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振伟,刘 志
(南开大学 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天津300071)
自2007年爆发粮食危机以来,全球饥饿人口不断增加,粮食危机类似一场无声的海啸,把更多的中下层民众推向贫困和绝望的深渊,并使许多已经脱贫的人重新返贫。面对饥饿和粮价高涨,人们被迫走上街头进行游行示威和抗议。随着国际粮食安全问题的日益突出,2008年6 月,全球领导人聚会罗马,商讨缓解世界粮食危机的途径。
世界粮食危机的剧烈程度有着深刻的现实原因。首先,自然因素是诱发世界粮食危机的直接原因。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农业生产仍无法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这决定了农业是一个弱质产业,近几年频繁出现的极端天气和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大大影响了农业生产。自然因素导致的粮食减产对维护世界粮食安全是个不小的打击。
其次,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开展,粮食与能源的联动关系越来越密切。粮食价格更容易受到能源价格的冲击,因为国际能源价格的提高带来粮食生产成本的上升。成本的大幅增长对一些中小农业生产者来说是致命的打击,财力不够强大的农户无法承受高额的成本,生产积极性遭到极大打击,甚至选择退出农业生产,因而导致粮食产量下降,造成国际粮食贸易的数量的减少。同时,由于世界石油价格居高不下,一些科技发达的大国加强对石油替代品的开发和生产,这导致供给生物燃料生产的农产品数量的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玉米被制成生物乙醇,供给汽车消费,出现“人与汽车争粮”的现象,因此,生物能源的开展也加剧了粮食短缺的局面。
再次,粮食进口国与粮食出口国双方粮食政策的矛盾也加剧了粮食危机的程度。粮食进口国与粮食出口国采取相互矛盾的政策不仅无法解决双方国内粮食安全问题,还加剧了国际粮食市场供给紧缺情况。粮食进口国家与粮食出口国家之间没有完善的信息沟通机制与合作机制,带有利己主义的盲目性的决策对双方来说都具有严重的损害性[1]。
与此同时,大量投资资本在大宗商品期货市场的投资对农产品价格持续高位有很大的责任。这类投资对已有的国际农产品市场影响巨大,亚洲开发银行数据显示,仅仅在一年之内,世界小麦、大米的出口价格就分别上涨了130%和98%。国际基金炒家由于利益驱使,对世界粮食市场进行干预和操纵,导致一些实力弱小的国家、地区无法承受持续偏高的粮价,本国粮食安全受到威胁。
最后,从长期来看,发达国家农业生产对发展中国家农业生产的挤压是导致世界粮食危机的重要因素。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农产品的生产方式有了较大变化。西方国家由于拥有强大的科技实力,其生产粮食成本大为降低,因而发达国家利用本国优势对中小发展中国家的农业生产造成了不利影响,导致其粮食生产能力被削弱,粮食产量下降,需要依赖从发达国家进口粮食。这加大了世界粮食危机爆发的严重程度和强大破坏力。
为了应对世界粮食危机,俄罗斯率先提出成立“粮食欧佩克”的设想,在与乌克兰、哈萨克斯坦举行的一次农业峰会上,俄罗斯将这一设想公之于众。
