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民族高校思政课教学效果的因素解析

2015-03-28 02:16:56张艳春王志伟
黑龙江科学 2015年18期
关键词:思政课少数民族教学效果

张艳春,王志伟

(延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延边133002)

影响民族高校思政课教学效果的因素解析

张艳春,王志伟

(延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延边133002)

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作用至关重要。然而,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目前的思政课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尤其是在民族高校,由于教育主体的特殊性,更增加了教学的难度,提高思政课的教学效果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

思政课;教学效果;民族高校

民族高校中开设的思政课作为一门必修课,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某种程度或角度上具有比普通高校更加突出的意义。由于独特的自然生活环境、独特的发展历史所形成的少数民族特有的文化传统,造就了少数民族大学生与一般院校的学生不同的特质,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教学过程中对民族院校的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 民族高校思政课教学现状

思想政治课伴随着新中国成立至今已有60多年的时间,尽管随着时代变化,思政课的内容不断更新,但课程却从未中断过。当前的思政课,普遍存在着“教师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处境尴尬”的现象。据某高校对思政课所做的调查显示,思政课认真听课的学生占18.3%,睡觉、玩手机、看课外书的学生占到76%,在学生出勤率这一项中,只有31.7%的学生从不旷课,其余学生偶尔旷课或经常旷课。民族高校的思政课一方面存在着与普通高校的共性问题,由于民族高校学生的特殊性,而表现出另外一些问题,有些学生上课认真听讲,但是成绩并不理想;有些学生尽管在听,可是听不懂;当然还有一部分学生对思政课毫无兴趣,根本不听。所以在一些综合性的民族院校中,思政课考试不及格的学生75%是少数民族学生。

2 影响民族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因素分析

2.1教学主体的特殊性

由于历史的传承和时代的发展,民族高校的广大学生来自于不同的地域,经济、文化差异较大,风俗习惯、性格养成、民族心理等具有不同于汉族的特殊性。在思政课堂上,尽管教师耐心的讲授,但是教学效果仍然不理想,部分少数民族学生学习很刻苦,但是学习成绩并没有相应的成效。这种现象并不是他们智力差,而是多种因素所致,有基础差、知识面狭窄、学习方法不当等原因,但是语言障碍是一部分少数民族学生短时间内无法逾越的鸿沟,特别是来自边远贫苦山区的学生,由于他们平时与外界接触很少,汉语水平很差。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语言是思维的载体,思维与语言的发展基本同步,然而现有的教育以汉语为媒介载体,汉语是少数民族的第二语言。这些学生在思考问题时总离不开或要借助于本民族语言的转化,在思政课的课堂上,很多书面的、专业的术语对他们来讲听着生涩,转换难,记笔记也跟不上,所以很多学生的笔记本上汉语、民族语言经常是交替使用,甚至在考试卷上也是两种语言作答,个别试卷上出现了直接用民族语言作答的现象。由此可见,少数民族学生原本录取分数线就低很多,也就是起点比较低,在学习的过程中,又遇到比汉族学生更大的困难,思政课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都应考虑到这部分特殊群体的需求,真正体现因材施教。

2.2教学主导者的综合素质

尽管教学效果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与课程内容本身有关系,与教育对象的素质有很大的关系,但是作为思政课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素质对教学体系的构建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一些民族高校的教师理论素质比较低,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出两种情况,一种是照本宣科,按照教材内容或者课件上的文字大段大段的去念,没有案例,没有启发和通俗易懂的讲解,毫无吸引力,学生听不听都无所谓,自己完成教学任务就行。另外一种情况是课堂上用案例和故事解读教材内容,按照自己的知识水平和理解的程度去讲课,脱离、更改或者放弃课程标准,能讲什么就讲什么,学生喜欢听什么就讲什么,没有对教材内容重点、难点的掌控,更没有知识的连贯性和系统性,使教学毫无理论逻辑,抛开了思政课的本质和基本要求,更别说强化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作用,把思政课变成了故事课,或者时事评论课。这种情况一方面说明教师教学水平有待提高,另一方面由于各高校普遍存在着评价机制倾向于科研的情况,教师厌教的情绪比较明显,很多民族高校地处偏远地区,工资待遇也比较低,教师的教学积极性难以被调动。

