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规则意识缺失现象研究及对策

2015-03-28 04:43:38皇甫凤
关键词:研究生规则意识

徐 杰 皇甫凤

(吉林大学 法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



研究生规则意识缺失现象研究及对策

徐 杰 皇甫凤

(吉林大学 法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

当代研究生规则意识缺失的形势已经日益严峻,加强研究生规则意识教育,是当下刻不容缓的重中之重。首先界定何为规则意识,其次从学习层面、思想层面、生活层面介绍当代研究生规则意志薄弱、规则信仰缺失、规则认知偏差的现状,再次从多元化社会大环境的潜在影响、管理缺位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自我意识与规则意识的价值观错位三方面着重分析现状背后的原因,最后,从法治与德治的双体制治理、学校家庭的双层次教育、自律与他律的双轨制约束三方面提出缓和这种现状的对策。

规则意识;现状;原因;对策

规则,是建设法治国家,维系国家长治久安,在国际社会中拥有话语权的内在保障,是个人道德修养的重要内涵。作为一名当代研究生,应有较高的规则意识。但综观目前的现状,研究生规则意识缺失的现象已经日益严重。所以,针对研究生的规则意识的研究有其划时代的意义与价值。

1 何为规则意识

规则是指由特定主体依照特定程序制定出来的使特定主体遵守的规定、制度或章程。规则并非一成不变的。一些规则随着社会的发展而被废除,一些规则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改变,一些规则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产生,一些规则可能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一直予以继承和完善。规则意识是指人们愿意将规则作为自己行为准绳的一种意识,包括规则认知、规则意志以及规则信仰三方面。规则认知是指人们对规则的知识认识的多少[1]。例如在一个游戏过程中,一个参加人根本不了解游戏规则,那就谈不上让其自觉在游戏中遵守规则。规则意志是指人们有遵守规则的愿望、习惯和能力。人们不能要求一个没有遵守该规则能力的人去自觉遵守规则,例如不能强求一个盲人自己去自觉遵守红绿灯规则。规则信仰是指将遵守规则内化为一个人的精神食粮,成为人的内在需要。坚定的规则信仰是规则意识的高度升华,是规则意识的一种新境界,是规则行为的内在源泉。

2 研究生规则意识缺失的现状透视

2.1学习层面,规则意志薄弱

高校在学习层面制定的规则数不胜数,但部分研究生无视规则的存在,我行我素,规则意识缺失的现象比较普遍。在上课方面,高校制定了上课不准迟到、不准旷课等规则;在学术规范方面,高校制定了不准抄袭剽窃、不准假冒伪劣等规则。但规则实施后体现出来的效果却大大出乎意料,令人不满意。研究生的学习生活较大学生更为自由,课程各方面的设置也较为宽松,所以部分研究生存在在外兼职的现象,故旷课现象较为普遍。研究生学习期间对学术有一定的要求,所以部分学生可能会采取功利主义的态度对待论文的写作,从而抄袭剽窃的现象比较普遍。

2.2思想层面,规则信仰缺失

在高校工作中,部分学生无视党的相关纪律政策,抱着功利主义的心态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学习党的相关理论知识时,认为都是一些“假、大、空”的理论,没有进行深入学习,没有对党的深厚感情,没有形成对共产主义的信仰,没有做好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的准备,便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队伍[2]。这种现象当然不能积极带动大家向党组织靠拢,并且会使大家认为党的队伍会容纳投机取巧分子,可能会造成更多同学的入党动机以及作风问题。入党规则信仰的缺失,也将大大降低党在群众心中的认同感与信任感。

2.3生活层面,规则认知偏差

研究生的年龄大多为二十五岁左右,他们更多的是全日制研究生,此时的大部分研究生都不愿再向家长伸手要钱,但面对高昂的学费,作为全日制的研究生可能暂时也不能全力承担,故选择助学贷款的可能性较大。然而,习惯了父母的给予从没接触过贷款的他们,对贷款的规则不了解,甚至根本就不知道,从而会出现延期还款甚至不予还款的现象。这些现象的背后折射出的信息是:并非不愿,而是不知。

3 研究生规则意识缺失的原因分析

3.1多元化社会大环境的潜在影响

(1)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商品种类越来越多样化,质量也难免会参差不齐,人们的金钱目的、利己主义、投机取巧心理逐渐显现并产生消极影响。虽然研究生还处在高校的“象牙塔”中,但作为社会上的一分子,其不得不在这样的环境下生活,即使部分研究生可以做到永葆初心,但外因的作用不可小觑。部分研究生可能会受到这种负面影响的侵蚀,追求享乐,物欲横流,为了自己的目的,可以漠视规则,甚至破坏规则。为了追求自己的利益,规则中的“应该”标准都已演变为规则外的“利己”标准。

(2)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影响。文化的多元化也是当今社会文明建设的一个显著特征,当今社会的文化中不仅保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而且也容纳了大量外国的文化。后现代主义强调多元主义、非理性主义及反结构主义,倡导个性的发扬以及自我意识的觉醒[3]。这种思潮在促进研究生创新意识、批判精神、多元知识的形成和拥有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这是不可否认的。但是,这也使得部分研究生过度强调自我意识,凡事以自我为中心,忽视规则的现象也更加普遍。

3.2管理缺位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1)学校在针对研究生的学习、生活过程制定的规则难以得到学生的认同,从而导致违反规则的现象普遍。在目前中国的教育环境中,学校依然是管理者的角色,主导作用较为明显,在制定规则时,没有充分认识到学生主体地位的影响,单从学校角度制定他们认为应当适用的规则并将规则强制灌输于学生。从而促使规则的制约作用与研究生追求自由的心态之间的冲突激化,激起研究生的反叛心理,致使规则得不到有效地遵守。学校制定规则时,没有充分考虑到成本与收益的因素。如果违反该规则的成本相比遵守该规则的成本要大得多,那么大部分研究生也会选择遵守该规则。