时任俄罗斯农业部长的戈尔杰耶夫认为,在世界粮食生产和贸易过程中应当建立一种协调和平衡机制,以免出现粮食价格过高,也可防止过多的粮食被用作制造生物燃料。在这种机制下,所有的国家都应有一个平衡的粮食生产和消费。一方面,俄罗斯抨击美国推行的生物能源战略,认为此战略要为世界粮食危机的爆发负一定责任。当美国国会通过了一项禁止设立卡特尔组织的NOPEC 法案时,戈尔杰耶夫说:“美国的立法者们应为此而蒙羞。这个世界上充斥着饥饿,而大量的粮食却被用来制作生物燃料。”[2]俄罗斯抨击美国的目的是为了体现粮食欧佩克计划的人道主义色彩,获得道义制高点,强调这一国际机制的正当性和合法性,并借以回应别国对俄罗斯此举的政治动机的质疑;另一方面,俄罗斯又在积极拉拢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开展农业合作。在八国集团峰会上,时任俄罗斯总统的梅德韦杰夫就曾提出他关于保持粮食价格的理念。作为解决粮食安全问题的措施,俄罗斯总统提出建立一个粮食峰会机制,“俄罗斯已经提出了新建议——建立一个有农业部长出席的新形式的G8”。
同样,俄罗斯政府高官提出在独联体框架内建立一个粮食欧佩克组织,以便协商俄乌哈三国在世界粮食市场中的出口政策,并保护这些国家在全球谷物市场中的利益,这种机制有助于制定全面发展粮食生产的联合方案(如欧佩克在石油行业中的行为)。“粮食欧佩克”这一机制的优点在于可以将粮食需求平衡在一个合适的水平,以及调整成员国国内的粮食供应(这也是欧佩克所做的)。这可以防止本国需要的粮食被用于出口。“俄罗斯注意到,在俄罗斯、乌克兰和哈萨克斯坦,由于畜产品和农产品大量出口导致了国内粮食、饲料需求大,价格上涨,由此带来的种种弊端广受诟病。这个新的机制可以参与协调成员国国家间的粮食出口,防止恶性竞争,从而保护成员国农业和畜牧业的利益”[2]。
在全球粮价高企的情况下,在地球另一端的东南亚,以泰国为首的大米生产国为捍卫自身利益,提出成立“大米欧佩克”(OREC)的想法,通过成立大米欧佩克,泰国联合柬埔寨、越南等国来主导和控制大米的出口,并吸收更多的国家参与进来。实际上,早在2001年,泰国就曾提出建立大米输出国组织的想法[3],2007年国际粮食危机的爆发则使得这一设想更为迫切,一方面全球粮价的飙升使得泰国等国的出口收入增加,泰国农民获益,另一方面,泰国等国认为它们在全球粮食市场缺乏定价权和话语权,这又损害了它们的利益。
获得丰厚的出口收入却还要垄断大米的出口,为此要建立大米输出国组织,以此来主导世界大米的价格,正如泰国人所说:泰国出口廉价的大米,却进口昂贵的石油,这不利于泰国本国的国际收支和贸易平衡。这就是大米欧佩克“诞生”的最大理由。在泰国人看来,同样作为国际大宗商品的石油和粮食,石油欧佩克的建立保证了其成员国获得高额垄断利润,而粮食领域却缺乏欧佩克组织。
从经济学角度讲,垄断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会形成的,其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众多的小资本在市场中不断融合,形成了少数的几个大资本和大企业。它们由于规模较大,势均力敌,所以在大范围竞争中很容易产生恶性竞争,最终两败俱伤,双方都损失惨重,因此,大企业会采取妥协和联合的方式,从而减少竞争造成的损失,提高收益。同时,粮食也是当前非常重要的战略资源,因此,少数的粮食出口大国可以利用控制的资源来控制市场,进而控制价格,实现垄断。
在国际粮食贸易中,长期以来一直都存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地位不平等的问题,这也为粮食欧佩克和大米欧佩克计划的提出埋下了伏笔。某些主要的粮食生产国和出口国实行大规模的粮食补贴,减少了本国的生产成本,使得该国的粮食价格在国际市场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从而在国际粮食贸易中占据优势。发达国家凭借资本和技术的优势损害了产粮的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同时也扰乱了粮食贸易的正常合理秩序。
