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菲
(大连市委党校图书馆 辽宁大连 116013)
从信息素养到数据素养:内涵、关系及培养途径
杨晓菲
(大连市委党校图书馆 辽宁大连 116013)
通过信息素养与数据素养的关系、内涵概述,对国内外教育组织特别是图书馆的数据素养教育现状进行了调研与分析,最后对我国数据素养教育策略与途径进行了探讨。认为以图书馆为阵地,借鉴国外及信息素养的教育模式,为不同群体用户制定不同的数据管理与培训计划,结合讲座、选修课、竞赛活动、嵌入式服务等方式是目前较适合我国现状的途径与模式。
信息素养;数据素养;图书馆;培养途径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的信息行为、信息素养随着社会的发展与需求变化而不断变化。一方面,随着以数据分析、数据挖掘为主要数据处理方式为代表的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人们的任何信息行为如移动终端的使用习惯、网站访问频率与时间分布等都被记录的同时,人们也在通过数据挖掘和分析来对这些信息行为产生的海量结构化数据、半结构化数据进行分析,并基于数据应用的态势预测、结果预知等也都变得对愈加重要并愈加依赖。另一方面,随着对数据价值的进一步挖掘和重视,数据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以致有人将其比喻为新时代推动社会发展的“石油”和“黄金”,人们的学习、生活、工作数据化元素愈加清晰,并呈现密集化、专业化与个性化等发展态势,如以数据密集为主要特征的第四科研范式[1]等等。于是,具备适应这些变化的数据应用和处理能力也成为了每一个社会公民的基本要求。本文基于上述问题的思考,尝试从人类信息行为入手,从信息社会所提出和强调的信息素养与当前大数据时代所热烈讨论的数据素养两个概念入手,从两者的概念、关系及其教育培养角度,来分析当前大数据社会背景下人们数据素养的发展思路。
2.1 信息素养与数据素养的内涵
信息素养首先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主席Pau.lZurkowski于1974年提出,认为其是一种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能。之后,信息素养教育也于上世纪70年代提出并迅速在全世界传播并受到重视,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甚至将信息素养教育的普及作为其重要职责,并积极致力于培养用户在职业生涯和个人生活中评价、选择、利用信息的技巧和能力,并在其所发布的《公共图书馆服务宣言》、《媒体与信息素养策略与战略指南》等多份文件中有所体现和研究。国内外的高校、图书馆等社会信息教育机构也相继借鉴美国的信息素养教育,通过开设信息检索来培养学生和用户的信息素养,并在上世纪90年代随着美国的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实施和计算机等现代技术的发展而出现了方式、模式的变化,并出现了在线素养教育等多种新的教育方式,到2015年出现了基于MOOC教学的最新信息素养教育模式[2]。
信息素养在全世界范围得到重视和发展,使得人们信息利用工具与技术不断更新与发展,但随着新世纪以来信息社会的信息环境信息技术和信息工具的发展,社会发展所要求的信息素养不再只是简单的信息获取与检索,而是要具有给予所获得信息足够的管理与辨别能力,即要求具有一定的“批判性信息素养”。于是,人们提出了元素养、媒介素养、数字素养、信息通信技术素养、视觉素养等一系列延伸和补充了信息素养内涵不足的素养概念,并从不同角度或侧面对人在信息社会中应具备的素养进行了描述和思考。数据素养便在这种环境下被提出,并被赋予了人们在大数据时代掌握数据、分析数据、利用数据的美好愿望,被认为是一个能在一定程度上囊括可能存在多角度、多领域素养需求的创新型概念。
2.2 信息素养与数据素养的关系
基于传承、发展和全面维度去考量和思考,笔者认为数据素养是信息素养内涵的最佳延伸与表达。这种认识不只是基于笔者对大数据时代人们所需素养的时代需求去考量,还可以从国内外信息组织机构的最新信息素养教育发展计划所隐含的相关关系得到体现:
