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方丽 苗天顺
(北京工商大学, 北京 100037)
多模态视野下的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模式研究
张方丽 苗天顺
(北京工商大学, 北京 100037)
近几年来,多模态视野下的大学生演讲比赛在比赛形式、命题内容和评估方式上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多模态环境下,非言语交际符号如手势、眼神、副语言等方式来辅助口头语言完成意义的建构和情感的表达,为英语演讲能力的培养提供了新的思路。本项将研究视野扩大为语言信息和非语言信息的综合分析,注重从语言能力转向沟通能力的培养,从单一技能转向多重技能的综合能力培养,探究多模态视野下的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模式研究。
多模态;大学生英语演讲;模式
人们在日常生活交流的过程中,往往在使用语言进行沟通的同时还伴随着其他模态的交际方式。Harrison(1965)曾在论文中指出,“人们在当面交际过程中,约有65%的信息是通过声调和手势传播。Mehrabian & Susan(1967:248-252)指出,人们的交际过程中约有38%的信息通过声音传播,55%通过面部表情传播。传统上人们认为意义表达的方式主要以语言的单模态为主,其它模态为辅。但是在中国国际交流日益深化以及全球化冲击愈发猛烈的今天,单纯以语言为核心单模态分析已经不能全面诠释意义的生成和表达,语言只是众多交际模态中的一种,多模态时代下多种符号逐渐成为交际的中心,使语言的地位产生了变化。多模态话语分析是对交际符号的多种模态,各模态之间的关系所构成的整体意义及其特征和功能的分析(江晗 2012:188)。它不再局限于只分析语言或仅仅以语言为核心的话语分析方式,而是将多种交际符号都纳入分析的框架来全面诠释意义的生成表达。
英语演讲作为一门高级的语言交际艺术活动,是帮助大学生拓展视野、提升文化素养以及培养领导力的有效途径。参赛大学生在英语演讲的过程能够激发学习英语的兴趣,并从整体上提高英语听说读写的水平。是结合语言和非语言交际符号进行的一种特殊的交流活动,它可以被看作是一个多模态语篇。非语言交际符号在演讲中的作用不容小觑:它能够辅助语言,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对烘托演讲气氛和增加演讲者气势等方面起到很大的作用。在众多英语演讲比赛的评分标准中(如CCTV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包含伴语言特征和身体特征等非语言交际符号的演讲技巧的分数占到了30%左右。可见非语言交际符号在演讲中的作用不可低估。在全国各类英语演讲竞赛中,目前最常见的包括“外研社杯”全国英语演讲大赛、“21世纪杯”全国英语演讲竞赛、“CCTV杯”英语演讲风采大赛。随着科技和多媒体技术的高速发展,英语演讲在竞赛内容,方式和评分准则方面也有了新的创意,逐渐融入多模态这个大环境。这种变化不仅对大学生是而言是一种新的挑战,对评委和英语教学者而言也是一个新的尝试。本文通过探究多模态视野下的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希望对教师开展演讲教学及学生在参与各项演讲活动中发挥借鉴作用。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国内传统的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的形式基本为落地赛。赛制为逐层选拔制,各个参赛者先在各自所在大学进行初赛,选拔出的优秀选手再参加本省或本市的复赛,最后参加全国决赛。比赛内容由定题演讲、即兴演讲和Q&A三部分组成。
而随着近几年来媒体网络的高速发展以及多模态环境的构建愈发完善,国内主要英语演讲比赛(例如外研社全国英语演讲比赛和“CCTV”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在形式和内容上都逐渐体现出多模态交际的发展特点,呈现出崭新的比赛模式。