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变文特征探析*

2015-03-28 15:35
菏泽学院学报 2015年3期
关键词:变文敦煌特征



敦煌变文特征探析*

王伟琴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河南郑州450000)

摘要:学界关于敦煌变文特征问题的讨论已经持续了几十年,其中王重民先生的观点在变文集的整理方面影响深远。总结前贤观点,结合敦煌文献记载的信息,认为现存敦煌写卷中属于变文的约有二十五篇,变文的本质特征应该是配图讲唱故事。

关键词:敦煌;变文;特征

敦煌变文的本质特征是研究变文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从上世纪30年代以来有关专家就在不断探讨。敦煌文献散乱庞杂,很多甚至残缺,研究变文的特征,笔者认为应先划定一个范围大致确定哪些篇目属于变文,在确定篇目的基础上再来探讨变文的特征或许才能把问题厘清。本文拟从前人的研究观点入手,逐一确定所存文献中变文的具体篇目,进而勾勒出变文的本质特点。

从上世纪30年代以来,关于敦煌变文特征问题一直就在讨论,虽至目前仍无定论,但是概括起来,有几种观点影响较大不容忽视。分析这些观点,有助于研究者在借鉴的基础上更深入地了解变文。第一个提出变文含义的是郑振铎,他在《什么叫做“变文”?和后来的“宝卷”、“诸宫调”、“弹词”、“鼓词”等文体有怎样的关系》中认为:“以边唱边讲的结构,来演述一件故事,这便是所谓变文。”[1]273这种说法抓住了变文讲故事的本质,突出了变文的讲唱特点,不足之处是忽略了变文的配图特征。随后孙楷第认为:“变文得名,当由于其文述佛诸菩萨神变及经中所载变异之事。”[2]240这种观点突出了变文讲神奇故事的特点,但是其概念上没有涉及史传经典故事,并且也没有注意到变文配图的特征。金维诺则认为变文与变相关系密切。[2]353同时代学者杨公骥和程毅中解释得更清楚,杨先生认为“所谓‘变文’,乃是‘变’(壁画、画卷)的解释文”[3]332;程先生认为“变文就是变相图的说明文”[2]373。与郑先生和孙先生两种观点不同,此观点着重从变文与图画的关系来考察变文,这在变文定义的研究方面是一个很大的进步。随后有周绍良的观点,他认为:“变文之得名,应该是由于它是从某一种体裁的东西改变成另外一种体裁的缘故,如依佛经改变成讲唱文,或依史籍记载改变成说唱文,都称为‘变文’。”[2]408这一观点对我们理解变文很有启发意义,认为变文与佛经、史传是变体和常体的关系,强调变文的“说唱”特点。除上述四种观点外,还有一种观点影响更大,那就是王重民的演变说,他认为:“从变文转变为话本,大约只有两百五十多年的时间。在这一段时期之内,由讲经文演化成为讲佛教故事和讲历史故事的变文,终于由变文转变成为话本。在不同的阶段之内,曾采用过不同的名称;在不同的题材之内,又带来了一些旧有的名称。但在变文的全盛时期,则都用变文来概括这一类的文学作品而作为当时的公名来使用。”[4]185王先生采用的是广义变文的概念,注重考察变文的发展过程,其观念在变文集的整理方面影响很大。台湾学者潘重规先生采用的也是广义变文的概念,他认为变文的“实质便是故事”[5]1317这一点非常有价值。项楚先生赞同王先生和潘先生的观点,认为“用‘变文’统称这类通俗文学作品是可取的,也是必要的”[6]4。

上述诸位专家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变文的特征,郑振铎和孙楷第注重变文的故事性,前者强调边讲边唱的结构,后者强调故事来源的神奇性;金维诺、杨公骥和程毅中等侧重从图画的角度探讨变文的特征;周绍良从体裁改变的角度来探讨变文的特征;王重民、潘重规和项楚等注重从广义的角度来概括变文,涵括更广,影响最大。

探讨变文的特征,首先要弄清楚现存敦煌写卷中哪些篇目属于变文,确定了篇目,才能进一步分析。根据敦煌文献记载的相关信息,笔者认为在敦煌写卷中属于变文的约有二十五篇:《汉将王陵变》、《舜子变》、《秋胡变文》、《前汉刘家太子传》、《八相变》、《破魔变文》、《降魔变文》、《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频婆娑罗王后宫彩女功德意供养塔生天因缘变》、《伍子胥变文》、《孟姜女变文》、《李陵变文》、《董永变文》、《王昭君变文》、《张议潮变文》、《张淮深变文》、《太子成道变文》、《目连变文》、《地狱变文》、《目连缘起》、《欢喜国王缘》、《丑女缘起》、《四兽因缘》、《悉达太子修道因缘》、《难陀出家缘起》。

