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高专《导游业务》课程改革的探究
韩宸辰
(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安徽 亳州236000)
摘要:《导游业务》作为旅游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其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学生的职业能力。开展课程改革,不仅能提升学生实践技能,还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本文分析了开展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反思了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导游业务》;课程改革;实践教学
收稿日期:2015-01-2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年度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专业核心课程改革项目“《导游业务》课程改革”(编号:2013BZSZKG02)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韩宸辰(1988-),女,安徽淮南人,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助教,研究方向为旅游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2
《导游业务》课程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型课程,在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上起重要作用。
1《导游业务》课程教学改革的意义
1.1提升个人能力
通过《导游业务》课程教学改革,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树立与时俱进、更加实际的培养目标。改变课堂上教师对学生思维的绝对控制,逐步放弃死板的培养模式,大力发掘学生潜力,开拓学生思维,营造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性学习氛围,真正提升学生的主动性和灵活性,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个人能力。
1.2满足行业需求
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我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接待国和第四大旅游客源国,这势必会对导游从业人员的数量及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这对于国内承担培养导游任务的高职高专院校而言,提升导游素质,提高导游服务质量就迫在眉睫了。然而,目前我国旅游院校及旅游学校培养出的导游人才与市场需求相比存在严重差距,各大高职高专院校由于课程目标的定位模糊,为提升学生导游资格证通过率而重点教授学生理论知识,但用人单位却更看重实践能力。因此,为进一步提升学生素质,满足行业需求,培养出“适销对路”的优秀导游人才,增强职业教育的应用性、技能性。笔者认为,应改革《导游业务》课程教学体系,调整理论课和实践课比重,除培养学生理论知识和职业道德外,着重加大职业技能训练。
2《导游业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2.1以应试教育为主,没有着重培养学生的行业兴趣
《导游业务》课程本身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是一门理论指导实践的科目,其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及考评体系本应围绕实践展开。但由于它是导游证的必考科目之一,而导游证又是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从业的“敲门砖”。因此,高职高专院校在本门课程的实际教学中均以理论教学为主,采取灌输式教学方式,着重要求学生掌握理论知识,而忽略了应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启发学生思维,培养行业兴趣,为现代旅游业发展培养实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2.2实训项目过于单一,缺乏综合性
目前,大部分院校都比较重视本门学科的实践性,在《导游业务》课程开设中都加入了实践教学,融入现代的多媒体教学模式来代替传统教学模式,并安排学生在校内模拟实训室或周边景区进行实训。但这种实训形式仅仅针对学生讲解能力训练,有利于提升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却无法让学生实际工作中需要的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随机应变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等得到有效锻炼。缺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不能满足社会需求和市场需要。
2.3教师实践能力不强,缺乏创新思维
高校教师大多拥有较高学历及丰富的理论知识,却鲜有一线工作经验,大多只是有过几次带团或者跟团的经历,自身实践时间较短,实践能力较弱,职业技能缺乏。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常常出现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教学为辅,较少融入行业最新动态的情况。同时,由于实践经验的缺乏,教师很少按工作流程来进行课程结构设计,很少科学地制定多方位、多层次训练项目,在授课时过多依赖课本,照本宣科现象严重,缺乏创新性思维和与时俱进的精神。
2.4学科建设力度有限,投入经费不足
不少高职高专院校学科建设力度有限,不能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训平台,校内实训室并没有配备完善的实训设备,由于一些高校投入经费不足,学生也无法开展校外实训,无法实现校外专家进校园,校内学生进企业的有效对接。教学实践课仅仅停留在课堂的情景模拟上,缺乏现场感,也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很难实现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目标。
3《导游业务》课程的教学改革措施
