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中台”生产性实训基地运行中的矛盾与对策——基于新加坡教学工厂理念的启示

2015-03-28 07:01
关键词:生产性实训基地启示

邹 勇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 新闻与传播学院,湖南 长沙 410100)



·传媒教育·

“校中台”生产性实训基地运行中的矛盾与对策——基于新加坡教学工厂理念的启示

邹勇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 新闻与传播学院,湖南 长沙 410100)

[摘要]教学与生产的矛盾是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基本矛盾。传媒类高职院校“校中台”在建设过程中,进一步衍生出教学计划性与节目生产市场调节性、教学目标与节目生产目标、学生实习安排与节目制作岗位需求、实训技能培养与生产技能应用之间的一系列矛盾。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的教学工厂理念,坚持教学中心、兼顾生产、实用超前的原则,为化解这些矛盾提供了借鉴。传媒类高职院校“校中台”在运行过程中,教学计划应考虑生产实训的连续性,教学目标应建立在节目生产目标基础上,教学组织应与生产技能应用相结合,充分利用校园电视台、电台、实训室和工作室的辅助功能。

[关键词]“校中台”;生产性实训基地;教学工厂;启示

[DOI]10.16261/j.cnki.cn43-1370/z.2015.05.010

“校中台”生产性实训基地(以下简称“校中台”),是指传媒类高职院校将作为公共传媒资源的电视台、电台引入校园,合作共建共管的集节目生产与学生实训于一体的工作平台。“校中台”有效整合了传媒教育与广播电视台的资源,使学校可以根据广播电视台的需要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教师可以获得广播电视台真实工作的锻炼,学生可以将课堂学到的理论知识付诸实践,真正实现工学交替、顶岗实习、促进就业等目标。但由于生产性实训基地固有的教育性和生产性的内在矛盾,“校中台”在运行中产生了一系列矛盾,阻碍了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可持续发展。本文将分析这些矛盾,在借鉴新加坡教学工厂理念的基础上提出对策。

一、“校中台”生产性实训基地运行中存在的矛盾

教育部2007年发布的《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推荐预审标准(试行)》指出,校内生产性实训是指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支持,校企合作联合设计和系统组织实训教学的实践教学模式。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双主体特征,决定了其兼具教育与生产双重职能,也因此决定了其建设效果取决于能否正确处理教育性与生产性的关系。有学者通过调查江苏34所高职院校发现: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学校主导模式”可以较好地落实专业技能训练的教学意图,但存在着生产真实训练不够,运行成本较高等不足;“企业主导模式”可以有效地降低生产性实训运行成本,使学生体验到真实的生产过程,但学校教学属性被弱化。[1]有的学校甚至出现生产和实习相互干扰、相互影响,实训指导教师和企业员工相互抵触等现象,未能真正实现校企“双赢”的局面。由此可见,教育性与生产性的冲突,是当前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基本矛盾和共性问题,而在传媒类高职院校“校中台”建设过程中表现尤为突出。

(一)教学计划性与节目生产市场调节性的矛盾

高职教育是按照既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教学计划有序实施的,具有很强的计划性,教学内容也相对稳定。从教学过程来看,理论与实践教学需要有合理的安排:在内容上,要做到实训内容与理论学习相匹配;在时间安排上,通常是先进行理论学习,再进行实践操作训练。这就要求“校中台”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首先要遵循教育规律,服从教育目的,履行教育职能;但“校中台”生产性实训基地主要承担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的任务,开展相关职业培训。广播电视台节目运作流程是上年年终制定第二年的节目改版计划,并在年初开始实施,计划实施过程受市场效果的影响而随时调整。因此,计划的时间差和效果的空间差造成高职院校实训教学计划与广播电视台节目生产计划的衔接必然会存在矛盾。

(二)教学目标与节目生产目标的矛盾

高职院校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目的,一是提高学生的技术技能、从业素质,培养行业发展所需人才,二是以职业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为基础,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然而,广播电视台的职责是满足广大听众和观众的文化需求,高效地完成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并尽量让节目能够最大限度得到社会的认可,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因此,“校中台”生产性实训基地要求同时具有教育和生产双重职能,但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完成生产任务目标与承担实训教学目标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矛盾。

(三)实训技能培养与生产技能应用之间的矛盾

高职院校在实践培训过程中,老师往往要求学生完成的都是单一技能和基础理论的实训。这是因为,学生的技能还是在从无到有或从少到多的培训过程中,不可能熟练完成整体项目,即使生产出节目成品,效果也不尽如人意。然而,广播电视台工作岗位需要的是综合性的高技能人才,要求生产出来的节目既能满足社会文化需求,又能满足经济利益最大化的要求。很明显,刚进入院校学习的学生普遍不具备从事节目生产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势必造成实训技能培养与生产技能应用之间的矛盾。

