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志刚,杨晨曦,谭佳,张炜,陈文静,伍贤学
(1.玉溪师范学院,云南玉溪653100;2.民进玉溪市委,云南玉溪653100)
云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面临的问题及解决途径
刘志刚1,杨晨曦1,谭佳2,张炜2,陈文静1,伍贤学1
(1.玉溪师范学院,云南玉溪653100;2.民进玉溪市委,云南玉溪653100)
云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已初具规模,基本上已覆盖了农产品生产、经营、销售的各个环节,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总体上看正在稳步推进,不断完善.同时也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原因,在不同程度上阻碍了我省农产品安全监管工作的开展.本文通过调查获得一手数据和资料,总结、分析问题出现的原因,并探索问题解决的途径.
云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近年来,农产品质量安全已成为广大消费者及农业和食品行业最为关注的问题,无论是政府还是民间都在探索解决这一关系国计民生的热点问题,并已开始在许多方面付诸实践.农产品是指经种植、养殖、捕捞、采集获得的植物、动物、微生物产品及其初级加工产品.农产品质量安全是指农产品质量符合保障人的健康、安全的要求.全面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是我省新阶段农业发展的一项主要任务,也是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
云南省总面积约39万平方千米,辖16个州(市),129个县级行政单位,人口4596.6万(2010).全省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南凉北热,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属高原季风气候和热带雨林气候,平均海拔2000米,土质多样并具有垂直分布特点.全省有16个土类,其中黄土壤占20%,红壤占全省面积的50%,大部分呈中性和微酸性,有机质在1.5%-3.0%.全省农用耕地642.16万公顷(2010),其中灌溉水田140.00万公顷,占总耕地的21.80%,主要分布于坝区和山麓地带.既有集约经营的坝区高产稳产农田,也有利用不合理、产量很低的山区轮歇地.全省年农业总产值1722亿元(2011),其中,农业产值812亿元,林业产值192亿元,牧业产值602亿元,渔业产值38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74亿元.
2.1 机构设置和软硬件配置
全省设一个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处(隶属云南省农业厅),16个州市设置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科、81个县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股,125个县成立农业综合执法大队,90%以上的乡镇挂牌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站,初步建立了省、市、县、乡四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目前云南省各级农业部门共有各类检测机构208个,其中专职机构105个,兼职机构103个.共有各类检测人员4313人,其中有高级技术人员295人,中级技术人员934人,初级技术人员的853人,有检测资质450人.共有检测实验室2.5万平方米.仪器设备2217台(套),其中5万元以上的大型设备179台(套),5万元以下的小型设备2073台(套),流动检测车129辆,农药残留快速检测仪近300台(套).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初步建成.
2.2 全省农业安全监管开展情况
2013年全省共完成农产品质量安全定量检测5000批次,定性快速检测农产品样品25万批次以上.129辆农产品质量安全流动检测车100%运行使用,抽检农产品8万多个,全省农药专项整治抽检样品60546批次,合格率91.89%;“瘦肉精”专项整治抽检样品52067批次,合格率100%;生鲜乳违禁物质专项整治抽检样品1586批次,合格率100%;兽用抗菌药专项整治抽检样品4045批次,合格率93.6%;水产品禁用药物专项整治抽检样品2421批次,合格率99.23%.在农资打假专项整治行动中,全省共组织出动执法人员127626人次,印发资料88.5万份,检查企业133385个次,整顿市场8942个次,查获假劣农资及不合格产品770489公斤,货值581.5万元,整顿了农资市场秩序.实施检打联动和
打检联动,加大监督抽检力度,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实施科学有效监管,全省共定量检测农产品样品5000个,蔬菜合格率为97.8%,畜产品合格率为100%,水产品合格率为97.5%,完成定性快速检测农产品样品15万批次以上.抽检生鲜乳500批次,未检出三聚氰胺等违禁物质.抽检育肥猪尿样30000批次,未检出瘦肉精.