另外,在国际粮食贸易中扮演很重要角色的就是跨国粮商——“ABCD”:ADM(Archer Daniels Midland),邦吉(Bunge),嘉吉(Cargill)和路易达孚(Louis Dreyfus)。粮食价格上涨并没有使一般小农获得更多收益,而是利润都被这四大跨国粮商拿走了。所以,这些粮食巨头在世界粮食危机中赚取了超额利润,嘉吉公司同期净收入从5.53亿美元增加到10.3亿美元,上升86%[4]。这四大粮商分别在不同的农业生产资料领域占据垄断地位,并获取超额利润。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增加了农业成本,也降低了农民种粮的热情和积极性,但是在发达国家由于高额的农业补贴使得农民的利益受损降到最低,而发展中国家的农民就没有如此幸运。这使得这些发展中国家粮食的种植面积也显著减少,这些对发展中国家粮食贸易不利的现象都体现着国际粮食贸易中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不对等地位,同时也是国际粮食危机爆发的根源[5]。
同时,国际粮食贸易的壁垒设置具有不合理性。当全球性的粮食危机爆发后,各个粮食生产国和出口国纷纷出台政策,实行粮食出口限制并提高关税。这些出口限制措施极大地减少了国际粮食贸易量。国际粮食贸易量的减少使人们对粮食危机的恐惧日益加深,粮食减产,限制出口,粮食安全紧张,这一系列国际贸易的壁垒设置也使得国际粮食危机的爆发具有更强的破坏性。
当粮食欧佩克和大米欧佩克的倡议提出后,批评者认为该计划与穷人为敌,只会加剧而不会缓解饥饿和贫穷[6],作为同是东盟成员国的菲律宾的官员认为,泰国的倡议损害了菲律宾的合法权益,特别是菲律宾广大中下层民众的生存权益,因为菲律宾是主要的大米进口国之一,大米欧佩克垄断价格的行为无疑增加了菲律宾的进口成本。为此,菲律宾反对建立大米输出国组织的倡议。
“大米欧佩克”成立的原因看似合理,实际上是几个较大的大米输出国为了联合操纵国际大米价格而选择的一种“漂亮”的外衣,操纵大米价格的本质还是国家利益的驱使。在国际粮食贸易当中如果由供给的一方来制定价格,那么需求方在粮食贸易当中的利益必然遭到损失,对于一些依赖粮食进口的国家来说,过高的粮价会成为威胁国家粮食安全的极大因素。那么,为了维护世界粮食安全及国际粮食贸易公平而建的“大米欧佩克”恰好违背了它的初衷,成为世界粮食安全的另一个威胁因素。并且,几个较大的大米出口国即使结成了联盟,也无法控制大米贸易中的所有生产国,要使所有大米生产者达成一个共同的价格协议几乎是不可能的。
在各方的利益博弈下,在权衡利弊得失之后,泰国政府最终放弃了“大米欧佩克”的设想,泰国外交部长认为,此时成立“大米欧佩克”的时机并不成熟,为在粮食危机中保护自己正当的利益,泰国考虑采取其他的方式。
从经济学上讲,垄断是依靠控制产量而达到控制价格控制市场的,但垄断是不稳定的,由于各个大资本之间都有为了增加自身利益而增加产量的趋势,所以当各个大企业都增加产量时,垄断集团就会破裂,市场就会回到竞争下。总而言之,在垄断价格下,各个垄断合作方都有为自己增加收益的趋势,都是为自己而采取行动,最终会导致垄断破裂。
具体到粮食领域,各个大国之间的博弈使得世界主要的粮食生产和出口国很难形成共识。比如,在俄乌关系方面,两国互为竞争对手,乌克兰认为参加俄罗斯的粮食欧佩克得不偿失,乌克兰粮食协会主席弗拉基米尔·克利缅科认为粮食产量是显示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不可忽视的硬指标。就此而言,乌克兰整体上已经达到了世界粮食平均单产的水平。然而,依照这位乌克兰粮食协会主席的观点,乌克兰不应只满足于达到世界平均单产的水准,而应该争取成为世界领先的粮食生产者,正如他所说:“如果乌克兰的玉米单产在2012年达到美国爱荷华州的水平,那么我们将不会只收获2100万吨作物,而是6600万吨以上,如果我们的大麦产量和小麦产量能达到与法国持平的水准,那么我们可以收获4200万吨大麦和1.08 亿吨小麦。”[7]他同时指出,乌克兰最有前途的农产品是玉米。杂交技术和先进的栽种技术可以让单产超过100吨。他承认,与俄罗斯进行粮食欧佩克合作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从这些国家中我们借鉴不到什么。如果要创建粮食欧佩克,乌克兰应当与美国、法国和巴西合作,我们可以向这些国家学习种植经验”[7]。