(四)学生实习安排与节目制作岗位需求的矛盾

高职院校通行的教学活动是以班级为单位进行的,不同专业的班级学生人数不同,而且班级人数一般都超过广播电视台能够安排此专业的实训岗位数。如果采取分组形式进行实训,会造成组与组之间的实训项目和内容很难保持一致;如只有部分学生参加实训,又会造成教学内容的不连贯。事实上,“校中台”岗位的稀缺,在客观上造成了部分学生单纯为了实践需要,放弃了理论学习,影响到整体素质的提高,阻碍了实践教学与“校中台”运行的全面融合。

二、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教学工厂”建设的经验

“校中台”生产性实训基地运行中存在的种种矛盾,直接阻碍了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功能发挥,只有尽可能地化解矛盾,才能实现共赢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在这方面,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的“教学工厂”建设经验,可以为化解这些矛盾提供借鉴。所谓“教学工厂”,是指将实际企业环境引入学校,由模拟到模仿,再到融合,在教学环境中营造实际的企业环境,通过真实的企业项目和研发项目,使学生能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多元化、多层次的工作环境中。它的建设坚持以下三项原则:

(一)教学中心原则

教学工厂是以学院为本位,而不是以企业为本位,是在现有的教学系统(包括理论课、讨论课、实验和项目安排)的基础上设立的,[2]其精髓在于推行产学结合,把教学和工厂紧密结合,把学校按工厂模式办,把工厂按学校模式办,在校园中营造出企业工作氛围,通过完成真实的企业项目,培养学生的知识应用和创新开发能力。“教学工厂”虽然具有企业的形式特征,即工厂环境与企业环境一样,工厂教师与企业师傅一致,工厂课程与企业需求一体,[3]但又与学校的实验室、企业的工厂有显著区别,是企业的真实设备、场景在学校中的再现,使教学的中心地位得到充分体现。

(二)兼顾生产原则

南洋理工学院各个教学系不设立教研室,而设立以专项科技为核心的“专业科技中心”,采取产、教、研一体的教学组织形式。企业以提供或代用的方式在学校装备一个与实际工厂完全一样的生产车间,学生在老师和师傅或技术员的指导下,进入实际生产操作,把教学空间打造成一个真实的工作环境。同时,考虑到生产的连续性,南洋理工学院把每学年课程设置成两个相对独立组合模块A和B,把一个教学班分成两个组,分别学习模块A和模块B,到第二学期,两个学习小组再交换模块学习,这样就保证不同的工作岗位上随时有学生在实训。此外,与一般的以知识结构为单元的常规教学不同,南洋理工学院根据生产的项目式结构特征,引入项目教学方式。项目主要来源于生产一线,确保有关培训课程与企业需求挂钩。从完成项目所需要的技能出发,集结不同系部、专业、年级的学生,共同攻克技术难题,培养协作能力。

(三)实用超前原则

南洋理工学院要求教育教学在坚持实用的基础上,保持适度超前,学生在“教学工厂”概念下,从模拟至模仿,再到融合,“现在企业用的”和“现在学的”、“今后做的”和“毕业时企业用的’基本一致。[4]为此,学院各个专业都以产业化的运作模式建立实训基地,将企业目前使用的先进生产工艺、生产设备、生产技术、生产流水线、经营管理模式引入校园,并保持适度超前,做到教学设施设备与企业接轨。在课程开发上,坚持立足于新加坡经济发展的需要和企业用人单位的需要,校企合作研发课程,注重课程体系与内容的创新,构建与市场相衔接的课程体系,做到实用与超前相结合。

三、化解“校中台”生产性实训基地运行中矛盾的对策

南洋理工学院“教学工厂”理念,既不同于英国的“三明治”,也有别于德国的“双元制”、澳大利亚的“TAFE”,其以教学为中心,以学校为本位,很好地处理了教育性与生产性之间的矛盾,不但为新加坡的经济腾飞做出了突出贡献,对于我国“校中台”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亦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一)教学计划应考虑生产实训的连续性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基础上,强调教学实训就是真实产品生产的过程。在实训过程中,巩固已学的专业理论知识,掌握规范的职业操作流程,操练实际的职业应用技能,最终学生的实训作品能够达到现实应用价值的目的。把广播电视台先进的设备、真实的任务和环境搬到校内,就是要让学生根据教学计划的要求,完成相应的实训任务。但是,学校每个学期的教学计划往往没有与之相配套的实训内容,一般做法是集中上完理论课,再集中进行实训,而广播电视台的节目生产是具有系统性和连续性的,很难实现每学年准备多套节目制作方案与学校配合。如果借用双轨制教学的组织安排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第一、第二学年为专业基础课程及技术应用培训,第三学年为专向课程、专业技能实训、毕业项目和企业实习。所有的专业在第三个学年都实行双轨制教学模式,保证学生与老师一起参与真实项目,既能让师资及设备的使用达到最大化,又能满足“校中台”有学生不间断的实习。