2.3教学目标和内容的差异性

民族高校思政课教学目标具有特殊性,在坚持对少数民族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正确引导,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地位的基础上,还应考虑民族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现实差异性。建立在不同地域基础上的少数民族由于历史局限性,普遍表现为经济文化和教育水平普遍落后,相比汉族学生文化素质和综合素质要低一些,对全国大学生设置的教育目标与民族高校的教育对象相比认知能力不相称。由此,民族高校在确立思政课教育目标时要适当降低标准,设立逐级教学目标,不能所有学生笼统的一刀切。另外,民族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内容也具有特殊性,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在国家的要求下针对全国大学生确立的,教育内容过于普遍化,民族高校需要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进行必要的调整,放慢教学进度,减少教学内容,对必须讲授的内容进行优化组合,用通俗的方法讲清楚、讲透彻,让学生听得懂、想得明白。

3 提高民族高校思政课教学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3.1思政课教师必须是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真懂、真信马克思主义是作为思政教师的前提,这是由思政课的特殊性决定的。思政课以思想教育为主,却又以坚定政治思想为根本,所以思政课具有鲜明的政治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规定:思想政治课的基本要求,就是“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中国的历史证明了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没有马克思主义,不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无法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梦想。为了使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就需要进行正确的政治思想教育,思政课的课堂教学就是围绕这个目标展开。教材让学生觉得枯燥、生涩在一定程度上是必然的,也是可想而知的,需要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感召力和吸引力。理论强大的包容力和解释力,不是理论本身被接受的必然要素,需要理论工作者的努力才能实现,逐步增强思政课教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底蕴,使理论不仅具有强大的解释力,更使理论本身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意蕴,这是增强主流意识形态吸引力的基础。

3.2思政课教学不能脱离地方实际

马克思主义理论最可贵的品质是与时俱进,最突出的特点是与实际相结合。思政课教学要针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实际情况,可以把与少数民族学生相关的教学内容着重讲解。民族宗教观教育是思政课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各民族在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反映民族文化的宗教信仰,这也使得宗教逐渐演化成为民族的一部分,成为一种特定地域、特定民族的生活习惯,在浓郁的宗教氛围中成长起来的大学生,难免会受到家庭和社会的影响。尽管在宗教信仰问题上我国提倡宗教信仰自由,但大学生作为未来国家的建设者,应该对他们的思想和价值进行正确的引导,培养主流意识形态。理论需要更直观地通过数据的形式让大学生感知,更需要大学生走出大学校门,走进民族地区生产生活的实际,体验民族区域发展的历史和现状,体验民族文化和人们生活的变化,才能让大学生从内心里接受和认同。这既有利于培养本地区本民族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为本地区发展贡献力量的精神,也有利于培养其他民族大学生了解民族地方的文化和生产生活方式及其发展变化,有利于深化对理论的认同,有利于丰富知识,开阔视野,推动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与民族区域实际相结合。我国内陆的民族地区可以通过对民族地区革命、建设、改革的理解和学习,通过走进民族地区生产生活的方式,让大学生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民族地区的巨大作用,并在通过与中国整体发展的比较中,加深理解感受,增进对理论的认同和接受。处于边疆的民族地区更可以通过同境外国家发展的比较,来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中国的重大历史意义。

3.3思政课教学的教学方法要符合学生特点

思政课是全校公共必修课,要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兴趣、不同专业、不同教育主体的需求,在尊重教育教学规律的前提下,实现思政课规范性和灵活性的统一,既要有对教学内容的优化组合,更要有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优化。思政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实现既定目标不可或缺的要素。

民族高校的思政课教学必须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坚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如果教育者不能以求真务实的态度根据教育对象的变化,切实研究教学中存在问题的缘由和机制,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使教育内容和方法为教育者所接受,思政课教学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1]王岩.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上课状况的调查报告——以长春工业大学为例[DB/OL].http://www.docin.com/p-398235175.html.

[2]陈秉公.试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规律性[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8,(09):42-47.

[3]孙凤君.理性审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目的[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2,(11):128.

G642

A

1674-8646(2015)12-0062-03

2015-10-09

张艳春(1970-),女,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研究;王志伟(1973-),男,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研究。

猜你喜欢
思政课少数民族教学效果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社会科学家(2021年3期)2021-04-30 09:12:04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当代陕西(2019年8期)2019-05-09 02:23:02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青少年对思政课的逆反心理研究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6:52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
河南科技(2014年24期)2014-02-27 14:20:03