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本科高校应用技能型人才素质要素构成探讨

2015-03-29 01:46何春艳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5年1期
关键词:技能型应用型毕业生

□文/何春艳

(宿迁学院 江苏·宿迁)

21世纪,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结构调整加速。社会需要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数量和结构远不能满足需求,造成企业招工难。另一方面,高等教育的同质化发展,造成高校大量毕业生“过剩”,就业困难。为了解决这一突出矛盾,顺应社会发展趋势与需求,贯彻党的十八大关于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构想,切实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教育部决定于2014年5月份正式启动高校转型改革,将1999年以后成立的六百多所本科院校率先转向职业教育,培养应用技能型人才。

一、人才素质的理论发展

在理论上,应用技能型人才应具备的素质既区别于研究型人才又不同于高职高专院校的毕业生。应用型本科毕业生在理论研究深度上低于研究型人才,又高于专科院校毕业生;在实践能力上要高于研究型人才,并且不应低于专科毕业生。这就要求应用型本科院校对于人才培养要明确目标,清楚应用技能型人才应具备的素质要素。关于人才构成要素,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特点和内容。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我国在1998年教育部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普通高校教学工作会议中,将人才培养模式概括为学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由此可知,当时的人才要素主要由知识、能力、素质三要素构成。随着高校实践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初人才要素由“三要素”转为“五要素”。“五要素”说认为人才个体内在素质由德、智、体、美、学等五大相互联系的要素构成,其中“德”是五要素中的核心要素。这些要素同时也体现在用人单位人事考核评价标准中。2003年以后,党中央召开了我国第一次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确立了“能绩为衡”的人才观。认为人才要素由品德、能力、知识、业绩四个要素构成。“四要素”观点广泛应用于以后的各种人才标准分析研究之中,社会各界也根据不同的岗位以这四要素为基础设计了不同的评价标准。

二、地方本科高校应用技能型人才应具备的素质

根据党的十八大要求,部分高校将转型为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目标为应用技能型人才。为更加明确培养目标,需要明确应用技能型人才应具备哪些具体的素质要求。我们对于江苏省部分应用型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进行分析,并在宿迁市、连云港市、常州市、南通市、南京市五市分别代表经济不同发展水平的城市里,共选择20家社会用人单位进行问卷调查,综合分析应用技能型人才素质要素的构成。经过对省内部分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分析以及社会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我们总结出目前应用技能型人才应具备的素质要素首要的是品德素质,其次具备健全的身心素质、扎实的文化素质和业务素质。

(一)思想品德素质是高校培养人才的思想基础。品德是最为重要的人才要素,是指人的道德品质,具体包括个人的思想政治倾向、专业观念、工作作风等符合社会主义的道德规范。应用技能型人才首先要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掌握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以及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理;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培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道德观和使命感;具有扎根基层的奉献精神,脚踏实地、艰苦创业的精神,合作共事的团队精神。

(二)健全的身心素质。健全的身心素质是应用型人才的基础素质。没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将来走向工作岗位,不能正确面对各种压力。应用型人才应该具有坚强的意志力和顽强的自信心,心理承受能力较强,任劳任怨,不断努力进取,不断创新。

(三)具备扎实的文化素质。应用技能型人才应具有广博的人文知识、掌握科学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学生在校期间应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培养涉猎文化知识的兴趣,追求自我完善和自我超越,增强文化自信、道德自信和社会主义价值观自信。

(四)具备较强的业务素质。业务素质具体包括:知识运用能力、跨学科学习能力、竞争与协作能力、操作能力。

1、专业知识与综合知识相结合的能力素质。应用型人才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以及广博的综合性知识。21世纪是一个竞争激烈的信息时代,知识的更新速度加快,需要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能够拓宽知识面并具有能随时更新知识,跟上时代发展步伐的能力。随着知识积累水平越高,综合知识面就越宽,就越有助于提高专业知识面的广度和深度。跨世纪的应用型人才应该是专业适应性强、综合素质高、反应迅速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2、跨学科学习的能力素质。信息经济时代,人类对新的知识领域的开拓越来越迅速。高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也已经超越出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范畴。学科之间的界限已经模糊,如果高校教育不能突破旧学科体系的限制和束缚,就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就不能更加丰富和完善本学科。高级应用型人才不只是专注于本学科领域,而是应该拓宽视野,打破学科界限,吸取有创造价值的知识成果,完善本学科专业。社会用人单位需要的是具有综合知识应用的素质和能力人才。

3、竞争与协作的能力素质。竞争与协作能力是应用型人才必备的业务能力之一。由于受传统的教育模式的影响和束缚,阻碍了高校教育改革的步伐,高校缺乏社会竞争意识,人才培养方面对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缺乏必要的训练。竞争会促进人才不断进步,促进社会发展。当然,社会化大生产分工的基础上,协作又是不可缺少的。团结才是力量。竞争与协作两者是有机的统一整体。竞争是在协作的基础上进行的,而协作能够为个人提供发展的机遇及为社会发展提供动力。

4、运用工具的能力素质。当代社会发展必备的工具有外语、计算机和母语写作。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世界经济进一步融合,应用型人才掌握这一能力在今后社会发展中将会更为有利。外语、计算机、母语写作都是将来岗位工作中必备的工具。随着世界经济大融合,对外交流的加强,企业发展需要得到到国际上最新的科研成果,需要熟练掌握至少一门外语;信息时代更加需要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这一工具;母语写作能力也是目前一些高校培养模式的薄弱环节,部分高校毕业生甚至不会写一篇完整的工作报告。

三、应用技能型人才要素的关系分析

综上所述,新时期应用技能型人才应具备品德素质、健全的身心素质、扎实的文化素质和较强的业务素质四要素。

道德修养是人才评价的首要条件,知识运用能力是人才评价的核心要素,专业素质是人才评价的基本要求,身心健康是应对竞争压力的必备条件。因此,品德素质、健全的身心素质、扎实的文化素质和业务素质是体现应用型技能型人才的主要因素。作为培养人才的高校,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构建相应的人才培养模式,设置相关课程和培训计划显得尤为重要。地方本科高校应从这四要素方面设置相应的课程和计划,削减理论性强应用不强的课程,增加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按照本地及周边地区急需的岗位设置相应课程及技能培养方案,培养符合用人单位需求,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合格人才,而不是一味追求向“985、211”等研究型高校标准发展,造成千篇一律的同质化教育,大量毕业生失业,用人单位难找合适的“高级技能”人才。

[1]裴宏森.人才标准要素构成评析[J].人才资源开发,2010.9.

[2]杨伟.新世纪普通高校体育教师人才素质构成要素的探讨[J].甘肃科技,2007.3.

猜你喜欢
技能型应用型毕业生
9岁的高中毕业生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高职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农村技能型供水管理人才培养浅析
最“叛逆”的毕业生
浙江省汽车后服务业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文化育人——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