的规劝,更有老人智慧且诗意的人生解读,真是令作为他们老师的我深以为傲,深深体会到了为人师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我的学生都是独立学院的三本学生,毋庸置疑,独立学院的学生培养更重视实效性,所以有人会说这样阳春白雪的英语诗歌赏析没有实用性意义。但是,在一个学期的英语经典诗歌诵读鉴赏教学之后,我注意到学生对于英语诵读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他们对于英语的兴趣也提高了,课堂氛围也明显比前几届学生好,这些学生告诉我:之前他们从来不知道英语诗歌这样动人,英语会这样美。

2.现状

无疑,经典英语诗歌诵读帮助笔者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在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教学中却未得到足够的重视,这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教材。现在各大高校使用的大学英语教材主要有:

(1)由李荫华主编,上海教育出版社推出的《大学英语综合教程.全新版》;

(2)由董亚芬主编,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英语》;

(3)由浙江大学编著,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新编大学英语》;

(4)由郑树棠主编,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的《新视野大学英语》;

(5)由张隆胜、曹彬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新起点大学英语》。

这五套教材中,只有《大学英语综合教程.全新版》把英语诗歌部分放在读写(或精读)教程里,是英语语感提高(Language Sense Enhancement)这一部分里的内容,除了英语诗歌之外,还提供诗歌作者简介及其汉语译文还有相关注释。显然,不像其它4套教材把诗歌仅仅作为听力材料(学生很容易认为它们不实用而忽略了),这套教材是把诗歌作为让学生去朗诵,去欣赏,从而提升英语语感的有效手段,遗憾的是这一部分内容并没有配备音频或视频文件让学生去研习、模仿,对于成长于影音文化环境的当代大学生们而言,这一部分的内容很可能被忽视。

第二,教师理念。不少大学教师认为,他们当中有些人认为面向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大学英语教学应该重视实用性,英语诗歌教学无足轻重,可有可无。

第三,教师能力。不少大学教师认为自己在处理诗歌这一文学体裁时感觉力不从心,无从下手。

3.原因

英语诗歌教学得不到足够的重视,笔者认为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我国外语教育界重视外语作为工具的实用性,关注教学技术,缺乏“外语教育”的大局观。关于“外语教学” 和“外语教育”这两个仅一字之差的概念,蔡永良教授(2013: 65)提出“前者着眼语言教学方法和效果等微观问题; 后者除方法与效果等问题外关注与社会文化和历史传统等相关的语言教育宏观整体。” 也就是说“外语教育”涵括了“外语教学”。外语教师仅把外语教学活动理解为帮助学生学好外语的技术活,忽略了外语教育的社会文化功能,无疑是短视行为,无法应对时代的要求和挑战。因此,外语教师的教学理念还是教学活动都迫切需要从“外语教学”向“外语教育”转轨。

笔者十分赞同蔡永良教授(2013: 65)的观点:外语教学活动的整个过程是一个教育过程,涉及教学质量和方法之外的很多因素,比如外语与母语,外语与社会文化、历史传统、民族认同乃至国家利益之间的关系等等。 大学英语教学的确很大程度上仅停留在“外语教学”这一微观层面上,大学英语老师对于外语教学活动的社会文化功能缺乏宏观认知。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他们的精神成长自然攸关国家的前途和利益,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大学英语教师心怀“外语教育”的大局观,不仅“教书”,更要“育人”,经典英语诗歌的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师实现外语教育的这两大功能的有效途径之一。

4.经典英语诗歌诵读教学是实现外语教学向外语教育转轨的有效途径

4.1 英语经典诗歌诵读符合迁移规律,有效实现正迁移

关于迁移的定义,有学者指出:迁移是不同学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存在于各种内容、各种形式的学习中,同样也存在于语言学习中。就语言迁移而言,既包含不同语言之间的迁移,即语间迁移,如汉语和英语之间的迁移;也包含同一语言内部的迁移,如英语词汇学习对阅读理解的迁移(宋广文,于国妮2001:43)。

大学英语教学中英语诵读与鉴赏如何有助于实现英语学习的正迁移呢?