(1)在美国学校图书馆员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School Librarians,AASL)制定的《共同核心州立标准》及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The Association of College and Research Libraries,ACRL)制定的《美国高等教育信息素养能力标准》(Information Literacy Competency Standards for Higher Education,ILSHE)等体现在国内外信息素养教育实施的多份报告中,均提及了对数据的统计处理、量化分析等内容[3]。
(2)数据是大数据时代最主要的组成元素,对其管理与应用就是对社会的适应与发展,因而数据素养代表了大数据时代信息个体所有的素养,如数据的操作、清洗等。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NSF)将“数据管理计划”列为其项目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英美政府对政府数据的公开与利用等也都说明数据不仅只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元素,也是我们生活在大数据时代无法避让的现实问题,对其的管理与应用要求基本涵盖了可能涉及的领域与角度。
综上分析,笔者认为数据素养是在大数据时代信息素养的延伸和发展,是一种能够辩证、科学、正确认识数据的价值,进而在符合道德伦理的基础上加以操作和管理,使其能够通过分析、挖掘等操作或长久保存以备再次应用来实现其蕴含的巨大价值的能力。
3.1 国内外数据素养教育现状
信息素养在高校、图书馆界的重视,现在已使其具备了一定的教学模式,并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用户需求的变化而呈健康、快速发展趋势。延伸和发展于信息素养的数据素养也在信息素养教育基础上,借鉴了信息素养的培养方式,如开设相关课程、开展讲座、举行相关活动等。笔者通过网络调研与文献查阅,发现国内外的数据素养在教育模式和培养方式上也基本相同。
(1)国外的数据素养教育模式丰富,课程安排较科学合理,但所开展机构较少。根据孟祥保、李爱国对国外高校图书馆的数据素养教育实证调研后发现,美国、澳大利亚和英国的高校主要开展以利用Libguides建立科学数据管理资源导航、数据素养通识教育和学科专题数据素养教育等为主的数据素养教育[4]。如华盛顿大学图书馆通过数据管理指南为用户提供数据管理计划、数据组织与格式、数据共享与存储、数据管理方面的出版物资源导航服务;明尼苏达大学双城分校图书馆为该校入学的研究生免费开设数据管理在线课程;弗吉尼亚大学图书馆不但为特定的学科需要而设置了较为完善的课程体系,而且还针对每个专业领域分为若干主题,分别介绍各专业领域科学数据的相关知识[5]。此外,国外的一些图书馆特别是高校图书馆通过设置数据监管、数据管理员,为用户提供数据存储、数据获取等方面的培训与服务,以提高用户的数据素养。如在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the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NSF)启动DataNet计划和制定科学数据管理计划的背景下,康奈尔大学图书馆、普渡大学图书馆等不仅积极开展相关研究或申报项目,还在图书馆内开设了数据监管(也有学者称为数据监护)岗位。需要说明的是,从已有文献的调研结果来看,尽管国外图书馆对数据素养进行了研究与实践,但总体来看开展的数量还有限。
(2)国内的数据素养教育方式单一,内容简单,数量较少。为了准确掌握我国数据素养教育的现状,笔者以素养教育的主要实施机构——图书馆为主要研究对象,重点对代表了我国业界较高教育水平的“985”高校图书馆和省级公共图书馆作为调研对象,发现这些图书馆已意识到数据素养教育已成为了大数据时代其新的服务增长点,如北京大学图书馆在其网站上以一小时讲座形式,为用户提供SPSS 18.0网络版的培训;兰州大学图书馆在其举办的信息素养大赛中,将E-learning环境下的数据获取作为其竞赛内容。图书馆在为用户提供数据素养教育的同时,也为数据素养教育提供者进行数据素养培养,如武汉大学图书馆邀请了美国雪城大学信息研究学院秦健教授做“科学数据管理在高校图书馆的应用”讲座,以提高图书馆服务人员的数据服务意识与素养。我国的数据素养教育主要在一些高校图书馆内开展,省级公共图书馆开展此类讲座服务较少,不管是从开展数据素养教育的图书馆数量、还是教育方式均不容乐观。
