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张綖交游考

2015-03-28 07:09张海涛
关键词:武昌南湖

张海涛

(南开大学 文学院,天津 300071)



明代张綖交游考

张海涛

(南开大学 文学院,天津 300071)

张綖是明代重要的文学家和词论家,学界关于其生平交游的研究还很薄弱。今详考张綖交游19人,其中有顾磐、顾瑮等同道好友,有王阳明、吕柟等当世名儒,有王磐、廖道南、皇甫汸等著名文人,有蒋芝、许檖等官场同僚。他们对张綖的品格修养和文学创作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考察其交游情况有助于深入研究张綖的文学思想和文学创作。

明代;张綖;交游

张綖(1487—1543年),字世文,号南湖居士,高邮(今江苏高邮市)人。早年卜居南湖(即武安湖),明正德八年(1513年)考取举人,其后“八上春官不第”[1]396,谒选得武昌通判,擢光州知州,有政声。著有《张南湖先生诗集》、《诗馀图谱》、《草堂诗馀别录》、《杜律本义》、《杜工部诗通》等。与诗文创作和杜诗研究相比,张綖的词学成就尤为突出。他一人兼有词作、词谱和词选,尤其是他编撰的《诗馀图谱》,首倡“婉约、豪放”二体说和“小令、中调、长调”三分法,在词谱史和词论史中皆有深远的影响。目前学界不仅出现了研究张綖的专著①,且有多篇论文对他的《诗馀图谱》、《草堂诗馀别录》加以探讨②。就张綖词学理论本身以及对后世的影响来说,研究成果已经相当丰富了,但对其人生平的研究还比较薄弱。因此,笔者详考张綖的交游情况,以期能为知人论世之一助。

一、同道好友

顾磐,字子安,通州(今江苏通州市)人。《嘉靖惟扬志》卷十九记其笃学有文,未仕而卒。与张綖同为正德八年(1513年)癸酉领举。又《万历通州志》卷七谓磐少聪颖,名公多有称赏,声名大噪于公卿间。后屡应进士不第,其母强之北上,至潞河客死,为时人所痛惜。其人“丰仪峻整,言笑不借。至礼下贤豪,接引后进,惟恐不及。博学强记,储书万卷。精粗巨细,靡不研究。为诗文有气骨,务尚体裁,不殉时好”[2],又“尝论著盐法、钱谷、马政、水利诸事,皆凿凿中当世务”[2]。有《海涯集》传世。嘉靖十六年(1537年),张綖为顾磐文集作序,追忆了二人交往的过程:

始余初识君时,见其容辞肃而简,以为落落难合。已而坦夷悃款,蔼然可亲也。久则益见其心,洞然明白,无毫发可疑。自定交后,呼兄论愫者几三十年,故知君独深[3]382。

今綖集中有《寄顾子安》、《次韵顾子安沧州对雨》、《利国登车次顾子安韵》、《送别顾子安》等诗,《海涯文集》卷四则有《又次南湖世文韵》,皆是互诉衷肠、彼此宽慰之作。此外,《海涯文集》卷六有《复张世文同年》,可知二人还曾通过书信论文切磋。

顾瑮,字英玉,号横泾,上元(今江苏南京市)人。明代诗人顾璘从弟。正德九年(1514年)进士,官至河南按察副使。其人少驰文誉,居官正道直行,高自负许,耻谐于俗,终以谗罢归。“乃息交绝游,坐卧一小楼,凝尘满席,以文酒自娱。”[4]536其兄顾璘有息园在旁,时聚宾客,招之饮,亦不赴,其孤介如此。有《寒松斋存稿》。《明史》卷二百八十六有传附顾璘后。张綖死后,顾瑮作《南湖墓志铭》。其中较为详细地记述了二人交往的始末:

正德癸酉,与予同领乡荐。明年会试礼部,偶联席舍,始稔相识。既各萍梗散去,声迹不相闻者二十年。嘉靖丁酉,予罢官里居,忽辱君惠顾,则通判武昌矣。相与叙故旧,道离索,因得窃窥所蕴,曰:是瑰奇磊落人也,而涵操不露,与世异趣者耶!君亦喜予拙直不入时俗,遂成深交。其后屡以公事至京,必亟过予,讲论评品,倾竭不吝,益相厚善[1]395。