(2)家庭教育会对一个学生的教育生涯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尽管研究生已成为一名有自己独立人格的个体,但从小的家庭教育对其而言是根深蒂固的。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单方面强调学习,忽视学生的其他素质的培养,从而使一部分学生自小就没有规则意识,只知道取高分、进名校,甚至为了这个单一的目的不择手段。

3.3自我意识与规则意识的价值观错位

在分析研究生的规则意识方面的问题时,无论是社会环境的潜在影响,还是学校和家庭教育可能存在的扭曲,都是规则意识缺失的外在原因,最根本的还是研究生的内在原因。部分研究生为了自己的利益,宁愿冒着可能会被处罚的风险,以侥幸心理选择违反规则。在这个过程中,并非是其不知规则,而是在自我利益与规则发生矛盾时,其价值观发生了错位。所以,规则意识的缺失最重要的是从研究生自身寻找原因,不能一味地去归责于社会环境与学校、家庭教育。

4 研究生规则意识缺失的对策研究

4.1将法治与德治相结合,实现双体制治理

法律,作为规则的一种载体,当然是高校的莘莘学子需要强化的信仰。道德,作为一个做人的底线,当然也是当代研究生需要坚守的防线。

第一,加强依法治校,培养研究生的规则意识,应注重实体与程序的结合。在制定规则时,应结合学校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适时、适地地制定出符合民意的规则。在制定规则时,可以适当考虑提高违反规则的成本,使部分研究生迫于成本的考量而选择放弃违反规则。在规则的实施过程中,应让部分学生代表参与规则的实施过程,保障程序的正义。

第二,在加强法治的同时,应注重德治发挥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课程体系设置过程中,应纳入能帮助研究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的课程。在制定规则时,不应将所有的细节都一一俱全,应留有一部分自由裁量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允许道德予以约束。在实施规则时,可以考虑营造一定的小舆论氛围。如果其违背规则,将会受到周围老师、同学的议论,尊严必然受损,对其以后的人际交往将会有不利影响。

4.2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实现双层次教育

对于研究生规则意识的培养与深化,不能仅认为是学校教育的职责,家庭教育在一个人的成长生活中也发挥着不可磨灭的作用。只有将这两个层次的教育体制相结合,才能使研究生更好地将规则意识融入生活学习。

第一,在理论教育上,学校教育可以在课程设置体系中加上相关的法律课程,使研究生在思想上树立一个规则理念;家庭教育可以在平时的交谈过程中融入规则教育,使研究生们耳濡目染,在自我观念中意识到规则的重要性。在实践教育中,学校和家长可以组织相关考验规则意识的集体活动或家庭活动,在活动中让其感受规则的存在以及遵守规则的意义。

第二,在研究生规则意识的培养中,不能忽视周围人群发挥的作用,应利用学校和家庭的有利环境,教师和家长以身作则,起到积极的示范引导作用。在规则意识的学习中,一部分是来源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另一部分便是对周围人群的效仿。如果教师和家长在规则意识的培养中能以身作则,那学生和孩子具有规则意识的可能性就较大。

4.3将自律与他律相结合,实现双轨制约束

研究生规则意识的培养,不仅需要其自身主动学习,将规则意识内化于心,也需要相关的学生组织在活动中发挥他律的作用。

第一,研究生应将规则意识切实奉为自身的行为准则,才能有效地在规则内行事。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只是一方面,它们起到的终究是外因的影响作用,要想真正地在规则范围内行事,则须其自身将规则意识内化为信仰,实现自我的约束。研究生应主动地去学习规则、理解规则,将规则奉为为人处世的圭臬。

第二,自律固然是根本,但社团组织的他律作用也不容忽视。学生组织是学校和学生之间的纽带,应充分重视学生组织的独特作用[4]。学生组织可以在举行科学、文艺、体育等活动时,将规则意识融入活动中,使同学们在活动的同时感受到规则的存在以及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注释:

[1]叶圣梅.规则意识的伦理审视[D].苏州:苏州大学,2010.

[2]孔德瑞.当代大学生信仰体系教育研究[D].兰州:兰州理工大学,2011.

[3]毕红梅,刘欢.后现代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研究综述[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5):57—60.

[4]韩志玢.新形势下高校学生会建设研究[D].包头:内蒙古科技大学,2011.

[1]薛彦华,侯堪茂,胡楠.解读当代大学学术权力的冲突[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1).

[2]林雪原.大学生政治信仰教育路径探析[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1,(4).

[3]叶圣梅.论规则意识养成中的自我规约[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

[4]梁美凤.规则意识与创新精神——学校德育改革的底线目标与理想追求[J].江西教育科研,2007,(2).

[5]张长立.试论和谐社会的规则构建[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5,(9).

[6]丁东宇,潘俊峰.大学生违纪的教育因素分析——对违纪问题分析的新视角[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2,(1).

责任编辑:富春凯

10.3969/j.issn.1674-6341.2015.06.032

2015-10-09

吉林大学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课题“后现代主义影响下研究生规则意识缺失问题研究”(编号:2015ysz18)成果

徐杰(1975—),女,辽宁铁岭人,党委副书记,硕士。

G643.1

A

1674-6341(2015)06-0069-02

猜你喜欢
研究生规则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撑竿跳规则的制定
数独的规则和演变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人大建设(2018年2期)2018-04-18 12:16:53
让规则不规则
Coco薇(2017年11期)2018-01-03 20:59:57
意识不会死
奥秘(2017年11期)2017-07-05 02:13:08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人大建设(2017年9期)2017-02-03 02:53:39
TPP反腐败规则对我国的启示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