(二)教学目标建立在节目生产目标基础上

“校中台”生产性实训基地是学校和广播电视台共建的结果,这就决定了不能简单套用公益事业单位的管理办法,而必须走市场化运作与管理的模式,既保证教学实训的可持续发展,又让学生作品通过广播电视台这个平台得到市场认可,从而建立互惠共赢的合作机制,形成目标利益的共同体。传媒类高职院校可借鉴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教学工厂的经验,设置专门的课程开发委员会,吸收教师、广电管理人才与工程师成为委员。广电专业人员会带来最新的需求信息,使学校开发的课程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真正做到课程设置市场化,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及时满足市场需要。同时,为使教师能及时与市场接轨,学校可每年分批安排专业教师到广播电视台相应的岗位实践,收集最新的市场信息运用到教学和实际指导中,这样教师教学的理念、知识和技能与市场发展同步。接着,学院与广播电视台签订合约,共同制定资源配置、学生实训、项目运作、成本核算、收益分批、财产管理等方面的管理制度,确保节目正常生产,使“校中台”成为各地广播电视台另一个节目生产工厂。由此,“校中台”的教学目标落脚于市场的节目制作生产中,成为学生实习实训、教师锻炼、广电节目制作的重要场所。

(三)教学组织与生产技能的应用相结合

教师的实训教学过程,就是组织学生如何具体完成各类广播电视节目的生产过程,在这些运作过程中,需要把相关课程教学融入,有时会根据广播电视台不同岗位能力的要求,把不同专业的同学组织起来,共同完成一个目标。这样,学生的实训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进行,学习的方向性明确,学习的兴趣就会加大,能力的培养愈显综合性,促进学生之间互相帮助与学习,提高社交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同样,教师的教学效果也会有显著提升。真实操作项目的引进,先进的实训设备,职业化的实训环境,真实的生产过程,能使学生通过所学知识完成项目生产,合格的节目产生的经济效益,不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信心,也使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在真正意义上服务于教学。南洋理工学院“无界化”管理理念的精华之处是营造团队合作氛围,学生在真实项目开发中,不仅提高个人的专业技能,同时得到不同专业师生之间无报酬的相互帮助,齐心协力完成任务,促进资源和人才的共享,为实现综合技术创新及应用提供更多的机会,增强学院的品牌效应,使得学院与个人共同受益,实现学院各项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四)充分发挥校园广播电视台、实训室和工作室的辅助功能

“校中台”虽然能够为学校实训提供真实的工作情境和工作项目,但能解决的实训名额是有限的,有些关键岗位出于质量保证和安全播出等原因,还不能放手让学生去实训。事实上,南洋理工学院也遭遇过类似的困境,在“教学工厂”建设的起步阶段,常常缺乏足够的项目、师资和设备。他们的经验是先成立项目部,引入工程师,通过在校内做项目达到一定影响,吸收越来越多的项目、资源和人才聚集到校内。作为传媒类高职院校,可以尽可能地开发学校校园广播电视台、实训室和工作室的辅助职能,打造成为聚集传媒行业项目、资源、人才的平台和“校中台”生产性实训基地项目的承接工厂。为此,传媒类高职院校要把校园广播电视台、实训室和工作室的建设作为重点,在硬件上要做到配套完善,既保证摄、录、编设备数量和相关的演播室、配音间、播出机房等设备,还要求设备技术先进,性能达到当时行业所要求的各项技术指标;在软件上要完善设备管理流程和实训环境设计,邀请广播电视台的专家进行现场指导。学生在校园广播电视台、实训室和工作室就能接触最新、最先进的设备,直接获得节目制作经验,培养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的先进理念,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合作,同时也为电台、电视台节约建设成本,降低生产费用,提升学生在“校中台”实训的效果。

(责任编辑陶新艳)

[参考文献]

[1]吴志峰. 高职院校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中国电力教育,2012(32): 105-113.

[2]简祖平. 向新加坡“教学工厂”学什么[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19): 34-36.

[3]龚兴雷,颜楚华. 南洋理工学院的“教学工厂”及对示范高职院校建设的启示[J]. 现代经济,2009(8): 110-111.

[4]刘海蓉. 南洋理工学院“教学工厂”模式与启示[J]. 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 28-32.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454(2015)05-0041-04

[基金项目]本文为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传媒类高职院校‘校中台’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研究”(编号:XJK013AZY001)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邹勇(1970-),男,湖南长沙人,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传媒教育。

[收稿日期]2015-09-09

猜你喜欢
生产性实训基地启示
适应计算机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与使用的教学模式探究
基于后勤资源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研究
中等职业学校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实践探索
以“三赢”为导向的校企合作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与运行机制研究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商业银行受余额宝的影响和启示
高职物流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运行的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