由此可知,张綖与顾瑮虽早年即已相识,但直到嘉靖十六年(1537年)后才有较为密切的往来。其时顾瑮已致仕还乡,张綖则通判武昌,常常会因公事来到南京。以此二人得以会面畅谈,交情益厚。今綖诗集中有《酒隐和横泾韵》二首、《题寒松斋》等诗,皆作于嘉靖十六年至十九年,恰好在这段时期内。此外,辽宁省图书馆藏有明抄本《南湖诗》一卷,共收张綖28首诗、1首词,前有顾瑮之章。这更是两人谈诗论文、彼此推许的明证。

汤相,字聘之,号直斋。《康熙安庆府志》卷十二略载其生平:“汤相,湖广靖州人。监生,授怀宁主簿。任事勤慎,心乎爱民。因偶于位不称志,遂弃官引去,以是高之。”[5]310《张南湖先生诗集》卷二有《汤聘之直斋号》,作于嘉靖元年至十三年,时綖“八上春官不第”。据诗中所述,张綖与汤相在京城初识。“倾盖一握手,坦然见底里。因知平生心,秉道直如矢。”[1]347这种正道直行、不同时俗的品格极为张綖欣赏和推重。其视汤相为同道中人,遂一见如故,订交赠诗。

顾磐、顾瑮和汤相与张綖相识较早,在人生经历和个人修养上都存在一份共鸣。张綖之所以形成正道直行的性格,与和他们以君子之道互相砥砺不无关系。

二、当世名儒

王守仁(1472—1528年),字伯安,浙江馀姚人。世称阳明先生。于程朱理学外,别立“心学”,以致良知为主,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有《王文成公全书》。《明史》卷一百九十五有传。张綖诗集卷一有《感述呈王阳明》:

芃芃原上草,历历壤中英。春风一披拂,烨烨生光荣。我生百无能,承志穷一经。云胡不自励,蹉跎日沉沦。俛怀痀瘘子,贱技何足云。凝神以累垸,亦得垂其名。造物实匪私,所志贵专精。冉冉白日晚,踽踽空江滨。盛年忽已壮,叹息将何成[1]330。

此诗作于弘治十四年至十八年,即张綖15~19岁间。可知綖未弱冠时,即写诗呈王阳明,抒发自己立志穷经,欲有所成的抱负。正德十一年(1516年),张綖完成了在南京国子监的学业,曾与王阳明有过一次直接的交谈,并为王氏所称赏。“时阳明王公网罗人物,访士于汪司成,独以君对。王与君论及武王伐商,大加惊赏,曰:汪公谓子豪杰,真豪杰也。”[1]396王阳明亦有与张綖之书信。今《王阳明全集》中有《寄张世文》一篇,重申其立志之说,勉励张綖笃志向学,冀其有成。嘉靖十七年(1538年),蒋芝刻张綖诗集《南湖入楚吟》,并撰《叙楚吟后》云:“盖张子为阳明王公门人。”[6]可见时人已将张綖目为王阳明之门人弟子。

吕柟(1479—1542年),字仲木,号泾野,高陵(今陕西高陵县)人。正德三年(1508年)进士第一,授编修,累官礼部侍郎。立朝持正敢言,学守程朱,与湛若水、邹守益共主讲席三十余年,终身未尝有惰容。卒谥文简。有《泾野先生文集》等。《明史》卷二百八十二有传。张綖与吕柟之交往见诸《南湖墓志铭》记述:

判武昌时过留都谒吕泾野先生,论及岳武穆班师及所说《论语》数条,吕公叹服曰:君所见到此,若得嘉惠后学,有益于居官多矣[1]396-397。

以此可知吕柟对于张綖之学识亦赞许有加。

薛蕙(1489—1541年),字君采,号西原,亳州人。年十二能诗,举正德九年(1514年)进士,累官吏部考功司郎中。后因大礼议忤旨获罪,又为他人所谮,遂解仕归。时人重其学行,称西原先生。有《西原遗书》、《约言》、《考功集》。诗集卷四有《寄薛君采》:

廿四桥边廿五人,当时附骥总青春。白头来作光州守,幸与西原近接邻[1]383。

张綖于嘉靖十九年(1540年)任光州知州,是时薛蕙当已罢官里居。光州与亳州相去不远,故有“幸与西原近接邻”之句,亦由此看出张綖对薛蕙甚为敬重。

王阳明、吕柟、薛蕙皆为明代大儒。特别是王、吕二人对张綖青睐有加,他们的赞许激励着张綖终生勤学,力求经世。

三、著名文人

王磐(1455—1524年),字鸿渐,高邮人。张綖岳丈。一生未仕,徜徉山水间,以诗酒自娱。工诗善画,尤精音律,为明代著名散曲家。著有《王西楼诗集》、《王西楼先生乐府》、《野菜谱》。张綖自弱冠即追随王磐,前后近二十年。在此期间,二人交往的形式以文期酒会为主,王氏之西楼、张氏之南湖便是他们经常聚会的所在。从年龄上来说,王磐无疑算是张綖的前辈。但他二人俱有文学艺术这一共同的爱好,故而在交往的过程中更多体现出了一种亦师亦友的关系。王磐对张綖甚为喜爱,以至将自己的女儿许配于他。张綖对于王磐其人其文,亦推崇备至,有“名山生虎豹,异物动风云。美艺唐摩诘,高标晋右军”[1]348之谓。特别是王磐临终时将诗集遗稿托付给了张綖,而非自己的子嗣,这愈发可见二人感情之深厚。王磐去世后,张綖作有《怀西楼》、《挽西楼二首》等诗,伤悼之情溢于言表。作为良师益友,王磐对张綖一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种影响首先体现在性格的同化上。王磐性好山水,不屑功名。张綖追随王磐将近二十年,面对江南的湖光山色,参与着文人的诗酒雅集,他自己也乐在其中。虽然他并未如王磐那样完全舍弃功名,但观其五年的仕途生涯,始终有一份赏风弄月的遐想和啸傲山水的牵绊。这不能不说是王磐对于张綖性情的一种潜移默化。除了性格以外,王磐还深刻影响到了张綖的文学创作。二人诗集中多有往来酬赠、和韵的作品,且张綖平生惟一一首散曲便是步韵王氏之作。特别是在词学方面,更有所谓“南湖学词曲于王西楼”[7]303的说法。总之,对于张綖来讲,像与王磐这样时间既长、程度且深的交游,不能无一,不能有二。

蔡羽(?—1541年),字九逵,自号林屋山人,吴县(今江苏苏州市)人。四十年不售于时,以太学生赴选,授南京翰林孔目。平生自负甚高,为文以先秦、两汉为法,作诗求出魏晋之上,与文征明等一时齐名。著有《林屋集》、《南馆集》。传见《明史》卷二百八十七、《崇祯吴县志》卷四十八、《列朝诗集小传》、《静志居诗话》等。诗集卷一有《送蔡九逵先辈》。诗中以高翔云汉之鸿鸟为譬,赞扬了蔡羽洁身自好、不与时俗同流的品质。此诗之作,在綖20~35岁间。其时或亦举业受挫,于羽之不遇心有戚戚焉。