在乌克兰人看来,俄罗斯倡导粮食欧佩克来统一协调粮食出口政策无非要加强俄罗斯在农业领域的话语权,而这无疑会损害乌克兰的利益。所以,主要粮食出口国之间激烈的竞争关系让粮食欧佩克的组建在一开始就缺少成功的背景条件。
而在主要粮食出口国的博弈之中,我们不能忽视的是美国在其中所占的重要地位。作为世界第一粮食生产国和粮食出口国,美国在国际市场上所占份额以及美国在当前国际上的强国地位决定了美国拥有强大的话语权。就战略利益而言,“粮食欧佩克”与美国利益并不一致,甚至可以说,这与美国的战略利益背道而驰。因为美国不需要加入任何粮食欧佩克就可以对国际粮食市场施加很大的影响,并且加入欧佩克会约束美国的行动自由。
美国本身的粮食生产能力尚未得到完全开发,国内粮食供给并未受到粮食危机的威胁。美国在世界拥有的农业生产能力之高,让我们很难想象美国会加入“粮食欧佩克”。而且美国国会通过了《反欧佩克法》,这一行动本身就让美国行政当局为难。如果美国反对“粮食欧佩克”,作为美国盟友的澳大利亚、加拿大加入“粮食欧佩克”的可能性就会大大降低,而目前是美国和澳大利亚等国控制着国际粮食市场的主导权和定价权。作为领头者的美国对其盟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只要美国没有加入“粮食欧佩克”,国际粮食市场的主导权就仍然掌握在以美国为首的强国手中,即使是为了维护当前的主导地位,美国也不会同意加入“粮食欧佩克”之中。
就欧盟来说,欧盟掌管农村和农业发展事务的官员玛丽安·费舍尔·伯尔在访问乌克兰期间曾经明确表示,“欧盟不支持乌克兰参与俄乌哈三方粮食联盟”。她强调,“我们不能忘记,乌克兰是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欧盟担心这种卡特尔现象会在粮食贸易中出现,进而影响国际粮食价格”[8]。许多西欧和北美的媒体指出,俄乌哈在这一方面的合作将会对世界粮食市场产生巨大影响,并挑战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等在世界谷物理事会中最具影响力的国家在这一领域的垄断地位。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与乌克兰的粮食产业合作与一体化曾一度有进展的端倪。但是欧盟对这种合作持激烈的反对态度。显然,哈萨克斯坦特别是俄罗斯与乌克兰之间的联合超出了欧盟的设想。
因此,正如农业市场研究协会(ИКАР)的资深分析人士伊戈尔·巴维斯基所说,“让这些国家在粮食和农业领域达成一致的合作是非常困难的”[9]。俄乌哈之间本身就存在竞争,而澳大利亚和加拿大之间也一样存在竞争。如果这些竞争者之间无法达成协议,那么就出现了一个问题:粮食欧佩克的成员将如何控制粮食生产,如何影响粮食价格?成立粮食欧佩克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垄断的形成,客观上要求能够牢牢控制市场,能够控制市场价格和产量,只有能对市场价格和产量产生影响,才能达到垄断时的均衡。当无法达到资源垄断或自然垄断的方式时,最终很难真正控制该商品市场。
对粮食欧佩克而言,其成员国之间如何进行分工?采取什么定价机制?这些都是尚未得到解答的问题。石油这种产品的生产本质属性决定了它能被国家政府牢牢控制,因此其运行机制并未出现问题。但粮食与石油不同,从事粮食贸易的跨国粮商和私人业主们并不会因为国家发出的一声号召就提高或是降低价格,国家政府对粮价的控制力较差,并不具有石油市场的主导和控制能力。此外,粮食生产的过程有其特殊性,粮食的生产存在一定的周期性,粮食生产也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这导致了粮食生产调节政策具有时滞性。即使国家政府使用强制的政策来控制本国粮食的生产,要达到政策要求的产量也需要一定的生长时间,政府无法即时强力地控制粮食的产量。因此,类似石油市场通过调整产量来调整价格的手段无法在粮食市场上应用,由国家政府强行控制国内粮食生产行业的想法是很难成功的[10]。