以外研社全国英语演讲比赛为例,其现行赛制除了保留传统落地赛之外,还新开辟了网络赛,参赛大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媒体查看参赛所需的各项信息,这不仅极大地提高了演讲比赛的信息传播效果,还丰富了参赛选手的信息资源,使演讲比赛的结构、创新以及号召力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多模态视野下的英语演讲比赛在竞赛方式上的创新让人耳目一新:参赛大学生根据网络公布的演讲主题自拟题目撰写文章,然后模拟现场演讲进行3分钟的录像/录音,并将演讲稿和演讲视/音频文件上传到比赛官方网站,整个比赛的方式不再局限于原有的落地赛模式,这种新形式降低了参赛的门槛,为大学生创建了一个网络展示平台,也为英语演讲竞赛的口语训练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在比赛内容方面,除了传统的演讲环节,各大英语演讲比赛还增加了英语才艺展示环节,(例如“CCTV”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参赛选手可以自选影视作品进行3分钟左右的配音,或是朗诵英文诗歌,甚至演唱英文歌曲等,然后将才艺展示的视频上传大赛官网,通过网友投票的形式来选出优秀选手;复赛中还有英文单词接龙、英语话剧表演等环节,生动有趣的画面和丰富的语言能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和想象力,让原本抽象的英语演讲内容拥有了生动形象的现实榜样。这不仅体现了国内英语演讲大赛在多模态视野下的持续革新,还表达了新时代下我国英语演讲比赛对参赛选手个人性格特点的重视。
在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的评估方面,评委老师也更加注重运用多模态视野下的语言研究成果。评委们不仅关注参赛选手语言质量和演讲策略,还强调非语言交际符号在大学生演讲中的重要性。例如在CCTV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中,评委除了对参赛者的语法、内容和流利度等语言因素进行评价外,还不断调整和细化评分标准,其中约有30%的分值专门考察参赛者能否在演讲中对伴语言特征(如语音、语调、速度等)的控制能力以及身体特征(如手势、表情、眼神、肢体动作等)非语言交际技巧的运用程度。这种多模态视野下的英语演讲比赛发展模式能够使英语演讲者打破单纯培养的英语语言能力的束缚,而更加注重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还能使英语教学者拓展教学思路和方式,不再局限于原来的单一技能,而是更加关注学生多方面综合技能的培养。
在当今大学生英语演讲中,教学效果在单一模态视野下几乎无法充分达到。如果教师能够可利用多模态的优势来强化,补充演讲教学,想必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在多模态视野下,教师应该教导学生利用好互联网平台,由于现今演讲比赛互联网平台及相关的英语学习网站能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元的学习资料并具有较强的交互性,方便学生进行多模态交流和学习,因此学生可以浏览网站上的视频和音频,了解往届大赛优秀选手的参赛资料,通过生动有趣的画面和丰富的语言刺激学生视听觉器官,使参赛选手身临其境,让原本抽象的自我英语演讲训练内容拥有了生动形象的参照和榜样(韩荣2009:155)。同时,随着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们通过网络平台、微信、微博等渠道获得资源,他们从大量信息中提取,整合有效信息的能力也愈发增强。因此,教师或者竞赛主办方可以通过建立微信群、微信平台或者网络交流平台来为学生提供各种有益的资料:例如有代表性经典演讲名篇,或者包括文本、动画、录像和图片等内容的英语演讲资料,并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心得体会,相互解决对方遇到的问题。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利用多媒体软件来美化演讲背景,不仅能够起到烘托气氛的作用,还能激发学生创新能力。教师还应在演讲教学中充分激发学生个人特点和优势,呈现个性化教学手段,例如有的学生擅长演讲,有的擅长歌唱、表演、配音、朗诵等,所以在教学中应该尽量多的提供展现学生英文才艺的平台,不局限于学生表演形式,充分发挥学生想象力和突破自我的能力。
虽然互联网平台能够充分体现多模态视野下英语演讲的新特点,但是这并未否认教师在英语演讲教学中的主导地位。由于每个学生英语基础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差异,单纯通过互联网平台无法保证学生充分吸收掌握英语演讲的技能。同时参加演讲比赛的选手很难自行发现自身在非语言交际方面的问题,比如有些学生在演讲中有口头禅,或者手势过多、表情生硬,这些问题也许与学生自身习惯有关,需要与教师的互动才能被发现并纠正,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同学老师能够教学相长,通过给学生个性化的策略指导,老师能够更加深入了解学生在演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从而使自己的教学更加高效。