廖道南(?—1547年),字鸣吾,湖广蒲圻(今湖北赤壁市)人。正德十六年(1521年)进士③。改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嘉靖四年(1525年),纂修《明伦大典》成,升右春坊太子中允。屡迁至侍讲学士。谪徽州通判,寻复职,卒以忌免。道南为官多议礼论典,进应制诗文,率皆歌功颂德之作。以此为嘉靖皇帝所赏,炙热一时。所著有《文华大训箴解》、《殿阁词林记》、《楚记》、《玄素子集》。传详见乾隆四年《蒲圻县志》卷十一。綖集卷三有《奉赠廖学士二十韵》,题下注云:“乙未岁在京。”盖其相识即始于嘉靖十四年(1535年)。诗中谓廖氏“特立风尘表,横行翰墨场。挥毫天下妙,举步古人行”[1]363云云,极尽赞美之能事。其后张綖通判武昌,道南亦里居蒲圻④,二人遂时常往来。如诗集卷四有《雪后饮廖学士庄次桥翁韵》二首、《廖学士请登仙云山饮席间次韵二首》。此外,还有《游子吟官塘驿次韵廖学士桐山篇》、《奉送东桥翁五百五十字用廖学士韵》等诗,亦可见二人诗作交流之密切。

汪必东,字希会,湖广崇阳(今湖北崇阳县)人。正德六年(1511年)进士。授户部主事,改礼部祠祭司郎中,擢广西参议,进河南参政⑤。其人邃于经史,能为古文辞,善草书。著有《南隽集诗类》、《南隽集文类》、《易问大旨》。传见《万历湖广总志》卷五十五。据《廖学士请登仙云山饮席间次韵二首》其一之自注,可知汪必东亦在席间。又注云“廖、汪久在家食”[1]388,则汪氏当与廖道南一样,亦赋闲在家。又崇阳属武昌府辖县,如此一来,张綖与汪必东便有许多晤面的机会。二人除了同赴廖道南饮席外,还常常携伴登奇览胜,啸傲山水,既而形诸诗篇。如綖集中有《用韵邀汪南隽饮锡山寺》、《穀日同南隽游锡山寺用杜韵》、《正月九日同南隽游金盆寺限韵》、《同汪南隽重游金盆寺二首限韵》。嘉靖十七年(1538年),汪必东为綖《南湖入楚吟》作序。其文龙飞凤舞,充分体现了其善草书的特点。

皇甫汸(1498—1583年),字子循,号百泉,长洲(今江苏苏州市)人。嘉靖八年(1529年)进士。官工部主事,贬为黄州推官。屡迁南京稽勋郎中,再贬开州同知,量移处州府同知。擢云南佥事,以计典论黜。为人和易,近声色,好狎游。政余不废吟咏,尤工书法。有《百泉子绪论》、《解颐新语》、《皇甫司勋集》。《明史》卷二百八十七有传。嘉靖十七年(1538年)六月,皇甫汸由工部虞卫司署员外郎降为湖广黄州府推官。黄州府与武昌府相邻,皇甫汸和张綖或由此得以相识、交往。今綖集卷四有《次韵皇甫百泉赤壁二首》、《次韵皇百泉雨中见怀之作》、《次韵百泉雨霁见怀之作》,可见二人时有诗作之赠答往还。

上述五人中,廖道南、汪必东、皇甫汸与张綖主要是诗歌唱和,而王磐则与张綖有诗、词、曲全面的交流。张綖的文学思想和文学创作无疑受到了他们的影响。

四、长官同僚

翟瓒,字廷献,号青石子,山东昌邑(今山东昌邑市)人。正德八年(1513年)举人,九年(1514年)登进士第。初授工科给事,出为河南佥事,历升右副都御使,巡抚湖广。为人伉直敢言,武宗有“长秀才翟瓒”之问。又在河南、湖广任上数平贼寇,皇帝嘉之。后以忧归,屡荐不起。著有《虫吟草》。传见《掖垣人鉴》后集卷十二、《明分省人物考》卷九十八、《乾隆昌邑县志》卷六。据张德信《明代职官年表》,翟瓒于嘉靖十三年(1534年)九月由湖广按察使迁右佥都御使,始为湖广巡抚。十五年(1536年)丁忧归,十七年(1538年)四月致仕。綖诗集卷三有《次青石公诗韵》、《和青石公南山歌寿太夫人》、《九日次青石公诗韵》,皆作于嘉靖十四年至十五年,即翟瓒巡抚湖广时。其中多赞美之辞,如“蛟腾凤翥冠海内,彼时弄翰年方冲。只今节钺镇三楚,仗剑一笑无英雄”[1]367云云。