同时,粮食欧佩克成员国缺乏健全的金融体系,也缺少协调统一的期货市场体系。当今世界随着金融创新的发展,期货市场越来越决定着粮食价格的形成,也使得粮食的金融属性更趋明显。因此,能否建立起统一协调的期货市场体系就显得至关重要。国际粮食期货商的炒作对世界粮食价格的上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由于近年来全球货币超发,造成流动性过剩,而且全球股市债券市场以及房地产市场都颇为低迷,投资回报率降低而且风险巨大。所以大量热钱便涌向了国际大宗商品,如风险较低、价格较稳的农产品期货。2007年,全球投资农产品的金额大涨33%,一路飙升至1750亿美元[11]。芝加哥的粮食期货合同交易量直线上升,世界大量的粮食储备掌握在实力雄厚的国际基金炒家手中。在这种世界金融体系背景下,如果没有完善的金融和期货市场体系,是很难控制粮食价格的,而粮食欧佩克和大米欧佩克的各个成员国恰恰不具有这样的实力。
垄断形成需要有商品自身特性作为基础,即类似于自然垄断或资源垄断,通过控制稀有产品达到垄断,具体而言,垄断商品不能够影响当前世界环境,不会对国家安全、社会稳定产生影响,否则,这样的卡特尔将无法实现,国家法律不能允许。
就粮食欧佩克来说,粮食欧佩克的“流产”取决于“粮食”的特殊本质属性,首先,基于粮食作为生存必需品和战略物资品的基本属性,粮食属于极端重要的战略资源,世界各国普遍重视本国的粮食安全问题,任何国家都不会轻易地让粮食价格被遏制在少数人手中。石油属于自然垄断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这种垄断地位几乎不能改变。石油欧佩克之所以能够得以存在,不仅由于其成员国的市场占有率和价格控制权,还由于欧美利益集团、财团参与其中,众多利益交集。但是粮食的价格一旦被少数人控制,其他国家迫于生存压力会不得不进口高价粮食,而这样的涨价很可能给一些贫穷国家、地区造成粮食短缺和粮荒,这种恶果是谁都不希望看到的,所以国际社会不可能把“粮食”这种本质性的战略资源交由一个唯利是图的卡特尔组织控制。所以各个国家都在想办法提高自己国家的粮食自给率,不要过度依靠通过国际贸易来得到粮食。正因为如此,国际市场的粮食贸易量在全球粮食产量中的比例比较低。2010年世界粮食产量为22.8亿吨,世界粮食出口总量为27554.50万吨,进口总量为26738.10万吨[12],从中可以看出,世界粮食贸易总额在世界粮食总产量所占的比重并不大。
其次,粮食的基本属性决定了建立“粮食欧佩克”的倡议面临巨大的国际社会压力。当前,世界粮价一直在上涨,近年不会大幅走跌,因为粮食需求居高不下。从人道主义的立场观点来看,当粮食危机爆发后,一些国家为维护自身狭隘的利益,出于一己之私,不顾其他国家民众的生存,联合起来卖出更高的价格,这种做法无异于趁火打劫的非人道行为,所以,成立粮食欧佩克和大米欧佩克的设想遇到较大的舆论和道德压力,面对各种质疑和批评,泰国也在“大米欧佩克”的立场上出现了退缩。
垄断需要控制商品市场中大比重的比例,如果无法达到一定份额,将无法实现对价格和产量的控制,最终也不可能形成垄断。
欧佩克一词来源于石油输出国组织,它是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一些主要石油生产国的国际性石油组织,本质上是一个联合起来共同对付西方石油公司、维护石油收入的垄断组织——卡特尔。所以说粮食生产大国如果想达成协议联合成立“粮食欧佩克”,那就必须具有建立卡特尔的条件。首先,建立卡特尔必须要在该产业拥有强大的控制力度和发挥作用的空间,必须可以对产品价格和产量进行直接的控制,并有提高价格的能力。显然,大米欧佩克的代表性与石油欧佩克不可同日而语,所以大米欧佩克的建立缺乏现实的牢固基础。同时,俄罗斯、哈萨克、乌克兰只占到世界粮食出口总量的不到20%,这一比重不太可能对最终定价造成有效影响。