首先,英语诗歌的诵读,对于提高英语语感具有积极促进作用。英语作为语言和我们的母语汉语是不一样的语言系统:汉字是象形文字,“象形”是建立在视觉的回忆基础上;而英语是拼音文字,依靠的是听觉记忆,因此,在欧美,学童学习语言有“朗读”,“记诵”的习惯,训练依靠听觉掌握拼音的准确(蒋勋 2009:12)。而我们的学生记忆英语单词时,一遍遍地在纸上书写,其实就是不了解英语和汉语的这个差异,错把英语单词当作汉字,以为重复摹写的单词形成的视觉记忆能够像汉字一样留存在脑海中,但是他们最终发现单词还是读得不准,拼写也不对,单词记得也不牢。英语经典诗歌作为英语语言的精华,毫无疑问是最好的诵读材料:其选词造句,其节奏韵律,随着其中的情志抒发,在好的音频或视频文件的示范下,学生乐于模仿,反复吟咏诵读,不知不觉中,语音语调得到纠正,英语词汇的多重涵义得以体会,英语构词造句的规律得以发现,如此实现了英语知识技能之间存在的相互正迁移。

另外,诗歌本身具有音乐性,学生在一再吟咏之间,感悟到英语语言的美,聆听自己诵读诗歌时的声音之美,必然会产生一种自豪感和成就感,这种自豪感和成就感促使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甘愿付出更多努力,克服困难障碍,从而在英语学习中取得更多成就,最终实现了英语学习态度与行为规范方面的正迁移。

4.2 经典英语诗歌诵读有助于当代大学生精神成人

关于大学生的精神成人,夏中义(2003:102)认为:精神成人的内涵旨在让一个大学生在本科期间初具“独立精神、自由思想”之潜质,应当是看其在学业之余,能否认真且持续地向自己追问“如何做人”这一终极命题,以及在何种价值水平上思索乃至实践此命题。显然,夏先生更侧重青年学子以“独立自由”为核心的内在修为。而笔者认为以下的阐述将精神成人的内涵定义得更加具体,也更为深刻:“‘精神成人’应表现在内外两个方面:对内的持守与对外的含融。即内在心灵的自由与高贵,对外则拥有博大的心胸与悲悯的情怀(张敏,徐建灵2010:42)。”

那么,诗歌怎么帮助青年学子成为内外兼修的大写的人呢?

其实,已有学者(蔡云云 2005:79)注意到:哈佛大学从 20 世纪 70 年代起就要求学生背诵诗歌, 这一传统延续至今,研诗会、诗歌朗诵会是哈佛大学最常见、最有影响的课外活动,因此,哈佛的学子不仅学术,而且浪漫,不仅有真学问,也有真性情,正如哈佛前任校长鲁登斯坦所言: “诗歌进入我们的校园, 使得哈佛不仅是学术胜地, 更是人性胜地。”

由此可见,经典英语诗歌诵读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哺育大学生的心灵。

首先,诗歌可以塑造人的灵魂,给予心灵以滋养和力量。

读诗让人变得敏感。对美的敏锐的感受能力,使青年学子处处感受到美的存在:自然的美,语言的美,人性的美,所以觉得生活在这个世界是有意义的,是值得的,由此,他们的生活是美的,是有力量的,是可持续的。

现如今,不少高校出现的大学生自杀现象反映了当代大学生精神脆弱,灵魂孤独,倘若他们在心灵孤独寒凉之际能够想起威廉.华兹华斯(William Wordsworth)《咏水仙》当中的诗句:

I wandered lonely as a cloud

That floats on high o’er vales and hills,

When all at once I saw a crowd,

A host of golden daffodils;

Beside the lake, beneath the trees,

Fluttering and dancing in the breeze.

Continuous as the stars that shine

And twinkle on the milky way,

They stretched in never-ending line

Along the margin of a bay:

Ten thousand saw I at a glance,

Tossing their heads in sprightly dance.

The waves beside them danced; but they

Out-did the sparkling waves in glee:

A poet could not but be gay,

In such a jocund company:

I gazed — and gazed — but little thought

What wealth the show to me had brought:

For oft, when on my couch I lie

In vacant or in pensive mood,

They flash upon that inward eye

Which is the bliss of solitude;

And then my heart with pleasure fills,

And dances with the daffodils.