顾璘(1476—1545年),字华玉,号东桥居士,顾瑮从兄。其先吴县人,徙家南京,为上元人。弘治九年(1496年)进士,授广平知县,仕至南京刑部尚书。历官有吏能,所至皆有政声。璘少负才名,与何、李相上下。并同里王韦、陈沂号“金陵三俊”。其后朱应登继起,称四大家。其诗矩矱唐人,以风调胜,为李梦阳羽翼。著有《浮湘集》、《山中集》、《凭几集》、《息园诗文稿》、《国宝新编》、《近言》等。《明史》卷二百八十六有传。顾璘一生宦迹屡更。嘉靖十六年(1537年)正月,他继翟瓒出任湖广巡抚,十七年(1538年)十月升刑部右侍郎。在这近两年的时间里,他成为了张綖的长官。綖集中有多首奉送、赠别、步韵顾璘之作:《次桥翁韵赠馀峰张宪副张以正郎督皇木功超迁宪副》、《奉送东桥翁五百五十字用廖学士韵》、《岳州会蒋百潭同登岳阳楼次桥翁韵》、《题台阶际泰卷奉送桥翁》、《雪后饮廖学士庄次桥翁韵》、《代赠别东桥翁》,可见二人交往之一斑。顾瑮《南湖墓志铭》记载:予兄东桥公自湖南巡抚过家,予因问君,公称许不容口。及得君罢官信,叹息不已,与君书有“古道难行,古心谁识”之语[1]397。可知顾璘也是非常欣赏张綖的。

周如砥,一名周如底,字允直,浙江馀姚人。嘉靖八年(1529年)进士。初知浏阳,改婺源。以正直执法触怒吏部尚书汪鋐,移武昌府通判。汪去位,始擢工部主事,历营缮郎中,官终太仆少卿。为官耿直清廉,以至卒后无以为殓。《乾隆绍兴府志》卷四十八有传。张綖与周如砥曾同任武昌府通判。诗集卷三有《嘉鱼县闻履庄周长官迁北工部喜赋二十韵奉赠》、〔醉蓬莱〕《并致语赠周履庄擢北工部》。分别为如砥升迁后綖所作之贺诗、幛词。

蒋芝,字世和,号百潭,成都县人。嘉靖八年(1529年)己丑科进士。尝任武昌府同知,后迁云南佥事。传见《万历湖广总志》卷二十、《乾隆云南通志》卷十八、《嘉庆成都县志》卷二。其对王阳明之学亦有关注,《皇明世说新语》卷四记蒋芝语曰:“宋儒格致之说,久厌听闻。良知及知行合一之说,一新耳目。”[8]283史志中关于蒋芝的记载颇为有限,但对张綖来说,蒋氏却是一个非常密切的交游。二人同在武昌为官,蒋芝对张綖的才学非常欣赏。尝为綖《诗馀图谱》作序,谓綖“雅好词学,自得三昧”,其书“殆于词学章章也”[9];又为之刊刻诗集。綖子张守中《刻先大夫南湖公诗集跋》云:“往年成都百潭蒋公,录先君《咏情集》、《入楚吟》刻在鄂郡。”[10]今《咏情集》已佚,《入楚吟》则有国家图书馆藏嘉靖十七年(1538年)刻本。蒋芝为作《叙楚吟后》,对张綖的人品修养、为政才能以及诗词创作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张綖集中亦有多首诗词与蒋芝相关。如《舟泊蕲阳怀百潭》、〔喜迁莺〕《寿百潭二月十五日诞》、《赠别寅长蒋百潭擢滇南佥宪四十韵》、《岳州会蒋百潭同登岳阳楼次桥翁韵》、《寿丹山朱老先生次百潭韵》。特别是《赠别寅长蒋百潭擢滇南佥宪四十韵》一首,以400字的篇幅回顾了二人相识相知的过往,依依惜别之情溢于言表。可见,通过这三年的交往,他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诚如张綖诗中所说:“何幸同寮寀,相怜真弟兄。”[1]380