中国大学生在迈入大学校园之前一直更加注重英语基础,也就是单一模态下纯语言的能力,虽然多模态环境提供给学生更多表现自己的舞台,但是我国大学生在英语演讲方面仍普遍存在非言语交际中伴语言交际符号使用形式单一(如仅用升调表达情感),以及身体语言使用缺乏自然性(如表情呆板)的问题。这就要求在传统课堂中的英语演讲教学,教师除了讲授语言内容的表达技巧外,还应该加强非言语交际的策略指导,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策略信息,让学生充分认识到非言语交际训练的重要性(江晗 2012:189)。首先,教师应培养学生个性化的伴语言交流能力和肢体语言交流能力。在多模态视野下,广大教师对英语演讲较常运用的两种非语言交际形式——听觉和视觉给予很高的重视,这是因为非言语交际符号中的伴语言交流能力和肢体语言交流能力可以通过结合这两个渠道来共同诠释英语演讲的整体意义。但是学生目前还是普遍缺乏对非语言交际的理解。例如学者应琼、陈家刚(2014:72)对2012年2位进入决赛(共10位)的调查中发现:他们主要使用平调,而Crystal在对英国为母语的句子声调调查研究后发现母语的声调中平调只占1.7%,这说明他们过多的使用了平调。演讲没有过多起伏,影响了演讲效果。而有的同学也只单一注重听觉效果而忽视了肢体动作,比如有的同学在渲染情绪时仅仅使用升降调,或辅以高昂或低沉的方式进行演绎,但是忽略了运用手势、头部活动,眼神和面部表情等来帮助他们表达情感。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名人经典演讲视频,或者往届参赛优秀选手的视频,帮助学生找到差距,并引导学生模仿。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个人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策略指导,如有的女生擅长表达感情细腻的演讲内容,有的男生擅长有煽动性的建设性演讲内容。通过个人特点选择适合参赛者的演讲内容,能够帮助学生在竞赛中获得相对较好的成绩。最后,由于英语演讲能力在现实生活和工作的沟通交际中性在很高的实用价值,所以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大学生演讲比赛,并明确评分指标中的非语言交际的比例。因此在多模态视野下学生应主动将语言模态与其他模态联系起来,这样既能夯实语言基础,锻炼思维能力,还能提高非语言交际的水平,在英语演讲比赛中表现出更加自然和丰满的自我形象。
多模态视野下的英语演讲教学方式与以前单一模态下纯语言培训方式相比,新加入了视觉、听觉、感觉等能够对语言进行补充促进的有效层面。在媒体运用上,教师除了注重语言本身,还加强对非语言交际能力培养,如手势、动作、表情、肢体语言的培养。在实践教学中,教师通过讲解示范演讲基本技巧,纠正学生发音等纯语言手段夯实基础,同时辅以半语言的Q&A环节模拟训练,帮助学生激发个人特点,反复演练不断提高学生非语言交际能力,从而快速提高学生演讲综合能力。
Harrison, R. (1965).NonverbalCommunication:ExplorationintoTime,Space,Action,andObject[M]. Florence, KY: Wadsworth Publishing Co, Inc.
Mehrabian, A. & Susan P. F. (1967). Inference of attitudes from nonverbal communication in two channels [J].JournalofConsultingPsychology, 31(3).
韩荣(2009). 新媒体背景下的英语演讲竞赛研究 [J]. 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
江晗(2012). 论多模态视野下英语演讲比赛的发展与学生能力的培养 [M].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6)。
应琼, 陈家刚(2014). 大学生英语演讲中的非言语交际模态 [J].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9)。
2015-03-03
张方丽(1993- ),女,北京工商大学经济学院学生,国际经易专业。 苗天顺(1966- ),男,北京工商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商务英语、英语教学。
此文由北京市大学生科学研究与创业行动计划项目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