其次,石油欧佩克中的石油企业大多都是国家垄断企业。但粮食与石油不同。粮食的生产和出口由私人企业来掌控,国家无法一蹴而就地提高或降低价格。在俄罗斯,政府有两种办法来调节粮食价格:关税政策和粮食干预,比如政府可以通过购买粮食的方式提高粮食价格;或通过增加出口税,政府可以在世界市场上限制粮食的流量并降低国内粮食价格。但这些措施只能作为最后手段。价格攻势可能会对粮食供应商造成冲击,农民可能会因此而根本赚不到钱。那么下一年,种植粮食作物会减少,国内市场将面临粮食短缺,这将导致面包产品和畜产品价格的上升。而让农业专家们百思不得其解,可俄罗斯官员由不予答复的问题是“建立粮食欧佩克有必要吗?”[9]
在道义和国际舆论的压力下,泰国放弃了成立大米输出国组织的计划,作为替代,泰国发起组建大米贸易合作委员会(Councilon Rice Trade Cooperation,CRTC)。新成立的CRTC 仅仅局限在为大米出口国相互交换其对贸易的看法提供平台。同时,该组织也推动各成员国相互交流农业技术,提高大米产量,但是基于泰国、越南之间激烈的出口竞争,这种信息交流的质量大打折扣,机制建设的匮乏、信息共享的缺失也使得CRTC 处于有名无实的尴尬境地。
泰国的大米欧佩克计划偃旗息鼓,而俄罗斯、哈萨克却对粮食欧佩克计划情有独钟。俄罗斯农业部长宣称:“我们控制了世界粮食市场20%的出口份额,能够通过这种合作将这一数字提升到30%。这种合作正在紧锣密鼓地筹措当中,该项目的实施不仅将会产生一个新的协调机构,还会创造出更具竞争力的现代物流基础设施,包括码头、港口和相关道路的扩建。”[13]俄罗斯希望通过成立粮食欧佩克来使三国粮食出口竞争变成粮食出口合作,从而提高粮价,为俄罗斯乃至另两个国家获得更多的出口利润,按照俄官员的话说:“俄乌哈三家在黑海地区的粮食竞争是无意义的。因为这种竞争的存在,黑海地区的粮食价格长期徘徊在10-15美元之间,比墨西哥湾和卢旺达的价格还要低。而事实上,本应该正好相反。”[14]
对哈萨克而言,粮食欧佩克对哈萨克尤为重要,因为像哈萨克这样的国家没有自己的出海口,不得不使用俄罗斯的港口作为他的粮道。借助一致的价格和对外政策,各方都可以从中受益。因此“当他们作为竞争者出现在世界市场中,他们将会遭受损失,而如果建立同盟则共同获益”[13]。
相形之下,乌克兰对该计划既心存疑虑又充满期待。2013年乌克兰粮食大丰收,但农民的收入却增长缓慢。为此,乌克兰谷物协会认为,建立一个类似于欧佩克的粮食输出组织值得探讨,毕竟对于乌克兰而言同俄罗斯合作可以获得许多好处,而俄乌哈三国共同建立一个粮食盈利分配同盟的构想已经出台五年了,却一直被搁置。在乌克兰亲俄势力的推动下,2013年三国同意来年进行协调合作,乌克兰宣布它已完成粮食同盟方案的计划构想,三国共同协调粮食出口政策。但乌国内的亲欧势力则担心在该框架下,俄罗斯将主导乌克兰的粮食政策,他们认为在全球粮食市场,乌克兰本身就是一个有力的竞争者,“与俄哈的粮食同盟将使得乌依附于他们”[15]。因此他们主张与欧盟建立自由贸易区,扩大与欧盟国家的往来。可以说,乌国内不同势力对粮食欧佩克计划的不同态度集中体现了乌克兰在俄欧之间摇摆不定的矛盾心态,而这种矛盾直接引发了现今乌克兰的政局动荡,也使得粮食欧佩克计划面临更多变数。
对中国而言,中国参与国际粮食贸易,使中国与国际市场的联系更加紧密,能够在国际粮食市场中发挥更多的影响力,但与此同时,中国稳定的粮食供应也将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并将受制于国际市场带来的各种因素的影响。如果中国进口粮食的比重继续增加,粮食输出国便有可能通过粮食禁运对中国造成安全的战略威胁。
