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提曼·穆明
(新疆工程学院社科部,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高昌回鹘国多元宗教共生并存格局及其历史启示
帕提曼·穆明
(新疆工程学院社科部,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高昌回鹘位于“丝绸之路”咽喉要道,民族迁移、东西方使者、商贾、僧侣往来都途经这里,由此各民族文化交汇发展,进而呈现出宗教文化多姿多彩、多元并立、兼容并包的态势。
高昌回鹘;宗教;历史启示
高昌回鹘王国,创建于9世纪60年代,灭亡于13世纪80年代,是回鹘西迁以后,在西域建立的重要地方政权。西迁的回鹘人融合东部天山南北各居民,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书写了西域史册的新篇章。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由于高昌回鹘王国其位于丝绸之路中枢,其地理位置不仅有利于与周边各政权交往和发展关系,而且还使得这里成为各民族文化的交汇之处,在各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汇发展的过程中,也使得高昌地区的多种宗教并存的格局得以形成,不同的宗教文化在这里展现出多姿多彩,多元并立,兼容并包的态势。
公元840年,漠北回鹘汗国内部爆发了争夺政权的内乱,加之遭受天灾,存在了近一个世纪的回鹘汗国最终瓦解。其中一部分西迁到东部天山地区,以西州为中心建立高昌回鹘政权,所辖部众由此称为“高昌回鹘”,又称“西州回鹘”。高昌回鹘活跃于历史舞台达400多年之久,它曾经是天山东部地区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由于高昌回鹘王国的历代统治者们采取宽容、优礼的态度对待不同的宗教,使得其王国境内佛教、摩尼教、景教、祆教、道教以及萨满教等得到共生并存,和睦相处,高昌回鹘王国时期也因此在宗教文化层面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非凡成就。
古代东方丝绸之路沿线地区,地理位置特殊,宗教种类繁多,内涵丰富,但却始终呈现出多元宗教交流与碰撞、和睦相处的同处态势,由此呈现出传承古代东西文明和东西诸文化的多元景象。高昌回鹘四百余年历史发展过程中,多元宗教共生并存的格局是其宗教文化发展中极其鲜明的特征。回鹘西迁后逐渐放弃了原来的游牧生活而转为定居的农业生活,加之回鹘统治者对待各种宗教都相当宽容,并不以自己的宗教信仰排斥或压制其他宗教,反而能够吸收和容纳不同的宗教思想,王室成员早期信奉摩尼教,后改信仰佛教,当时的民众大多也亦皈依了佛教,还有不少人信奉景教、祆教、道教以及萨满教,呈现出多种宗教并行的信仰体系。
高昌作为我国西域文化的重镇,是世界古代宗教最为活跃、世界宗教文化荟萃地之一,加之历史文化的交流和发展,在此地区建国的高昌回鹘王国则更是以多种宗教共生并存使其名扬海内外。
摩尼教于公元前3世纪兴起于古代波斯,因创始人摩尼而得名。公元6世纪前后,摩尼教随着中亚粟特商人进入西域经商、定居而传入新疆。“他们在东方找到了新的故乡,向他们的新同胞传播他们的思想”①摩尼教和摩尼教文化在高昌回鹘国得到普及和进一步发展,公元9~10 世纪时期辉煌一时,达到了它的全盛时期,并成为当时高昌回鹘王国的国教,从而促进了摩尼教在新疆尤其是吐鲁番地区的迅速发展。摩尼教在高昌回鹘国的范围内,曾有过队伍庞大、组织严密的摩尼教团和寺院,王延德在他的行记中就曾说:“复有摩尼寺、波斯僧,各持其法,佛经所谓外道也。”说明高昌摩尼教寺院经济已经形成,并逐步完善。另据史料记载,摩尼教的信徒上到可汗,下及普通民众,有男有女,种族各不相同,有回鹘人,有粟特人,也有汉人。高昌回鹘摩尼教的兴盛,还突出表现在摩尼教美术的流行,以及以此为基础绘制摩尼教壁画和石窟的开凿。在摩尼教漫长的宗教文化传播与接纳过程中,摩尼教绘画艺术与高昌回鹘民族文化相结合,使其独到的艺术风格跃然于洞窟壁画中,绚丽多姿,光彩夺目。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荣新江就曾精辟概括道“西域是摩尼教的最终乐园”。