梁珍,字文重,福建长汀(今福建长汀县)人,举人。初授湖广武昌府推官,嘉靖十六年(1537年)擢东平守。其人生性雅淡,在东平任上简刑薄敛,使民休息。后被谗罢归,不受赆助,士论称之。传见康熙十九年(1680年)《东平州志》卷四。梁珍尝为武昌府推官,乃张綖同僚。綖集卷三有〔喜迁莺〕《并致语赠梁寒泉擢东平守》,即为其升迁所作之幛词。

张意,字诚之,号馀峰,昆山人。嘉靖七年(1528年)举人,八年(1529年)登进士第。起家工部郎中,出为山东按察副使。因与御史不睦,交章相劾,遂罢归。为人性简略,致仕后与其兄徜徉林壑,以诗酒为娱。著有《日涉园稿》。传详见《嘉靖昆山县志》卷六、卷七,《万历嘉定县志》卷十一。綖集卷四有《次桥翁韵赠馀峰张宪副张以正郎督皇木功超迁宪副》,即作于张意升任山东副使之际。此诗乃一般应酬之作,盖二人并无深交。

沈汝璋,字君重,号莲桥,浙江鄞县人。正德十四年(1519年)举人。历辰州、武昌二郡推官,迁郧阳同知,辞疾致仕。为官耿直有方。归里后,鬻产输金于官,雇役修城以防倭寇,乡人诵之。生平事迹见《乾隆鄞县志》卷十五、《鄞志稿》列传八、《甬上耆旧诗》卷十五。据《康熙湖广武昌府志》卷四,沈汝璋继梁珍为武昌府推官。綖集卷四有《送沈莲桥之京考绩》、《莲桥诗为沈寅长赋》,即作于二人同仕鄂郡之时。前者乃七律送别诗,有“同历风尘不同赴,鹤楼分手独彷徨”[1]388之句;后者为杂言诗,篇幅较长,借咏汝璋之号来抒发功成身退、优游卒岁的愿望。

许檖,字国华,兰阳(今河南兰考县)人。嘉靖十年(1531年)举人,十一年(1532年)登进士第。历任南京户部湖广司郎中。见《嘉靖兰阳县志》卷七。《千顷堂书目》卷二十三著录其《仪城集》五卷。嘉靖十七年(1538年),蒋芝刻张綖《入楚吟》于鄂郡。卷首有《南湖入楚吟叙》,即许檖所撰,其中说:“夫余识南湖张子,扣其所鸣,渊乎其深不可涯已。”[6]从整体上对张綖的文章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并且,他还对张綖诗词析而言之:“古选本之士衡,协以公幹骨力;近体源于杜陵,参以岑高悲壮;填词气兼东坡,泽以淮海婉丽,彬彬盛哉!”[6]皆为中肯之评价。更为重要的是,这是较早对张綖诗词作品进行详细品论的文字,因而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要之,许檖尝任南京户部湖广司郎中,或由此结识张綖,进而有这样一段文字上的因缘。

上述八人,虽然官职大小不同,与张綖交往时间长短不一,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便是正直耿介。所谓物以类聚,同气相求,这也可以从一个侧面看出张綖正直的秉性。此外,蒋芝、许檖等人还有力促成了张綖著作的刊行,是张綖文学、学术得以传世的功臣。

五、结语

张綖一生,可概括为三个关键词:志于道,勤于学,耽于文。而这些都或多或少受到了交游的影响。如其早年问道王阳明,可谓立志之原始;与顾磐互相砥砺,更坚定了正道直行的信念;而与王磐二十年的交游,更是影响到了他性格的塑造以及文学的修养。特别是他任武昌府通判期间,结交了许多在当时政坛和文坛上声闻一时的人物,如廖道南、汪必东、翟瓒、蒋芝、顾瑮、顾璘、皇甫汸、许檖、吕柟等。我们说,张綖于嘉靖十五年(1536年)著刻《诗馀图谱》;十六年(1537年)刻《西昆酬唱集》;十七年(1538年)著《草堂诗馀别录》,著刻《杜工部诗释》,所著《入楚吟》结集刊刻;十八年(1539年)刻《淮海集》,著成《杜律本义》。其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正是在通判武昌期间达到了一个巅峰。在这些著作的刊刻、序跋中,便有蒋芝、许檖、汪必东等人的参与。因此,我们在研究张綖其人,研究他的文学思想和文学创作的时候,只有充分考虑他所受到的交游的影响,才能得出更为合理、更为切实的结论。