1.敦煌写卷原题上标有“变”或者“变文”的作品应属于变文,这样的作品共有八篇。具体情况如下:

《汉将王陵变》: S.5437封面三次题写“汉将王陵变”; P.3627 + P.3867尾题“汉八年楚灭汉兴王陵变一铺”;北大D188首题“汉将王陵变”。《舜子变》: S.4654首题“舜子变一卷”; P.2721后题有“舜子至孝变文一卷。”《前汉刘家太子传》: P.3645首题“前汉刘家太子传”,尾题“刘家太子变一卷”。《八相变》:北图云字24(8437)卷背题“八相变”。《破魔变文》: P.2187尾题“破魔变一卷”。《降魔变文》: S.5511首题“降魔变文一卷”; S.4398卷背首题“降魔变一卷”。《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 S.2614首题“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并图一卷”、尾题“大目犍连变文一卷”; P.2319首题“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一卷”、尾题“大目犍连变文一卷”; P.3485首题“目连变文”; P.3107首题“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一卷并序”、卷背尾题“大目犍连变文一卷”;北图盈字76(7707)卷背尾题“大目犍连变文一卷”。《频婆娑罗王后宫彩女功德意供养塔生天因缘变》: S.3491卷背首题“频婆娑罗王后宫彩女功德意供养塔生天因缘变”。

以上八篇作品,除了《舜子变》和《前汉刘家太子传》,其他六篇的体制特征是一致的,即它们都是配图讲唱故事的作品。根据这些特征可以判断敦煌写卷中属于它们一类的还有以下篇目:

《伍子胥变文》、《孟姜女变文》、《李陵变文》、《董永变文》、《王昭君变文》、《张议潮变文》、《张淮深变文》、《太子成道变文》、《目连变文》、《地狱变文》。(以上十篇均为拟名)

与《舜子变》和《前汉刘家太子传》体制一致的有《秋胡变文》一篇。

“在漫长的科考途中,我深深地觉得,这片神奇的土地,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位生物学家,更需要一位教育工作者。”从此,帮助西藏大学建好生态学科,留下一支优秀科研团队,让西藏的生态研究走得更远,成为钟扬的新梦想、新目标。

2.因缘类作品应该归在变文的范畴之内。原卷上明确标有“缘”、“因缘”、“缘起”的有五篇:

《目连缘起》: P.2193首题“目连缘起”。《欢喜国王缘》: P.3375尾题“欢喜国王缘一本写记”。《丑女缘起》: S.4511首题“金刚丑女因缘一本”。《四兽因缘》: P.2187首题“四兽因缘”。《悉达太子修道因缘》: S.3711卷背首题“悉达太子修道因缘”; S.5892首题“悉达太子修道因缘”。

以上五篇因缘类作品加上现在拟名的《难陀出家缘起》,因缘类作品共六篇。我们判断因缘类作品应归在变文范畴之内的原因有以下几条:一是因缘类作品又可称为“变”,如《频婆娑罗王后宫彩女功德意供养塔生天因缘变》原卷上称为“功德意供养塔生天缘”,卷背首题为“频婆娑罗王后宫彩女功德意供养塔生天因缘变”;又如《丑女缘起》写卷最后有句“上来所说《丑变》”,可见其又称为《丑变》。二是因缘类作品符合配图讲唱故事的体制特征。《目连缘起》、《欢喜国王缘》、《丑女缘起》等都有配图讲唱故事的特点。三是“敦煌写卷中,抄在同一卷子上的文章大多内容相关,体裁相类,功用相近”[7]56。而因缘与变文有抄在一个卷子上的情况。这也可以说明因缘与变文文体应属于一类。如S.3491卷,背面先抄《频婆娑罗王后宫彩女功德意供养塔生天因缘变》(首题),起于“年来年去暗更移”,讫于“弟子不是懈怠轻慢”,存四十九行。接抄《破魔变》,无首尾题,起于“年来年去暗更移”,讫于“当来必定座莲花”。《频婆娑罗王后宫彩女功德意供养塔生天因缘变》与《破魔变》为同一抄写者。又如P.2187卷,先抄《降魔变押座文》(首题),尾题为“破魔变一卷”,接抄《四兽因缘》(首题)。

结合属于变文的篇目,在前贤观点的基础上,笔者认为变文的特征有二:一是变文的故事特征,这是变文的本质特点;二是变文的配图讲唱特点,这是变文明显的形式特点。

1.变文的故事特征

要准确地理解“变文”的故事特征,我们需要了解变文中“变”字的意思。第一个提出‘变文’名称的郑振铎先生说:‘所谓变文之变,当是指“变更”了佛经的本文而成为“俗讲”之意。’现在看来,郑先生的解释仍然是最具启发性的。当然,由于变文以诱俗为目的,为了吸引听众,强调故事的奇异性,所以‘变’字又更多地指奇异非常之变化,这就是孙楷第先生提出而为王重民先生所称道的,‘变即神通变化’。”[7]53在吸纳前人观点的基础上,伏俊琏先生在理解“变”字时,准确地抓住了“变”字的本质意思“变更”、“变易”,同时,认为“变”字又更多的是指奇异非常的变化。这一观点对我们准确地理解变文的故事性特征很有帮助。