针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办学特点和专业特色,对于《导游业务》课程内容的设置,应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和创新,融入行业新理念,不断充实教学内容,完善课程体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积极性,实现多角度、多层次的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3.1教学理念的改革
随着旅游行业的快速发展,行业人才需求也表现出多样化和层次性。旅游一线服务人员,中级管理人员及高级技术人才都有较大市场缺口。对于《导游业务》这门课程,旅游学校,高职高专,本科院校均有开设,这就要求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必须有明确人才培养定位。改革以往落后的教学理念,认清高职高专在整个人才培养体系中的位置,实现不同类型学校分层培养,才能真正帮助学校培养出富有时代特征和行业特色的应用型人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发展目标。
3.2教学内容的改革
3.2.1扩展实训内容
《导游业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科目,它的最终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导游服务技能。目前,高职高专院校的大多数老师都是按照教育部规划的高职高专教材按部就班的授课,而缺乏实践技能培训。因此,在本门课程的改革中,首先要选择合适的教材,按照导游工作流程设计教学,并精心设计“模拟操作”和现场实训。例如:在讲到导游接站服务时,对于接站前的安排、接站时的位置,接站的注意事项都应该设计专门的实训课进行演练。
3.3.2加入专题讨论
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拓学生视野,学校应安排教师利用寒暑假、课余时间到企业挂职锻炼、顶岗锻炼,及时了解行业热点,把握社会需求,同时在实践中搜集一些旅游行业最新动态或焦点事件(例如近几年频频出现的景区涨价现象,国家将五一黄金周划分成多个小长假对旅游业的影响等等)做成专题,带领学生共同讨论,以拓宽学生知识面,为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3.3.3融入综合知识
首先,具有丰富的知识是成为一名合格导游的必备条件,导游人员的知识面既要广又要杂,宗教、文化、建筑、艺术等等都要有所涉猎。再者,由于游客的客源地、身份、地位、职业、年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的不同,对于不同的游客,导游必须有针对性的提供个性化服务。第三,由于旅游行业的综合性,涉及交通、签证、货币、保险、安全等多个方面,因此导游必须掌握相关常识及法律法规,才能确保旅游活动的顺利进行。综上所述,在《导游业务》教学中融入相关综合知识,也是实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
3.3教学方式的改革
3.3.1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摒弃单纯的讲授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运用多媒体教学法、案例分析法、情景再现法、现场讲解法等多种方法为《导游业务》课程构建一个扩大的、开放的、立体的教学空间体系。在灵活运用教学方法的同时,还应积极建立并完善该课程的教学资源及案例库,大大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质量,以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3.2引入“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新方式
高职高专院校应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的前进步伐,鼓励教师指导、学生参与各类导游相关比赛(例如国家导游职业技能大赛,各地旅游形象大使等比赛)。通过比赛摸索自身不足,发现知识掌握的短板,有针对性地不断完善教学体系,实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良性循环。增强学生心理素质,提升学生应变能力,通过不同的环境使学生在思想观念、理论知识、技能水平方面受到全方位的锻炼和提升。
3.3.3校企合作,共同参与人才培养
加强校企合作,为《导游业务》课程的实训实践扩大空间,是实现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高职高专院校不仅应安排学生在校内实训室进行实践训练,还应按照教学计划深入合作企业进行实践练习。深入企业,一方面可以倾听业内优秀导游介绍经验,另一方面可以将所学理论知识付诸于实践,解决理论脱离实际的问题,提高学生核心竞争力,共同培养出知识性、应用性、技术型人才。
3.4教学评价体系的改革
为进一步完善《导游业务》的考评体系,保证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此门课程应改变原有的以一张试卷来衡量学生知识、能力的传统评价模式。按照学生平时课堂参与情况、综合知识掌握情况(笔试)和实际操作能力(面试)三个方面来综合考评。这种笔面结合的考评方式,使得考查内容不仅涵盖专业基础知识和综合技能知识,也包括了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带团能力、随机应变能力及心理素质的考察,能全面衡量学生综合能力。
4结语
针对旅游管理专业的办学特点,《导游业务》课程应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按照“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本位”的培养目标进行课程改革,积极提升学生职业技能,充分发挥其积极主动性,培养出“适销对路”的优秀人才,推动行业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郑璐.当前高校导游业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学教育家,2008(7).
[2]丁雨莲,陆林. 旅游管理本科专业“导游业务”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2012(7).
[3]朱江瑞.四环节教学法在导游业务教学中的应用[J].宁夏师范学院学报,2010(4).
[4]刘玉姝.实践性教学在《导游业务》课程中的应用[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2008(3).
[5]蒋莉.论情景模拟实训在《导游业务》教学中的应用[J].赤峰学院学报,2008(6).
责任编辑:磬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