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网络阅读对高校学生思维方式的影响
李维意1,刘光乐2
(1.河北大学历史学院;2.河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北保定071002)
摘 要:在信息化时代,网络阅读已经成为高校学生获取信息、学习知识、开阔视野和增长见识的重要方式。网络阅读以知识信息的传播为主要变量,通过认知结构的重塑改变着高校学生的思维方式,对高校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集中性和发散性、肯定性和否定性等产生着深刻的影响。研究网络阅读对高校学生思维方式影响的特点和规律,正确引导高校学生的网络阅读,实现趋利避害、扬长避短,将有助于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网络阅读;高校学生;思维方式;影响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71 (2015) 03-0115-04
收稿日期:2015-08-23
基金项目:本文为河北大学学生工作研究课题“网络阅读对高校学生思维方式的影响研究”(编号:2015KT0407)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李维意(1963-),男,河北保定人,河北大学历史学院党委书记,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Abstract:In today’s information age, the network reading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ways for college students to gain information, learn knowledge, broaden horizons. Network reading regards the transmission of knowledge information as the major variable, and changes the thinking mode of college students by remodeling of cognitive structure, which has profound impacts on extensity and profoundity, centrality and volatility, certainty and negativity of thinking of college students. Research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regular pafferns on college students of network reading, correctly guiding the network reading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to achieve pursuing interests and avoiding risks, which can bring out strengths to make up for weaknesses, will help to realize high school talent training goals.
阅读是对文字、图画、声像等信息浏览、解读和理解的过程。人类阅读活动的媒介经历了长期的发展演变,从结绳记事到石文、金文,从树叶到竹简、丝绸,尤其是造纸术的发明,对于人类文化传播和知识传承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极大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如果说纸张的发明是人类阅读史上的第一大里程碑,那么网络电子媒介的出现便是人类阅读史上的第二大里程碑。网络阅读是一种新的现代文本阅读方式,是在网络空间借助人机互动和网络传播技术获取包括文本在内的多媒体合成信息和知识,完成意义建构的信息接收行为。[1]网络文本具有“开放互动”、“结构非线性”、“内容丰富”、“流动快速”等特点,[2]已经成为高校学生最重要的阅读形式,[3]建立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基础上的网络阅读以一种不可阻挡的力量介入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思维方式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反映着一定历史时期人们认识事物、思考问题的本质特点。网络阅读以其信息丰富、形式多样、快捷迅速、省时高效等特点为高校学生普遍接受,在网络阅读基础上形成的网络思维已经成为高校学生思维的主要特点。
一、 网络阅读对高校学生思维广阔性和深刻性的影响
网络阅读与网络的特点密切相关,网络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互动性、开放性、共时性和网络资源的丰富性等方面”。[4]网络阅读首先使高校学生获取的信息量超过以往的任何时代,而按照“认知一致性”原理,信息的介入会使认知主体的认知结构发生根本性的变化,尤其会使人的思维方式发生根本性变化。网络阅读与思维方式之间有着复杂的非线性关系,导致高校学生思维特征的不均衡发展。高校学生健全的思维方式是广阔性和深刻性的统一。思维广阔性的具体表现是非线性,思维深刻性的具体表现是线性。线性思维强调深入思考、探求本质,而非线性思维注重扩展思路、把握联系。[5]