3.2 数据素养教育开展的策略与途径
从上述国内外数据素养的教育现状可以看出,目前的国内外数据素养教育主要由高校图书馆来开展,开展的方式、内容等均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研究我国图书馆界的数据素养教育开展途径有着很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国的数据素养教育如同信息素养教育一样,以实施公民高等教育为主要职能的高校图书馆和实施社会教育为重要职能的公共图书馆为阵地;开展方式上高校以开设相关课程、招收相关专业学生为主,公共图书馆以讲座、公益服务、举行竞赛等多种方式相结合;培养计划制定上需区分用户群体及需求,制定个性化培养与普适性培养方案;课程设置上借鉴欧美等高校及图书馆的数据工程、大数据专业研究生课程体系;对提供数据服务的图书馆员重点培养他们的数据伦理、数据意识和数据操作能力,以实现数据管理人才与数据素养教育的双赢;在图书馆设置数据监护岗位,并向用户提供诸如数据获取、数据统计等服务及培训。主要途径如下:
(1)增加数据管理相关课程。超过六成的iSchool院校已制定了科学数据专门人才的培养计划[6]。如高校为在校师生实施数据管理实习和培训项目,其不但开设了数据管理、数据仓库等课程,图书馆还将信息素养教育和科学数据管理的教育结合到一起,为在校师生提供科学数据管理的课程,以提高师生有关数据管理的素养和技能。
(2)培养专业的图书馆数据馆员。为了满足用户的数据管理服务与数据培养需求,一些图书馆特别是高校图书馆和专业图书馆均陆续设立了数据馆员岗位,以对用户提供更加专业的数据管理服务。为了培养专业的数据馆员,图书馆可以采用对馆员进行专业培训和引进招聘的方式。如墨尔本大学图书馆在2010年年度规划中明确提到雇佣数据专家馆员(Data Specialist Librarian)[7]。
(3)提供兼具个性化和专业化的数据素养教育方式。个人数据素养基础及存在的差异化,使得不同的用户对技术、工具的应用与学习均存在差异,这就要求对用户进行数据素养教育时需根据不同的用户群体进行兼具专业化与个性化的数据素养教育。如高校图书馆针对某一学科研究团队,在数据素养教育时不仅需考虑到研究者个体的数据管理水平,更应该为研究团队提供具有数据管理服务的专业学科服务,为研究团队提供基于数据管理流程的专业化服务,如数据管理规划、数据收集、质量控制和保证、数据集成、数据分析与数据存储等。
信息素养自提出以来得到国内外教育、文化界的高度认可,说明其不但是人类存在于信息社会必备的技能,也是提高人类在适应社会发展、提高生活品质的保证,事实也证明其确实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以信息素养的延伸与补充的数据素养则是大数据时代人类掌握数据操作技能、提高数据伦理与价值意识的核心素养。
[1]刘艳红.数据密集型科研环境下的高校图书馆发展与思考[J].图书与情报,2014,(6):127-129.
[2]黄如花,钟雨祺,熊婉盈.国内外信息素养类MOOC的调查与分析[J].图书与情报,2014,(6):1-8.
[3]吴碧薇.基于信息素养的数据素养核心能力基本框架构建[J].图书与情报,2015,(4):89-93.
[4]孟祥保,李爱国.国外髙校图书馆科学数据素养教育研究[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4,32(3):11-16.
[5]Data Management Training Sessions:Fall 2013Workshop Series[EB/OL].[2015-08-23].http://dmconsult.library.virginia.edu/training-sessions.
[6]司莉,邢文明,庄晓喆,等.Science Data Specialist培育:LIS面向e-Science服务的需求与变革[J].情报科学,2015,33(2):9-16.
[7]Melbourne University Library Annual Plan 2010[EB/OL].[2015-05-17].http://www.library.unimelb.edu.au/a=289993.
G20
A
2015-09-15 责任编辑:张静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