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5世纪的古印度,创始人释迦牟尼。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中最早传入新疆的宗教,曾在新疆长时间得以流传,亦是维吾尔族历史上流行时代最长、影响最大的宗教。早在东汉后期,佛教已经传入高昌地区。魏晋南北朝时期,高昌地区的佛教十分兴盛。各地统治者还常常带头弘扬佛法,上行下效,佛法盛行,为高昌回鹘王国佛教的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回鹘西迁建国后,高昌悠久而灿烂的佛教文化对回鹘人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公元983年,回鹘人由摩尼教全部改信佛教,使高昌回鹘王国内的佛教达到全面隆盛之境。历史史籍也对高昌回鹘王国佛教的蓬勃发展有明确记载,北宋太平兴国七年(982年),王延德出使高昌,记载有:佛寺50余区,皆唐朝赐额,寺中有《大藏经》、《唐韵》、《玉篇》、《经音》等,居民春月多群聚遨乐与其间。②这一时期除高昌外,夏都北庭、哈密等地文化昌盛,佛教也极为发达,继而都陆续发展成为了回鹘佛教和艺术中心。许多回鹘僧徒或是争相前往中原学习汉文,或是西至印度学习梵文,求取各种佛经。蒙元时代,高昌回鹘王国的佛教盛行依然如故,甚至有景教徒与佛教徒之间的通婚成为常态,可见当时的回鹘地区对待宗教信仰的宽容度。佛教伴随着高昌回鹘国的兴亡,并一直延续到公元十五世纪中叶左右,前后流行达五百年,高昌佛教才最终被伊斯兰教所取代。
祆教产生于古代波斯,是世界范围内最为古老的宗教,因其创始人琐罗亚斯特教崇拜火神,故而有又被称为“拜火教”或“火祆教”。 祆教大约于公元前4世纪经中亚传入新疆,也是传入新疆地区最古老的宗教之一。从史籍对这一时期祆教在“高昌国俗事袄神,兼信佛教”的记载中不难看出南北朝时期袄教的盛况,高昌几乎成为了袄教传播的中心。高昌回鹘国建立后,祆教势力迅速发展,统治者还专门设置了“萨博”一职加强对袄教事务的专门管理,被回鹘称人称作“波斯僧”的传教士在国家中的地位也相应提高。公元984年,高昌回鹘派往宋朝的使者中,就有袄教传教士位列其中。祆教也随之进入了其发展的鼎盛时期。但因多数人信仰的袄教主要流行于民间,并没有取得官方宗教的地位,而是与当地的原始宗教相互渗透、融合,继而演变为民间宗教的一部分。伊斯兰教传入后,随着信仰祆教的民族改奉伊斯兰教,祆教最终消亡。但作为文化的一种,祆教这个古老宗教的遗风至今仍以民族习俗的形式长期保留在高昌回鹘及其后裔信仰过祆教的如维吾尔、蒙古、柯尔克孜等少数民族的日常生活习惯中。
景教又称波斯教,于公元5世纪上半叶形成于东罗马帝国,是基督教的一支,因继承叙利亚人聂斯托利的宗教主张,故又被称为聂斯托利派。受东罗马帝国的迫害,景教徒在欧洲被斥为异端;在中亚、西亚一带又被视为异教徒,常受到打击,因此,教徒四散逃亡而流亡至东方。波斯教传入中国后,称其为景教。唐初,由于统治者施行了兼容并蓄的宗教宽容政,景教很快传播开来,形成“法流十道”,“寺满百城”的繁盛景象,在内地的传播也达到了鼎盛时期。但好景不长,9世纪中叶“会昌灭佛”的政策,使景教几乎遭受灭顶之灾,被视为“邪法不可独存”的景教受到牵连,在内地的传播基本停止,景教徒被迫向西迁徙。景教传入新疆的时间大约在公元6世纪,在回鹘西迁之前,新疆已有数百年的景教传播历史。回鹘人延续着其善于接受外来文化的特质,他们从蒙古高原西迁西域后,统治者们实行了宗教自由政策,使得各种宗教能够融洽相处,各行其道。景教在高昌回鹘王国时期进入到新的发展阶段,并且十分流行,其教义礼仪也极其深入人心。景教徒的宗教生活更是多姿多彩,宗教节日和宗教礼仪受到当地人的尊重,景教独特的文化也由此得以保留。高昌在此时也就不可避免的成为各种宗教的汇集之地。十一世纪五十年代印度旅行家加尔迪齐在旅行记中说高昌内“基督教徒、袄教徒和佛教徒都并行存在”,③生活在一起。另外,史籍中也记载,景教徒的礼拜堂和佛教徒与摩尼教似乎在一起做礼拜的庙宇并立着。高昌回鹘政权对景教的保护, 促使西域成为景教传播的理想之地,再加上其它诸种因素,很快成为当时世界的景教的一大中心。直至14世纪中叶以后,景教才在西域整个地区逐渐趋于衰落。
高昌回鹘西迁之后转向定居的农业, 由于本民族的内部发展和外部文化的持续接触、互动, 使得当时的高昌回鹘王国社会稳定繁荣,文化交融兴盛。高昌回鹘王国在当地原有文化丰厚的基础上吸收、交流、融汇多元文化之精髓,弘扬优秀之文化,使得“回鹘在此多种宗教信仰下,能转变其思想,改变其民族性,稗凶忍粗放之习性一转而为平和纯朴者,宗教之功不可泯灭,尤以摩尼教为然。同时,回鹘在此多种宗教信仰下,将中国与西方诸民族之传统文明,渐次集合,浑然而成回鹘式合成式文明。”④毋庸置疑,文明的碰撞与交融是人类文明发展史的主流,不同宗教之间的和睦相处,共生共存必然会使各种宗教文化产生互相的交流和影响,呈现出多元文化和谐繁荣的景象。这也是高昌回鹘文化之所以能够别焕新彩,繁荣昌盛的主要原因。