网络阅读对高校学生思维的影响集中表现为扁平化趋势。扁平化思维就是思维的广阔性强而深刻性弱,它的出现从根本上讲是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化造成的。人们的生活方式决定着思维方式,扁平化思维是信息爆炸时代网络思维的必然趋势。网络阅读打破了原有的知识壁垒,实现了认知的自由与开放,教师和书本不再是高校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唯一渠道。网络阅读真正做到了知识面前人人平等,网络不但提高了信息交流的自由度,而且降低了获取知识的成本。网络阅读打破了知识信息的垄断,提升了高校学生获取信息的广阔度和自由度。通过网络阅读,高校学生丰富了专业知识,获取了前沿思想,拓宽了视野,不会再因为知识、信息匮乏而苦恼。网络阅读应用范围之广、影响之大,不得不使高校学生产生网络阅读的习惯,传统单一的纸本阅读已经不能满足高校学生的需求,更为广阔的网络信息成为高校学生的阅读对象,这就使高校学生的思维空间得到拓宽。高校学生思维的扁平化也是由网络阅读的特点决定的。网络阅读的特点表现为“主体的年轻化、阅读内容的多元化和浅层次化”。[6]年轻化表明高校学生是网络阅读的主力军,多元化和浅层次化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或者说多元化是导致浅层次化的直接诱因。记忆是人类思维的基础,博闻强记才能为思维活动提供丰富的素材。网络信息具有开放性和共享性,[7]网络阅读可以让高校学生在有限的时间获取大量需要或不需要的信息,这种即兴式、快餐式的网络阅读虽然能够让高校学生获取大量信息,但诸多无用信息会干扰高校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其思维的深刻性遭到破坏。同时,大量游戏化、娱乐化信息的存在极易使网络阅读偏离求知的轨道。传统的纸本阅读更有助于强化学习目的,便于深入思考,而网络阅读是一种点击式阅读,鼠标所至,相关信息蜂拥而来,冲浪式的信息量和跳跃式的阅读极易破坏思维的连贯性、逻辑性和严密性,诱使高校学生过多地追求感官刺激,缺少了信息的思维空间维度展现。[8]这种扁平化思维一旦形成,极易使高校学生形成对网络阅读的依赖性,因为当没有充足信息填灌的时候,就会导致高校学生心理的不安全感,从而导致扁平化思维积重难返。
高校学生思维发展的空间代表着事业发展的空间。思维空间是三维的,既有长度和宽度,又有高度。思维的广阔性是思维发展长度和宽度的标志,思维的深刻性是思维发展的高度标志。网络阅读在拓展高校学生思维广阔性的同时却压缩了他们思维的深刻性,导致了思维的扁平化,表现为好高骛远、急功近利。因此,正确指导高校学生的网络阅读,解决思维的深刻性是问题的关键。
二、网络阅读对高校学生思维集中性和发散性的影响
集中性思维又叫求同思维,是一种异中求同的思考方式。集中性思维是指“把问题所提供的各种信息聚合起来,朝着一个方向、一定范围有条理地得出一个正确答案的思维活动”。[9]发散性思维是“从一到多”,[10]重点是从同一来源中产生多样的输出。集中性思维是发散性思维的起点和归宿,发散性思维以集中性思维为中心,扩张至各个方向,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11]发散性思维是一种创新思维,网络阅读的特点是快速、跳跃式,有利于思维发散性的发展,但却不利于思维集中性的发展。网络阅读的环境交互开放,内容丰富多样,[12]信息图文并茂、声像兼备,便于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互补,利于培养高校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高校学生网络阅读的目的多样,[13]但同时也意味着目的的不确定性,没有一个既定的目标,带有明显的随意性,这种漫无目的的网络阅读使高校学生不能集中注意力,从而成为走马观花式的浅阅读,导致思维集中性的弱化。思维的发散性与集中性是不可分割的,但网络阅读却导致了思维发散性与集中性矛盾的加剧。网络阅读具有超文本性,“文本的焦点不断地改变,表现出阅读的跳跃性和文本间的迷失”。[14]这种网络阅读中的“迷路”现象极易导致注意力的分散以及思维集中性的弱化,因此,不但需要优化网络阅读的结构导航和概念导航,[15]而且需要提倡网络的交互式阅读。要想增强网络阅读的深度,必须提倡以交互活动深化阅读思维,同时围绕知识体系构筑展开阅读。[16]
在网络阅读活动中,高校学生既要搜集所需信息,又要对自己感兴趣的信息进行抑制,这无疑对高校学生的认知心理带来压力,使其更不容易形成思维的集中。高校学生通过网络了解大量的信息,却没有深刻的理解和体验,不能上升到理性认识,导致所了解的内容很快成为过眼云烟。网络阅读的健康发展要求坚持思维发散性与集中性的统一,但网络阅读的自发惯性却导致高校学生的注意力更加分散,生活也更加碎片化,思维方式更加感性,理性思维能力下降。[17]
发散性思维必须通过一定的方式方法得以实现,创造性是发散性思维的表现形式。网络阅读所形成的发散性思维严重影响思维的集中性,网络阅读所聚集的海量信息对高校学生思维的集中性带来了强力冲击。在网络阅读中,高校学生对网络信息往往会采取 “拿来主义”策略,这种“拿来主义”的信息很少经过大脑的拣选和分析,从而产生“消化不良症”。发散性思维有利于高校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但是如果发散性思维植根于集中性思维,创新也会成为泡影。思维的集中性既是思维发散性的基础和前提,又是思维发散性的目的和归宿。网络阅读导致的思维集中性和发散性的不均衡发展,极易使高校学生的思维异化。健全的思维方式应当是发散性和集中性的统一,思维的集中性可以使高校学生专注于某一学科领域,从而达到术业有专攻的效果;思维的发散性是思维灵活性的体现,可以拓展高校学生的思维视野,有助于高校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指导高校学生的网络阅读必须处理好思维发散性与集中性的关系,促进他们思维的健康发展。
三、网络阅读对高校学生思维肯定性和否定性的影响
思维的肯定性是指对事物、现象、现实采取积极的肯定态度,表现出一种接受和认同的思维倾向。思维的否定性是指对事物、现象、现实采取消极的否定态度,表现出一种否定和批判的思维倾向。思维的肯定性是感性确定性的体现,[18]思维的否定性是理性辩证性的体现。马尔库塞认为,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技术理性占据了统治地位,工人被“一体化”,丧失了反抗意识,失去了作为自由创造性实践主体应有的否定性,变成了失去超越和批判维度的“单向度的人”。[19]在马尔库塞生活的时代,网络远没有今天这样发达和普及,但他却已经有远见地看到了技术对于意识形态的控制力量。在所有技术手段中,没有任何一种技术能够超越网络传播技术对意识形态的影响力。在今天,网络阅读无疑加速了人们单向度的发展。也就是说,网络阅读更能够让高校学生在海量信息的冲击面前保持一种接受和传播的心理态势,从而使思维的肯定性得以长足发展,使思维的否定性逐步丧失。