2014年全面开展农药及农药产品、肉及肉制品、“瘦肉精”、水产品、兽用抗菌药、生鲜乳、违禁物质和农资打假七大专项整治行动,上半年全省农业部门共出动执法检查人员47288人次,印发宣传资料70.4万份,检查企业23074家,整顿市场13912个,查获假劣农资487台件,520860.85公斤,货值金额292.69万元,有效遏制了违法违规行为.
2.3 农业标准化和“三品一标”推进情况
农业标准化是指以农业为对象的标准化活动.具体来说,是指为了有关各方面的利益,对农业经济、技术、科学、管理活动中需要统一、协调的各类对象,制订并实施标准,使之实现必要而合理的统一的活动.其目的是将农业的科技成果和多年的生产实践相结合,制订成“文字简明、通俗易懂、逻辑严谨、便于操作”的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向农民推广,最终生产出质优、量多的农产品供应市场,不但能使农民增收,同时还能很好地保护生态环境.其内涵就是指农业生产经营活动要以市场为导向,建立健全规范化的工艺流程和衡量标准.
2013年我省建设了10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和10个农业标准化示范企业.加快标准化生产示范,累计完成高产示范创建1057片,2013年建设蔬菜标准园32个,茶叶标准园10个,新建万头猪场60个,畜禽标准化示范场7个,存栏100头以上肉牛规模养殖场194个,存栏100只以上肉羊规模养殖场773个,出栏10万羽以上的肉禽场(小区) 5个、存栏10万羽以上的蛋禽场(小区)10个,100头以上奶牛规模养殖场15个,万吨级水产品基地县29个,通过上述基地和示范区的建设,规范了生产行为,实现农产品质量的过程控制.2014年,在标准化工作继续推进的基础上,省农业厅部署实施一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和绿色食品原料基地建设试点项目,为全省农业标准化和农产品安全监管建立样板,示范推广,带动全省农业标准化和农产品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
“三品一标”即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三品一标”是政府主导的安全优质农产品公共品牌,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产品生产消费的主导产品.2013年全省认证“三品”238个,其中获得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产品14个,累计获得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47个,保护种植(养殖)区域范围面积313万公顷;全省累计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5026.62万亩,“三品”的产值超过500亿元.2014年,为加快“三品一标”工作,省厅安排对2013年取得“三品”认定的产品实施以奖代补政策,“三品一标”认证及监管工作顺利推进.“三品一标”的品牌效应和公信力得到广泛发挥,推动了农产品消费转型升级,促进了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
3.1 农业生产上的不安全因素
3.1.1 产地环境污染.是指农产品产地环境中的污染物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的危害.工业“三废”和城市生活垃圾不合理地排入江、河、湖、海、污染了农田、水源和大气.由于农产品产地环境污染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致使农业生态环境恶化,重金属及有害物质在水、土、气中超标,进而在食物中残留、聚积,影响农产品质量,最终影响人体健康.
3.1.2 物理性污染.是指由物理性因素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产生的危害.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在农产品收获或加工过程中操作不规范,不慎在农产品中混入有害物质,导致农产品受到污染,如粉尘、扬灰等.
3.1.3 化学性污染.是指生产、加工过程中农业投入品使用不合理,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产生的危害.食品加工中滥加化学添加剂,为了争取瓜果、蔬菜早上市,不恰当地使用激素,滥施化学药剂,不但造成农产品口感不好,还可能夹杂有毒有害成分.
3.1.4 生物性污染.是指自然界中各类生物因子对农产品质量安全产生的危害.如致病性细菌、病毒、毒素污染以及收获、屠宰、捕捞后的加工、贮藏、销售过程中的病原生物污染.
3.1.5 生产者安全责任意识不强烈.广大农民农业安全相关知识匮乏,农产品生产加工完全凭经验和主观臆测,缺乏有效监管和科学合理的生产指导.
3.1.6 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不完善.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环境保护法规、技术标准、质量认证以及对绿色包装、标志、标签使用和管理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生产者缺乏标准意识,“无标准生产”、“无标准上市”现象普遍,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不适应“从土地到餐桌”全程质量控制的要求.