“变”是“变更”、“变易”、“变化”的意思,这就说明变文从题材上来说,是对佛经、史传的变易;“变”字更多的指奇异非常的变化,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变文所讲故事都是奇异故事的内在原因。考察变文的篇目,其内容无论是取自佛经、经传还是“当代”历史,演义的都是神奇、奇异的故事。下面以非佛教类变文为例来说明:

一方面,它们的主人公都分别是孝、忠、贞的典型代表,是非同一般的人物,如舜子、董永、秋胡是“至孝”之人,王陵、伍子胥、张议潮等是忠诚之士,秋胡妻、孟姜女、王昭君是贞节之女。另一方面,这些故事情节曲折离奇,如《舜子变》中舜子仓舍火海逃生、井下逃生等情节的铺叙;《前汉刘家太子传》中刘家太子逃生情节的紧张离奇;《李陵变文》中汉匈军队几次交锋的形势变化等;再者,这些非佛教类变文中也多有奇异的宗教因素,如《董永变文》中有“帝释”的形象,文中有“郎君如今行孝仪,见君行孝感天堂。数内一人归下界,暂到浊恶至他乡。帝释宫中亲处分,便遣汝等共田常”句;《舜子变》中也有“帝释”的形象,文中说“舜子是孝顺之男,上界帝释知委,化一老人,便往下界,来至方便与舜,犹如不打相似”,“帝释变作一黄龙,引舜通穴往东家井出”等。

2.变文的配图讲唱特征

从表演形式上讲,变文采用配图和讲唱结合的方式。敦煌写卷中的《孟姜女变文》、《降魔变文》、《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并图一卷》采用了讲唱的方式,并且它们是配图的。关于它们配图的情况,我们分别来看一下:

《孟姜女变文》例: P.5019卷正面抄《孟姜女变文》,无首尾题,存十三行,背面为图画残片。正如《敦煌变文校注》认为的:“伯五○一九尚有图一幅,题名莫辨,可拟为《孟姜女变相》。此图共画两人,实为孟姜女一人的两个动作,身负竹筐,脚著长靴,顶盘云髻,往返于断壁残垣之间,正与伯五○三九‘更有数个髑髅,无人搬运’及‘角束夫骨,自将背负’之语相合。”[8]62

《降魔变文》例: P.4524卷正面首尾皆残,画《降魔变文》五个情节。背面存五段韵文,段与段之间有空白。第一段起于“六师频弱怀羞耻”,讫于“唯死囗囗曾日云”;第二段起于“是日六师渐冒懆”,讫于“瞬息之间食啜了”;第三段起于“其池七宝而为岸”,讫于“六师哽噎怀惆怅”;第四段起于“六师不忿又争先”,讫于“外道傪酢口燋黄”;第五段起于“六师忿怒情难止”,讫于“四众一时齐唱快”。这五段韵文与正面的图画正好一一对应。

《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并图一卷》例: S.2614正面首残,抄《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并图一卷》(首题)。由变文题目可知,此变文是配图的。

这三个例子直接证明变文是配图讲唱的,下面我们结合这三个例子和其他的资料来说明变文的这一特征。

变文是配图的。P.5019卷正面抄《孟姜女变文》,存十三行,背面为图画残片,这也是变文文本与图画写在一起的例子。S.2614上的原题“大目乾连冥间救母变文并图一卷”显示这篇变文是图文并茂的,后来“贞明七年(921)辛巳岁四月十六日净土寺学郎薛安俊写”时,只抄了文字部分,而没有画上图画部分。另外,称变文也用“铺”这一量词,如P.3627 + P.3867《汉将王陵变》有尾题“汉八年楚灭汉兴王陵变一铺”,《王昭君变文》有过渡句“上卷立铺毕,此入下卷”,这也说明变文与图画的密切关系。

配图是变文的特征,我们还有个例子可以说明这个问题。伏俊琏先生谈到过一个关于“燕子王变”的例子,他说“李正宇先生在俄罗斯圣彼得堡阅敦煌写卷,发现其中有一题作‘燕子王变’者,实即《燕子赋》”[7]44。这篇《燕子赋》被题作《燕子王变》,究其原因,应该是出于它配图的缘故。在敦煌遗书中,《舜子变》、《前汉刘家太子变》、《秋胡变》应该与《燕子王变》的情形一样,这些故事应该都是配图的,也因此而都被称为变文。