网络阅读是高校学生认识和把握外部世界的重要方式,网络信息具有即时性、包容性、受众反应迅速等特点。[20]大千世界日新月异的变化都可以从网络传播中观察到,因此,网络阅读能够让高校学生感受到世界的活力和真实的存在。离开网络阅读会使高校学生产生一种彷徨和不知所措的幽闭心态。高校学生健康的思维方式应当是肯定性与否定性的统一。网络阅读对高校学生思维肯定性的影响在于,通过网络阅读高校学生能够迅速、便捷地了解外部世界的变化,增进对外部世界的认知。由于思维肯定性的存在,高校学生可以在网络阅读基础上把更多的信息资源纳入自身的认知结构,为思维活动提供源泉,从而使自身的本质力量得以强化。网络阅读对高校学生思维否定性的影响在于,通过网络阅读,高校学生能够接受到对于同一事件的两种甚至多种截然不同的评价,从而更加全面地认识外部世界。
思维的肯定性与否定性本是共生共存、相生相融的思维特征。但是,由于网络阅读的特殊性,导致高校学生思维肯定性和否定性的不均衡发展。网络阅读作为高校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一种主要方式,日益深刻地影响着高校学生的思维、学习和生活方式,进而左右着他们的政治态度、价值取向和道德追求。[21]网络阅读获取的信息量丰富且快捷,从而为高校学生对信息的筛选、辨别、选择带来困难,在“思维经济原则”的作用下,更容易形成一种人云亦云的肯定性思维倾向。[22]虽然这种思维的肯定性有利于意识形态的控制,但是,思维否定性的消解却不利于思想文化的创新发展。
网络阅读在追求扩大知识领域的广度和丰富性方面切合了当代高校学生的追求,其无限制性和无门槛性也是现代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23]思维的肯定性需要丰富的信息,对此,网络阅读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思维的肯定性还会受到教育环境的影响。家长和教师在引导高校学生思维方式的养成方面要给予足够的空间,积极地引导他们辩证思考、全面认识问题。因此,要积极指导高校学生的网络阅读,帮助他们在网络阅读过程中强化思维的全面性,坚持肯定中有否定、否定中有肯定的辩证思维,这样才能趋利避害、扬长避短,充分发挥网络阅读的积极作用,有效抑制网络阅读的消极影响,在网络阅读中培育高校学生健康的思维方式。
参考文献:
[1]王素芳.网络阅读的发展现状和前景探析[J].图书与情报,2004(3):91-93.
[2]梁桂英.1997-2007年国内网络阅读研究综述[J].图书馆杂志,2008(4):8-10.
[3]梁涛.青少年网络阅读的负效应及对策[J].中国青年研究,2007(7):70-72.
[4]贺子岳.论网络阅读模式的构建[J].武汉大学学报,2006(5):378-382.
[5]朱培栋等.网络思维:网络时代计算思维的新发展[J].计算机教育,2014(15):9-12.
[6]王敏.网络阅读与图书馆的对策[J].图书馆学刊,2008(6):40-42.
[7]刘尔明.网络阅读理论微探[J].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4):17-21.
[8]王健,陈琳.大学生网络阅读心理的不良倾向及其调整[J].远程教育杂志,2009(12):46-48.
[9]赵世平.学习方法论[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6:8.
[10]吴多辉.每个人都是创新天才[M].成都:成都时代出版社,2012:58.
[11]葛莱云.创造力开发与培养[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16.
[12]孙延蘅.网络阅读的创新能力[J].泰山学院学报,2005(4):74-76.
[13]吴慧华,金友忠,毛汉玉.大学生网络阅读的现状及其教育策略[J].上饶师范学院学报,2010(6):83-86.
[14]朱咫渝.网络超文本阅读研究[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1(10):116-119.
[15]张智君.超文本阅读中的迷路问题及其心理学研究[J].心理学动态,2001(2):102-106.
[16]韩占东,谷双.探索新时期的网络阅读[J].学园,2014(13):81-83.
[17]辛忠,刘冰雅.网络时代的反思:互联网对思维和行为方式的改变[EB/OL].http://politics.gmw.cn/2011-11/26/content_3048
824_2.htm,2011-11-26.
[18]王国坛.马克思对传统感性思维的超越与重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47.
[19]徐博.马尔库塞否定性思想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177.
[20]尚碧波.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冲击与应对[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00(7):62-65.
[21]李暖均.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92-94.
[22]韩震.现代西方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60.
[23]汪盛科,张芝萍.网络文化的冲击与改进高校德育工作[J].高校理论战线,2000(11):45-47.
The Influence of Network Reading
on the Thinking Modes of College Students
Li Wei-yi, Liu Guang-le
Key words: network reading; college students; thinking mode; influence
(责任编辑:王释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