3.1.7 转基因农产品泛滥.所谓转基因,就是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一种或几种外源性基因转移到某种特定的生物体中,并使其有效地表达出相应的产物(多肽或蛋白质).以转基因生物为原料加工生产
的食品就是转基因食品.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一直都在强烈的争论.已有研究表明,长期以转基因饲料喂养的大白鼠出现肿瘤易发、免疫损害、不孕不育等症状.人类长期种植、食用转基因食品面临诸多伦理问题和潜在的严重危害.至少,转基因作为存在巨大争议的食品种类不应该继续推广和食用.其唯一的优点就是高产量和抗虫害,但这不是我国社会目前的主要矛盾.政府部门应充分认识转基因和其危害,制定法律法规限制转基因农作物种植.
3.2 农产品安全监管上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3.2.1 农产品质量安全总体形势仍不容乐观.当前,农药兽药残留仍是制约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主要因素.农业标准化水平不高,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全面提升.多数地区管理基础与手段滞后,监管能力亟待提高.
3.2.2 部分州(市)、县对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依然不够,未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纳入地方财政预算,未能很好履行地方政府属地管辖的职责.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经费投入较少或者没有投入,存在人员短缺、技术落后、经费不足等问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和监管水平仍待提高.
3.2.3 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项目地方配套资金未能及时到位,制度性原因导致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项目进度缓慢,2013年以前投资建设的108个质检中心(站)项目,目前只有8家通过省级项目验收.
3.2.4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经费总体投入不足.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涉及农产品例行监测、风险监测、监督抽查、执法监管、农业标准化推进、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能力建设、乡镇公共服务机构等方面,目前配套的监管经费难以实现全面覆盖,产生良好效果.
3.3 制度不完善
3.3.1 农业生产者法制观念薄弱,社会责任心不强,安全意识淡漠,抱有侥幸心态,安全生产常识缺乏以及过分追逐产品卖相忽视其内在质量等.
3.3.2 农产品消费者盲目追求产品外观和口感,强调其买相和感官上的主观判断而忽略其健康影响,这也直接助长了农业生产者的不良心态.
3.3.3 农产品监管者缺乏有效的奖惩和问责机制,导致其安全监管的主动性较差;缺乏行之有效的工作量化考核机制,致使其监管的积极性不足;监管部门内部资源分配不合理,监管效率低下,监管工作滞后于市场变化,无法形成有效的预警机制.
3.3.4 公益性宣传不到位.在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上关于农产品安全的宣传近乎空白.政府在这方面的投入极其匮乏,公益广告鲜见农产品安全.国民受教育的程度整体不高,拜金主义盛行和信仰缺失,导致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时有发生,无法从根本上杜绝此类现象.
3.4 技术支撑薄弱
3.4.1 受农药、兽药残留检测设备灵敏度影响,不排除存在错检、漏检的可能.尤其是未达标的国产仪器,精度低,重复性差,检测结果与准确值可能存在较大误差.对于每一个检测指标和样本,应尽快制定操作性强、科学性好、重复性佳的检测步骤和方法,并形成规范,使不同时间、不同地域、不同样本的同一指标应该具有较强的横向和纵向可比性,保证结果客观准确.
3.4.2 对同一物种,应规范其检测部位.检测指标的确立应该具有充分的科学理论依据.尤其要考虑残留药物在生物体内的代谢情况和代谢产物随时间变化的因素,以及由此造成的检测结果差异.
3.4.3 专业对口的技术员不足.省内农产品生产和经营覆盖面非常广泛,专职技术员尤其是专业对口的高职技术员严重短缺,造成检测队伍整体素质水平不高,检测手段落后,检测精度无法保障.
首先,从宏观上保护环境,控制污染的源头,避免污染物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从制度上、政策上、法律法规等方面不断完善环保体系,形成对排污企业自外而内和自内而外的约束机制.同时大幅提升生产企业的违法成本,使其慑于法律而加强环保投入、改进生产工艺、减少污染排放.