注 释

① 目前学界专门研究张綖的论著有四:其一是2000年复旦大学叶辉所作的硕士论文《张綖研究》;其二是2007年台湾东吴大学周雯所作的硕士论文《张綖词学研究》,后收入龚鹏程主编的《古典诗歌研究汇刊》第十一辑,2012年由花木兰文化出版社出版;其三是2014年辽宁大学李小芬所作的硕士论文《张綖词研究》;其四是2014年华东师范大学刘姝洁所作的硕士论文《张綖及其文学思想研究》。

② 较为重要者有:林玫仪《罕见词话——张綖〈草堂诗馀别录〉》(刊于《中国文哲研究通讯》第14卷第4期);朱崇才《论张綖“婉约——豪放”二体说的形成及理论贡献》(刊于《文学遗产》2007年第1期);张仲谋《张綖〈诗馀图谱〉研究》(刊于《文学遗产》2010年第5期)。

③ 王兆云《皇明词林人物考》卷十二谓廖道南号鸣吾,正德庚辰(十五年,1520年)进士。

④ 据《明史·地理志》,武昌府领县九,蒲圻即其一。

⑤ 陈田《明诗纪事》戊十一谓其“累官云南参政”。查乾隆元年《云南通志》卷十八“右参政”下有汪必东。

[1] 张綖.张南湖先生诗集[M]//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68册.济南:齐鲁书社,1997.

[2] 林云程,沈明臣.万历通州志[M]//天一阁藏明代方志选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3] 顾磐.海涯文集[M]//四库全书存目丛书·补编第75册.济南:齐鲁书社,2001.

[4] 王兆云.皇明词林人物考[M]//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第532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5] 张楷.康熙安庆府志[M]//中国地方志集成·安徽府县志辑10.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8.

[6] 张綖.入楚吟[M].明嘉靖十七年刻本胶卷.中国国家图书馆藏.

[7] 朱彝尊.静志居诗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0.

[8] 李绍文.皇明世说新语[M]//周俊富.明代传记丛刊·学林类26.台北:明文书局,1991.

[9] 张綖.诗馀图谱[M].明嘉靖十五年初刻本复印件.台湾“国家图书馆”藏.

[10] 张守中.张裕斋先生文集遗编[M]//张廷枢.高邮张氏遗稿.清康熙间稿本.扬州市图书馆藏.

(责任编辑 龚 勤)

A Survey of Zhang Yan' s Social Intercourse

ZHANGHaitao

(School of Literature,NanKai University, Tianjin 300071)

Zhang Yan was an important writer and theorist in Ming dynasty. The research of his life and intercourse needs to be improved. Zhang Yan had 19 good friends at least. There are like-minded friends, such as Gu Pan and Gu Li, confucians, such as Wang Yangming and Lv Nan, famous writers, such as Wang Pan, Liao Daonan and Huangfu Pang, also colleagues, such as Jiang Zhi and Xu Sui. They had a major impact on Zhang Yan' s moral consciousness and academic literature. Clearing Zhang Yan' s intercourse helps us study in depth his literary thought and literature.

Ming Dynasty; Zhang Yan; social intercourse

2015-03-26

张海涛(1987— ),男,博士生,研究方向:词学研究。

10.3969/j.ISSN.2095-4662.2015.04.009

I207.23

A

2095-4662(2015)04-0050-06

猜你喜欢
武昌南湖
南湖之春
武昌理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作品选登
南湖的船
在南湖,我画下幸福时光
武昌理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作品选登
南湖烟雨
武昌理工学院室内设计作品选登
王亚南与武昌中华大学
南湖红船
夜登武昌封建亭(外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