从粮食欧佩克的典型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粮食作为生存必需品和战略物资品的属性决定了粮食贸易不可能实现自由贸易。世界任何一个地区的粮食歉收和减产都有可能引起国际市场上的供应紧张和价格波动,所以,在国际上粮食的进出口贸易中,采取贸易保护主义已经成为常规的做法。按照一般道理,如果粮食能够在国际市场上自由流通,其价格由市场调节决定,那么,国与国之间的粮价差额就会缩小到运输费用水平,在这种情况下,那些粮食生产效率高、成本低的国家就会成为当然的供应者,而处在相反条件下的国家就会成为进口国,这样,从世界范围内来看,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实现各国民众的福利,但在现实生活中,几乎从来没有出现过这样的理想状态,很少有国家在粮食贸易中执行自由贸易政策。掌握粮食霸权的美国,虽然宣扬带头推行自由贸易政策,但它一方面实行巨额的农业补贴,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来挤压别国农民的生存空间,从而占领更多的国际市场,扭曲了自由贸易原则,另一方面通过高关税和其他手段将国内保护的门槛越抬越高,以免别国拥有竞争力的农产品冲击美国市场。同样,其他的粮食输出国如俄罗斯、越南、阿根廷等国在国际粮食市场紧缺时,首先限制粮食出口来保证国内的粮食供应。
因此,利用国际市场虽然有利于改善中国的资源配置,增加经济福利,但对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而言,这种做法是极具风险的。同时,中国的大国效应也决定了中国的粮食安全必须立足国内。假如我们大量进口粮食,过于依赖外部市场,必然会抬高国际粮价,对世界市场造成灾难性的影响,它不仅影响进出口平衡,损害民众利益,而且对其他的粮食净进口国构成威胁。
当前,中国粮食安全最大的矛盾是粮食消费增长的速度快于粮食生产增长的速度,这导致中国粮食进口的规模逐年增大。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而随着饲料粮需求的扩大和工业用粮的增加,玉米也正在步大豆的后尘。基于人口规模的膨胀、耕地和水资源的短缺,保持传统的高度自给自足来实现粮食安全的代价会越来越大。基于此,开展农业“走出去”战略势在必行,我们要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通过实行海外开发战略性、短缺性农业资源,作为国内市场的有益补充,毕竟进口部分的粮食相当于节省了中国宝贵的耕地和水。
同时,我们与别国合作,进行制度建设来保证国内粮食供应。比如,通过东盟十加一的框架和东亚大米储备库机制,把粮食安全作为中国与东盟农业合作的重点,加强区域内农业企业的交流与合作,改善贸易环境。现在,中国与东盟在粮食方面的合作,已从一开始的贸易与技术交流层次,提升到共同建立粮食风险预防与紧急应对机制,合作的对象也向外扩大到整个东亚的其他国家。并且,各方把粮食安全的议题也延伸到诸如湄公河区域开发、关税优惠、贸易投资等领域。在东盟十加一的框架之下,通过农业技术交流,推行自由贸易区合作来促进双方的粮食贸易,这对中国而言,不但减少了国际粮食市场的不确定性对中国的影响,缓解国际粮价大幅波动对中国市场的冲击,也增加了中国粮食进口的渠道,为减缓粮食消费的压力提供了有力的保障。通过东亚大米储备库机制,各国共同储备大米用以支援陷入粮食短缺的国家,并且维持大米价格的稳定,该机制将为东盟与中国在粮食方面的合作提供新的平台。
结语
自从石油欧佩克成立以来,它除了给其成员国带来巨大的垄断利润之外,世界其他各国都处在一种经济受损的状态。泰国对世界石油价格上涨的担忧和自身缺乏粮食定价权的无奈由此可见一斑。这既是对石油欧佩克的不满,也是促使粮食欧佩克成立的原因之一。粮食欧佩克的提出,是为了缓解世界粮食危机对各国的冲击和破坏,为中小粮食出口国在国际上谋求一定的权益。它提出的初衷具有积极的一面,但并没有意识到,粮食欧佩克本身就是一个企图对世界粮价进行垄断的组织,这一组织形式如果成立,必然会对国际粮价的被动接受者带来利益的损失[16]。与此同时,当前国际粮食贸易的主导和控制者,基于维护自己的已有利益,必然不会同意建立粮食欧佩克的计划。解决世界粮食危机,维护世界粮食安全,保障人类最起码的生存安全需要的是一个合理、公平的国际粮食贸易环境,这一环境的构建需要的不仅仅是小部分粮食出口国的合作,而是世界范围内更大规模的、以公平为出发点的国际性合作。只有建立起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贸易新秩序,才能稳定国际粮食价格,共同克服世界粮食危机,规避因粮食安全威胁带来的国家生存问题。