水边翩翩起舞的水仙,金黄一片,是孤独之中诗人的福祉,而对于吟咏这首诗的少年而言,何尝不能给他温暖与力量?这是诗歌里的大自然赋予心灵敏感的读诗少年永恒的财富,比任何珠宝黄金都来得珍贵。这首诗里蕴含的智慧的确印证了弗罗斯特的话: It begins in delight and ends in wisdom(Gray 1990:134)——诗始于喜悦,止于智慧。

其次,当代大学生的课余生活,往往是以电子网络为中心,男生沉迷网络游戏,女生陶醉于网上购物,现在大学的学生生活区门口,一到中午放学时分,各家快递公司的快递包裹齐聚,俨然集市,已成当代大学校园的一景。对于休闲生活,其实诗人W. H. Davies能够启发我们很多。

What is this life if, full of care,

We have no time to stand and stare!

No time to stand beneath the boughs,

And stare as long as sheep and cows.

No time to see, when woods we pass,vWhere squirrels hide their nuts in grass.

No time to see, in broad daylight,

Streams full of stars, like skies at night.

No time to turn at Beauty’s glance,

And watch her feet, how they can dance.

No time to wait till her mouth can

Enrich that smile her eyes began.

A poor life this if, full of care,

We have no time to stand and stare.

诗人用诗歌召唤我们慢下脚步,去聆听鸟的歌唱,细闻花的芳香,凝视星辰的灿烂,天空的浩渺,美人的明眸皓齿和翩翩舞姿,处处是美,时时可喜。倘若当代大学生能以诗人为榜样,他们的休闲生活一定会更充实,更诗意。

另外,诗歌赋予读诗的青年学子博大的心胸与悲悯的情怀。

读诗不仅能让青年学子对美有敏锐的感受力,也能让他们对他人的人生境况有推己及人的体察与关心。约翰.多恩的一首“No Man Is An Island”(《没有谁是一座孤岛》)清楚地教会他:每个人和他人都是休戚相关的,应该具有大局观,我是人人,人人是我,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我为人人,人人为我, 互帮互助,相亲相爱,聚沙成塔,唯有如此,这世界才是美的世界,这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

No man is an island,

Entire of itself.

Each is a piece of the continent,

A part of the main.

If a clod be washed away by the sea,

is the less.

As well as if a promontory were.

As well as if a manner of thine own

Or of thine friend’s were.

Each man’s death diminishes me,

For I am involved in mankind.

Therefore, send not to know

For whom the bell tolls,

It tolls for thee.

总之,诵读英语经典诗歌对于当代大学生的精神成人的作用,不胜枚举。

5.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非英语专业的学生进行经典英语诗歌诵读教学,一方面符合外语教学规律,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实现外语教育技术层面的功能,另一方面也能够通过帮助大学生的精神成长实现外语教育的社会文化功能。大学英语教师无法推卸将英语作为技能的传授任务,更要担起通过英语经典文学作品建树学生心灵的使命。反观我们现在通用的大学英语教材,how to 类型的、以实用主义为导向的英语文章占很大比例,这样的教材之下,更需要大学英语教师撷英采萍,哺育英才。首先,大学英语教师要精心挑选适合大学生的经典英语诗歌,其次,也要认真研究恰当的教学方法,把诗歌教学和其他的教学活动结合起来,这样才能使经典英语诗歌的诵读对于教师还是学生都不是一件单调无趣的苦差事,而是对于教与学的双方都收获颇丰的求知寻美之旅。

Gray, R. (1990).AmericanPoetryoftheTwentiethCentury[M]. London: Longman Group Ltd.

蔡永良(2013). 从外语教学走向外语教育——新形势下我国外语教育转轨的思考 [J]. 外语教学(1)。

蔡云云(2005). 让诵读成为一种快乐——课堂诗歌诵读教学的新体验 [J]. 语文学刊(16)。

蒋勋(2009). 汉字书法之美 [M]. 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宋广文, 于国妮(2001). 中国学生英语学习中迁移现象的研究 [J]. 课程·教材·教法(12)。

夏中义(2003). “精神成人”与大学 [J]. 学术期刊(7)。

张敏, 徐建灵(2010). 音乐艺术素养与大学生精神成人的调查与分析 [J]. 中国农业教育(5)。

2015-02-01

猜你喜欢
外语教学外语诗歌
诗歌不除外
从震旦到复旦:清末的外语教学与民族主义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The Book Review of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诗歌岛·八面来风
The Connection Between “Wolf Child” Story and “Poverty of Stimulus” Argument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外语教学法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