以佛教为主的高昌回鹘多元文化,反映出回鹘的佛教在与东西方佛教文化思想的交流中,不断吸收波斯文化、西方文化和中原文化的给养来丰富自己的传统文化,可谓规模壮阔。随着佛教文化交流的深化,高昌回鹘人于佛学研究和佛经翻译造诣极高,涌现出一批具有精深佛学知识的高僧。例如《金光明最胜王经》、《佛说天地八阳神咒经》、《菩萨大唐三藏法师传》等都是这一时期著名的回鹘文译经,译书风气的兴盛极大地促进了高昌回鹘与中原文化及社会思想领域的交流和学习借鉴,可以说在弘扬佛教文化方面功绩卓著,硕果累累。这种宗教文化层面的积极交流合作,显示出佛教与高昌回鹘的密切联系性,以及在高昌回鹘社会中举足轻重的作用,更是对高昌回鹘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另外,高昌回鹘王国时期,回鹘人对于异族的宗教文化所表现出的包容性、尊重性是及其难能可贵的。可以说,正是这种包容和尊重,才使得高昌回鹘多元文化、多种宗教之间的交互影响,淋漓尽致。例如,具有丰富西方文化知识的欧洲景教徒在西域传教过程中,不仅学习当地宗教,推动其本土化,还将景教经典《福音书》和具有古代西方浓烈色彩的文艺作品《伊索寓言》等翻译成回鹘文予以传播。对此,善于吸收先进文化的高昌回鹘再次表现出其文化兼容性的卓越气派,他们将欧洲基督教文化因子与自身璀璨的文化相融合,创造了丰富多彩而又弥足珍贵的民间故事、寓言和诊语,更是成为今天维吾尔古典文学的宝贵遗产。这一历史启示是非常值得当代各民族借鉴和学习的,只有各民族在对待不同文化时能够做到相互学习、互相尊重、互相欣赏、互相包容,才可能使得各民族之间和睦相处,共同推进团结合作。
综上所述,高昌回鹘之所以能够在宗教文化方面取得如此之高的成就,与其在多元文化交织的历史背景中对待异质文化的平等心态和相互借鉴、相互吸纳等思想密不可分,而这恰恰是东西方文明得以在高昌回鹘王国交往传播的关键性因素。其实,回鹘早在漠北时期就已广泛吸收了中原的文化与西方粟特文化,已经形成了一种东西合成的文化形态,当他们西迁以后又促进了西域合成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尤其是在高昌回鹘王国时期,宗教信仰作为回鹘人精神生活的一部分,多种宗教汇聚并行,相互吸收,共生共存、共同发展,不同宗教在其形式和内容上都不同程度地深深打上了当地传统文化和外来民族宗教文化的烙印。高昌回鹘以其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为载体,向世人展示了高昌回鹘王国文化多元、宗教信仰的丰富多彩。而这种宗教的多元并存现象在回鹘共同体发展过程中所起的文化整合作用是巨大的。多元共生、和而不同、兼收并蓄。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新疆各族人民所创造的绚丽多彩的区域文化及宗教文化的文明成果极大丰富和完善了中华文明的宝库,在各民族优秀文化的相互吸纳和交融的过程中,不仅使其自身的文化得到不断的丰富、发展,并重获新生,同时也为中华文化的丰富与发展起到了增光添彩的作用。
注 释:
① 冯·佳班.《高昌回鹘王国的生活(850~1250)》(邹如山译).第4页.吐鲁番市地方志编辑室.1989年。 ② 《宋史》卷四九○《高昌传》.中华书局.1977年.第14112页. ③ 转引自杨富学《宋元时代维吾尔族景教略论》.载《新疆大学学报》1989年第3期. ④ 刘义棠.维吾尔研究(修订版)[M].台北:正中书局.1998.
[1] 杨富学.回鹘文献与回鹘文化[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
[2] 田新疆.高昌回鹘史稿[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 2006.
[3] 薛宗正.中国新疆古代社会生活史[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7.
[4] 李进新.新疆宗教演变史[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3.10.
[5] 余太山.西域文化史[M].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1996.
2015-01-10
帕提曼·穆明(1973-),女,维吾尔族,在读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中国少数民族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