[1]王明国.机制复杂性及其对国际合作的影响[J].外交评论,2012(3):151-152.
[2]Зачем МинсельхозвспомнилзерновойОПЕК[EB/OL].http://newsland.com/news/detail/id/253385/
[3]Melissa Alexander.Focus on Thailand:Government takes lead in setting rice exporter[J].World Grain,2002(12):20-24.
[4]尹成杰.粮安天下[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9:93.
[5]Sara J.Schwartz.The Rice Economy of Asia[M].Washington,DC.:Resources for the Future,1986:5.
[6]泰国“大米欧佩克”提议引发争议[N].经济参考报,2008-05-05.
[7]“ЗерновойОПЕК”сРоссиейиКазахстаномневинтересахУкраины – В.Клименко[EB/OL].http://www.proagro.com.ua/conferences/corn2013/4077463.html.
[8]ИннаБогословская,кандидатэкономических наук.депутатВерховной Рады Украины Источник:журнал “Аграрное обозрение”,июль-август2009года[EB/OL].http://agroobzor.ru/article/a-289.html.
[9]“ЗерновойОПЕК”.Отраслевыеэкспертысомневаютсявнеобходимостисозданияподобнойорганизации[EB/OL].http://grainboard.ru/news/Zernovoy-OPEK-Otraslevie-eksperti-somnevayutsya-v-neobhodimosti-sozdaniya-podobnoy-organizatsii-146526.
[10]张锐.“大米欧佩克”的冲动与未来[N].国际商报,2008-05-17.
[11]彭亮.米价蹿升背后的资本推手[N].财经时报,2008-04-11.
[12]刘忠涛,刘合光.世界粮食贸易现状与趋势[J].农业展望,2011(5):44.
[13]СергейОБОЛЕНСКИЙ.Ценаушлавспячку[EB/OL].http://www.kazpravda.kz/ida.php?ida=50466.
[14]俄罗斯、乌克兰、哈萨克斯坦成立粮食欧佩克[EB/OL].http://agroinfo.com/rossiya-ukraina–i-kazaxstan-sozdayutzernovoj-opek/
[15]АгентствоАгроФакт.Зернообъединения:УкраинаиРоссиявернулиськидеезерновойОПЕК[EB/OL].http://www.agronews.ru/news/detail/129710/
[16]陆志明.“大米欧佩克”是一种市场垄断[N].东方早报,2008-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