变文文本中有大量的配图提示用语,如“……处”、“……处有为陈”、“……处若为”、“……处,若为陈说”、“……若为”、“……道何言语”等,这也是变文具有配图特点的表现。

表演变文过程中,图画与讲唱是相结合的。P.4524卷正面首尾皆残,画《降魔变文》的五个情节,背面存五段韵文,段与段之间有空白,这五段韵文与正面的图画正好一一对应。这种韵文与图画配合的形式很适合表演的需要,讲唱变文时,表演者可以把图画部分展示给观众,依据图画上的情节进行讲唱,讲完一幅图画,接着可以依据卷背对应部分的韵文进行吟唱。这样讲唱若干幅图画的过程就是表演变文的过程。P.4524卷变文图画与韵文的相配的情况说明在变文的表演过程中,图画与讲唱是相辅相成的。

另外,我们知道S.2204《董永变文》整篇为韵文,叙述的是董永至孝感动上天的故事,其情节明显有不相连接的地方。根据P.4524《降魔变文》的情况来推测,S.2204上的韵文应该是由与图画配合的韵文缀合而成的。

再者,诗歌中也有记载显示变文是配图吟唱的。如李贺《许公子郑姬歌》云“长翻蜀纸卷明君,转角含商破碧云”[9]320。“长翻蜀纸卷明君”说的是郑姬在表演《王昭君变文》时,手里有向观众展示的《明妃图》画卷;“转角含商破碧云”是对郑姬吟唱的描写,说明她在表演时是配图吟唱的。又如吉师老《看蜀女转昭君变》云:“妖姬未著石榴裙,自道家连锦水濆。檀口解知千载事,清词堪叹九秋文。翠眉嚬处楚边月,画卷开时塞外云。说尽绮罗当日恨,昭君传意向文君。”[10]8771说的也是转变《王昭君变文》时,是配图讲唱的。

讲唱变文时,表演者先指着图画讲说,在“……处”、“……处有为陈”等提示语之后,就开始吟唱大段的韵文,韵文是对图画的诠释,作用就像图画的“赞”一样。这样,变文中有讲有唱,在文本中就形成了韵散相见的形式,这种形式应是对讲经文形式的直接借鉴。从一些变文保留了讲经文的痕迹这个角度讲,变文吸纳讲经文韵散相间的形式是完全可能的。关于变文保留一些讲经文痕迹的问题,伏俊琏先生在《关于变文体裁的一点探索》中有详细论证,这里就不再多谈了。

综上所述,依据敦煌写卷原题上标有“变”或者“变文”的作品应属于变文和因缘类作品应该归为变文这两条依据,笔者认为现存敦煌写卷中属于变文的约有《汉将王陵变》等二十五篇,变文的本质特征应该是配图讲唱故事。

参考文献:

[1]郑振铎.郑振铎说俗文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2]周绍良,白化文.敦煌变文论文录[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

[3]杨公骥.唐代民歌考释及变文考论[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62.

[4]王重民.敦煌遗书论文集[C].北京:中华书局,1984.

[5]潘重规.敦煌变文集新书[M].台北:中国文化大学中文研究所敦煌学研究会,1983.

[6]项楚.敦煌变文选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6.

[7]伏俊琏.敦煌文学文献丛稿[M].北京:中华书局,2011.

[8]黄征,张涌泉.敦煌变文校注[M].北京:中华书局,1997.

[9]﹝唐﹞李贺,﹝清﹞王琦等.李贺诗歌集注[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

[10]﹝清﹞彭定求等.全唐诗[M].北京:中华书局,1960.

(责任编辑:谭淑娟)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unhuang Narrative Literature

WANG Wei-qin

(Henan Animal Husbandry&Economics Institute,Zhengzhou Henan450000,China)

Abstract:Discussion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unhuang narrative literature has lasted for decades,in which Mr.Wang Zhongmin’s views have far-reaching implications.Summarizing the predecessors’and documents of Dunhuang,the paper believes that 25 writings belong to Dunhuang narrative literature written in the volume,its essential characteristics should be talking and singing stories to the pictures.

Key words:Dunhuang; narrative literature; characteristics

作者简介:王伟琴(1974-),女,河南获嘉人,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敦煌文学与文献学。

*收稿日期:2015-01-15

文章编号:1673-2103(2015) 03-0037-04

中图分类号:I276.6

文献标识码:A

项金项目:2014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敦煌出土文献中的神秘民俗文化研究”(项目编号:14BMZ048)

猜你喜欢
变文敦煌特征
古代敦煌人吃什么
根据方程特征选解法
古代敦煌人吃什么
让老厂房变文创新地标
如何表达“特征”
亮丽的敦煌
绝世敦煌
不忠诚的四个特征
抓住特征巧观察
《王昭君变文》与唐咸安公主关系论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