其次,推广生态灭虫,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利用虫害的天敌进行病虫害防治,绿色安全无污染,是值得提倡和大力推广的农作物管理手段.对农药的研制和生产上,开发对人畜低毒或无毒而又高效的农药类型.减少对人畜剧毒、高毒农药的使用量,研制速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尤其是大量新鲜食用的农作物(如蔬菜、瓜果等)更应该控制农药的种类和使用时间;由政府投入,大力宣传不同农药尤其是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方法、防治对象和应用范围,避免农作物收获期和农药残留时间重合.同时在农药包装上印刷醒目标志,防止农药滥用、误用.
第三,兽畜类用药要考虑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和残留情况.出栏前一定时期内避免使用含汞和其他重金属的药物.推广兽用中草药,并遵循能外科治疗不内科治疗,能口服治疗不注射治疗,能注射治疗不输液治疗的原则.兽畜阉割时尽量以外科消毒剂代替抗生素,最大限度减少药物的应用.通过多种渠道普
及养殖常识,减少兽畜禽类发病.对于以增加兽畜肉类卖相为目的,违法使用药物或饲料添加剂的要坚决依法查处,加大打击力度,提升其违法成本.同时提升此类事件的监管能力,杜绝“瘦肉精”、“苏丹红”、“三聚氰胺”等问题食品流向市场和餐桌.
第四,加强宣传,以公益广告的方式普及农产品安全生产常识及其危害.制作形象而又具体、通俗易懂、生动而又感人的电视宣传片,以增强社会诚信、促进社会和谐、促进社会良心自醒,从根本上减少农产品安全事故.
第五,抵制转基因农产品.自然界的各种生物通过千百万年的进化,彼此之间相互作用达到了最佳平衡点.而转基因不是自然进化的产物,没有经过漫长时间的检验,它对未来的影响是不可知的.国外的报道也证实了转基因可能存在的危害.因此政府应严格控制转基因农作物的引进、种植、生产和食用.鉴于转基因食品在我省市场上已经相当普遍,政府有责任遏制这种情况.
第六,进行制度改革,进一步精简机构,把有限的经费用在最需要的地方.进行机构改革,尽快建立员工的绩效考核制度,提升设备使用率和增加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实行责任追朔制度,落实责任具体到人,最大限度提升监管效率.同时政府把监管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引进高级人才,实行岗位聘任制,切实解决监管部门经费不足、人员短缺和工作积极性不高的问题.
[1]云南省农业厅.云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政策措施落实工作自查报告[R].2014.
[2]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通知[Z].(国办发〔2013〕106号),2013.
[3]农业部.关于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管的意见[Z].(农质发〔2014〕1号),2014.
[4]云南省农业厅.进一步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建设的通知[Z].2014.
[5]云南省农业厅.云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流动检测车管理暂行办法[Z].2013.
[6]云南省农业厅.关于成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Z].(云农质〔2014〕4号),2014.
[7]农业部.关于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与管理的意见[Z].(农质发[2014]11号),2014.
[8]王奇,李建松.云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163-165.
[责任编辑刘贵阳]
Problems and Solutions in Quality and Safety System Construction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 Yunnan province
LIU Zhi-gang1,YANG Chen-xi1,TAN Jia2,ZHANG Wei2,CHEN Wen-jing1,WU Xian-xue1
(1.Yuxi Normal University,Yuxi 653100,China;2.Democratic Progressive Party Yuxi Committee,Yuxi 653100,China)
Agricultural product quality security system construction in yunnan province has begun to take shape,and it has been basically covered each link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management,and sales.Agricultural products quality and safety supervision on the whole is steady progress,constantly improve.There are some outstanding problems at the same time,has both objective factors and subjective reasons,in varying degrees hinder the work of our province agricultural product safety regulation.Based on the survey data and information,summarize and analysis the cause of the problem,and explore ways of problem solving.
Yunnan province;Agricultural products;Quality and safety;Regulatory
TS201.6
A
1008-9128(2015)05-0027-04
2014-10-22
刘志刚(1977-),男,石家庄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运动生化与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